编辑推荐
★经典读物、历经时间考验:来自美国的经典百科知识问答书,自1994年面世以来已更新至第四版。影响美国一代人成长的科普作品。
★作者:由拥有113年历史的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科学技术部编著。
★问题真实、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从每年6万多个读者来信中遴选出人们问得最多、最有趣或最不同寻常的问题精心作答。这些问题就像有人替你从口中问出来一样,让你每读完一个问题就有“啊哈,原来如此”的畅快感。
★《爱问百科》系列共包含7册,每册有500~800个问题,知识覆盖面极广:数理化、天文、地理、环境、能源、生物、生理,特别包括“恐龙”及“艺术史”两册专辑。
内容简介
《爱问百科》系列是一套知识问答书,此番*新的版本提出并回答了4000多个科学问题,涉及数理化、天文、地质、能源、动植物、生理、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问题妙趣横生、与众不同;常在口边,却又难于解答。
这套书呈现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探索世界的方式,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都将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建于1902年;这座图书馆中的书籍涵盖面甚广,并且是美国*一个建立科学技术部的公共图书馆,此后,这个科学技术部一直在耐心回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年逾6万多个。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从1994年就开始把人们最常见的问题和相应解答收录成册出版,至今已是第四次修订,更新了相关数据并加入了近年的科学新知识。
内页插图
目录
鸣谢
引言
问题索引
人体
006简介与历史背景
007 /组织、器官和腺体
011 /骨骼和肌肉
020 /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026 /血液和循环
032 /神经和感觉
045 /生殖与人类发展
卫生和医疗
080健康危害和风险
081 /急救和有毒物质
091 /疾病、紊乱和其他健康问题
098 /医疗
124 /诊断设备、检测与技术
130 /药物与医学
135 /手术和其他疗法
精彩书摘
大脑有多大?下丘脑会对皮肤和体内温度感受器的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从而控制体温。下丘脑为体温设定了一个“调节点”,将实际体温与该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不符,下丘脑会激活降温或升温程序,使两者达到一致。腺体指的是来自上皮组织并与上皮组织相连的分泌细胞或多细胞结构,专门用来合成、存储、分泌化学物质。腺体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直接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液。分泌物穿过毛细血管,而后经血液运送到其他部位的靶细胞。外分泌腺带有导管,可将分泌物运送至体表。黏液、唾液、汗水、耳屎、油脂、奶水和消化酶都是外分泌腺的产物。
人体通过什么调节体温?
什么是腺体?
人体最大的腺体是什么?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仅次于皮肤的第二大器官。肝脏重2.5~3.3磅(1.1~1.5千克),而实际只需1/7的大小就可实现预期的500项功能,它是人体主要的“化工厂”。肝脏属于有管腺体,分泌的胆汁可分解脂肪,减少消化过程中的胃酸。肝脏还属于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调节血液成分。
指关节为什么能够“噼啪”作响?尽管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人体有多达850块肌肉,实际上人体大约只有650块肌肉。由于专家们无法就哪些属于独立的肌肉,哪些属于肌肉的分支达成一致意见,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数据。此外,尽管基本的肌肉系统相同,但人与人之间也会存在差异。
人体有多少块肌肉?
什么是尺骨端?尺骨端不是骨骼,而是手肘背面尺神经的一部分。人体尺骨端受到撞击,会出现刺痛感或短暂的麻木和小臂肌肉无力。股大肌(臀部肌肉)是人体最大的肌肉,也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肉之一。股大肌可拉伸腿骨,拉直髋关节。人体最小的肌肉是中耳内的镫骨肌。它比线还要细,长度为0.05英寸(0.127厘米)。镫骨肌可带动镫骨,使震动从耳骨传到内耳。缝匠肌从腰部延伸到膝盖,是人体最长的肌肉。功能是弯曲臀部和膝盖。
谁最早使用指纹鉴定身份?不一样。即使是双胞胎,他(她)们的指纹也不一样。尽管差别细微,但专家仍然能够识别。健康的指甲每月生长约0.12英寸(3毫米),每年1.4英寸(3.6厘米)。指甲大概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替换。手指越长,指甲生长越快,所以中指的指甲生长得最快,大拇指的指甲生长得最慢。手指甲要比脚趾甲长得稍微快一点。不一样。脚趾甲的厚度大约为手指甲的两倍。每根头发每年大约长出9英寸(23厘米)。
最早发现激素的人是谁?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威廉·贝利斯(William Bayliss,1860—1924)和欧内斯特·斯塔林 (Ernest Starling,1866—1927)发现了分泌素。他们用“激素”(hormone,源自希腊语“horman”,意为调动)来描述这种能够刺激远离腺体的器官的化学物质。在一项著名实验中,两人用麻醉的狗向人们展示了稀盐酸与部分消化的食物混合后,能激活一种十二指肠(小肠的上半部分)中的化学物质。这种被激活后的物质(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与胰腺的细胞接触。胰腺受到刺激,会通过胰腺管向肠道内分泌消化液。
什么是内啡肽?内啡肽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脑啡肽同属于更大的种类—鸦片类药物。鸦片类药物的特性类似于海洛因或吗啡等毒品,不仅能够止痛,还能产生一种快感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内啡肽的临床应用研究包括:治疗某些形式的精神疾病;消除或控制慢性病患者的痛苦;研发新麻醉剂;研发不致瘾、安全有效的止痛剂。
消化过程分为哪几步?
消化过程分为5个主要步骤。1. 摄入:食用任何食物。2. 蠕动:不随意肌收缩,使摄入的食物通过消化道。3. 消化:食物分子转化为供人体使用的营养物质。4. 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供人体细胞使用。5. 排便:排出未消化或吸收的摄入物质。
谁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免疫学家乔纳斯·E. 索尔克(Jonas E. Salk,1914—1995)最早(用死亡的病毒)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公认的“战胜小儿麻痹症”的人。1952年,他筹备并对疫苗进行了测试。1954年,大规模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两年后,免疫学者家阿尔伯特·萨比恩(Albert Sabin,1906—1993)用3个小儿麻痹症菌株的灭活病毒研制出了口服疫苗。目前,幼儿在2个月、4个月和6~18个月大时,都会注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4~6岁时再次注射,进行巩固。
谁是第一个接受心脏移植的人?
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克里斯琴·巴纳德医生(Christiaan Barnard,1922—2001)与30名助理组成的团队实施了世界上最早的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持续了5个小时,心脏从25岁的交通事故受害者丹尼斯·安·达尔沃(Denise Anne Darvall,1943—1967)身上移植到55岁的批发杂货商路易斯·沃什安斯基(Louis Washansky,1913—1967)的体内。路易斯继续活了18天以后,死于肺炎。1967年12月6日,艾德里安·坎罗威茨医生(Adrian Kantrowitz,1918—2008)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迈蒙尼德医院为一个两周半的男婴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这也是美国最早的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后,男婴存活了6个半小时。美国第一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年人为时年54岁的麦克·卡斯柏拉克(Mike Kasperak,1914—1968)。1968年1月6日,诺曼·沙姆韦医生(Norman Shumway,1923—2006)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医疗中心对麦克进行了手术。手术后,麦克活了14天。20世纪70年代期间,由于受捐者的免疫系统对心脏的排斥反应,人们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移植手术。1969年,让·弗朗索瓦·博尔(Jean-Franois Borel,1933—)发现了抗排异药物环孢霉素。但直到1983年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后,这种药物才得到普遍使用。今天,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一个既定的医疗程序,2009年共有心脏移植手术2212例。80%的患者在手术后存活时间都超过3年。
……
《爱问百科:解构生命奥秘,探索健康之道》 在这幅浩瀚的生命画卷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然而,在这精妙绝伦的身体内部,隐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秘密:血液如何在血管中奔腾不息?神经信号又是如何传递我们思想的?我们的身体为何会生病,又该如何保持健康?《爱问百科:解构生命奥秘,探索健康之道》将带领您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知识旅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人体运作的精妙机制,并点亮通往健康生活的智慧之光。 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一位博学多识的朋友。它以一种亲切、互动的方式,回应您对自身身体最普遍、最根本的疑问。从宏观的器官系统到微观的细胞分子,从生命的起源到疾病的预防,本书力求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人体这部“活体百科全书”的精彩篇章。 第一篇:生命的基石——细胞与遗传 一切生命活动的起点,都始于那构成我们身体最基本单位——细胞。本书将首先带您走进细胞的世界,了解细胞膜的巧妙屏障,细胞核中蕴藏的生命密码——DNA,以及细胞质中忙碌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您将惊叹于细胞如何在精确的指令下分化、生长、死亡,构成我们如此复杂的生命体。 更进一步,我们将探索遗传的奥秘。染色体如何携带我们的遗传信息?基因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书将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解释基因的表达、突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貌、性格,甚至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您将理解,我们每个人既是父母的延续,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其中的平衡与神奇,尽在基因的篇章之中。 第二篇:身体的运转——器官与系统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精巧机器,各个器官系统紧密合作,共同维持生命的活力。本书将详细剖析这些重要的系统: 循环系统:生命的河流。 血液,这生命的清泉,如何在心脏的强大泵动下,穿越纵横交错的血管网络,为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输送氧气、养分,并带走代谢废物?我们将探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作用,以及心脏为何是生命的发动机。 呼吸系统:生命的气息。 氧气是如何被吸入肺部,又如何进入血液,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二氧化碳又如何被排出体外?本书将阐述肺泡的精妙结构,以及每一次呼吸都蕴含的生命能量。 消化系统:能量的转化站。 食物进入体内后,是如何被分解、吸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的?我们将跟随食物的旅程,了解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协同工作,以及消化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神经系统:思想的网络。 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是如何处理信息,产生思想、情感和记忆的?神经元之间是如何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交流的?本书将为您揭示神经递质的奇妙世界,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周围的世界。 骨骼与肌肉系统:身体的支撑与动力。 坚韧的骨骼为身体提供支撑和保护,而灵活的肌肉则赋予我们运动的能力。我们将了解骨骼的种类、关节的运作,以及肌肉收缩的原理,理解每一次迈步、每一次挥手背后蕴含的力量。 免疫系统:身体的守护者。 当病原体入侵时,我们的身体是如何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外敌的?本书将介绍免疫细胞的种类、抗体的作用,以及疫苗如何帮助我们训练免疫系统,建立长久的保护。 内分泌系统:身体的指挥部。 荷尔蒙,这些微小的信使,是如何在体内传递信号,调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甚至情绪的?我们将认识垂体、甲状腺、胰腺等内分泌腺体,理解激素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泌尿系统:身体的清洁工。 肾脏如何过滤血液,排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液平衡?本书将为您解析肾脏的精密过滤机制。 生殖系统:生命的延续。 作为生命繁衍的关键,生殖系统拥有着独特的奥秘。本书将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介绍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第三篇:健康的密码——疾病的成因与预防 了解身体的正常运作,是理解疾病的基础。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常见疾病的成因,并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传染性疾病:看不见的敌人。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它们是如何传播的?本书将解析感染的机制,并强调个人卫生、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代的挑战。 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慢性疾病,是如何悄悄侵蚀我们的健康的?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环境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退行性疾病:岁月的痕迹。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某些功能会逐渐衰退。本书将探讨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可能原因,并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延缓衰老进程,保持晚年的活力。 心理健康:身心的统一。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本书也将触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四篇:科学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医学的进步 拥有了健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实践。《爱问百科:解构生命奥秘,探索健康之道》将为您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南。 均衡饮食:滋养生命的源泉。 了解各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学会如何搭配食物,满足身体的需求,预防营养不良或过剩。 规律运动:激活身体的潜能。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骨骼强健、体重管理和情绪调节的益处,以及不同类型运动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充足睡眠:修复与重塑。 睡眠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身体进行修复和重塑的关键时期。本书将阐述睡眠的生理过程,以及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带来的危害。 压力管理:重塑内心的平静。 现代生活压力巨大,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有效的压力缓解技巧。 医学的飞跃:科技与健康的未来。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日新月异。本书将简要介绍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如基因疗法、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等,展望健康生活的未来。 《爱问百科:解构生命奥秘,探索健康之道》是一本献给所有对生命充满好奇,渴望了解自身,并希望拥有健康生活的人们的礼物。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平实的语言,旨在点燃您对知识的渴求, empowering 您做出更明智的健康决策。翻开这本书,您将不仅收获知识,更能点亮通往健康、充实人生的智慧之光。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生命这部最伟大的著作,成为自己身体的最佳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