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84-2012: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线、金具和光 [The Guide of Supervision for Manufacturing 1000kV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Conductors, Electric Power Fittings and Optical Fibre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84-2012: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线、金具和光 [The Guide of Supervision for Manufacturing 1000kV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Conductors, Electric Power Fittings and Optical Fibre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工程
  • 输电线路
  • 高压输电
  • 1000kV
  • 铁塔
  • 导线
  • 金具
  • 光纤复合地线
  • 电力标准
  • DL/T 1184-2012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2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62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Guide of Supervision for Manufacturing 1000kV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Conductors, Electric Power Fittings and Optical Fib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84-2012: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线、金具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监造导则》规定了委托人、设备监理单位及制造单位职责和权限以及监造工作实施程序,提出了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地线、金具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简称OPGW)监造重点,列出了铁塔、导地线、金具、OPGW的监造项目及抽样见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84-2012: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线、金具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监造导则》适用于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地线、金具和OPGW产品的监造,不代替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和产品到工地后的质量验收。其他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铁塔、导地线、金具和OPGW产品的监造工作可参照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5 委托人、设备监理单位及制造单位职责和权限
6 1000kV输电线路铁塔、导地线、金具和OPGW监造重点
7 监造工作实施
附录A(规范性附录)铁塔监造项目及抽样见证规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导地线监造项目及抽样见证规定
附录C(规范性附录)金具监造项目及抽样见证规定
附录D(规范性附录)OPGW监造项目及抽样见证规定
附录E(资料性附录)监造实施细则模板

前言/序言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本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10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从设计优化、材料采购、施工安装到最终验收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践。本书立足于工程的复杂性、技术的前沿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要求,系统性地阐述了确保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关键技术路径和管理方法。 第一部分: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 1. 质量目标与标准体系解析: 详细分析了国家现行的电力行业标准、地方规范以及国际通用标准(如IEC系列)在指导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边界与冲突解决机制。重点解析了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设计安全裕度、疲劳寿命与环境适应性的质量指标设定原则。 2. 设计阶段的质量源头控制: 强调设计图纸作为工程质量的“纲领性文件”的重要性。内容涵盖: 结构设计可靠性校核: 针对铁塔结构在极限风载、覆冰荷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有限元分析确保结构设计的冗余度和抗倒塔能力。 电磁环境与电晕控制设计: 深入探讨导线选型、悬挂方式(包括紧凑型设计)、接地电阻优化等方面,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将电磁干扰、工频电场和电晕损耗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材料选型与规范符合性: 详细说明了对钢材(塔材)、铝合金(导线)、复合绝缘子等关键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抗紫外线老化性能等指标的设计要求,并阐述了如何通过设计文件明确材料的溯源和检验标准。 3. 材料采购与进场检验: 阐述了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供应商评估与授权体系: 建立基于历史业绩、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动态评估机制,特别是对特高压关键部件供应商的准入标准。 核心材料的离线检测技术: 详细介绍了铁塔钢材的超声波探伤、磁粉检测(MT)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导线及线缆的拉伸强度、电阻率、尺寸精度的现场和实验室检测方法。针对复合绝缘子的耐污闪性能、机械载荷能力的测试规程。 第二部分:关键结构与元件的施工质量管控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针对输电线路工程的实体构成,提供了精细化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铁塔基础施工与安装质量控制: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验证: 强调基础开挖过程中的地质变化记录与设计参数的实时对比。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对抗冻融、抗渗等级的控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技术应用,确保基础的整体性和长期承载力。 铁塔组装与垂直度控制: 阐述了利用高精度GPS或激光全站仪对塔身垂直度、对口、螺栓预紧力的检查标准和方法,重点关注螺栓连接的防松脱措施和扭矩控制。 2. 导线及线缆的架设与张力控制: 放线工艺优化: 详细分析了张力放线、牵引放线等不同工艺下的线缆磨损控制技术。讲解了如何根据地形、跨越长度和导线型号,精确计算和控制导线在放线过程中的最大允许张力,防止过度拉伸造成导线内部损伤。 紧线与弧垂测量精度: 介绍了基于温度补偿的弧垂计算模型,以及采用高精度光电测距或激光测量技术确定标准弧垂的作业流程,确保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导线间距的安全裕度。 接续工艺质量保证: 对导线接续管、楔形线夹的压接质量进行严格规范,包括液压工具的校准、压接次数的记录与无损检测(如X射线探伤)的应用。 3. 绝缘系统与接地装置的可靠性验证: 复合绝缘子安装技术: 强调了绝缘子串的清洁、防污罩几何尺寸的正确安装,以及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对瓷/复合表面造成损伤。 接地网的施工与验收: 规定了接地体(极)的埋深、间距和焊接质量的标准,以及系统投入运行前的工频接地阻抗测试方法与合格标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保护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工程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策略 本部分转向管理层面,系统梳理了输电线路工程中常见的重大风险源,并提出了量化的管理工具。 1.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与安全风险管理: 作业窗口期管理: 针对高海拔、高寒、多雷暴等复杂气候条件,制定了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明确停工预警指标。 跨越工程的特殊风险控制: 针对跨越河流、铁路、公路或既有输电线路时的安全防护措施、临时支撑结构设计与验收标准。 吊装作业的风险矩阵分析: 针对使用直升机吊装或大型履带吊的作业,分析荷载失衡、风载突变等导致设备坠落的概率与后果,并落实多级安全联锁机制。 2. 验收、移交与缺陷管理: 分阶段竣工验收流程: 明确了从基础隐蔽工程验收、结构安装验收、试验性送电验收直至最终竣工验收的各个节点要求。 关键试验的规范化: 详细说明了耐压试验(工频、冲击耐压)、接地阻抗测试、导线直流电阻测试的试验方案、数据分析及偏差判定标准。 缺陷等级划分与闭环管理: 建立了从轻微缺陷到重大缺陷的分类标准,并对重大缺陷的整改、复验及责任追溯建立了严格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无死角。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高度贴合工程实践,强调“从图纸到现场”的质量传递链。通过引用大量的工程案例数据和实际的检验标准,为工程管理者、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本系统、实用且权威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工具书。它不仅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手册,更是指导特高压工程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的实践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专业术语的选用,彰显了一种极其成熟的行业话语体系。它并非简单地将国际标准进行翻译或转述,而是融入了大量中国本土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气候特征。举个例子,关于导线线夹的压接深度和扭矩要求,书中可能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数值,而是引用了某个特定型号导线的应力-应变曲线图,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核”。这种“指导原则与具体参数的灵活结合”,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专业背景才能完全驾驭,它似乎在对读者说:“我们提供了框架和核心要求,但具体的实现细节,需要你用你的专业知识去填充和验证。”这种对读者专业能力的信任和挑战,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持续的知识内化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它迫使我们不断回顾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匹配这个国家级的技术前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能感受到它作为电力行业标准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严谨而不失现代感的设计风格,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去探究里面到底蕴含了多少关于10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精髓。光是看到“铁塔、导线、金具和光纤复合地线”这些关键词,我的脑海里就已经自动构建出一幅幅宏伟的工程蓝图——那些直插云霄的巨大铁塔,在广袤天地间构筑起电力动脉的骨架,承载着国家命脉的能量传输。这种初识的震撼感,是很多技术手册难以给予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像是一份对国家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庄严承诺,让人对中国在超高压输电领域的技术实力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即便只是停留在对外观的欣赏,也能体会到编制者在细节上追求完美的匠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在其中详尽阐述这些关键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和制造工艺标准,毕竟,这些都是保障千里之外万家灯火不灭的基石。

评分

初次捧读,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密度和广度都超乎想象。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口语化或普及性的叙述方式,而是直接切入核心技术指标和规范要求,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行业内部,需要严格遵照标准进行设计、采购和验收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及时雨”。翻阅其中的章节布局,就能看出标准制定者在逻辑梳理上的高超能力,从材料选择到几何尺寸的容许偏差,再到焊接工艺的无损检测标准,层层递进,滴水不漏。特别是关于光纤复合地线(OPGW)的章节,我注意到它似乎对光纤的抗拉伸性、耐温变和抗紫外线老化等方面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远非普通电缆标准可以比拟。这种细致入微的规定,体现了中国电力标准制定部门对“万无一失”工程质量的执着追求,也为我们日后进行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和进厂检验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真正做到了将所有潜在风险扼杀在制造环节。

评分

整体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力量。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精通”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本需要常年置于案头,需要不断翻阅、比对、参考的工具书。它的分量和厚度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宣告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已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追溯链条,即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的现场验收,每一步骤的关键控制点(KCPs)都有明确的、可量化的指标与之对应。这种对全流程质量控制的系统化描述,是确保未来数万公里1000kV电网安全运行的“隐形基石”。它不仅仅服务于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术升级和设备迭代设定了难以逾越的基准线,具有极强的历史和指导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基础设施韧性的工程师,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极端气候适应性的论述,这一点从书名中“1000kV”的标识中就可见一斑。在高压输电领域,任何一个微小的设计疏忽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的灾难性后果。我希望能找到关于防冰、抗风载荷模型计算的具体引用依据,以及不同地区(比如西北高原或东南沿海)的塔材防腐等级差异化要求。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制造什么”,更在于“如何保证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可靠地运行”。我注意到其中对于金具的疲劳测试标准似乎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循环次数,这暗示着对连接部位长期可靠性的极限考验。如果书中能对这些测试方法进行详尽的图文说明,哪怕只是流程图或典型测试台架的照片,都会大大提升其作为操作手册的实用性,避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不合格批次。这种对生命周期成本和风险管理的深度考量,是衡量一个行业标准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指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