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全人类最早的老师,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学的创办者。在《教育六问》一书中,作者鲍鹏山认为在孔子的教育里面,体现了教育的最核心的东西,这些最核心的理念,全世界办得好的学校,办得好的大学,办得好的教育,是与其相通的,一脉相承的,而那些失败的教育,包括我们中国今天很多的教育,恰恰是违背了、放弃了、忘记了孔子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作者试图回到事物最初出现的原始状态中,发现它的最核心的价值。希望为教育界工作者、老师和家长提供一种关注教育的视角。
评分 评分一本非常好的书,很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人丑就该多读书,就酱。
评分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评分喜欢写的真好
评分孝的历史�Q编辑
评分其套装不错,应该是正版图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内容有待考证
评分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最不孝——“阿谀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评分其套装不错,应该是正版图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内容有待考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