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十议》所收的是巫鸿在2006-2007两年中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十篇文章。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每篇短文的主题或古或今,或近或远,或宏观或微观,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美术史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巫鸿多次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一 代序:“美术”小议
二 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
三 美术史与美术馆
四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五 重构中的美术史
六 “开”与“合”的驰骋
七 “墓葬”:美术史学科更新的一个案例
八 “经典作品”与美术史写作
九 美术史的形状
十 “纪念碑性”的回顾
作者通过此书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人对于“生”与“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实践,对读者多有启发,对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非常值得一看!
评分我是顶喜欢巫鸿对于中国艺术另辟蹊径的解读的。从《黄泉下的美术》《时空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再到荣荣画家的记述,老师博大的事业确实令人震撼。这本书其实就是这么多书附属讲座的收割机,略带重复意味。但还是好可惜没听到他在复旦的讲座。
评分每个月都会来转转,收上几本书。这次的书不错,包装完好,没有破损与污渍。——【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况就有了巨大的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入你的灵魂,沉淀成你的智慧和情感,他会体现在你的谈吐举止里,体现在你的气质中,体现在你的心态上,只要一个触动点,就喷薄而出。】相对于国外,中国的书籍确实便宜,一顿饭的价钱可能买来的就是别人毕生的成果。所以,为了自己投资,永远都不存在买书是浪费这个问题。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品味!
评分半价买的啦啦啦啦啦啦
评分还没拆,哈哈,买了好多书,慢慢看
评分还没拆,哈哈,买了好多书,慢慢看
评分巫鸿(Wu Hung),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评分还没有歇息的读物,洪镇能出书啊,基本上都买了,所以价格也要花销一大部分,等读完了再来追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