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舞史纲》以20世纪前后期为界,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以两编十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先驱一代与奠基一代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以三编十四章介绍了美国新先锋派与欧洲舞蹈剧场舞蹈家中代表人物艺术、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
《西方现代舞史纲》既注重对西方现代舞历史事件的梳理与介绍,亦注重对西方现代舞蹈家艺术思想方面的研究与阐释,同时注重对其语言体系、艺术创作方法、审美取向与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一部系统、*面地介绍西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专*,作者一方面力求用清晰的思路尽可能完整的勾勒出西方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事实的框架,另一方面力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西方现代舞蹈家艺术创造的立体形象,其目的使《西方现代舞史纲》既可以为专业舞蹈理论工作者提供一部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亦可为一般读者了解西方现代舞提供一部有阅读价值的读物,尤其是为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中的史论教学提供一部有价值的教学用书。
我要特别指出此书的叙事风格,它极其具有文学性,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像一本冷冰冰的学术专著。作者的笔触时而如诗歌般抒情,描绘早期舞者对自由的渴望;时而又变得像侦探小说一样,抽丝剥茧地揭示某些流派之间微妙的继承与决裂关系。书中穿插了许多舞蹈家本人的访谈摘录,这些直接的“声音”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亲切感和现场感。比如,当我读到某些先驱者对“没有情节的舞蹈”的辩护时,那些文字里流淌出的那种坚定与孤勇,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选择也十分用心,那些黑白照片往往捕捉到了动作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为文字提供了强有力的视觉支撑,使得那些逝去的经典表演得以在读者的脑海中重现。它巧妙地平衡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让读者在了解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能为那些为艺术献身的灵魂感到动容。
评分读完这本巨著,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现代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难以触及的“艺术”,而是可以被我们深入理解和体会的文化现象。它并没有沉溺于纯粹的学术分析,反而擅长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来描绘那些革命性的舞蹈片段。例如,描述勒邦的舞蹈时,那种对空间、对重力的颠覆性运用,文字仿佛自带了动态效果,让人在脑海中构筑出他那些标志性的倾斜和悬浮瞬间。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社会背景与舞蹈艺术互动的探讨。现代舞的诞生本身就是对工业化、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反叛,书中清晰地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女性主义思潮等宏大叙事如何渗透并塑造了舞者的身体表达方式。这种将艺术史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场域中考察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关于“身体政治学”的论述,它迫使我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身体规范,并理解为何那些看似怪异的肢体语言在当时会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和轰动。这本书不是在记录历史,它是在重现历史的呼吸和脉搏。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为理解二十世纪艺术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超越了单纯的舞蹈史范畴,触及了哲学、心理学乃至社会人类学的领域。特别是书中对于“身体作为媒介”的探讨,非常有启发性。作者细致分析了不同时代的舞者是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无法言喻的概念——从邓肯对古希腊理想的追溯,到葛兰姆对弗洛伊德式内心世界的挖掘,再到后现代舞对主体性的消解。这种对媒介本体论的深入挖掘,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谁做了什么”的记录,更是一本“身体如何思考和表达”的论著。它教会了我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历史感的眼光去观看任何形式的肢体表演,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感愉悦,而是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代码和权力结构。对于任何希望系统性掌握西方当代艺术发展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基石性文献,它的影响将远远超出舞蹈研究的范围。
评分这本关于西方现代舞历史的著作,简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百科全书。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将从二十世纪初萌芽到当下蓬勃发展的现代舞流派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梳理不同流派发展脉络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比如,它对伊莎多拉·邓肯自然主义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对她舞蹈哲学的介绍,更深入剖析了她如何挣脱古典芭蕾的束缚,尝试回归人类最原始的肢体语言。接着,再看玛莎·葛兰姆的“收缩与释放”,书中将这一核心技术与她个人的心理历程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剧烈的身体动作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张力。而且,作者似乎对每一位关键人物的生平和创作都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鲜活的艺术探索者。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各个时代的排练厅,亲眼目睹那些革命性的动作是如何诞生、如何挑战既有的审美规范,那种震撼感是其他泛泛而谈的艺术史书籍无法比拟的。全书的结构安排极为精妙,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案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即便是初次接触现代舞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框架,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史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但绝非枯燥乏味。它在引述和考证上做到了尽善尽美,参考文献和注释部分非常详尽,显示出作者做了海量的案头工作。然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后现代舞”阶段的阐述。在描述默斯·坎宁汉和约翰·凯奇的合作时,那种对“偶然性”和“去中心化”美学的解读,处理得极其精准和到位,既解释了其理论根源,又没有忽视其在剧场实践中对观众体验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后现代舞视为对现代舞的否定,而是将其视为一场更彻底的解放运动——解放了叙事、解放了技巧、甚至解放了“什么是舞蹈”的定义。这种 nuanced 的分析,避免了将艺术史简单地划分为“进步”或“退步”的二元对立。它引导读者去欣赏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动作(如行走、站立)在特定语境下所蕴含的哲学重量。读到最后,我感觉自己对“美”和“技巧”的传统观念被彻底松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可能性边界的无限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