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时尚感官三部曲之——《恋物百科全书》是一个“恋物博物馆”。
李欣频自28岁以后,每年出国败家6次。每次旅行就像中蛊一样,必将购买各地有特色、有含义的物件,并将其归类,归纳出了自己的恋物信仰,并组成自己的“恋物博物馆”。
对于同样有恋物情节的美食家叶怡兰来说,恋物这回事,所恋者,其实是远远超乎于物之外甚至是非关物的。
因而悄悄地、暂时停下了脚步,重新咀嚼、重新思考、重新寻找,多年恋物生涯之后,物之于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意义,我之恋物,到底其正恋的、想要的、追求的、在乎的,又是什么样的东西。(著名美食家——叶怡兰)
“爱情暴君的情人手环”“考究情欲的上海性博物馆”……光看这些标题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欣频作品的迷情吸引力,远超过《欲望城市》中四大美女给你的回眸一笑。不要忘了,我们都生活在情爱欲望的迷魂阵中,没有女巫作法避邪,爱情很快便会降至绝对零度。如果你细读《恋物百科全书》里的枝枝节节,便会恍然大悟,原来爱情也有解剖学。(爱情观察家——小米)
内容简介
《恋物百科全书》是李欣频在旅行中建立的精神脉络——物体系。她将在旅行中购买的各地有特色、有含义的物件归类,归纳出了自己的恋物信仰,并组成自己的“恋物博物馆”。在“恋物博物馆”里向读者诉说着自己的欲望和理想。像班杰明一样,在体内有一座博物馆,装满着自己的恋物需求。这种私密的个人癖好,将在此书中逐一公布于世。
作者简介
李欣频,台湾政大广告系毕业、政大广告研究所硕士、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修习半年。
并曾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长达四年。
曾任大陆旅游卫视频道《创意生活:土耳其、台湾》特约外景主持人。
有着作家诗人的孤僻性格+冥想者洞察深处的眼睛+旅行者停不下来的身体+广告人的纤细敏感与美学癖+
知识布道家想要世界更好的狂热+教育者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曾任广告公司文案、诚品书店特约文案、宏碁数码艺术中心特约文案创意。
2004年数字时代杂志选为台湾百大创意人之一。天下远见文化事业群之《30杂志》2006年9月号,选为创意达人之一。入选搜狐2009年度时尚人物创意家。于2013年7月入选腾讯名人访问团参访韩国。入围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同年获得COSMO年度女性梦想大奖、讲义杂志年度旅游作家奖。
散文作品被收录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文案作品被选入《台湾当代女性文选》。2009年台湾金石堂“2012书展”选为不可错过的八位作家之一。2010年统一企业主办网络票选年轻人心目中喜欢的十大作家之一。
目前已经旅行希腊、迪拜、印度、秘鲁、墨西哥、南极等近五十国。
李欣频作品:
《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秘密副作用》《爱情觉醒地图:让你受苦的是你对爱情的信念》
《李欣频的创意天龙八部(八本)》《李欣频的环球旅行箱(三本)》《马历连梦录》等。
新浪微博、腾迅微博@李欣频,微信公共平台请搜“readers0811”
其中腾迅微博粉丝人数已超过470万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这本书里,欣频将她自已、将所有的文字,化为一篇巨大的寓言。
——叶怡兰知名美食家
★如果你细读《恋物百科全书》里的枝枝节节,你会恍然火悟,原来爱情也有解部学。
——小米读者
目录
自序
推荐序/叶怡兰
推荐序/小米
巫 我一直想要有超能力
所以四处寻求有法力的器物
摩洛哥巫师袍
女巫占卜防身阵
女巫专卖店
九命怪猫逃生书
小人学
爱 一个人带着思念去旅行
会有买下两个人未来的冲动
爱情暴君的情人手环
爱情遗腹子的洋娃娃
虚拟环球之旅的明信片
狮子女王的绝处逢生
有剧情景深的情书纸
身 眼耳鼻舌身意
所有感官都在激动
身体的项链图腾
考究情欲的上海性博物馆
SM嗜好者用来享乐的地狱浮图
前世善战者需要的坚强武装
衣 如果可以出版衣服
我就不会出版书
内衣的道德与非道德问题
我想出版,我的衣柜
晚节不保·黑衣禁制令
医 这些医疗行为很色情
请注意你的医德
性感医疗的经络板
灵肉健保卡
爱情的身体教具
西藏医学的书与图
瘾 让你完全丧失心智与财力的一种病
能戒,就不叫瘾了
我未来的外星情人
鱼子酱、巧克力的吸食快感
大开眼戒的面具
逛古董街,寻找自己的前世遗物
活在上海老广告中的女人
埃及杀价学
灵 以物交换回我的灵魂
我的最后美好环境
浴缸里的世界之旅
依法我可以吸食精油
有灵气的味道,是我最后美好的环境
佛自家中坐,饮食起居都在修行
每周六的诞生仪式
在此宣布,遗产受益人
附录:消费的尽头是什么?
前言/序言
《奇珍异品:探索世界的风物与巧思》 本书并非对特定概念的详尽罗列,而是一次关于人类创造力、感知力和文化传承的深度漫游。它旨在唤醒读者对周遭世界隐藏之美的觉察,去发现那些常被忽略却又充满独特魅力的事物。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穿越时空,跨越地域,去领略那些以其独特形态、材质、工艺或象征意义而吸引着人类目光的“物”。 第一章:物质的低语——触感与材质的叙事 物质世界向来是人类感官体验的基石。从古至今,人类对不同材质的探索与运用从未停止。本书的第一章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那些因其独特的触感、质地而为人所钟爱的物质。 丝绸的轻柔与光泽: 丝绸,这种由蚕丝制成的古老织物,以其无与伦比的轻盈、光滑和天然的华贵光泽征服了无数心灵。它不仅是衣物,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我们将追溯丝绸的起源,了解其复杂的缫丝、织造工艺,以及历代以来人们对丝绸的不同理解与崇拜。从古埃及的细麻布到拜占庭的精美锦缎,再到中国皇室的龙袍,丝绸在不同文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影响了时尚、贸易甚至政治格局?我们将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丝绸制品的细致描绘,感受其温润如玉的触感,体味其穿越千年的故事。 陶瓷的温润与坚韧: 陶瓷,这一将泥土与火焰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人类最早的实用与审美追求。从史前时期的粗陶,到中国宋代的汝窑、官窑、哥窑所代表的极简之美,再到景德镇的青花瓷所展现的精湛技艺,陶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物质改造与升华的史诗。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陶土的特性,釉料的奥秘,烧制的温度与气氛如何赋予陶瓷千变万化的色彩与质感。我们会关注那些因其稀有、工艺复杂、造型独特而备受珍视的陶瓷作品,了解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地位,以及它们所传递的哲学思考。是追求圆润无暇,还是拥抱不完美中的侘寂之美? 金属的冷峻与塑性: 金属,以其坚固、冰凉的触感和可塑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最初的青铜器、铁器,到后来的黄金、白银、不锈钢、钛合金,每一种金属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本书将探索金属在古代战争、宗教仪式、艺术创作以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我们会审视那些精美的金属雕塑,古代兵器的锋刃,现代科技产品中精密的金属部件,以及那些因其稀有与光泽而成为财富象征的贵金属饰品。金属的冷峻背后,隐藏着人类对力量、永恒与改造自然的渴望。 木石的天然与纹理: 木材与石头,作为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以其最原始的形态和天然的纹理,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每一块木头都有其独特的年轮与节疤,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亿万年的地质记忆。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因其稀有品种、奇特纹理、天然形态而引起人们收藏与欣赏兴趣的木材与石头。从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的温润光泽与沉静气质,到各种玉石、宝石所折射出的璀璨光芒;从天然形成的奇石,到经过匠人精心雕琢的石器,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痕迹与时间的沉淀。 第二章:形态的诱惑——几何、曲线与自然之韵 人类的视觉感知,对线条、形状和比例有着天然的敏感。本书的第二章将带您领略那些因其精妙的形态设计,无论是源于自然的启迪,还是源于数学的几何逻辑,亦或是人类的抽象表达,而吸引人们目光的“物”。 几何的秩序与理性: 几何形态,以其严谨、规律和普适性,在人类的艺术、建筑和设计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古希腊的黄金分割,到现代的包豪斯风格,几何的运用体现了人类对秩序、和谐与理性的追求。本书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几何在建筑、家具、器皿、图案设计中的体现。例如,伊斯兰建筑中繁复精美的几何图案,如何表达对无限与永恒的向往;中国古代家具中简洁流畅的线条,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将解析这些形态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文化内涵,感受几何之美所带来的宁静与力量。 曲线的柔美与流动: 与几何的锐利相对,曲线以其柔和、流畅和富有生命力的特质,成为自然界和人类艺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从河流的蜿蜒,到山峦的起伏,再到花草的舒展,曲线无处不在。本书将关注那些因其优雅的曲线造型而备受青睐的器物。例如,中国古代青铜器尊的颈部弧度,欧洲洛可可风格家具的S形曲线,以及现代雕塑作品中流动的有机形态。我们将探讨曲线如何唤起人类的情感共鸣,如何表达优雅、动感和自然之美。 自然形态的模仿与升华: 大自然是无数“物”的灵感之源。人类善于观察、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升华。本书将展示那些以动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形态为原型而创作的艺术品和实用器物。例如,雕刻成莲花、牡丹的玉器,以龙、凤为纹饰的陶瓷,模仿海螺、贝壳的器皿。我们将追溯这些形态的演变过程,了解它们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以及匠人如何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自然之美凝固于方寸之间。 抽象形态的象征与表达: 当脱离具象的束缚,形态可以成为一种纯粹的象征和情感的载体。本书将探讨那些以抽象形态呈现,却能引发观者深刻思考和情感共鸣的“物”。例如,极简主义的雕塑,现代艺术中的非写实绘画,以及某些民族图腾和符号。我们将分析这些抽象形态如何通过其结构、比例、留白等元素,传达设计师或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观念、情绪或精神追求。 第三章:工艺的匠心——技艺、传承与创新 “物”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背后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以及承载的文化与智慧。本书的第三章将聚焦于那些因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技法、以及世代相传的匠心而令人叹为观止的“物”。 雕刻的精细与韵味: 雕刻,这项古老而精密的技艺,将坚硬的材质化为柔美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无论是木雕、石雕、玉雕,还是牙雕、骨雕,都凝聚着匠人的耐心、技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雕刻流派的特点,例如中国苏绣的精细,浙江东阳木雕的栩栩如生,福建寿山石雕的细腻温润。我们将解析雕刻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技法,以及为何某些雕刻作品因其难度、创意和艺术表现力而成为传世之宝。 编织的秩序与色彩: 编织,这项古老而普遍的技艺,用柔软的丝线、植物纤维或兽毛,交织出实用与美观并存的作品。从地毯、挂毯到衣物、篮筐,编织的工艺体现了人类对结构、色彩与图案的理解。本书将介绍不同地域的编织技法,例如波斯地毯的复杂纹样,印第安纳瓦霍族地毯的鲜艳色彩,以及中国传统的缂丝、刺绣。我们将探究编织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材料的运用如何影响作品的质感与耐用度。 金工的熔炼与塑形: 金工,这项涉及金属熔炼、锻打、铸造、焊接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技艺,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金属制品。从古代的青铜礼器、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工艺,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属雕塑,再到现代的首饰制作,金工始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本书将剖析金工技艺的演变,不同金属的特性如何决定其加工方式,以及为何某些金属制品因其设计、工艺和材质的完美结合而成为珍品。 绘画与书写的墨韵: 笔墨,作为东方艺术的灵魂,不仅是记录信息的方式,更是承载情感与哲思的媒介。本书将探讨那些因其笔法、墨色、构图而极具艺术价值的绘画与书法作品。从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神韵,到书法家行云流水般的笔势,再到古代画卷中细腻的人物与山水,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绘画与书法风格,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结语:发现身边的“物” 《奇珍异品:探索世界的风物与巧思》并非提供一份详尽的物品清单,而是邀请您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去发掘潜藏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的魅力。无论是古董店里的一件旧物,还是博物馆中一件陈列品,抑或是亲手制作的一件小物,它们都可能蕴藏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种工艺,或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品味。通过本书的引导,我们希望您能够以更开放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世界,去发现那些令人心动,引人入胜的“物”,并从中获得灵感与愉悦。这本书,是关于发现,关于欣赏,关于那些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