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认植物(第二版)

轻轻松松认植物(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劲武 著
图书标签:
  • 认知发展
  • 儿童教育
  • 亲子教育
  • 识字启蒙
  • 幼儿教育
  • 思维训练
  • 早教
  • 认知能力
  • 图画书
  • 儿童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7116
版次:2
商品编码:1188216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97
字数:3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植物摄影爱好者,中学生、小学生。
  本书一版推向市场以后,多次重印,广受读者欢迎。
  本书是北京大学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基于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写成,有别于市面上一般的植物识别书的是:将植物分类的基本单元科、属、种等介绍给读者。列举了我国常见的各科植物,辅以图片,便于识别。为了方便记忆,很多植物还穿插介绍了部分民间故事,增加了趣味性。
  新版本修订了原版的少量错误,并新增了部分常见的科、种,配图介绍,全书系统性得到提升。

内容简介

  本书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编著,是一本告知读者怎么认识植物的入门读物。书中,汪先生基于自身多年教学及实践经验,教给读者认识植物中的基本问题,如科、属、种、拉丁学名等。
  全书结构自成体系,便于读者快速掌握认识植物的“诀窍”。按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大类加以介绍,聚焦于科,也教给读者属的概念,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全书共收入一百多个大众熟知或有趣的种,并加入了民间故事、典故,增加阅读兴趣。新版中修订了原版的少量错误,并新增了部分常见的科、种,配图介绍,使全书系统性得到提升。
  本书配彩图近500幅,方便读者与实际植物比对,可供中小学生和植物爱好者查阅。

作者简介

  汪劲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从事植物分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获国家高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担任过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撰写植物科普及专著10余种。

目录

上篇 丰富的植物界 001
苔藓植物自成一体 002
地钱—苔类的代表 003
葫芦藓—藓类的代表 004
蕨类植物的奥秘 005
蕨类植物有多少种 005
卷柏旱不死 006
木贼属形象特殊 006
肾蕨像蜈蚣 008
著名野菜—蕨 008
叶背白色的银粉背蕨 009
过山蕨释名 010
荚果蕨名副其实 010
石头上生存的硬叶子—石韦 011
水里的蕨类植物 012
裸子植物多魁伟雄壮 013
为什么叫裸子植物 013
苏铁、银杏为什么是裸子植物 013
松科很重要 016
话说油松 016
分清油松和马尾松 017
白皮松树皮白 017
华山松不同于白皮松 018
红松名气大兼说黄山松 019
黑松好识别 020
从白杄看云杉属 021
从杉松看冷杉属 022
落叶松属—松科的特殊属 022
杉科真不简单 024
先看杉木 024
亚洲树王—台湾杉 025
活化石—水杉 026
巨杉—树中“巨人” 027
有趣的水松 027
柏科不同于杉科 028
侧柏、圆柏、柏木、扁柏 028
奇怪的罗汉松科 031
罗汉松不是松树 031
有趣的竹柏 032
红豆杉科漂亮 033
香榧好吃 033
小说麻黄科、买麻藤科 034
被子植物大世界 036
为什么叫被子植物 036
被子植物的分类 036
植物的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037
鉴别植物有工具书 037
检索表的功能 038
科是怎么回事 040
分属分种找窍门 041
种以下的亚种、变种、变型 043
只说13个科的面貌 043
先说木兰科 044
再说毛茛科 044
杨柳科历史悠久 046
杨属柳属的划分 046
看托叶鞘识蓼科 049
红蓼很漂亮 049
荞麦为什么属于蓼科? 054
大黄的故事 055
荞麦的故事 055
《红楼梦》里的蓼花 055
桃花带你认蔷薇科 056
豆科植物只有荚果 056
十字花科花果都特殊 058
棉花告诉你锦葵科 059
五加科有人参 060
从胡萝卜看伞形科 064
桔梗科有乳汁 065
桔梗代表桔梗属 065
凭气味认识了党参 066
沙参属不同于党参属 067
菊科得“金牌” 069
葫芦科为一特殊类群 071
茄科放光彩 072
唇形科的唇形指的是什么 073
山丹花之家—百合科 074
禾本科—人类的“大恩人” 075
特点鲜明的“属”印象深 077
栎属、栗属 078
榆属、朴属 079
桑属、构树属 080
木兰属、含笑属 080
芸薹属、萝卜属 081
溲疏属、山梅花属 081
苹果属、梨属 082
委陵菜属、蛇莓属 082
槐属、洋槐属 084
苜蓿属、草木樨属 084
豌豆属、野豌豆属、香豌豆属 085
黄耆属、岩黄耆属 086
胡枝子属、杭子梢属 086
菜豆属、扁豆属 087
老鹤草属、牻牛儿苗属 088
拐枣属、枣属 088
葡萄属、蛇葡萄属 089
昙花属、令箭荷花属 090
连翘属、茉莉属 090
旋花属、打碗花属 091
地黄属、毛地黄属 092
忍冬属、锦带花属 093
狗哇花属、紫菀属 093
天南星属、半夏属 094
鸢尾属、射干属 095
下篇 珍树奇花异草录 097
木本植物“老大哥” 099
顶天立地话胡杨 099
像草一样的柳树 101
最有名的纤细小灌木 102
青檀有故事 103
桑树爷的“肚皮”裂了 104
树木中的“毒王” 106
菩提树哪一种是真的 107
无花果“喊冤” 109
薜荔传奇 110
榕树独木成林 111
波罗蜜与菠萝不同 112
桦树这个家族 114
白桦—树中的美人 114
棘皮桦树皮不好看 115
坚桦有点像榆树 115
岳桦怎么会弯“腰”呢 116
雾灵山有硕桦 116
榆树的家族 116
榆树中的老大哥—榆树 116
榆树的故事 118
榔榆叶子比较小 119
大果榆确实果大 119
春榆有点像大果榆 120
榆属中两个特殊种 120
栎属举6种 121
栓皮栎、麻栎 121
蒙古栎、辽东栎 122
槲栎、柞栎 123
槭树和枫树 124
鸡爪槭 124
平基槭和五角枫 124
枫树 125
漆树与盐肤木 126
两种栾树 127
美国红梣与白蜡树 128
为什么叫白蜡树 129
五谷树的奇闻 129
为什么叫雪柳 130
流苏树妙在花上 130
连翘与金钟花 131
北京丁香与暴马丁香 132
女贞与小叶女贞 133
桂花香 135
茉莉花名释 137
金银花与金银木 138
桃与杏 140
樱花与日本樱花 142
榆叶梅与毛樱桃 143
漫话李 144
海棠花与海棠果 147
月季与玫瑰 149
美蔷薇与山刺玫 151
悬钩子与覆盆子 152
锦鸡儿与红花锦鸡儿 153
开心果是什么树的果 155
榴莲是什么植物 156
山竹果是什么果子 156
优美的梧桐 157
骆驼刺与骆驼蓬 159
奇种南烛和它的变种 160
蔓荆这种植物 162
桃金娘,忘不了“你” 163
沙漠玫瑰与高山玫瑰 166
附生与绞杀 167
马桑树你认识吗 168
植物也有胎生的 169
苦树,我一下即知“你” 170
妹妹眼泪树 171
刻贝叶经的贝叶是什么植物 173
昙花是什么植物 175
春花最早是迎春 176
黄檗与黄连木 177
两种绣球 178
两种椿树不同之谜 179
又一种橄榄 180
山楂的故事 181
话说槟榔 183
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184
柽柳为什么又称红柳 185
洋丁香有故事 186
草本植物后起之秀 188
牡丹、芍药一起说 188
名药黄连的传说 191
甘草有故事 192
黄耆感动了胡适 193
你知道黄耆属与它们的区别吗 195
野葛是个宝 196
大血藤的故事 197
名称神秘的仙鹤草 198
植物界的青蛙—两栖蓼 199
会胎生的珠芽蓼 201
马齿苋的故事 202
人参花果与“人参果” 203
人参换野菜的趣事 205
牛蒡是什么植物 206
有趣的车前草 208
虞美人的故事 209
“母亲花”是什么花? 210
益母草的故事 211
这种花为什么叫“勿忘我” 213
白薯的“权威” 215
曼陀罗花的故事 216
菠菜的诗意别名 217
石榴的故事 218
菱“住”在水中 219
柳兰的神奇 220
荻和芒不易区分 222
荇菜是什么植物 223
我认识了绞股蓝 225
乌龟草绝世奇妙 226
乌拉草传奇 227
鸡头米是什么植物 228
崖花探秘 230
芦苇是好植物 230
姐姐有好花,妹妹有好果 232
荞麦的风度 232
叶子红艳艳的草 234
鸡冠花的故事 235
铃兰—欧洲人的“宠儿” 236
能杀狮子的植物 237
电线上长草的怪事 238
照吃不误 238
银剑草不怕热 239
野生荠菜 239
奇怪的手参 241
你认识天麻吗? 242
刺蒺藜与沙苑蒺藜 244
短命的与长命的 245
一些种不易区分 246
毛茛与水杨梅相似 246
两种红花 247
百合与朱顶红相似 248
萱草不是黄花(黄花菜) 249
玉簪花新奇 250
菖蒲与石菖蒲不同 252
三七是什么植物 254
芙蓉花有两种 255
催你入眠的植物 256
狗尾草的传说 257
怎样识别稗草和稻苗 258
芸香草 259
冰凉花的传说 260
七叶一枝花—毒蛇毒的克星 261
救了一女子的植物 262
钩吻有剧毒 263
寄生植物亮相 265
草本寄生植物 265
锁阳的故事 268
草本半寄生植物 269
草质藤本寄生植物 270
木本半寄生植物 272
桑寄生是什么样子 272
槲寄生是什么样子 273
檀香最奇特 275
米面翁奇在果上4个苞片 275
檀香科的寄生藤 276
假寄生植物假在哪里 276
北京大学校园植物点滴 278
清华大学校园的植物拾零 281
附录:植物形态术语的解释 283
一、根的术语 283
二、茎的术语 284
三、叶的术语 285
四、花序的术语 289
五、花的术语 291
六、果实的术语 295

前言/序言


《轻轻松松认植物(第二版)》是一本旨在让普通大众,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对植物有一定兴趣的爱好者,都能以一种简单、有趣、有效的方式认识和了解身边植物的实用指南。本书摒弃了传统植物学教材的枯燥和晦涩,将复杂的植物分类、识别方法和生长习性,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文结合,让你在闲暇时翻阅,仿佛与一位知识渊博又风趣的园艺师对话,轻松开启一段探索植物世界的奇妙旅程。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轻松”与“实用”并存的理念。 繁复的拉丁学名和复杂的检索表在本书中被大大简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植物的常见名称、显著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性为切入点,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近植物的真实面貌。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优化升级,内容更加丰富,图片更加精美,针对性也更强,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准确、最贴合实际的植物认知体验。 内容编排上,本书采用了科学且人性化的结构。 它并非简单罗列成千上万种植物,而是将植物按大类进行划分,例如常见家庭绿植、公园与街道绿化植物、野外常见植物、食用与药用植物等。这种分类方式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场景,让你在逛花市、散步、郊游时,都能根据所处的环境,快速找到与之相关的植物介绍。 在家庭绿植部分, 你将看到那些你家中可能已经拥有的、或者在花市里心动的盆栽植物。本书会详细介绍它们的科属、基本形态特征(叶形、花色、果实等),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如何辨别它们是喜阳还是喜阴,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和水分,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病虫害。无论是新手也能养活的绿萝、吊兰,还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兰花、多肉,本书都将为你提供最实用的养护技巧,让你告别“植物杀手”的称号,成为一名合格的“绿色守护者”。 公园与街道绿化植物部分, 让你在日常通勤或休闲散步时,也能成为一位“行走的植物百科”。本书会重点介绍那些我们最常在城市环境中遇到的树木、花卉和灌木,比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秋季金黄的银杏、春天怒放的樱花、夏季繁盛的月季等等。通过对这些植物的了解,你不仅能欣赏到城市绿化的美,更能理解它们在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方面的重要作用。本书还会告诉你如何区分相似的树种,例如杨树与柳树,或是枫树与梧桐,让你在辨识中获得成就感。 野外常见植物部分, 鼓励读者走出城市,亲近自然。本书将介绍在山坡、田野、林地中容易遇到的植物,包括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野花野草,以及可能具有食用或药用潜力的植物(请注意,本书仅作认知介绍,不鼓励自行采摘和食用,任何植物的食用或药用请务必咨询专业人士)。通过这部分内容,你可以在周末的户外活动中,增加更多的探索乐趣,发现大自然隐藏的生机与奥秘。 食用与药用植物部分, 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它将介绍许多我们日常餐桌上的蔬菜、水果,以及一些传统医学中常用的草药。本书会简要介绍它们的植物学特征,以及它们在食疗和传统医药中的一些基本应用。这部分内容旨在提升读者的生活品质,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到食材背后的植物知识,甚至对一些日常保健有所启发。 本书在内容呈现上,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其图文并茂的特色。 每一株植物都配有高清、精美的实拍照片,从整体植株形态、到局部叶片、花朵、果实的特写,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特征。这些图片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能够帮助读者在实际观察中快速锁定目标。文字部分则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避免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例如,在描述叶片形状时,可能会用“像手掌一样”来比喻掌状叶,用“像心形一样”来比喻心形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植物识别技巧,本书还融入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例如,它会教你如何从叶片、花朵、果实、茎干、甚至生长环境等多个维度来综合判断一种植物;它会提供一些简单的区分相似植物的技巧;它还会鼓励读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手机的拍照和识别功能,结合本书的知识进行辅助学习。本书提倡的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让你在观察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本书的“第二版”升级体现在诸多方面: 新增植物种类: 针对近年来城市绿化和家庭园艺的新趋势,增加了许多备受关注的新兴植物品种,让本书的内容更具时效性和前沿性。 更新与优化: 对原有植物的描述和图片进行了更新和优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图片质量。一些过去信息不够完善的部分,在此次修订中得到了充实。 更科学的分类: 在保持易读性的前提下,对部分植物的分类信息进行了更严谨的核对,使其更符合当前植物学界的认知。 增加实用小贴士: 在每类植物或每种植物介绍的末尾,增加了更多针对性的实用小贴士,例如如何处理常见的叶片发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盆土等,让本书的指导性更强。 拓展科普内容: 除了植物的基本介绍,第二版还可能适当拓展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科普知识,例如植物的繁殖方式、花粉传播的奥秘、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等,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 增强互动性(潜在): 虽然本书是纸质媒介,但其内容编排和引导方式,鼓励读者进行线下实践和线上拓展,比如鼓励读者将识别出的植物拍照分享,或通过网络搜索更深入的信息,间接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本书的目标读者非常广泛: 家庭园艺爱好者: 无论你是刚开始养花种草的新手,还是希望更深入了解自己所养植物的“老司机”,本书都能为你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指导。 户外活动爱好者: 喜欢登山、徒步、露营的你,是不是经常被路边的野花野草吸引,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本书将带你认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 学生与家长: 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读物,是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兴趣的绝佳工具。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索身边的植物世界。 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都市人: 了解你身边的绿色,不仅能装点你的生活空间,更能提升你的生活情趣和认知水平。 任何对植物感到好奇的人: 只要你愿意,本书都能帮你打开一扇认识植物的大门,让你发现原来身边的植物世界如此丰富多彩。 《轻轻松松认植物(第二版)》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朋友,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它陪伴你,引导你,激发你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翻开本书,你无需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只需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去发现、去认识、去感受植物的生命之美。它将教会你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绿色,去理解它们的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力量。从此刻起,你将不再是那个擦肩而过,只看到一片绿意的人,你将成为一位能够与植物对话,理解植物语言的“植物达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对自然观察有着浓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都市白领。过去尝试过几次在城市公园里“识别”路边的野花野草,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因为网上的信息零散且互相矛盾。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体验。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构建了一种“场景化”的学习路径。它不是按照植物的科属来分类,而是按照“郊游时能遇到的”、“家居装饰常用的”、“药食同源的”等生活场景来组织内容的。比如,当你读到“山坡上的开花小灌木”那一节时,你会发现它详细介绍了五六种在户外常见的野花,每一种都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昵称,而不是单纯的学名。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去户外实践的欲望。我甚至带着这本书去郊外徒步,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再对照书里的描述——“叶片是否对生?”、“花序是总状还是伞房状?”——那种一步步推理最终确认物种的成就感,是单纯查阅百科全书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完美地平衡了知识的准确性和阅读的趣味性,让植物学习变成了一场有趣的侦探游戏。

评分

这本植物图鉴简直是园艺新手的福音!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入门级”的书,结果里面动辄就是拉丁文学名和复杂的形态描述,看得我一头雾水。直到我遇到了这本,简直是柳暗花明。它完全抛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的“聊天”语气,把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植物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讲到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月季时,它不是直接甩出专业的鉴别特征,而是会用“如果你家阳台光照一般,可以试试这种抗逆性强的品种”这类实用建议来引导你。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的插图和照片质量非常高,而且不是那种生硬的标本照,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实景拍摄,能清晰地看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子。尤其是关于“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那一章,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叶片上出现黄斑、卷曲、白粉等症状时的样子,并直接给出了家庭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比如用稀释的肥皂水喷洒等,操作性极强。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合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感觉作者真的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精心打磨了每一个细节。

评分

我对植物学的了解基本停留在教科书的阶段,讲究严谨的分类和专业的术语。因此,当我拿起这本新书时,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怕它太过浅薄。然而,阅读体验远超预期。它的深度恰到好处,既能满足我这种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对细节的追求,又对初学者极其友好。它没有回避专业概念,而是巧妙地在介绍完一个专业术语后,立刻跟上一句白话的解释,这种“中英夹杂”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时,它会提到C3和CAM植物的区别,但会紧接着用“白天关紧‘气孔’来保水,晚上才张开偷取二氧化碳的‘沙漠生存法’”来形象化描述。这本书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方面着墨不少,比起单纯描述形态,我更喜欢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这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敬畏。书中的一些小知识点,比如不同土壤pH值对植物颜色的影响,或者不同授粉昆虫的偏好,都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让原本静态的植物形象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

评分

作为一位喜欢在家里布置绿植的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植物的“养护指南”部分。很多植物书籍只是简单地列出“喜光”、“耐旱”,但对于具体的“浇水频率”、“换盆时机”、“冬季如何保温”等操作细节含糊其辞,导致我经常‘好心办坏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和细致入微。它为每一种推荐的室内植物都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生命周期管理卡”。这张卡片会清晰地标明:春季施肥的重点、夏季遮阴的百分比、秋季修剪的结构要求,甚至是不同年龄植株所需的盆器深度建议。例如,对于一些对湿度敏感的蕨类,它会具体说明“当室内湿度低于50%时,建议使用加湿器或放置在铺有鹅卵石的托盘上增加局部湿度”。这些细到微末的操作指导,极大地降低了养护的难度和失败率。自从参考了这些建议后,我家那些曾经半死不活的植物都明显焕发生机,特别是那盆我一直养不好的空气凤梨,按照书上的“喷雾-通风”交替法,现在状态好得惊人。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知识转化为养护的成功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的匠心。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纸张的选取也十分考究,照片色彩还原度极高,文字印刷清晰锐利,完全没有廉价感。我尤其欣赏它在“互动性”方面的设计。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鼓励你动手的工具书。在每一章的末尾,都会设置一个“动手试试看”的小栏目,比如教你如何保存一片完美的叶子做书签,或者如何通过扦插的方式繁殖一株薄荷。这些小小的实践活动,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直接转化成了感官体验。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扦插了一小枝迷迭香,看着它在水里慢慢长出根须,那种参与生命过程的喜悦是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图鉴,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充满热情的植物导师,一步步引导你走进自然的世界,让人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而是在与自然建立一种真实的连接。

评分

看了书评专门买的,但是有点失望。并不有趣,就是简单的阐述植物的一本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比实体店便宜,送货还快,满意。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比实体店便宜,送货还快,满意。

评分

易学上手,但无专门的配图介绍植物特征名词

评分

没有想象的好吧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

评分

很好的书,一直在京东买书。继续下去。

评分

正版的

评分

汪先生的著作,值得一读。

评分

物美价廉 送货快 好评 非常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