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遵循“教育以发展为前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为《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内容上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介绍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以及心理发展的多个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儿童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模式,并简要阐述了学习与教育心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和其他关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读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一、任务
二、作用
第三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精神分析学派及其基本观点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行为主义学派及其基本观点
二、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三、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四、班杜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基本观点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二、认知能力发展观
三、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三、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六节 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一、习性学的心理发展观
二、社会生物学的心理发展观
三、进化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
四、行为遗传学的心理发展观
第七节 社会生态学的心理发展观
一、社会生态学及其基本观点
二、社会生态学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层次
三、社会生态学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三章 婴儿心理发展及教育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发展
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二节 婴儿的动作发展与教育
一、反射行为
二、条件反射
二、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
四、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五、婴儿动作技能的训练
第三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四、婴儿言语的发生发展
……
第四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及教育
第五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 学习心理
第八章 教学心理
第九章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精彩书摘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行为矫正
尽管斯金纳的理想国太过虚幻,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与矫正——无论是针对个体的,还是针对小群体的——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积极强化而进行的行为矫正在医院、工厂、监狱和学校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变那些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其变成可接受的行为。行为矫正对人起作用的方式同操作条件反射改变鸽子和白鼠行为的方式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它们之所以导致了行为的改变,都是因为强化适应性的行为而不去强化非适应性的行为。在行为矫正情境中,踢打、尖叫这样一些行为从来都不会受到强化,只有那些社会接受的行为才能得到强化。此外,行为矫正也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脑科医院的病人身上。通过奖赏病人适当的行为和不奖励那些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促进积极行为的发生。不过,与传统的临床技术不一样,行为心理学家并不关心病人的心灵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关心的只是外显行为和积极的强化。
4.教学机器
教学机器是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不过在当时并未被普遍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因为学生过多而教师太少,要求改革教育的公众压力较大。为此,斯金纳利用其操作强化原理对教学机器进行了改进。在此后20年,教学机器得到了广泛使用,直到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学机器的教学方式是程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小步骤和积极强化为原理,把教学分成若干程序,强化教师所期待的学生学习反应。程序教学的五个要素是:
(1)积极的反应,即指学习者应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小步骤循序渐进,即学习目标的分解。
(3)及时强化,使行为尽快巩固。
(4)自定步调,适应了个别差异。
(5)低错误率,让学生尽量少犯错误,不要让学生犯了错误后再去改正错误,无错误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班杜拉的心理发展观
班杜拉是当代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致力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并将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多个研究领域,进而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与之前的行为主义理论相比,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认知因素在人类社会学习中的作用。其心理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学习其及过程
1.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得到矫正。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行为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
在传统的“刺激一反应”学习中,行为习得的前提是学习者要么接受刺激的直接作用,要么通过自己的行为直接作用于环境,并且必须对学习者的反应进行直接强化。而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则不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以榜样所接受的强化为强化。班杜拉把这种间接的强化称作为“替代强化”。例如,幼儿看到同伴因讲礼貌而受到表扬时,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当他看到同伴因骂人而受到惩罚时,就会抑制骂人的冲动。
2.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
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一是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观察学习属于这种类型。二是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在模仿榜样所示范的某一具体行为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有关这一行为的抽象规则或原理,并在相应的情境条件下以某些变化了的形式产生性地表现出这一行为。三是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
前言/序言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