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创了脱口秀的“大主题”讲述模式,《晓说》《鱼羊野史》系列之巅峰力作 !与爱奇艺原节目相比,未删节内容比例占到全书30%!
● 三大视频网站上火爆的中文脱口秀节目!截止目前,总播放量累计已突破5亿!
●本卷内容亮点:高晓松首度自曝本人百年家族史的光辉与阴影;高晓松带您回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的光辉岁月; 从威尼斯到蒙古帝国,从澳洲到美洲, 为你呈现不一样的世界史!
●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将你头脑中陈旧与伪饰的历史观彻底清盘!
●“双封套+双色+彩插”精美印刷,《晓说》《鱼羊野史》系列图书的装帧力度!随书赠送爱奇艺订制精美书签!
晓松百科,分分钟刷新你的历史观!
1、十年浩劫中,高晓松的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有哪些遭遇?
2、苦难年代里,一对痴情男女上演了怎样一场“何以笙箫默”?
3、高晓松、老狼、宋柯当年在“校园民谣热”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4、为什么说“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5、澳大利亚是一个“好战国家”?它还跟中国打过三次仗?
6、美国历史上神秘的“六角恋”和“共济会”是怎么回事?
7、欧洲各国贵族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
8、1913年,希特勒、斯大林、斯宾诺莎等名人们都在做什么?
原节目中剪掉的下列内容,在本书得到忠实保留:
1、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在德国犯下的丑恶罪行;
2、期间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武斗情况;
3、高晓松的外婆追悼会上高家受到火化工人刁难的情况;
4、高晓松对北京人、上海人各自臭毛病的调侃;
5、高晓松高中时流浪到天津街头卖唱的故事;
6、高晓松与老狼、宋柯、许巍、窦唯等人的结识经过;
7、高晓松开着林肯车去拜师,吓到师傅黄小茂的逸事;
8、蒙古帝国对西亚、东欧的征伐经过;
9、日本人在台湾征兵组成高砂义勇队侵略东南亚的史实;
10、肯尼迪兄弟与梦露等人在白宫举行裸体派对的秘闻;
11、中国某家企业得罪了“共济会”,迟迟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的秘闻;
12、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近亲结婚导致畸形儿频出的秘闻;
13、1913年,年轻的希特勒和斯大林在维也纳的“交往”;
…………
《晓松奇谈》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开播,截止目前,总播放量累计早已突破5亿!
本书为《晓松奇谈》系列图书第2卷,本卷中,高晓松将首度自曝本人百年家族史的光辉与阴影;高晓松带您回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的光辉岁月;从威尼斯到蒙古帝国,从澳洲到美洲,为你呈现不一样的世界史!
听互联网脱口秀*一人高晓松嬉笑怒骂,畅谈古今!血脉偾张的阅读体验,分分钟刷新你的历史观!
高晓松,
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词曲创作者、写字者
代表作品:
音乐作品
《同桌的你》《恋恋风尘》《万物生》《彼得堡遗书》
《校园民谣》作品集、《青春无悔》作品集、《万物生长》作品集
电影作品
《大武生》《同桌的你》
文学作品
《写在墙上的脸》《如丧: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晓说》系列、《鱼羊野史》系列
第一章 朝花夕拾:我的家史(上)
第一节 “偷运贵重金属出境罪”
第二节 1968年,清华园里的硝烟
第三节 舅公施今墨的传奇一生
第二章 朝花夕拾:我的家史(下)
第一节 二叔的“何以笙箫默”
第二节 三观尽毁的童年记忆
第三节 穷苦年代里心酸的公园恋爱
第三章 致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一节 校园民谣的由来
第二节 碴琴的闪亮日子
第三节 我,老狼和宋柯的青春
第四章 妄人列传之马可?波罗
第一节 从威尼斯到蒙古帝国
第二节 马可?波罗VS韦小宝
第三节 假游记里的真历史
第五章 时刻都在“刷存在感”的澳大利亚
第一节 晓松看澳洲
第二节 “无役不予”的好战国家
第三节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三次交手
第六章 梦露之死与共济会
第一节 未见史载的“六角恋”
第二节 被诅咒的肯尼迪家族
第三节 共济会的前世今生
第七章 1913年,一战前夜
第一节 当年的英德法,今日的美中日
第二节 大战爆发前的欧洲日常
第三节 那些参战国的配角们
讲了这么多期《晓松奇谈》,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什么发现呢?我注意到,我讲了那么多家国大事、大人物,但最受大家欢迎的,其实还是小人物的历史,比如崔大师的故事,比如八千山东学生的故事,还有张大千怎么赶飞机的故事。由此给我一个重大启发:对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史、口述史,大家可能更感兴趣。因为好多大历史,在书上就能看到,不用再听我讲了。
因此,从今天开始,我要讲一个很小的系列,讲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人的家族史。谁呢?就是鄙人,“矮大紧”本人。
按说,一个刚四十多岁的人,就讲口述历史,实在是有点早。但是呢,要知道,中国是个很不一样的国家,刚过去的这一百年,经历了三朝之多,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尤其是最近这四十年,又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罕见、全世界都罕见的巨变。所以,既然一位中国的百岁老人都可以阐述三朝历史,那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当然也可以讲一些不一样的往事,讲一些在今天的年轻人和小孩听来匪夷所思的、关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小小历史。这些故事既有我亲身经历的,还有家里人跟我讲的,我把这个小系列叫做“朝花夕拾”,就权当我本人的“口述历史”吧。
从哪儿开始讲呢,就从我出生开始讲吧。我出生在1969年11月14号,这要让讲究风水的人听了,估计会觉得很可怕,11月14号,“要要要死”!别怕,我后来搞了音乐嘛,“1114”就变成了“多多多发”。生在哪儿呢?生在北京。生在北京什么地方呢?当然是妇产医院。但奇怪的是,我在妇产医院只待过一天,我妈待产、坐月子,都不是在自己家,而是在我一个亲戚家里。什么亲戚呢?我的舅公。我舅公姓施,就是中国最有名的中医——施今墨。施大夫,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也是唯一给孙中山、蒋介石、毛主席都看过病的大名家。施家跟我家关系非常近,以后我再慢慢讲施家的故事。
先说说为什么我生在我舅公家,而不是自己家。大家想想,1969年,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不管是叫“十年浩劫”也好,还是叫“文革”也好,反正对知识分子来说,对很多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最难过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很多人甚至性命都不保。我们家还算好,保住了性命,但是其他东西都没保住。我出生那年,我们家被打倒了,存款被冻结了,工资也停发了,家里还搬进来五六家成分比较好的人。所以那时在北京,我们家那真是片瓦全无,一分钱没有,连粮票都没有。大家知道,那个时候如果没有粮票,你就算有一亿块钱也会饿死,因为就算你买一块桃酥、一个馒头,也得要粮票,而且还必须是北京市粮票,才能在北京买东西。
当时惨到什么程度?据我舅舅讲,我妈那时在单位门口放了一个盒子,大家来募捐粮票,有人可怜我们家,时不时给个半斤一斤的粮票,就这样,一大家子才得以生存下来。我舅舅说,那时家里的古董、字画什么的,该抢的也抢了,该拿的也拿了,藏起来的也不敢拿出去卖,因为这叫“四旧”。最后能卖的全卖掉了,比如家里的几个明朝传下来的太师椅,一块钱一个,全卖掉了,卖了几块钱。我的外公最后拿这全家仅剩的几块钱,让我舅舅去买菜,然后说,你一定要记住,以后咱们家再有钱的时候,一定要省着花。那个时候家里就是这样凄惨的状况,于是外公外婆只好把有孕在身的我妈托付给了我舅公。于是我就在我舅公施今墨家里出生了。
这还是我没出生时的情况。等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其实已经没有人了,因为全家都下放了。我外公外婆被下放到江西鲤鱼洲养猪,我父母到大庆去参加松辽油田会战,在那里住“干打垒”,当工人。我父亲是清华土木系,我妈是清华建筑系,俩人加一块正好能盖房,于是就去建设大庆。那时候还不叫大庆,还叫松辽油田,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叫高晓松了吧?就是因为在松辽油田会战的时候,“会战”出了一个我。我妹妹叫高晓江,就是因为后来他们又转到江汉油田会战去了,又“会战”出一我妹来。
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家为什么被打倒。说白了,在那个年代,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管你什么出身,想打倒你,都很正常。你参加过国民党,给国民党当过邮递员、税务员,不行,要打倒你,城管也不行,反正你就是帮助国民党欺负过中国人民。你是老革命,但你跟错了路线,走向了修正主义路线,也要打倒。你既没当过国民党,也没当过共产党,但是你出国留学了,也不行,这叫里通外国,你就是特务。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那种带着老派匠人精神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需要耐心品味的时代。我特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路过都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内页的纸张选得也相当不错,阅读时不会有廉价的油墨味,而且字迹清晰,间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地关了灯,只留了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翻开这本书,那种感觉就像是和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壁炉边促膝长谈。这种注重细节的打磨,无疑为阅读体验加分不少,让人在尚未进入故事内核之前,就已经对作者和出版方表达出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物件,值得每一个爱书之人细细摩挲。从触感到视觉,都透露着一种不急不躁、精雕细琢的匠心。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对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来说稍微有点高,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或者至少是愿意随时准备好工具进行“即时搜索”的耐心。但正是这种需要主动投入精力的过程,反而构建了一种独属于读者的“成就感回路”。我记得读到关于某种古代工艺流程的那一章时,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工序描述,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扫过,肯定是一头雾水。但我选择停下来,仔细研究了作者对每一个步骤的描绘,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操作模型。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专注力,但当最终那个复杂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成型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解开了一个复杂的谜题还要畅快。这本书,与其说是“读完”,不如说是“完成了一次智力上的协作”。它不是被动灌输,而是主动探索,这种互动性是很多同类作品所不具备的,它激发了你超越书本本身的好奇心。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宽我历史观、跳出传统叙事框架的作品。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叙事方式。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陈述,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从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件或事件切入,然后层层剥茧,最终引向一个宏大却又极具个人色彩的洞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他似乎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不动声色地抛出一个新的视角,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事情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这种“柳暗花明”的阅读体验,远比单纯获取信息来得过瘾和令人满足。我甚至会停下来,去查证他提及的那些地名或典故,结果发现他引用的材料往往都非常扎实,只是他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甚至略带戏谑的口吻讲述出来,消解了历史的沉重感,让知识的吸收过程变得无比愉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一点是,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常识”的边界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产生“原来如此,我一直都想错了”的惊叹。它挑战了我长期以来接受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历史观和文化定论,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而是通过引入大量被主流叙事忽略的侧面证据,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认知模型。比如,对于某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作者居然能从一个极其边缘的史料中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解读角度,这个角度不仅解释得通,而且更符合逻辑上的连贯性。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知识”,有多少是经过了真正严谨的筛选和多方验证的?这本书就像一个高明的引路人,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它会巧妙地在你常走的路上挖个坑,逼迫你停下来,重新审视脚下的每一步。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启迪,读完后感觉整个思维的“操作系统”都得到了升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有一种独特的“烟火气”和知识分子的疏离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的遣词造句,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人对世事的洞察和一丝恰到好处的自嘲。他似乎从不急于对任何事物下定论,而是倾向于描绘出事件发生时的“氛围”和“质感”。比如,描述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时,他不会用宏大的口号,而是会聚焦于某个小人物的日常琐事、某个被遗忘的民间习俗,通过这些微观的切片,折射出时代的侧影。这种细腻的笔触,使得那些遥远的历史场景仿佛触手可及,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记录。我感觉,作者的知识储备深不可测,但他的表达却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讲述他最新的发现。这种亲切与深邃的平衡,是这本书魅力所在。
评分【编辑推荐】
评分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评分之前都是在当当买的,但后来发现京东有些更便宜,也是正版,就都在京东买了
评分每个月都要买10单左右,一直也没时间仔细写评价,东西就不一一说了,以前基本没认真评价过,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了,听他们说评价超过100字可以送积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好了,妥妥的每条都来评价下,赚积分,下次还能抵现金用,这是第 N次在京东购物,东西便宜又新鲜,日期很近。非常好,非常实惠,真的是物超所值,物美价廉,赞一个!京东购买很多东西都非常划算,特别是有活动时,而且送货非常及时,都是今天买明天到,从没晚过,很方便!一般家里缺什么都是第一时间来京东上搜一下!总体都是满意的!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还没有拆包装,应该不错,京东书的包装,越来越好。
评分去评价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
评分《鱼羊野史?第6卷》是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1—12月未删节版完整收录的超级读本。《鱼羊野史》讲述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晓松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有很多高晓松个人见解和趣闻,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评分京东的货OK的OK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