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炳辉 男,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政治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学说、民主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曾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课题10多项,独立和合作完成著作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在我国政治学学科专业领域博导发表论文被引频次的排序中排名第8位。总共有12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政府奖励,代表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获得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高校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这本书在讨论民主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回避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挑战,这让整个论述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作者对于“多数人的暴政”这一经典问题的探讨,以及现代社会中如何通过宪政、法治、权利保障等机制来加以防范,让我对民主的稳定性和韧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同意”和“参与”的辩证关系的反思印象深刻。在现代社会,真正的、知情的同意是如何达成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民如何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些问题都引人深思。书中对不同民主模式在面临经济危机、社会不公、国际冲突等外部冲击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例如,在讨论福利国家和社会民主模式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其面临的财政压力和效率问题。这种不回避问题、不粉饰现实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梳理理论,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考民主实践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对于理解“民主”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重新定义和发展的,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我尤其被关于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对民主理论贡献的阐述所吸引。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入的解读,他们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观念,无一不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读到卢梭关于“公意”的论述时,我反复思考,这究竟是多数人的意志,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超越个体利益的集体理性?书中对这些复杂哲学思想的梳理,以及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当书本开始深入探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纸面上的思想,是如何在鲜血与牺牲中,最终构建起新的政治秩序。作者在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时,也非常注意呈现其内在的张力与矛盾,比如自由与平等的平衡,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冲突,这些都是至今仍困扰着我们的重要议题,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理解这些议题的理论框架。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民主”是个既熟悉又有些模糊的概念,尤其是在面对各种政治事件和不同国家的治理模式时,更是常常感到困惑。这次读了《西方民主理论:古典与现代》,我才真正开始梳理清楚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作者从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开始讲起,比如雅典的公民大会,那种人人参与、直接表达意愿的方式,听起来非常理想化,但也立刻让我联想到其局限性——狭隘的公民范围、潜在的多数人暴政等等。接着,书里详细阐述了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以及它如何试图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这一点让我对“制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不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词汇。然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早期代议制的萌芽,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勾勒出民主思想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星星之火般悄然积淀,等待着被点燃的时刻。读到这里,我已经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逻辑,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政治思想的深入剖析,层层递进地揭示了西方民主理论的演进轨迹。这种从源头追溯、细致分析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扎实,也为后续理解现代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和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西方民主理论,并没有将任何一种模式视为终极真理。作者在回顾了古典民主的理想,现代民主的实践,以及当下面临的挑战之后,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继续思考。书中对于“民主的未来”的展望,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和前瞻性。他探讨了信息技术对民主可能带来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赋权作用,还是消极的操纵风险。他还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与超国家组织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民主的形态。读完最后一章,我感到一种豁然开朗,同时也有一种责任感。民主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不断地被理解、被捍卫、被创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引导者,帮助我构建了一个理解和思考西方民主的完整图景,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期待。
评分现代民主部分的内容,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当代政治制度感到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20世纪至今的民主实践,对代议制民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包括议会制、总统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代议制”这一概念的辨析,它如何从古典的直接参与演变成今天的间接代表,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带来的新的挑战,比如民意代表的真实性、政党的作用、利益集团的影响等等。书中关于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公民社会作用的分析,都非常有说服力。我曾经对各种选举制度感到困惑,比如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看完书里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它们各自的逻辑和对政治结果的影响。此外,书中对公民参与的多元化形式,如社会运动、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意识到,现代民主并非仅仅是投票箱里的抉择,而是一个更加动态和多维度的过程。对那些关于民主衰退、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下热门话题的分析,也让我对未来的民主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