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綫手冊(第22版)

天綫手冊(第2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美國業餘無綫電協會 編,匡磊 譯
圖書標籤:
  • 天綫
  • 無綫通信
  • 射頻
  • 電磁場
  • 天綫設計
  • 天綫測量
  • 微波技術
  • 信號處理
  • 工程技術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5920
版次:22
商品編碼:118986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業餘無綫電叢書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9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閤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天綫技術和射頻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
  由人民郵電齣版社《無綫電》雜誌社組織翻譯的第22版的美國業餘無綫電轉播聯盟《天綫手冊》又將麵世瞭。作為一位長期從事天綫理論和技術方麵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者,以及該書前一版(第21版)譯稿的審稿人,我願意藉此機會談談對本書的一些看法,或許對讀者選擇與使用這本手冊有所幫助。  當前無綫技術與係統在通信、雷達、遙感、導航、物流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天綫作為無綫係統的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之一,一直受到從事該領域的工程師、學者和有關大專院校的師生的關注。天綫技術方麵的書籍大緻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綫教科書,其注重於天綫本身的知識體係結構,適於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學應用;另一類是天綫專著與天綫手冊。天綫專著主要介紹有關天綫方麵的研究成果,專業性較強,而天綫手冊注重於介紹各種具體天綫技術、設計方法、製作以及應用等,覆蓋麵較廣。美國業餘無綫電協會的《天綫手冊》屬於後一類。  從1939年齣版的第1版起,到即將齣版的第22版《天綫手冊》的中譯本,其間已經曆瞭70多年。每一版的內容都有較大的修訂與充實,這在科技圖書史上是非常少見的。這不但反映瞭天綫理論與技術方麵日新月異的進展,而且也充分說明這本手冊的生命力與價值。第22版的《天綫手冊》相對於其前一版在內容編排上有較大的調整,從本人的觀點看,新版的內容編排更係統、閤理,在有關天綫和無綫電波傳播的基礎理論方麵的內容有瞭加強。這對天綫技術的初學者以及普通天綫技術人員無疑是有利的。這本手冊的內容非常豐富,總計28章的內容涉及瞭天綫和無綫電波傳播的基礎、天綫建模與係統規劃、多種應用天綫、天綫陣列、天綫材料與附件、天綫的接地係統與地麵對天綫和電波傳播的影響、傳輸綫,以及天綫與傳輸綫的測量等。  作為一本業餘無綫電協會的天綫手冊,其主要內容涵蓋瞭業餘無綫電頻段的幾乎所有的主要天綫形式,如各種振子天綫、環天綫、八木天綫、多波段天綫、寬帶天綫、對數周期陣列、方框陣列、測嚮天綫、便攜天綫、移動天綫和水上天綫、中繼颱天綫係統、VHF和UHF天綫,以及用於空間通信的螺鏇天綫和反射麵天綫等;同時對業餘無綫電頻段(包括HF、VHF和UHF頻段等)的各種電波傳播特點與組織通信的方式等給齣瞭詳細的描述。雖然該天綫手冊曆史悠久,但通過一次次再版的修改與補充,因此內容不乏新的天綫和電波傳播技術,如相控陣天綫的理論與設計實例,如應用當代計算機建模軟件分析、設計天綫和進行電波傳播預測等。  與其他天綫手冊不同的是,這本天綫手冊還對如何設計、製作、測試和調試所需要的天綫,對架設和維護天綫係統提供瞭相當豐富的信息。在如何應用先進的計算機建模技術,如何選擇天綫、天綫杆的材料,如何注意天綫設計、架設和維護中的電氣、人身和RF安全等各方麵都有很詳細的介紹。除提供瞭大量的加工圖,給齣加工數據之外,甚至還給齣瞭業餘條件下物美價廉的替代方法和建議。書中附有很多天綫的實例,這不僅對業餘無綫電愛好者中的動手派是一種福音,也可為天綫工程師和天綫製造企業提供一種很好的參考。  除瞭關注業餘無綫電頻段的人員之外,這本天綫手冊以其對天綫與無綫電波傳播技術的廣泛的覆蓋,以及其中一些很有特色內容,對其他從事天綫研究與應用的人員,甚至對天綫技術的初學者都會有很好的藉鑒作用。相信它可以成為我國從事天綫技術工作的科技人員、射頻工程師以及相關大專院校師生的一本很好的天綫參考書。

內容簡介

  《天綫手冊(第22版)》是美國業餘無綫電協會經典手冊之一,包含瞭設計完整的天綫係統所需的所有信息。  本書中既有現代天綫理論,也含有大量實用的天綫設計與製作的實例。通過使用本書,讀者不僅可以獲得基本的天綫設計知識,如綫天綫、環形天綫、垂直極化天綫、八木天綫等,並且以這些知識為基礎,還可以進一步瞭解高等天綫的理論和應用。  本書譯自英文原版第22版,該版經過廣泛修訂,在原來版本的基礎上補充瞭大量的信息,全新改寫瞭“建造天綫係統和鐵塔”“地麵效應”“移動甚高頻和超高頻天綫”“移動和海事高頻天綫”等章節,並提供瞭很多令人興奮的新天綫項目,如C型極子不受地麵影響的高頻天綫,在微波應用中的貼片天綫和Vivaldi天綫,用於八木天綫的一組新的半構件設計等。  本書適閤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天綫技術和射頻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本書的內容將為他們的學習與實踐提供非常有益的幫助。

作者簡介

  ARRL美國業餘無綫電協會,19 世紀90 年代,古列爾莫·馬可尼開始實驗無綫電報技術,業餘無綫電的種子就是在那時播下的。先是有幾十人,隨後有幾百人,加入到馬可尼的實驗隊伍中,他們對無綫電發送、接收信息充滿濃厚興趣,其中少數人是齣於商業目的,多數人僅僅是喜愛這種新型的通信式。1912 年,美國政府開始頒發業餘無綫電操作員執照。  截至1914 年,美國已經有幾韆名業餘無綫電操作員,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火腿。來自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發明傢與實業傢希拉姆·珀西·馬剋西姆意識到應當建立一個團體,以便將人數不斷增多的業餘無綫電愛好者組織在一起。  1914 年5 月,馬剋西姆建立瞭美國無綫電轉播聯盟(ARRL)。今天,ARRL 有大約15 萬會員,是美國zui大的全國性業餘無綫電組織。ARRL 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  它緻力於:  ■ 提高會員對業餘無綫電通信與實驗的興趣。  ■ 代錶美國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參與立法活動。  ■ 促進會員之間的友誼,製定會員的行為標準。  ARRL 的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紐因頓市郊外的哈特福德,總部工作人員為美國各地的會員提供各種服務。此外,ARRL 還是國際業餘無綫電聯盟(IARU)的國際秘書處,這個聯盟由全世界150 個國傢的業餘無綫電組織組成。ARRL 每月齣版一期《QST》月刊,此外,還齣版許多齣版物,涉及業餘無綫電的所有領域。ARRL 總部的電颱W1AW 每天發送業餘無綫電愛好者感興趣的公告,以及莫爾斯電碼練習報文。ARRL 有一個野外通信機構,機構的誌願者為業餘無綫電愛好者提供與野外通信有關的技術信息與技術支持,為各種公眾活動提供通信服務。此外,ARRL 代錶美國業餘無綫電愛好者,與美國聯盟通信委員會(FCC)和其他政府機構進行接觸。

目錄

第1章 天綫基本理論 1
1.1 電磁場和電磁波的介紹 1
1.1.1 電場和磁場 1
1.1.2 傳導電流和位移電流 2
1.1.3 電磁波 2
1.2 天綫阻抗 5
1.2.1 輻射阻抗 5
1.2.2 電流和電壓分布 5
1.2.3 饋電點阻抗 5
1.3 天綫方嚮性和增益 6
1.3.1 各嚮同性輻射 6
1.3.2 方嚮性和輻射方嚮圖 6
1.3.3 近場和遠場 7
1.3.4 輻射方嚮圖的類型 8
1.3.5 方嚮性和增益 10
1.3.6 輻射方嚮圖的測量 12
1.4 天綫極化 12
1.5 其他天綫特徵 13
1.5.1 收發互易性 13
1.5.2 天綫帶寬 14
1.5.3 頻率縮放 14
1.5.4 有效輻射功率(ERP) 15
1.6 射頻輻射和電磁場安全問題 15
1.6.1 射頻能量的熱效應 16
1.6.2 電磁輻射的非熱效應 16
1.7 參考文獻 22
第2章 偶極天綫和單極天綫 24
2.1 偶極天綫 24
2.1.1 輻射方嚮圖 25
2.1.2 導體直徑的影響 27
2.1.3 饋點阻抗 28
2.1.4 頻率對輻射方嚮圖的影響 31
2.1.5 摺閤偶極天綫 33
2.1.6 垂直偶極天綫 33
2.2 單極天綫 34
2.2.1 λ/4單極天綫的特性 34
2.2.2 摺閤單極天綫 36
2.3 參考文獻 36
第3章 地麵效應 37
3.1 近場地麵效應 37
3.1.1 地錶的電學特性 37
3.1.2 土壤趨膚深度 39
3.1.3 土壤中的波長 40
3.1.4 饋點阻抗與距地高度 40
3.2 垂直單極子天綫的接地係統 41
3.2.1 天綫底部附近的場 41
3.2.2 輻射效率及土壤中的能量損耗 42
3.2.3 綫接地係統 44
3.2.4 架空接地係統 48
3.2.5 不同地網係統間的差異 53
3.3 遠場地麵效用 54
3.3.1 一般反射 54
3.3.2 遠場反射和垂直天綫 54
3.3.3 PSEUDO-BREWSTER角(PBA)與
垂直天綫 56
3.3.4 平錶麵反射和水平極化波 57
3.3.5 真實地錶條件下的方嚮圖 58
3.4 天綫分析中的地麵參數 61
3.4.1 地麵條件的重要性 61
3.4.2 獲取地麵數據 62
3.5 參考文獻和參考書目 65
第4章 無綫電波傳播 67
4.1 無綫電波的性質 67
4.1.1 無綫電波的彎麯 67
4.1.2 地波 68
4.1.3 錶麵波 68
4.1.4 空間波 68
4.1.5 視綫外的VHF/UHF傳播 69
4.1.6 天綫極化 70
4.1.7 甚高頻無綫電波遠距離傳播 71
4.1.8 可靠的甚高頻覆蓋 73
4.1.9 極光傳播 76
4.2 高頻天綫傳播 77
4.2.1 太陽的作用 77
4.2.2 電離層 81
4.2.3 探測電離層 82
4.2.4 跳躍傳播 85
4.2.5 多次跳躍傳播 85
4.2.6 非跳躍傳播模式 86
4.2.7 最高可用頻率(MUF) 86
4.2.8 最低可用頻率(LUF) 87
4.2.9 受乾擾電離層的條件 88
4.2.10 電離層(地磁)暴 89
4.2.11 單路徑傳播 89
4.2.12 長路徑和短路徑傳播 89
4.2.13 灰綫傳播 90
4.2.14 衰落 91
4.2.15 突發E層和高頻散射模式 91
4.3 何時何地高頻波段是開放的 92
4.3.1 傳播整體視圖 92
4.3.2 高頻通信仰角 95
4.3.3 傳播預測錶 99
4.4 傳播預測軟件 102
太陽活動數據 103
4.5 參考文獻 104
第5章 環形天綫 106
5.1 大環天綫 106
5.1.1 方形環天綫 106
5.1.2 三角形環天綫 110
5.1.3 水平環天綫 115
5.1.4 半波環形天綫 115
5.2 小 環 天 綫 116
5.2.1 基本環天綫 116
5.2.2 調諧環天綫 117
5.2.3 靜電屏蔽環天綫 118
5.2.4 環的Q值 119
5.3 鐵氧體磁芯環天綫 120
5.4 環天綫陣列 123
5.4.1 測嚮判決單元 123
5.4.2 環的相控陣 123
5.4.3 交叉環 123
5.4.4 間隔排列的環天綫陣列 123
5.4.5 非周期性陣列 123
5.5 小型發射環天綫 124
5.6 參考文獻 126
第6章 多元天綫陣列 128
6.1 創建增益和方嚮性 128
6.1.1 定義 129
6.1.2 互阻抗 131
6.1.3 互阻抗和增益 131
6.1.4 增益和天綫的外形尺寸 132
6.2 激勵單元 133
相控陣中的電流分布 133
6.3 相控陣技術 136
6.3.1 概述 136
6.3.2 相控陣基本理論 136
6.3.3 給相控陣饋電 139
6.3.4 一般的相控陣饋電係統 140
6.3.5 業餘陣列的推薦饋電方法 142
6.4 相控陣設計實例 148
6.4.1 通用的陣列設計考慮 148
6.4.2 90°饋電、90°間隔的垂直陣列 149
6.4.3 3單元二項式邊射陣 151
6.4.4 四方陣列 152
6.4.5 4單元矩行陣列 154
6.4.6 120°饋電、60°間隔的偶極天綫陣列 155
6.4.7 “Crossfire”接收陣列 156
6.5 相控設計的實際問題 157
6.5.1 調整相控陣饋電係統 157
6.5.2 陣列的方嚮切換 159
6.5.3 測量饋綫的電長度 161
6.5.4 測量單元的自阻抗和互阻抗 162
6.6 參考文獻 162
附錄—EZNEC-ARRL實例 163
第7章 對數周期偶極天綫陣列 165
7.1 基本LPDA設計 165
7.1.1 LPDA設計和計算 167
7.1.2 LPDA的性能 170
7.1.3 LPDA的饋電和架設 171
7.1.4 特彆設計校正 172
7.2 設計一個LPDA 174
7.3 參考文獻 175
第8章 天綫建模 176
8.1 概述:用計算機分析天綫 176
天綫建模簡史 176
8.2 天綫建模基礎 178
8.2.1 程序輸齣 178
8.2.2 程序輸入:導綫幾何學 180
8.2.3 建模環境 185
8.2.4 再述源的說明 187
8.2.5 負載 188
8.2.6 精確測試 189
8.2.7 其他可能的模型限製 190
8.2.8 進場輸齣 191
第9章 單波段中頻和高頻天綫 193
9.1 水平天綫 194
9.1.1 偶極子天綫 194
9.1.2 摺疊偶極子天綫 196
9.1.3 倒V形偶極子天綫 197
9.1.4 端饋ZEPP天綫 197
9.1.5 傾斜偶極子天綫 198
9.1.6 寬帶偶極子天綫 199
9.2 垂直天綫 202
9.2.1 半波長垂直偶極子天綫(HVD) 202
9.2.2 C形極子天綫 203
9.2.3 使用鏡像平麵徑嚮輻射器的單極子垂直
天綫 204
9.2.4 鏡像平麵天綫 206
9.2.5 垂直天綫實例 208
9.2.6 架高鏡像平麵天綫 211
9.3 加 載 技 術 213
9.3.1 加載垂直天綫 213
9.3.2 基端加載短垂直天綫 213
9.3.3 加載短垂直天綫的其他方法 213
9.3.4 加載垂直天綫的原則 216
9.3.5 綫性負載 216
9.4 倒L形天綫 218
塔基倒L形天綫 220
9.5 單邊斜拉天綫 220
1.8MHz塔基天綫係統 222
9.6 單波長迴路天綫 224
9.6.1 7MHz全尺寸迴路天綫 224
9.6.2 水平極化矩形迴路天綫 225
9.6.3 14MHz垂直極化三角形迴路天綫 226
9.7 參考文獻 228
第10章 多波段高頻天綫 230
10.1 簡單綫天綫 230
10.1.1 隨機綫天綫 230
10.1.2 端饋天綫 232
10.1.3 中饋天綫 232
10.1.4 137英尺的80~10m波段偶極天綫 233
10.1.5 G5RV多波段天綫 235
10.1.6 溫頓天綫和卡羅萊納-溫頓天綫 236
10.1.7 偏離中心饋電(OCF)天綫 237
10.1.8 多重偶極天綫 238
10.1.9 端接摺閤偶極天綫 240
10.1.10 水平環天綫“SkyWire” 240
10.2 陷波器天綫 242
10.2.1 陷波器的損耗 244
10.2.2 五波段的W3DZZ陷波器天綫 244
10.2.3 W8NX多波段、同軸電纜-陷波器偶極
??天綫 244
10.3 多波段垂直天綫 249
10.3.1 全尺寸垂直天綫 249
10.3.2 短垂直天綫 250
10.3.3 陷波器垂直天綫 250
10.4 開放式套筒天綫 251
10.4.1 阻抗 251
10.4.2 帶寬 252
10.4.3 輻射方嚮圖與增益 253
10.4.4 製作與評估 253
10.5 耦閤諧振器偶極天綫 253
10.5.1 耦閤諧振器原理 253
10.5.2 耦閤諧振器(C-R)天綫的特性 255
10.5.3 一個30m/17m/12m波段偶極天綫 256
10.6 高頻對數周期偶極天綫陣列 257
10.6.1 3.5MHz或7.0MHz的LPDAs 257
10.6.2 五波段對數周期偶極天綫陣列 260
10.7 高頻盤錐天綫 261
10.7.1 盤錐天綫的基礎知識 261
10.7.2 A型框架——10~20m波段的盤錐
??天綫 262
10.7.3 40~10m波段的盤錐天綫 262
10.8 參考文獻 264
第11章 高頻八木天綫和方框天綫 266
11.1 八木天綫 266
11.1.1 八木天綫如何工作—概述 266
11.1.2 八木天綫建模 267
11.2 八木天綫的性能參數 267
11.2.1 八木天綫增益 267
11.2.2 輻射方嚮圖的測量 268
11.2.3 饋電點阻抗和SWR 270
11.3 單波段八木天綫性能優化 270
11.3.1 八木天綫的設計目標 270
11.3.2 增益和主梁長度 271
11.3.3 最優設計和單元間距 274
11.3.4 單元調諧 275
11.4 單波段八木天綫 275
11.4.1 10m波段八木天綫 277
11.4.2 12m波段八木天綫 279
11.4.3 15m波段八木天綫 281
11.4.4 17m波段八木天綫 284
11.4.5 20m波段八木天綫 285
11.4.6 30m波段八木天綫 286
11.4.7 40m波段八木天綫 288
11.4.8 改進型單波段Hy-gain八木天綫 291
11.5 多波段八木天綫 293
11.6 縮短型八木天綫的單元 295
11.7 Moxon矩形天綫 296
40m波段的矩形天綫 296
11.8 方框天綫 297
11.8.1 方框天綫VS八木天綫 297
11.8.2 多波段方框天綫 299
11.8.3 製作方框天綫 300
11.9 兩種多波段方框天綫 301
11.9.1 主梁長為26英尺的5單元三波段天綫 302
11.9.2 主梁長為8英尺的2單元五波段天綫 304
11.10 參考文獻 306
第12章 垂射天綫陣和端射天綫陣 308
12.1 邊射陣 308
12.1.1 共綫陣 308
12.1.2 2單元陣列 309
12.1.3 3單元和4單元陣列 309
12.1.4 調節 310
12.1.5 擴展的雙Zepp 310
12.1.6 司梯巴陣 313
12.2 平行邊射陣 313
12.2.1 功率增益 313
12.2.2 方嚮性 314
12.3 其他形式的邊射陣 314
12.3.1 非均勻單元電流 314
12.3.2 半平方天綫 315
12.3.3 截尾簾天綫 319
12.3.4 Bruce陣 320
12.3.5 4單元邊射陣 323
12.3.6 雙平方天綫 324
12.4 端射陣 324
12.4.1 2單元端射陣 325
12.4.2 W8JK陣列 326
12.4.3 4單元端射陣和共綫陣 327
12.4.4 4單元激勵陣 328
12.4.5 8單元激勵陣 328
12.4.6 陣元中的相位箭頭 329
12.5 參考文獻 329
第13章 長綫和行波天綫 331
13.1 概述 331
13.1.1 長綫天綫VS多元陣 331
13.1.2 長綫天綫的一般特性 331
13.1.3 長綫天綫的饋電 335
13.2 長綫天綫的組閤 335
13.2.1 平行綫天綫 335
13.2.2 V形定嚮天綫 335
13.3 諧振菱形天綫 338
13.4 端接長綫天綫 339
13.5 項目:10m到40m的4單元可轉嚮V形定嚮
???天綫 344
13.6 參考文獻 346
第14章 高頻天綫係統的設計 347
14.1 係統設計基本知識 347
14.1.1 需要和限製 347
14.1.2 架設點規劃 348
14.1.3 初始分析 348
14.1.4 架設天綫係統的規劃 349
14.1.5 建模交互 349
14.1.6 摺中考慮 351
14.1.7 係統設計示例 352
14.1.8 實驗測試 352
14.2 傳播和覆蓋範圍 353
14.2.1 低波段DX通信的仰角 353
14.2.2 NVIS通信 355
14.3 本地地形影響 361
14.3.1 為DX(遠距離通信)選擇QTH
?????????????(電颱位置) 361
14.3.2 所需仰角的範圍 362
14.3.3 真實地形下計算機模型的不足 364
14.3.4 不均勻地形下的射綫追蹤 364
14.3.5 仿真示例 366
14.3.6 使用HFTA 369
14.4 堆疊八木天綫和開關係統 371
14.4.1 堆疊和增益 371
14.4.2 堆疊和寬仰角覆蓋範圍 372
14.4.3 避免零點 374
14.4.4 八木天綫間的堆疊間距 375
14.4.5 主瓣外的輻射 378
14.4.6 現實世界的地形和堆疊 380
14.4.7 堆疊三波段天綫 381
14.4.8 堆疊不同的八木天綫 383
14.4.9 WX0B使用的堆疊切換 383
14.4.10 其他主題 384
第15章 VHF和UHF天綫係統 386
15.1 甚高頻以上的設計因素 386
15.1.1 天綫 386
15.1.2 傳輸綫 387
15.1.3 阻抗匹配 388
15.1.4 巴倫 389
15.2 基本甚高頻和超高頻天綫 390
15.2.1 接地天綫 390
15.2.2 J極天綫 391
15.2.3 共綫陣 393
15.3 VHF、UHF頻段八木方形天綫 397
15.3.1 層疊八木天綫 397
15.3.2 50MHz八木天綫 402
15.3.3 144MHz和432MHz八木天綫的應用 403
15.3.4 低成本WA5VJB八木天綫 405
15.3.5 144MHz、222MHz和432MHz高性能八木
??天綫 409
15.3.6 框形天綫 421
15.3.7 環形八木天綫 424
15.3.8 VHF框形天綫 427
15.4 對數周期天綫和錐形天綫 430
15.5 反射器天綫 432
15.5.1 角反射器 432
15.5.2 槽形反射器 435
15.6 微波天綫 436
15.6.1 波導 436
15.6.2 角錐喇叭天綫和拋物麵天綫 438
15.6.3 開槽天綫 443
15.6.4 貼片天綫 444
15.6.5 潛望鏡天綫係統 445
15.7 參考文獻 447
第16章 VHF和UHF移動天綫 449
16.1 VHF-UHF FM天綫 449
16.2 鞭狀天綫的天綫座 451
16.3 項目:VHF和UHF移動鞭狀天綫 454
16.3.1 VHF和UHF 1/4λ鞭狀天綫 454
16.3.2 2m波段5/8λ鞭狀天綫 454
16.3.3 222MHz 5/8λ移動鞭狀天綫 456
16.4 項目:2m波段大輪天綫 457
16.5 項目:6m波段halo天綫 459
第17章 空間通信天綫 461
17.1 空間通信天綫係統 461
17.1.1 衛星通信天綫係統 461
17.1.2 月麵反射通信(EME)天綫係統 463
17.2 圓極化天綫 465
17.2.1 交叉綫性天綫 466
17.2.2 打蛋器天綫 468
17.2.3 鏇轉門型天綫 468
17.2.4 Lindenblad天綫 468
17.2.5 四臂螺鏇天綫(QFH) 469
17.2.6 螺鏇天綫 470
17.3 八木天綫陣 473
17.3.1 衛星通信八木天綫陣 473
17.3.2 EME天綫陣 474
17.4 拋物麵天綫(dish) 475
17.4.1 Dish天綫基礎 475
17.4.2 Dish天綫構建 476
17.4.3 拋物麵天綫饋源 479
17.4.4 衛星通信Dish天綫 482
17.4.5 C-Band TVRO拋物麵天綫 483
17.4.6 12英尺應力拋物麵天綫 486
17.5 繼電器和前置放大器的防雨措施 487
17.6 天綫位置控製 488
17.6.1 位置控製器 488
17.6.2 俯仰控製 489
17.7 參考文獻 490
第18章 中繼颱天綫係統 493
18.1 中繼颱天綫的基本概念 493
18.1.1 水平與垂直極化 493
18.1.2 傳輸綫 493
18.1.3 匹配 493
18.2 中繼颱天綫的係統設計 494
18.2.1 中繼颱天綫覆蓋區域的計算 494
18.2.2 中繼颱天綫的方嚮圖 494
18.2.3 隔離係統 498
18.2.4 獨立天綫隔離 499
18.2.5 腔體諧振器隔離 500
18.2.6 雙工器隔離 500
18.3 先進技術 502
18.3.1 耦閤器 502
18.3.2 中繼颱的分集技術 503
18.4 全嚮有效輻射功率(EIRP) 503
18.5 中繼颱天綫係統的裝配 504
18.5.1 頻率協調 504
18.5.2 中繼颱建造者的資源 505
18.6 參考文獻 505

第19章 便攜式天綫 506
19.1 水平天綫 506
19.1.1 拉鏈式天綫和饋綫 506
19.1.2 雙芯摺疊偶極子天綫 508
19.1.3 便攜式倒V天綫 508
19.1.4 便攜式鞭形偶極子天綫 509
19.2 垂直天綫 510
19.2.1 安裝在樹上的HF接地平麵天綫 510
19.2.2 HF垂直旅行天綫 511
19.2.3 車載緊湊型40m環天綫 512
19.3 波束天綫 513
19.3.1 便攜式6m波段二單元方形天綫 513
19.3.2 20m/15m/10m三波段2單元八木天綫 514
19.3.3 15m波段black widow波束天綫 515
19.4 便攜式桅杆和支撐架 516
19.5 參考文獻 517
第20章 隱形和有限空間天綫 519
20.1 安裝安全 519
20.1.1 電氣安全 519
20.1.2 人身安全 520
20.1.3 RF安全 520
20.2 天綫位置 521
20.3 RF乾擾 521
20.4 室內天綫 522
20.4.1 室內HF綫天綫 522
20.4.2 室內移動HF天綫 524
20.4.3 室內VHF和UHF天綫 525
20.5 戶外天綫 526
20.5.1 不可見天綫 526
20.5.2 僞裝天綫 527
20.6 小型發射環天綫 527
20.6.1 實際小型發射環天綫 528
20.6.2 一般發射環天綫構建 530
20.7 參考文獻 531
第21章 移動和海事高頻天綫 532
21.1 高頻移動天綫的基礎知識 532
21.1.1 典型移動天綫的等效電路 533
21.1.2 加載型短移動天綫 534
21.1.3 短移動天綫的輻射阻抗 535
21.1.4 優化加載綫圈的電感值和位置 537
21.1.5 輻射效率 539
21.1.6 阻抗匹配 541
21.2 高頻移動天綫的類型 543
21.2.1 螺絲刀天綫 543
21.2.2 單波段天綫 543
21.2.3 天綫的安裝 546
21.2.4 移動天綫的控製器和調諧器 548
21.3 高頻移動天綫的參考文獻 549
21.4 高頻帆船和汽艇天綫 549
21.4.1 規劃安裝 549
21.4.2 天綫選擇 551
21.4.3 天綫調諧器 552
21.4.4 索具和桅杆的影響 553
21.4.5 臨時天綫 554
21.4.6 接地係統 554
21.4.7 汽艇天綫 555
21.5 高頻海事天綫的參考文獻 556
第22章 接收和測嚮天綫 557
22.1 接收天綫 557
22.1.1 貝威爾基天綫 557
22.1.2 K6STI 環天綫 564
22.1.3 EWE天綫 564
22.1.4 K9AY環天綫 564
22.1.5 旗幟和三角旗天綫 567
22.1.6 1.8MHz接收環天綫 568
22.1.7 有源天綫 570
22.1.8 接收天綫參考文獻 570
22.2 測嚮天綫 571
22.2.1 三角測量法 572
22.2.2 測嚮天綫 572
22.2.3 測嚮天綫陣 575
22.2.4 RDF係統的校準和使用 577
22.2.5 框形環天綫 577
22.2.6 160m波段鐵氧體磁芯環天綫 578
22.2.7 80m波段測嚮係統 580
22.2.8 DOUBLE-DUCKY VHF測嚮儀
(DDDF) 581
22.2.9 八木天綫-乾涉計組閤VHF天綫 583
22.2.10 2m波段捲尺八木天綫 583
22.2.11 測嚮天綫參考文獻 585
第23章 傳輸綫 586
23.1 傳輸綫基本理論 586
23.1.1 長傳輸綫中的電流 587
23.1.2 傳播速度 588
23.1.3 阻抗特性 588
23.1.4 終止綫 589
23.2 實際傳輸綫 591
23.2.1 衰減 591
23.2.2 反射係數 591
23.2.3 駐波 592
23.2.4 附加能量損失取決於駐波比 594
23.2.5 傳輸綫電壓和電流 596
23.2.6 輸入阻抗 596
23.2.7 特殊情況 599
23.2.8 沿綫的電壓和電流 599
23.3 饋綫傳輸綫結構和操作特性 600
23.3.1 空氣絕緣傳輸綫 600
23.3.2 柔軟性傳輸綫 602
23.3.3 同軸電纜 603
23.4 射頻(RF)連接器 608
23.4.1 UHF連接器 608
23.4.2 其他設備連接器 610
23.5 選擇和安裝饋綫 613
23.5.1 饋綫對比 613
23.5.2 安裝同軸電纜 615
23.5.3 安裝平行綫綫路 616
23.5.4 測試傳輸綫 617
23.6 參考文獻 617
第24章 傳輸綫耦閤和阻抗匹配 619
24.1 發射機和傳輸綫的耦閤 619
24.1.1 阻抗匹配係統 620
24.1.2 天綫調諧器中的諧波衰減 620
24.1.3 駐波比的神秘麵紗 621
24.2 阻抗匹配網絡 622
24.2.1 L形網絡 622
24.2.2 π形網絡 623
24.2.3 T形網絡 623
24.2.4 TLW(Windows係統下的傳輸綫)軟件
?和天綫調諧器 625
24.2.5 AAT(分析天綫調諧器)軟件 625
24.2.6 平衡的天綫調諧器 628
24.2.7 項目:大功率ARRL天綫調諧器 629
24.2.8 通用天綫調諧器的設計 632
24.3 傳輸綫係統設計 634
24.3.1 傳輸綫的選擇 634
24.3.2 天綫調諧器的位置 636
24.3.3 使用TLW確定SWR 638
24.4 傳輸綫匹配設備 638
24.4.1 λ/4阻抗變換器 638
24.4.2 λ/12阻抗變換器 639
24.4.3 串聯阻抗變換器 639
24.4.4 錐形傳輸綫 640
24.4.5 多個λ/4阻抗變換器級聯 641
24.5 天綫中的阻抗匹配 641
24.5.1 天綫阻抗匹配 642
24.5.2 與天綫直接連接 642
24.5.3 Δ形匹配 643
24.5.4 摺閤振子 643
24.5.5 T形和Γ形匹配 644
24.5.6 Ω形匹配 646
24.5.7 發夾形和β形匹配 646
24.5.8 匹配短截綫 648
24.5.9 諧振電路匹配 650
24.5.10 寬帶匹配 650
24.6 共模傳輸綫電流 651
24.6.1 不平衡同軸綫對一個平衡偶極子天綫進行
??饋電 651
24.6.2 偶極子天綫饋綫的不對稱布綫 653
24.6.3 定嚮天綫的共模影響 654
24.7 扼流圈巴倫 655
24.7.1 同軸扼流圈巴倫 657
24.7.2 傳輸鐵氧體磁芯扼流圈巴倫 658
24.7.3 在扼流圈巴倫中使用鐵氧體磁珠 661
24.7.4 測量扼流巴倫的阻抗 662
24.8 傳輸綫巴倫 663
24.8.1 失諧套筒 663
24.8.2 /4和3/4巴倫 664
24.8.3 巴倫和匹配短截綫組閤 664
24.8.4 阻抗提升/下降巴倫 665
24.9 電壓巴倫 666
24.10 參考文獻 667
第25章 天綫材料和建造 668
25.1 綫天綫 668
25.1.1 導綫的類型 668
25.1.2 導綫尺寸和張力 669
25.1.3 導綫的撚接 671
25.1.4 天綫絕緣子 671
25.2 鋁管天綫 673
25.2.1 選擇鋁管 674
25.2.2 鋁管來源 675
25.2.3 使用鋁管建造天綫 675
25.3 天綫架設的其他材料 680
25.3.1 木材和竹子 680
25.3.2 塑料 680
25.3.3 玻璃縴維 681
25.4 硬件 681
25.5 參考文獻 681
第26章 建造天綫係統和鐵塔 683
26.1 安全和安全設備 683
26.1.1 防跌落設備 683
26.1.2 安全攀爬鐵塔 684
26.1.3 安全地工作 685
26.1.4 安全設備 687
26.1.5 保險 687
26.2 樹木和天綫杆 687
26.2.1 樹木 687
26.2.2 安裝在地麵上的天綫杆和極點 689
26.2.3 天綫杆的固定 690
26.3 鐵塔的種類 691
26.3.1 屋頂式鐵塔 692
26.3.2 自立式鐵塔 693
26.3.3 拉綫式鐵塔 694
26.4 設計鐵塔項目 695
26.4.1 地點的規劃與準許 695
26.4.2 選擇一個鐵塔 696
26.4.3 設計拉綫 697
26.4.4 設計基底 697
26.4.5 設計天綫杆 698
26.4.6 鏇轉器 699
26.4.7 地麵係統 700
26.5 工具和設備 701
26.5.1 鐵塔工具箱 701
26.5.2 專業的鐵塔工具 702
26.5.3 使用起重架 704
26.5.4 繩子和繩子保養 704
26.5.5 繩結 706
26.5.6 滑輪 707
26.6 鐵塔建造 707
26.6.1 LXC最高指導原則 707
26.6.2 基底的挖掘和鋼筋 708
26.6.3 基底的混凝土 709
26.6.4 使用拉綫工作 710
26.6.5 在鐵塔上工作之前 714
26.6.6 組裝鐵塔 716
26.7 升高和降低天綫 717
26.7.1 躲避拉索 717
26.7.2 使用纜車係統 718
26.7.3 在鐵塔上建造天綫 720
26.8 電纜和連接器注意事項 722
26.8.1 同軸電纜 722
26.8.2 控製電纜 723
26.8.3 防風雨的射頻連接器 723
26.8.4 膠帶和係帶 724
26.9 腐蝕 725
26.9.1 抗氧化劑 725
26.9.2 生銹 726
26.10 日常維護 726
26.10.1 年檢 726
26.10.2 升降器維護 727
26.10.3 鏇轉器維護 727
26.10.4 當某物失效 727
26.11 參考文獻 728
附錄A 確定天綫的麵積和風力負載 729
附錄B 計算天綫杆的強度 731
第27章 天綫及傳輸綫測量 733
27.1 綫路電流和電壓 733
27.1.1 射頻電壓錶 733
27.1.2 射頻測流計 734
27.1.3 射頻電流錶 735
27.2 駐波比的測量 736
27.2.1 橋式電路 736
27.2.2 駐波比測量橋式電路 739
27.2.3 避免駐波比測量中的錯誤 741
27.2.4 反射計 742
27.3 射頻功率的測量 743
27.3.1 直接功率/駐波比測量錶 743
27.3.2 高功率射頻采樣器 745
27.3.3 廉價的VHF定嚮耦閤器 746
27.3.4 射頻分壓器 747
27.4 場強測量錶 749
27.5 噪聲橋和天綫分析儀測量 752
27.5.1 使用噪聲橋 752
27.5.2 使用天綫分析儀 753
27.6 時域反射計 755
27.6.1 時域反射計(TDR)如何工作 755
27.6.2 校準和使用時域反射計 758
27.6.3 時域反射計的缺陷 759
27.7 矢量網絡分析儀 759
27.7.1 S參數 759
27.7.2 迴波損耗 761
27.7.3 使用矢量網絡分析儀 761
27.8 天綫場測量 765
27.8.1 天綫場測量的基本知識 765
27.8.2 測試地點的建立和評估 766
27.8.3 絕對增益的測量 768
27.8.4 輻射方嚮圖的測量 769
27.9 參考文獻 771
第28章 天綫係統故障排除 773
28.1 針對初學者的天綫係統故障排除方法 773
28.1.1 測試準備 774
28.1.2 測試第一步 774
28.1.3 天綫係統測試 774
28.2 天綫係統故障排除指南 777
28.2.1 測試測量 777
28.2.2 機械 778
28.2.3 鄰近效應 778
28.2.4 饋電係統 779
28.2.5 誤區 780
28.3 天綫問題分析 780
28.3.1 第一部分—SWR 780
28.3.2 第二部分—饋電係統與天綫組裝 780
28.3.3 第三部分—記錄 781
28.3.4 第四部分—自製天綫 781
28.3.5 第五部分—on-Air觀測 781
28.3.6 八木天綫中的高SWR故障排除 781
28.3.7 其他天綫(非八木天綫)中的高SWR故障
??排除 782
28.3.8 八木天綫饋點阻抗注意事項 784
28.4 鋁天綫翻新 784
附錄 786
詞匯錶 786
縮略語 790
長度變換 793
公製等值變換 794
增益參照量 794

前言/序言


《無綫通信技術革新:從基礎到前沿》 內容概述: 《無綫通信技術革新:從基礎到前沿》是一部深入探討無綫通信領域核心原理、關鍵技術演進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為讀者,無論是資深的通信工程師、科研學者,還是對新興技術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框架。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揭示瞭無綫通信技術從誕生至今的輝煌曆程,並大膽展望瞭其在未來信息社會中的無限可能。 第一部分:無綫通信的基石——核心原理與信號理論 本部分奠定瞭讀者理解整個無綫通信體係的基礎。我們將從最根本的物理定律齣發,深入剖析電磁波的傳播特性,包括反射、摺射、衍射、散射等現象,並解釋這些現象如何影響信號在不同環境下的傳輸。讀者將接觸到傅裏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等數學工具,理解它們在信號分析和係統建模中的關鍵作用。 電磁波與傳播模型: 詳細介紹電磁波的産生、傳播機製,以及影響信號強度的關鍵因素,如路徑損耗、陰影衰落、多徑效應等。將引入自由空間傳播模型、兩射綫模型、對數正態衰落模型等,幫助讀者理解實際通信環境的復雜性。 信號的錶示與處理: 深入講解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特性,以及信號調製解調的基本原理,如幅度調製(AM)、頻率調製(FM)、相位調製(PM)、正交幅度調製(QAM)等。重點闡述數字信號處理(DSP)在無綫通信中的重要性,包括濾波、采樣、量化等關鍵技術。 信息論與編碼: 介紹信息論的基本概念,如熵、信道容量等,理解香農定理的深遠意義。重點闡述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目的與方法,包括霍夫曼編碼、算術編碼、漢明碼、捲積碼、LDPC碼、Turbo碼等,揭示它們如何提高信息傳輸效率和可靠性。 通信係統架構: 剖析典型的無綫通信係統組成部分,包括發射機、接收機、信道、天綫等,並詳細講解它們的協同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演進之路——從模擬到數字,從2G到5G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迴顧無綫通信技術波瀾壯闊的演進曆程,重點關注各個代際技術的核心突破和關鍵創新。 第一代(1G)與蜂窩移動通信的起源: 追溯模擬移動通信的誕生,理解其局限性以及嚮數字通信轉型的必然性。 第二代(2G):GSM與CDMA的崛起: 重點分析GSM(全球移動通信係統)和CDMA(碼分多址)的技術特點、優勢與劣勢,理解它們如何實現瞭語音通信的普及和初步的數據傳輸。 第三代(3G):WCDMA與CDMA2000的數據革命: 探討3G技術在數據傳輸速率上的飛躍,以及WCDMA和CDMA2000的技術原理,理解其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作用。 第四代(4G):LTE與OFDM的時代: 詳細介紹LTE(長期演進)的核心技術,特彆是OFDM(正交頻分復用)的原理及其在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抗乾擾能力方麵的優勢。分析4G如何為高清視頻、移動遊戲等富媒體應用奠定基礎。 第五代(5G):新願景與新能力: 深入解析5G技術的關鍵特性,包括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詳細介紹5G的核心技術,如大規模 MIMO(Massive MIMO)、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以及新的頻譜利用方式(如毫米波)。 第三部分:關鍵技術解析——深入探究無綫通信的“硬核” 本部分將聚焦於無綫通信係統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深度剖析,幫助讀者理解其內在邏輯和工程實現。 多址技術: 詳細闡述時分多址(TDMA)、頻分多址(FDMA)、碼分多址(CDMA)以及空分多址(SDMA)等技術的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通信標準中的應用。 調製與解調: 進一步深入講解各種調製技術的細節,包括綫性調製、非綫性調製,以及更復雜的調製方案,並分析不同調製方式在數據速率、頻譜效率和抗噪聲能力之間的權衡。 信道編碼與糾錯: 詳細介紹各種先進的信道編碼技術,包括 Turbo 碼、LDPC 碼的編碼和解碼過程,以及它們的性能優勢。探討前嚮糾錯(FEC)在提高通信可靠性中的重要作用。 多天綫技術: 深入解析 MIMO(多輸入多輸齣)係統的原理,包括空間分集、空間復用和波束成形等技術。重點介紹大規模 MIMO 如何通過增加天綫數量來顯著提升係統容量和覆蓋範圍。 OFDM 技術詳解: 詳細闡述 OFDM 技術如何通過將高速數據流分解為多個低速子載波來解決多徑衰落問題,並分析其在 4G 和 5G 中的廣泛應用。 認知無綫電與軟件定義無綫電(SDR): 探討認知無綫電如何通過感知和學習來智能地利用頻譜資源,以及 SDR 如何通過軟件實現無綫電功能,為無綫通信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供瞭新的思路。 第四部分:無綫通信的未來展望——探索新興技術與應用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無綫通信的未來,探討那些正在興起或即將改變我們生活的新興技術和應用場景。 6G 願景與關鍵技術: 預測 6G 的潛在能力,包括更高的傳輸速率、更低的延遲、更廣泛的連接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閤。探討可能涉及的新技術,如太赫茲通信、可見光通信、量子通信等。 人工智能在無綫通信中的應用: 深入分析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如何在無綫通信係統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智能信道估計、資源調度優化、網絡故障預測與診斷、智能波束成形等。 物聯網(IoT)與海量連接: 探討無綫通信技術如何支撐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包括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如 LoRa, NB-IoT)以及它們在智能傢居、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 車聯網(V2X)通信: 詳細介紹車聯網通信的各種模式(V2V, V2I, V2P, V2N),以及其對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管理的重要性,並分析 5G 和未來技術在 V2X 中的作用。 無綫供電與感知: 探討無綫供電技術的發展,以及無綫通信與傳感技術的融閤,例如無綫網絡如何同時承擔通信和環境感知的任務。 通信安全與隱私: 隨著無綫通信的普及,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變得尤為重要。本部分將探討當前的無綫通信安全威脅,以及未來如何通過更先進的加密技術、認證機製和安全協議來應對挑戰。 總結: 《無綫通信技術革新:從基礎到前沿》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通過無綫技術連接世界、創造未來的史詩。本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生動的語言,為讀者呈現瞭一個豐富多彩的無綫通信世界。無論您是希望深入理解現有技術,還是渴望洞察未來發展趨勢,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寶貴參考。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構建起對無綫通信係統全方位的認知,並為在這一日新月異的領域中進行創新和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得說,《天綫手冊(第22版)》的編排和邏輯性真的做得非常棒。它不是那種隨心所欲地堆砌知識的書,而是有著嚴謹的學術體係。從最基礎的物理定律齣發,逐步深入到天綫的各個方麵,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非常自然流暢。我喜歡它在每一個重要章節的開頭,都會有一個清晰的概述,讓我瞭解這一章將要講些什麼,以及它在整個知識體係中的位置。這對於我這種喜歡係統性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而且,書中的術語解釋也非常到位,每一個專業名詞都會有詳細的定義和解釋,不會讓人産生混淆。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抽象概念的處理方式,比如波束寬度、方嚮性係數這些,通過圖錶和公式的結閤,讓這些原本枯燥的概念變得生動起來。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

評分

《天綫手冊(第22版)》這本書,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堪稱經典。它的文字錶達方式非常專業但又不失親切,即使是對於一些復雜的物理概念,也能用一種清晰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篇幅相當可觀,但每一頁都充滿瞭乾貨,沒有任何冗餘的內容。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關鍵公式的推導過程的細緻講解,這讓我不僅能知道“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非常高質量,每一個都精準地反映瞭文字所描述的概念,大大降低瞭閱讀難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討論一些高級話題時,還巧妙地融入瞭一些曆史發展和未來趨勢的介紹,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鑽研的寶藏書籍,對於任何對天綫技術感興趣的人來說,都絕對物超所值。

評分

哇,這本書真是打開瞭我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無綫電和通信技術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它像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摸不著頭緒。這次偶然翻到《天綫手冊(第22版)》,簡直是救星降臨!從基礎的電磁波原理到各種天綫的形態設計,它都講得那麼透徹,好像作者在娓娓道來,而不是冷冰冰地灌輸知識。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復雜概念時,總能配上清晰易懂的圖示和類比。比如,解釋偶極子天綫的工作原理時,它沒有直接拋齣一堆公式,而是通過一個生動的例子,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電流如何在導綫上振蕩,進而輻射齣電磁波。還有那些關於陣列天綫的章節,雖然聽起來就很唬人,但作者用瞭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最簡單的兩個單元開始,慢慢增加復雜度,讓我能一步步跟上思路。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天綫一無所知的小白,而是開始能理解那些復雜的參數背後代錶的意義瞭。這本書的齣版年份也讓我感到很驚喜,雖然是第22版,但感覺裏麵的內容一點也不過時,反而有很多前沿技術的影子,真是太厲害瞭!

評分

我之前對天綫的理解非常狹隘,隻知道有那麼個東西是用來收發信號的,但具體怎麼工作的,有哪些種類,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直到我讀瞭《天綫手冊(第22版)》,纔真正明白瞭它的奧秘。《天綫手冊(第22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全麵性。它不僅僅講瞭最常見的偶極子天綫和拋物麵天綫,還涉及瞭許多我之前聞所未聞的天綫類型,比如微帶天綫、縫隙天綫、螺鏇天綫等等。對於每一種天綫,它都詳細介紹瞭其結構、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天綫極化方式的講解,比如綫極化、圓極化、橢圓極化,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勢,這讓我對通信的效率和質量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天綫的設計和選擇,原來是一門如此精妙的學問,充滿瞭智慧和創造力。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點,也是它最讓我滿意的地方。我一直想動手做一些小型的無綫電項目,但總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尤其是天綫的選擇和設計,更是讓我頭疼。而《天綫手冊(第22版)》就像一本百科全書,裏麵詳細列舉瞭各種應用場景下適閤的天綫類型,並且給齣瞭詳細的規格參數和設計指南。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天綫在不同頻率、不同極化方式下的性能對比分析,這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最閤適的那一款。書中的一些設計實例也給瞭我很多啓發,比如如何根據場地限製來優化天綫布局,或者如何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就能製作齣高性能的天綫。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製作瞭一個簡易的八木天綫,效果齣乎意料的好!信號強度和方嚮性都有瞭顯著提升。這本書真的讓我從理論學習者變成瞭實踐者,讓我對無綫電通信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和更深刻的體驗。

評分

很強大的專業書,對初學者的專業人員都很實用,不知道翻譯的如何

評分

618快遞相當給力,價格實惠,不錯,很贊!

評分

618快遞相當給力,價格實惠,不錯,很贊!

評分

專業書籍,內容豐富,有用

評分

內容先不說,封麵塑料破損,封麵左下角褶皺。

評分

正版書,內容豐富實用,工程師必備良品!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齣瞭一點小意外,十二天纔收到貨!我希望咱們的客服人員,像這種遭遇庫房無貨的情況,能夠跟客戶主動溝通一下!而不是,縮手縮腳的不敢說實話!

評分

産品很好,非常好,快遞運送快,寄送及時,用起來非常上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