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

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熹,钟如雄 编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语法
  • 词汇
  • 翻译
  • 阅读
  • 文化
  • 经典文献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46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59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一书在充分吸取前人编写古代汉语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做到知识準确、理论系统、讲解明晰、通俗易懂为准则,作了大胆改进,将“客观”“实用”作为本教材编写的特色。因此,采用文选、通论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选侧重讲授文献语言中特殊字词的构形理据、表意规律和句法特征,从中归纳总结出文言文表达的规律和技巧来。通论则侧重归纳、总结古代书面语的特点,比较古今汉语的异同,培养学生能顺利阅读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习作则侧重於学生练习,从句读练起,到模仿习作结束,使学生在阅读元典文献中体会古人说话规律和语感。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每一章节讲授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又能模仿古人说话的习惯写作文言文。

目录

第六单元
讲授文选
精卫填海(2) 夸父追日(4) 黄帝杀蚩尤(5) 庄暴见孟子(7) 夫子好辩(9) 伯夷不视恶色(13)
阅读文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7) 开宗明义(18) 殊事同指,异路同归(20) 圣人忧百姓之穷(21)
通论
否定句的特徵(23) 疑问句的句法特徵(34) 补语的后置与前移(44)

第七单元
讲授文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52) 上士闻道(54) 逍遥游(56) 秋水(62) 庖丁解牛(65) 答刘歆书(69) 艺文志(75)
阅读文选
庄子钓濮水(82) 山木(82) 非攻(83) 公输(86)
通论
古书注释(上)(89) 古书注释(下)(93) 古书标点技巧(105)

第八单元
讲授文选
关雎(118) 汉广(120) 墙有茨(121) 相鼠(123) 君子于役(123) 硕鼠(125) 无衣(126) 月出(128) 国殤(129) 橘颂(131) 十五从军征(133) 上邪(135) 明月皎夜光(136) 迢迢牵牛星(137) 冉冉孤生竹(138) 白马篇(139) 咏史诗(141) 饮酒(142) 拟行路难(144)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45)
通论
《诗经》押韵的规律(148) 上古语音系统(152) 中古语音系统(158)
“反切”注音方法(165)

第九单元
讲授文选
五言律诗
在狱咏蝉(176) 望月怀远(177) 寄左省杜拾遗(178) 听蜀僧濬弹琴(179) 过香积寺(181) 月夜忆舍弟(182)
七言律诗 183
西塞山怀古(183) 无题(185)
五、七言绝句
山中送别(186)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187) 芙蓉楼送辛渐(188) 回乡偶书(189)
五、七言古诗
月下独酌(19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91)
通论
大唐诗律(上)(194) 大唐诗律(下)(211)

第十单元
讲授文选
渔歌子(228) 浪淘沙(229) 浣溪沙(230) 八声甘州(231) 水调歌头(233) 水龙吟(234) 六丑(236) 武陵春(238) 破阵子(240) 解连环(241)
通论
大宋词律(上)(244) 大宋词律(下)(251)

附录
一、歷代语言学名著选读
说文解字叙(256) 音辞(261) 广雅疏证序(264) 说文解字注序(267)马氏文通序(268)
二、律体诗韵手册
三、词谱选
四、词林正韵
《汉语言文字学概论》 一、 导言: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学,作为一门研究汉语自身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诸多传统学术领域。这些传统学术虽然零散,却为现代汉语言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对汉字的形体、字义、语音以及文本的解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语言文字的独特认知与智慧。 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入,汉语言文字学开始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学者开始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汉语言文字学从传统的文献考据转向更具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对汉语古今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梳理,到对其结构、功能、演变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阶段。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新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流派和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汉语言文字学概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科视野,梳理汉语言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基本理论、重要分支以及前沿动态,帮助读者理解汉语作为一种活态的、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体系,是如何被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的。 二、 汉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研究对象:语言与文字 汉语言文字学,顾名思义,其核心研究对象包括“语言”和“文字”两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层面。 1. 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语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汉语言文字学对汉语语言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语音: 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结构。研究汉语语音,既要关注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如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也要关注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以及汉语语音在历史上的演变规律,如中古汉语的声调系统、鼻音韵尾的脱落等。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方法在这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砖瓦”,是承载意义的基本单位。汉语言文字学关注汉语词汇的来源、构成方式(如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合成词)、词义的演变(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变化)、词汇的丰富与更新(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源学、词汇统计学、语料库语言学等方法为词汇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语法: 语法是组织词语构成句子、表达思想的规则体系。汉语的语法体系具有其独特性,研究内容包括词类划分、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式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的功能和用法。传统的语法分析与基于语料库的现代句法研究相结合,共同推动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 语义: 语义是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意义。汉语的语义研究关注词义、句义、语篇意义,以及语言的语用层面。这包括意义的指称、内涵、转义、比喻,以及语境对意义的影响,例如语气的表达、情感的传递等。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语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 文字: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其独特性在于其表意性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汉语言文字学对汉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追溯汉字的起源,研究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字体演变,分析汉字形体的变化规律,以及汉字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汉字的结构与造字法: 解析汉字的结构,如偏旁部首、笔画结构,以及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传统的造字理论,并探讨其在现代汉字构形中的体现。 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研究汉字形体与读音、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形旁、声旁等构件所传达的语音和意义信息,以及字形、字音、字义在历史上的变化。 汉字的规范与应用: 关注现代汉语中汉字的规范化问题,如简化字、异体字、简化偏旁等,以及汉字在信息时代的应用,如汉字编码、输入法、字体设计等。 三、 汉语言文字学的主要分支与研究方法 汉语言文字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含多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研究分支,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汉语的奥秘。 1. 主要研究分支: 汉语史: 这是一个核心研究领域,关注汉语从古至今的各个发展阶段,包括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汉语史的研究需要结合文献、考古材料,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重建汉语的历史面貌,揭示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规律。 汉语方言学: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极其丰富。汉语方言学研究不同方言区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方言的形成、发展、分布规律,以及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方言研究是理解汉语多样性和历史演变的重要窗口。 汉语词汇学: 专门研究汉语词汇的构成、意义、使用、演变和发展。它关注词语的来源、构词法、词义的细微差别、词汇的搭配关系、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等。 汉语语法学: 专注于研究汉语的句子结构、词语的搭配规则、语法的演变等。它既包括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描述和解释,也涉及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探索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及其与现代汉语语法的联系与区别。 汉语语音学/音系学: 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语音的产生、性质、功能以及语音的组织规律。现代汉语语音学关注普通话语音系统,而汉语语音史则致力于重建古代汉语的语音面貌。 汉字学: 专门研究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结构、造字法、字义以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它既有历史考证的维度,也有对现代汉字使用的规范和应用的研究。 语用学与语义学: 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和使用。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包括语境、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理解等对意义的影响。语义学则侧重于语言形式所代表的抽象意义。 计算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语言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语言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语言模型,开发语言应用。语料库语言学则基于大规模的真实语言材料(语料库)进行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式分析来揭示语言规律,为语言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2. 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语言材料或不同方言的材料,来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和亲属关系。这是研究汉语史和汉语方言的重要方法。 历时研究法: 关注语言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分析语言成分(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轨迹。 共时研究法: 关注语言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状态和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现代汉语或某一特定方言的特点。 描述法: 对语言现象进行客观的记录和描述,不涉及对其演变或原因的解释。 分析法: 将语言现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语言材料中的某些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以发现语言规律。语料库语言学是统计法应用的重要领域。 跨学科研究: 借鉴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研究汉语。例如,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过程如何影响语言结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的互动。 四、 汉语言文字学的前沿探索与未来展望 汉语言文字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大规模、多类型语料库的不断建立,语料库语言学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层面的研究提供海量实证数据。 计算语言学与人工智能: 语言模型的构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汉语,这不仅推动了汉语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反过来为汉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语研究: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汉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接受和适应,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挑战,是当前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 探索汉语的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与人类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 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化: 尽管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大量成果,但汉语的许多复杂现象仍需深入探究,例如一些语法现象的细微差别、词汇的深层语义、语音演变的机制等。 《汉语言文字学概论》的编写,旨在勾勒出汉语言文字学这门学科的全貌,引导读者走进这一充满魅力的学术领域,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语言文字的科学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对汉语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展现汉语独特的魅力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听说这本书在业界有着极高的评价。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些评价并非过誉。这本书在对古代汉语的某些细微之处的把握上,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精准度。例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虚词用法,它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让读者清晰地辨别其异同。而且,书中提供的例句都极具代表性,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适合学生,对于一些在古代文学领域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停留在一些基础的常识层面,觉得它枯燥乏味,难以入门。然而,《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就非常吸引人,作者的笔触流畅生动,即使是讲解一些枯燥的语法规则,也能够写得引人入胜。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最复杂的知识点娓娓道来。我常常会在阅读中体会到一种乐趣,仿佛在和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独特的智慧和魅力。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要求非常高。在选择教材时,我总是会非常谨慎。《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是我经过多方比较后最终选择的。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满意,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各个重要方面,而且在一些前沿的研究课题上也触及到了,这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学术争议问题的探讨,它能够引导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盲目接受现有的结论。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非常“厚重”,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它所蕴含的学术精神。我注意到,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海量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考证。书中对于一些古代文献的出处和背景的介绍,都非常详细,这使得我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从来不回避那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

评分

拿到这本《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的瞬间,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翻开目录,里面详尽的内容规划立刻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直以来都对古代文献中的某些表达方式感到困惑,例如某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含义差异,或是某些句子的翻译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例证,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诗歌和散文的语言分析,这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古籍阅读之旅增添了一位得力的向导。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学习瓶颈期,对于一些古汉语的疑难杂症感到束手无策。市面上找了几本所谓的“高级教程”,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浅尝辄止,根本无法满足我深入探索的需求。然而,这本《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似乎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在知识点的梳理上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语法结构到复杂的句式分析,再到一些经典的篇章解读,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引用的例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都来自于经典的古代文献,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学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我阅读理解能力的工具。这本《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无疑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语言的教材,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书中对于许多古汉语的特有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都非常细致到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解读一些我以前觉得难以理解的古文,效果出奇地好,仿佛那些古老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饱含深情的叙述。

评分

这本书我才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不过光是翻阅一下,就能感受到它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同类教材的扎实功底和独到之处。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颇为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是那种粗糙的劣质纸,摸起来很舒服,印刷也清晰不刺眼,这一点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大大减轻阅读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那种沉静内敛的设计风格,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但却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书中内容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但又对古代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于过于晦涩的书籍是相当不容易的。《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注意到了读者的接受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书中的一些小插曲,比如一些关于古代文人逸闻趣事的引用,都为阅读增添了不少情趣,让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想要系统学习古代汉语,但又不想被学院派的枯燥理论所困扰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眼前一亮。我习惯于那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古代汉语高级教程(下册)》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后,紧接着就会有一系列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设置非常巧妙,既能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又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而且,练习题的难度也循序渐进,不会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压力山大。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的后面附带了详细的答案解析,这对于自学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及时纠正我的错误,让我少走弯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