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

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嚮熹,鍾如雄 編
圖書標籤:
  • 古代漢語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語法
  • 詞匯
  • 翻譯
  • 閱讀
  • 文化
  • 經典文獻
  • 學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4468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590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一書在充分吸取前人編寫古代漢語教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做到知識準確、理論係統、講解明晰、通俗易懂為準則,作瞭大膽改進,將“客觀”“實用”作為本教材編寫的特色。因此,采用文選、通論與習作相結閤的教學模式。文選側重講授文獻語言中特殊字詞的構形理據、錶意規律和句法特徵,從中歸納總結齣文言文錶達的規律和技巧來。通論則側重歸納、總結古代書麵語的特點,比較古今漢語的異同,培養學生能順利閱讀古代文獻典籍的能力。習作則側重於學生練習,從句讀練起,到模仿習作結束,使學生在閱讀元典文獻中體會古人說話規律和語感。要求學生既要牢固掌握每一章節講授知識的要點和重點,又能模仿古人說話的習慣寫作文言文。

目錄

第六單元
講授文選
精衛填海(2) 誇父追日(4) 黃帝殺蚩尤(5) 莊暴見孟子(7) 夫子好辯(9) 伯夷不視惡色(13)
閱讀文選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7) 開宗明義(18) 殊事同指,異路同歸(20) 聖人憂百姓之窮(21)
通論
否定句的特徵(23) 疑問句的句法特徵(34) 補語的後置與前移(44)

第七單元
講授文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52) 上士聞道(54) 逍遙遊(56) 鞦水(62) 庖丁解牛(65) 答劉歆書(69) 藝文誌(75)
閱讀文選
莊子釣濮水(82) 山木(82) 非攻(83) 公輸(86)
通論
古書注釋(上)(89) 古書注釋(下)(93) 古書標點技巧(105)

第八單元
講授文選
關雎(118) 漢廣(120) 牆有茨(121) 相鼠(123) 君子於役(123) 碩鼠(125) 無衣(126) 月齣(128) 國殤(129) 橘頌(131) 十五從軍徵(133) 上邪(135) 明月皎夜光(136) 迢迢牽牛星(137) 冉冉孤生竹(138) 白馬篇(139) 詠史詩(141) 飲酒(142) 擬行路難(144)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45)
通論
《詩經》押韻的規律(148) 上古語音係統(152) 中古語音係統(158)
“反切”注音方法(165)

第九單元
講授文選
五言律詩
在獄詠蟬(176) 望月懷遠(177) 寄左省杜拾遺(178) 聽蜀僧濬彈琴(179) 過香積寺(181) 月夜憶捨弟(182)
七言律詩 183
西塞山懷古(183) 無題(185)
五、七言絕句
山中送彆(186) 鞦夜寄丘二十二員外(187) 芙蓉樓送辛漸(188) 迴鄉偶書(189)
五、七言古詩
月下獨酌(190)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191)
通論
大唐詩律(上)(194) 大唐詩律(下)(211)

第十單元
講授文選
漁歌子(228) 浪淘沙(229) 浣溪沙(230) 八聲甘州(231) 水調歌頭(233) 水龍吟(234) 六醜(236) 武陵春(238) 破陣子(240) 解連環(241)
通論
大宋詞律(上)(244) 大宋詞律(下)(251)

附錄
一、歷代語言學名著選讀
說文解字敘(256) 音辭(261) 廣雅疏證序(264) 說文解字注序(267)馬氏文通序(268)
二、律體詩韻手冊
三、詞譜選
四、詞林正韻
《漢語言文字學概論》 一、 導言:學科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言文字學,作為一門研究漢語自身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其曆史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諸多傳統學術領域。這些傳統學術雖然零散,卻為現代漢語言文字學的建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們對漢字的形體、字義、語音以及文本的解讀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展現瞭中華民族對自身語言文字的獨特認知與智慧。 進入近現代,隨著西方語言學理論的傳入,漢語言文字學開始走嚮係統化、科學化的道路。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學術研究注入瞭新的活力,一批學者開始藉鑒現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將漢語言文字學從傳統的文獻考據轉嚮更具理論性和實證性的研究。學科的發展經曆瞭從對漢語古今語音、詞匯、語法現象的梳理,到對其結構、功能、演變的機製進行深入分析的階段。特彆是20世紀以來,隨著新中國語言文字工作的開展,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形成瞭多元化的研究流派和方法,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以及漢語國際推廣等領域都取得瞭顯著成就。 本《漢語言文字學概論》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學科視野,梳理漢語言文字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基本理論、重要分支以及前沿動態,幫助讀者理解漢語作為一種活態的、曆史悠久的語言文字體係,是如何被科學地認識和研究的。 二、 漢語言文字學的基本研究對象:語言與文字 漢語言文字學,顧名思義,其核心研究對象包括“語言”和“文字”兩個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的層麵。 1. 語言:語音、詞匯、語法、語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思維的載體。漢語言文字學對漢語語言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語音: 漢語的語音係統包括聲母、韻母、聲調以及音節結構。研究漢語語音,既要關注現代漢語的語音特徵,如標準普通話的語音係統,也要關注漢語方言的語音差異,以及漢語語音在曆史上的演變規律,如中古漢語的聲調係統、鼻音韻尾的脫落等。語音學和音係學的方法在這一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詞匯: 詞匯是語言的“磚瓦”,是承載意義的基本單位。漢語言文字學關注漢語詞匯的來源、構成方式(如單音節詞、雙音節詞、閤成詞)、詞義的演變(如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褒貶色彩的變化)、詞匯的豐富與更新(如新詞的産生、舊詞的消亡)。詞源學、詞匯統計學、語料庫語言學等方法為詞匯研究提供瞭有力支撐。 語法: 語法是組織詞語構成句子、錶達思想的規則體係。漢語的語法體係具有其獨特性,研究內容包括詞類劃分、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句式結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虛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的功能和用法。傳統的語法分析與基於語料庫的現代句法研究相結閤,共同推動著漢語語法研究的深入。 語義: 語義是語言單位所錶示的意義。漢語的語義研究關注詞義、句義、語篇意義,以及語言的語用層麵。這包括意義的指稱、內涵、轉義、比喻,以及語境對意義的影響,例如語氣的錶達、情感的傳遞等。語用學、認知語言學等理論為語義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 2. 文字: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錶意文字之一,其獨特性在於其錶意性和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漢語言文字學對漢字的研究,主要體現在: 文字的起源與演變: 追溯漢字的起源,研究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曆史時期的字體演變,分析漢字形體的變化規律,以及漢字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影響。 漢字的結構與造字法: 解析漢字的結構,如偏旁部首、筆畫結構,以及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藉)等傳統的造字理論,並探討其在現代漢字構形中的體現。 漢字的形音義關係: 研究漢字形體與讀音、意義之間的內在聯係,探討形旁、聲旁等構件所傳達的語音和意義信息,以及字形、字音、字義在曆史上的變化。 漢字的規範與應用: 關注現代漢語中漢字的規範化問題,如簡化字、異體字、簡化偏旁等,以及漢字在信息時代的應用,如漢字編碼、輸入法、字體設計等。 三、 漢語言文字學的主要分支與研究方法 漢語言文字學是一個綜閤性的學科,包含多個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的研究分支,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來探索漢語的奧秘。 1. 主要研究分支: 漢語史: 這是一個核心研究領域,關注漢語從古至今的各個發展階段,包括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古漢語以及現代漢語。漢語史的研究需要結閤文獻、考古材料,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重建漢語的曆史麵貌,揭示其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麵的演變規律。 漢語方言學: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極其豐富。漢語方言學研究不同方言區的語音、詞匯、語法特徵及其相互關係,探討方言的形成、發展、分布規律,以及方言與標準語的關係。方言研究是理解漢語多樣性和曆史演變的重要窗口。 漢語詞匯學: 專門研究漢語詞匯的構成、意義、使用、演變和發展。它關注詞語的來源、構詞法、詞義的細微差彆、詞匯的搭配關係、詞匯的社會文化意義等。 漢語語法學: 專注於研究漢語的句子結構、詞語的搭配規則、語法的演變等。它既包括對現代漢語語法的描述和解釋,也涉及對漢語語法史的研究,探索古代漢語語法的特點以及其與現代漢語語法的聯係與區彆。 漢語語音學/音係學: 研究漢語的語音係統,包括語音的産生、性質、功能以及語音的組織規律。現代漢語語音學關注普通話語音係統,而漢語語音史則緻力於重建古代漢語的語音麵貌。 漢字學: 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形體演變、結構、造字法、字義以及漢字與文化的關係。它既有曆史考證的維度,也有對現代漢字使用的規範和應用的研究。 語用學與語義學: 關注語言在實際交際中的意義和使用。語用學研究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包括語境、說話人的意圖、聽話人的理解等對意義的影響。語義學則側重於語言形式所代錶的抽象意義。 計算語言學與語料庫語言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語言學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語言進行處理和分析,構建語言模型,開發語言應用。語料庫語言學則基於大規模的真實語言材料(語料庫)進行研究,通過數據統計和模式分析來揭示語言規律,為語言研究提供實證支持。 2. 研究方法: 曆史比較法: 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語言材料或不同方言的材料,來揭示語言的演變規律和親屬關係。這是研究漢語史和漢語方言的重要方法。 曆時研究法: 關注語言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通過考察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分析語言成分(語音、詞匯、語法)的演變軌跡。 共時研究法: 關注語言在某一特定時間點上的狀態和結構。主要用於描述和分析現代漢語或某一特定方言的特點。 描述法: 對語言現象進行客觀的記錄和描述,不涉及對其演變或原因的解釋。 分析法: 將語言現象分解為若乾組成部分,並分析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統計法: 運用數學統計方法,對語言材料中的某些現象進行量化分析,以發現語言規律。語料庫語言學是統計法應用的重要領域。 跨學科研究: 藉鑒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研究漢語。例如,認知語言學研究認知過程如何影響語言結構,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社會因素的互動。 四、 漢語言文字學的前沿探索與未來展望 漢語言文字學作為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其研究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化。 語料庫的建設與應用: 隨著大規模、多類型語料庫的不斷建立,語料庫語言學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各個層麵的研究提供海量實證數據。 計算語言學與人工智能: 語言模型的構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使得機器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生成漢語,這不僅推動瞭漢語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也反過來為漢語語言學研究提供瞭新的工具和視角。 跨文化交際中的漢語研究: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與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研究漢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接受和適應,以及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挑戰,是當前漢語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方嚮。 認知語言學與漢語: 探索漢語的語言結構、語義錶達與人類認知過程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漢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內涵。 漢語本體研究的深化: 盡管在基礎研究方麵已取得大量成果,但漢語的許多復雜現象仍需深入探究,例如一些語法現象的細微差彆、詞匯的深層語義、語音演變的機製等。 《漢語言文字學概論》的編寫,旨在勾勒齣漢語言文字學這門學科的全貌,引導讀者走進這一充滿魅力的學術領域,理解漢語的博大精深,認識到語言文字的科學價值與文化意義。通過對漢語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並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展現漢語獨特的魅力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古代文學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升我閱讀理解能力的工具。這本《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無疑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學習語言的教材,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門。書中對於許多古漢語的特有詞匯和錶達方式的解釋,都非常細緻到位,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去解讀一些我以前覺得難以理解的古文,效果齣奇地好,仿佛那些古老的文字瞬間鮮活起來,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飽含深情的敘述。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讀古代文學方嚮的研究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要求非常高。在選擇教材時,我總是會非常謹慎。《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是我經過多方比較後最終選擇的。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非常令人滿意,涵蓋瞭古代漢語的各個重要方麵,而且在一些前沿的研究課題上也觸及到瞭,這對於我進行學術研究非常有幫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學術爭議問題的探討,它能夠引導我們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盲目接受現有的結論。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古代漢語的認識停留在一些基礎的常識層麵,覺得它枯燥乏味,難以入門。然而,《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就非常吸引人,作者的筆觸流暢生動,即使是講解一些枯燥的語法規則,也能夠寫得引人入勝。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將最復雜的知識點娓娓道來。我常常會在閱讀中體會到一種樂趣,仿佛在和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獨特的智慧和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讓我眼前一亮。我習慣於那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學習模式,而《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在講解完一個重要的語法點後,緊接著就會有一係列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的設置非常巧妙,既能鞏固剛剛學到的知識,又能拓展我們的思維。而且,練習題的難度也循序漸進,不會一開始就讓人感到壓力山大。更讓我覺得貼心的是,書的後麵附帶瞭詳細的答案解析,這對於自學來說簡直是福音,能夠及時糾正我的錯誤,讓我少走彎路。

評分

我拿到這本《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我聽說這本書在業界有著極高的評價。閱讀之後,我發現這些評價並非過譽。這本書在對古代漢語的某些細微之處的把握上,展現齣瞭令人贊嘆的精準度。例如,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虛詞用法,它能夠通過對比分析,讓讀者清晰地辨彆其異同。而且,書中提供的例句都極具代錶性,能夠很好地說明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適閤學生,對於一些在古代文學領域有一定基礎的研究者,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

這本書我纔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不過光是翻閱一下,就能感受到它不同於市麵上其他同類教材的紮實功底和獨到之處。首先,它的裝幀設計就頗為考究,紙張的質感很好,不是那種粗糙的劣質紙,摸起來很舒服,印刷也清晰不刺眼,這一點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至關重要,能夠大大減輕閱讀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封麵那種沉靜內斂的設計風格,沒有花裏鬍哨的圖案,但卻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書中內容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

評分

對於我這種非專業背景但又對古代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於過於晦澀的書籍是相當不容易的。《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注意到瞭讀者的接受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書中的一些小插麯,比如一些關於古代文人逸聞趣事的引用,都為閱讀增添瞭不少情趣,讓枯燥的語言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想要係統學習古代漢語,但又不想被學院派的枯燥理論所睏擾的讀者。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非常“厚重”,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它所蘊含的學術精神。我注意到,作者在撰寫此書時,一定是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海量的文獻進行瞭梳理和考證。書中對於一些古代文獻的齣處和背景的介紹,都非常詳細,這使得我們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能對當時的社會文化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從來不迴避那些有爭議性的問題,而是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學習態度。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學習瓶頸期,對於一些古漢語的疑難雜癥感到束手無策。市麵上找瞭幾本所謂的“高級教程”,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淺嘗輒止,根本無法滿足我深入探索的需求。然而,這本《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似乎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它在知識點的梳理上非常有條理,從基礎的語法結構到復雜的句式分析,再到一些經典的篇章解讀,層層遞進,邏輯嚴謹。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過程中引用的例證,不僅數量豐富,而且都來自於經典的古代文獻,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

評分

拿到這本《古代漢語高級教程(下冊)》的瞬間,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翻開目錄,裏麵詳盡的內容規劃立刻讓我看到瞭希望。我一直以來都對古代文獻中的某些錶達方式感到睏惑,例如某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含義差異,或是某些句子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細緻,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通過大量的例證,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些問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詩歌和散文的語言分析,這讓我能夠從更深層次上去理解作品的內涵。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的古籍閱讀之旅增添瞭一位得力的嚮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