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洋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海洋学之间交叉结合的新学科,具有自然、社会与技术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它研究的客体是海洋,包括海岸与海底,既研究其间气、水、生物与岩石圈层系统作用、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亦重视海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海洋经济发展、海疆权益、立法、管理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的一部,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基础上,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海洋法实施、我国多次海洋调查及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及总参等单位相关科研人员完成。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共计四篇十九章。特点是,较1996年版《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内容*系统、全面。书中充实了新资料,增加了海洋生物、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海洋与国防安全三章,增强了海平面变化、环境效应与灾害章节。可供规划、教育与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
一、海洋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现状
二、海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海及相邻海域的地理特征
一、各海区基本特征
二、海岸、海岛、海峡的基本轮廓特征
三、入海河流水文泥沙特征与河海相互作用效应
第三节 世界大洋简介
一、太平洋
二、大西洋
三、印度洋
四、北冰洋
参考文献
第一篇 海洋环境与资源
第二章 中国海海底地质与地貌
第一节 渤海海底
一、海底地质
二、海底地貌
三、海底沉积
第二节 黄海和东海海底
一、地质构造基础
二、海底地貌
三、海底沉积
第三节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一、海底地质构造
二、海岸与海底地貌
三、海底沉积
第四节 南海海底
一、海底地质构造
二、海底地貌
三、海底沉积
第五节 中国近海海底地质地貌特征
一、海底地质
二、海底地貌
三、海底沉积特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海洋气候
第一节 海面辐射、热量及水分收支
一、海面吸收短波太阳辐射
二、海面净辐射
三、潜热通量
四、感热通量
五、海面热量净收支
六、海面蒸发量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洋流和西太平洋暖池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大气环流
一、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和流场
二、对流层各层平均高度场和流场
第四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
一、冷性反气旋和寒潮
二、温带气旋
三、热带气旋
第五节 海面风
一、主要风系
二、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及推进
三、风向和风速
四、大风日数和大风极值
第六节 海雾和能见度
一、中国近海海雾的月际变化和地理分布
二、中国近海沿岸雾的气候特征
三、海雾形成条件
四、能见度
第七节 云和降水
一、总云量和低云量
二、云状及云系
三、降水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
四、雷暴和龙卷风
第八节 气温
一、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年变化、年较差和大陆度
三、近百年来近海气温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海洋水文
第一节 海浪
一、海浪分布概况
二、特殊天气系统下的海浪
第二节 潮汐与风暴潮
一、中国海的潮波系统
二、潮汐特征
三、河口潮汐
四、平均海面
五、潮流
六、风暴潮
第三节 海流
一、黑潮
二、南海海盆尺度环流
三、“东沙海流”和南海暖流
四、经由台湾海峡北上的海流
五、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
六、黄海暖流
七、渤海环流
八、沿岸流
九、上升流
第四节 温度、盐度和水团
一、沿岸水与外海水
二、南海
三、台湾海峡
四、东海
五、黄海
六、渤海
第五节 海冰
一、辽东湾
二、渤海湾
三、莱州湾
四、黄海北部
五、异常冰情年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海洋化学
第一节 中国邻近海域基本水化学特征
一、渤海
二、黄海
三、东海
四、南海
五、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
六、小结与比较
第二节 中国海之物质通量
一、海气通量
二、输出通量
三、中国海之间及与太平洋之交换
第三节 中国河口化学
一、长江口
二、黄河口
三、珠江口
四、其他河口
五、小结与比较
第四节 中国海沉积地球化学
一、边缘海沉积物来源及特征
二、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早期成岩过程及特征
三、沉积物�菜�界面过程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海洋生物
引言
第一节 海洋生境(栖息地)与生物区系的多样性
一、海洋生境的多样性
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 浮游生物
一、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二、微微型浮游生物
三、小型浮游植物
四、浮游动物
第三节 底栖生物
一、底栖植物
二、底栖动物区系组成与地理分布
三、底栖动物数量分布
四、底栖生物群落
第四节 游泳生物
一、鱼类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
二、鱼类数量分布特点
三、其他游泳动物
第五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遭受的胁迫
一、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胁迫
二、重要渔业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与衰退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海洋资源
第二篇 区域海洋地理
第八章 渤海
第九章 黄海
第十章 东海
第十一章 南海
第十二章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第三篇 海洋经济与管理
第十三章 中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
第十四章 中国海岸带经济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
第四篇 海平面变化与环境效应、海洋灾害与海洋安全
第十六章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与海平面变化、效应及对策
第十七章 海洋灾害
第十八章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第十九章 海洋与国防安全
精彩书摘
《中国海洋地理》: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作者:王颖
第一节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
一、海洋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现状海洋地理学是地球科学的新分支,具有海洋学与地理学交叉学科的特点。而学科术语中地理学(Geography)与海洋学(Oceanography)是平行的地学两大学科。海洋学含四个分支学科: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与海洋地质学,尚未明确地划分出海洋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研究的客体是海洋,包括海岸与海底,范围涉及大气、水、生物与岩石圈;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地理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经济、疆域(海岸、岛屿、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政治、立法与管理、海洋新技术应用及海洋地理公众教育等。概言之,海洋地理学是从宏观圈层相互作用之地域特点着眼,从立法、政策、区域经济、管理着手,进行海洋地理资源开发、环境利用与保护。21世纪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巨大挑战,可持续性地开发利用海洋已是当务之急。《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使人们的海洋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属于公海的大约1.×108km2海域将划归沿海国管辖,其面积约与地球整个陆地面积(1.9×108km2)略小或相当(王颖,1994)。公约对沿海国主权的12n mile(海里)领海、24n mile毗连区及所管辖的200n mile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是沿海国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等,使管辖范围、所占有的海洋资源与沿海国权益的规定均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沿海国对“海洋国土”的关注。按这一规定,估计可能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106km2,相当于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3。管辖范围的划分带来权益之争。例如,200n mile专属经济区确定后,在开阔海域中丧失一个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岛屿,就会失去43×104km2的管辖海域。21世纪为“海洋世纪”或“太平洋世纪”已为国际共识。因此,海洋地理学是适应时代发展而兴起、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学科。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于1984年提出要发展海洋地理学,1986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正式成立海洋地理研究组(Study Group on Marine Geography),中国是发起国之一。研究组的核心课题集中于“人类活动与海洋管理的相互关系”。它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通过研讨产生了三方面的课题:
1.海洋法所涉及的地理课题
(1)海洋的法律与政治地理。
(2)海洋边界的确定。
(3)海洋资料基础与技术管理。
2.海洋的利用与管理
(1)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的国际组织与发展。
(2)与海岸相接的海滨水域和海滨以外海域的管理问题。
(3)海洋利用的管理,如航运、渔业、油气开发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区域课题。
……
前言/序言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