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

内外伤辨惑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 李东垣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81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41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
字数: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金·李杲著。李果,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地区)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师从易水张元素,而名出其右。李果所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故饮食劳倦所致之内伤脾胃之病尤多,而医者多不识,东垣遂著此书“以证世人用药之误”。
  《内外伤辨惑论》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23首方,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内外伤辨惑论》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惟一一部*作,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医今后的临床研究与理论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气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卷中
饮食劳倦论
补中益气汤
朱砂安神丸
四时用药加减法
除风湿羌活汤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升阳顺气汤
升阳补气汤
暑伤胃气论
清暑益气汤
参术调中汤
升阳散火汤
当归补血汤
朱砂凉膈丸
黄连清膈丸
门冬清肺饮
人参清镇丸
皂角化痰丸
白术和胃丸
肺之脾胃虚方
升阳益胃汤
双和散
宽中进食丸
厚朴温中汤
肾之脾胃虚方
沉香温胃丸
神圣复气汤

卷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
橘皮枳术丸
曲蘖枳术丸
木香枳术丸
木香化滞汤
半夏枳术丸
丁香烂饭丸
草豆蔻丸
三黄枳术丸
除湿益气丸
上二黄丸
枳实导滞丸
枳实栀子大黄汤
白术丸
木香见睨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大黄丸
神应丸
益胃散
饮食自佶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论酒客病
葛花解酲汤
除湿散
五苓散
临病制方
随时用药
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瓜蒂散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说形气有余不足当朴当泻之理

精彩书摘

  《内外伤辨惑论》:
  如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十个。
  头痛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诸头痛,并用此四味足矣。
  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三分。
  耳鸣,目黄,颊颌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一钱,防风、藁本以上各七分,甘草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以上各三分消其肿;人参五分、黄芪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
  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以上各三分,桔梗七分。
  口干嗌干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
  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
  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五分。
  如秋凉亦加。
  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以上各五分。
  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耳。
  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以上各三分,陈皮五分。此三味为定法。
  如冬月,加干姜、砂仁、草豆蔻仁以上各五分。
  如夏月,少加山栀黄芩、黄连以上各五分。
  如秋月,加麦门冬、草豆蔻、白豆蔻、缩砂以上各五分。
  ……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已收到,好小巧、精致,希望能收获知识。

评分

发货很快,东西不错,有效果,本来有点担心,不过去验证了,是行货,是个好卖家、服务好!礼品还真是漂亮,超值!但,有一颗小珠有些瑕疵,这是难免的。尺寸比想象中的要小。总体还不错!

评分

一起买了好多书,这本属于口袋书的大小,随身携带比较方便

评分

好书推荐一下吧!净化心灵鸡汤都一样看看这个怎么样啦!

评分

不错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好价格低

评分

行。。。。。。。。。

评分

 《四诊抉微》诊断学专著,八卷,清代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博采《内经》、《难经》、《脉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后世诸家之说,类例相从,更参一己之所得,编撰而成。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虎口纹等的瓣识;闻诊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面;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人知受病之本源;切诊详述部位、方法,以及辨脉总论,并仿《濒湖脉学》体例,列述二十七脉的形状、鉴别、主病等。末附《管窥附余》一卷,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评分

最近在学中医,疯狂的囤货,留下来慢慢看。

评分

口袋书携带方便,放书架找起来就难了。囧囧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