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嚴格按照*新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英語(二)考試大綱》對寫作的要求編寫。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篇考研英語(二)寫作總論、中篇寫作A 節和下篇寫作B 節,全麵解讀瞭新考試大綱對考研英語(二)寫作的基本要求、評分標準和閱捲原則,給齣瞭寫作高分備考策略;從寫作A 節、寫作B 節分彆入手,針對建議信、感謝信、推薦信、邀請信、求職信等信函以及備忘錄與報告、通知、便箋等應用性短文(小作文)和基於圖錶、情景和圖畫的英文說明或議論文(大作文),精心總結瞭47 個經典範文和背誦模闆,尤其是對考研英語(二)寫作的曆年真題進行瞭詳盡解讀,全麵涵蓋考研英語(二)可能考查的大、小作文題型。 作者簡介
蔣軍虎 昵稱老蔣,國傢考研英語閱捲組資深閱捲人,考研英語(二)輔導與圖書創作**人及開拓者,被業內人士與考生譽為“英語(二)教父”。
“英語(二),找老蔣”的口碑在全國專碩考生中廣為流傳,眾多學長一緻認為:考英語(二)不看老蔣是一種冒險!是在和自己開玩笑!
目錄
目錄
上篇考研英語(二)寫作總論
第一章英語(二)背景介紹 /
第二章新大綱要求 /
第三章評分標準和閱捲原則 /
第四章寫作高分策略 /
中篇寫作A節
第一章總論 /
第二章信函格式與結構 /
第三章信函寫作速成 /
第四章信函類應用文 /
第一節建議信 /
範文01白色汙染 /
範文02圖書館服務 /
範文03大學建設 /
第二節感謝信 /
範文04麵試受到鼓勵 /
範文05收到新年禮物 /
範文06異國他鄉獲得幫助 /
第三節推薦信 /
範文07推薦朋友做中學教師 /
範文08推薦朋友任銷售經理一職 /
範文09推薦同學讀研究生 /
第四節邀請信 /
範文10邀請公眾參加産品發布會 /
範文11邀請某人做演講 /
範文12邀請老師齣席宴會 /
第五節求職信 /
範文13畢業生求職銷售經理 /
範文14求職英語口譯 /
範文15畢業生求職文員崗位 /
第六節辭職信 /
範文16辭去編輯職位 /
範文17辭去非政府組織的工作 /
範文18辭去辦公室職員工作 /
第七節祝賀信 /
範文19祝賀朋友考上大學 /
範文20祝賀朋友找到工作 /
範文21祝賀朋友考取研究生 /
第八節投訴信 /
範文22投訴冰箱問題 /
範文23投訴水汙染 /
範文24投訴旅行社 /
第九節請求信 /
範文25請求找尋資助對象 /
範文26請求重發畢業文憑 /
範文27請求信息迴復 /
第十節道歉信 /
範文28忘還CD /
範文29漏請朋友齣席生日聚會 /
範文30不能按時給朋友接機 /
第十一節曆年真題與精解 /
2010?感謝信——美國同事給予幫助 /
2011?祝賀信——錶弟/錶妹考上大學 /
2012?投訴信——投訴電子詞典的問題 /
2013?邀請信——邀請同學參加慈善拍賣會 /
2014?請求信——就留學生活請未來捨友給予建議 /
2016?感謝信——對朋友的祝賀錶示感謝 /
第五章備忘錄與報告 /
範文31即將開展郊區調查 /
範文32即將召開有關校園浪費行為的研討會 /
範文33畢業論文的進度報告 /
第六章通知 /
第一節通知範文 /
範文34誌願者招募 /
範文35英語演講比賽報名 /
第二節曆年真題與精解 /
2015?暑期夏令營誌願者招募 /
第七章便箋 /
範文36參加音樂會 /
範文37藉用電子詞典 /
下篇寫作B節
第一章總論 /
第二章圖錶情景類作文 /
第一節圖錶作文概述 /
第二節圖錶作文速成 /
第三節圖錶範文精講 /
範文38錶格:中國城市與農村網民數量的發展 /
範文39麯綫圖:在華留學生與海外中國留學生數量的發展 /
範文40柱狀圖:大學生預期收入與實際收入的對比 /
範文41餅狀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
第四節曆年真題與精解 /
2006?柱狀圖:工程碩士招生數量的增加 /
2007?錶格:中國某城市交通事故的起因 /
2010?柱狀圖:發展中國傢手機注冊用戶數量的激增 /
2011?柱狀圖:中、美、日汽車品牌市場份額對比 /
2012?錶格:不同年齡段員工工作滿意度對比 /
2013?柱狀圖:某高校不同年級學生的兼職情況 /
2014?柱狀圖:20年間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變化對比 /
2015?餅狀圖:我國某市居民春節假期花銷比例 /
2016?餅狀圖:某高校學生旅遊目的調查 /
第五節圖錶作文必背錶達 /
第六節圖錶作文精練 /
精練01北京傢庭的消費支齣比例 /
精練02中國某城市的汽車銷售狀況 /
精練03中國10年間城市房屋所有權的變化 /
精練04學生使用電腦時間的大幅增加 /
精練05高校招生數量與在校大學生人數的增加 /
精練06城市外來人口的增加 /
精練07高校嚴重的學術抄襲 /
精練08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 /
精練09中國某城市第一次婚姻的平均年齡 /
精練10中國網民數量變化 /
精練11中國某城市火災的起因及火災損失 /
第三章文字情景類作文 /
第一節文字情景類作文概述 /
第二節文字情景類範文精講 /
範文42網媒是否會取代紙媒 /
範文43報藝術班的孩子越來越多 /
範文44假如我去國外旅遊 /
第三節曆年真題與精解 /
2005?“黃金周”之我見 /
2008?成人教肓現象的火熱 /
2009?手機短信的利與弊 /
第四章圖畫類作文 /
第一節圖畫作文概述 /
第二節圖畫範文精講 /
範文45樂觀的意義 /
範文46旅程之“餘” /
範文47“文化”火鍋既美味又營養 /
精彩書摘
上篇
考研英語(二)寫作總論
◆ 第一章英語(二)背景介紹 /3
◆ 第二章新大綱要求 /4
◆ 第三章評分標準和閱捲原則 /6
◆ 第四章寫作高分策略 /8
[1]
第一章
英語(二)背景介紹
2009年教育部按照培養目標的不同,把碩士研究生教育分為“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之相適應,研究生統考也分為兩類:“學術類”和“專業學位類”。根據“專業學位類”研究生的培養要求,初試外國語設置“英語(二)”,供29個專業學位類彆使用,原研究生統考英語試捲更名為“英語(一)”,供“學術類”研究生統考使用。29個專業學位包括MBA、MPA、MPAcc、MEM、MF、審計碩士、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等。
There are only two creatures in the world who can surmount the pyramids——the eagle and the snail��
世界上能跨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雄鷹和蝸牛。
第二章
新大綱要求
一、新大綱要求
英語(二)寫作部分由A、B兩節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書麵錶達能力。共2題,25分。
A節(小作文)
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情景寫齣約100詞(標點符號不計算在內)的應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務信函、備忘錄、報告等。分值10分。
注意:從2013年起大綱小作文部分齣現變化,刪除瞭“摘要寫作”這一考查形式,減輕瞭考生的備考負擔!
B節(大作文)
要求考生根據規定的情景或給齣的提綱,寫齣一篇150詞左右的英語說明文或議論文。提供情景的形式為圖畫、圖錶或文字。分值15分。
注意:從2013年起大綱大作文部分在詞數要求上齣現瞭措辭的變化,不再要求“150詞以上”,而是“150詞左右”,進一步降低瞭英語(二)的考試難度。
二、英語(二)與英語(一)作文的異同與備考建議
A節(小作文)
從新大綱的文字描述來看,英語(一)與英語(二)有關本節的要求沒有絲毫差異,完全一緻。
備考建議:英語(二)考生可適當參考英語(一)曆年的A節小作文真題復習(本書已包含)。
B節(大作文)
英語(一)的大綱規定:要求考生根據提示信息寫齣一篇160~200詞的短文(標點符號不計算在內)。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題句、寫作提綱、規定情景、圖、錶等。分值20分。
根據上述文字,考生不難看齣兩者的異同:(1)單詞數量要求不同,英語(一)要求更高(160~200詞);(2)分值不同,英語(一)分值更高(20分);(3)考查形式的規定很類似,都提到圖、錶、情景、提綱、主題句(文字)。
上麵是兩者在大綱規定上的比較,在實踐中,兩者的差異則比較明顯:英語(一)10多年來一直固守著圖畫作文這一單一的考查形式,而英語(二)實施以來,則一直固守著圖錶作文這一單一的考查形式。
備考建議:英語(二)考生應繼續以圖錶作文為復習重點,同時適當兼顧圖畫情景作文和文字情景作文的準備。
上篇考研英語(二)寫作總論
第二章新大綱要求
Today you do others do not do,tomorrow you do others cannot do!
今天做彆人不做的事情,明天做彆人做不到的事情!
第三章
評分標準和閱捲原則
一、評分標準(寫作A節和B節通用)
第五檔:A節(9~10分);B節(13~15分)
很好地完成瞭試題規定的任務,對目標讀者完全産生瞭預期的效果。
◆包含所有內容要點。
◆使用豐富的語法結構和詞匯。
◆語言自然流暢,語法錯誤極少。
◆有效地采用瞭多種銜接手法,文字連貫,層次清晰。
◆格式與語域恰當貼切。
第四檔:A節(7~8分);B節(10~12分)
較好地完成瞭試題規定的任務,對目標讀者産生瞭預期的效果。
◆包含所有內容要點,允許漏掉1~2個次重點。
◆使用較豐富的語法結構和詞匯。
◆語言基本準確,隻有在試圖使用較復雜結構或較高級詞匯時纔有個彆錯誤。
◆采用瞭適當的銜接手法,層次清晰,組織較嚴密。
◆格式與語域較恰當。
第三檔:A節(5~6分);B節(7~9分)
基本完成瞭試題規定的任務,對目標讀者基本産生瞭預期的效果。
◆雖漏掉一些內容,但包含多數內容要點。
◆應用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能滿足任務的需求。
◆有一些語法與詞匯錯誤,但不影響理解。
◆采用瞭簡單的銜接手法,內容較連貫,層次較清晰。
◆格式與語域基本閤理。
第二檔:A節(3~4分);B節(4~6分)
未能按要求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未能清楚地把信息傳達給讀者。
◆漏掉或未能有效闡述一些內容要點,寫瞭一些無關內容。
◆語法結構單調、詞匯項目有限。
◆有較多語法結構或詞匯方麵的錯誤,影響瞭對寫作內容的理解。
◆未采用恰當的銜接手法,內容缺少連貫性。
◆格式與語域不恰當。
第一檔:A節(1~2分);B節(1~3分)
未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未能把信息傳達給讀者。
◆明顯遺漏主要內容,且有許多不相關的內容。
◆語法項目和詞匯的使用單調、重復。
◆語言錯誤多,有礙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語言運用能力差。
◆未使用任何銜接手法,內容不連貫,缺少組織、分段。
◆無格式與語域概念。
上篇考研英語(二)寫作總論
第三章評分標準和閱捲原則
零檔(0分):
◆所傳達的信息或所用語言太少,無法評價。
◆內容和要求無關或無法辨認。
二、閱捲原則(寫作A節和B節通用)
1�幣話怵唇玻�評分標準適用於A和B兩節,但根據兩節不同的參考要點,評分時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A節:本部分評分重點在於信息錶達的全麵、準確、適當。主要包括信息點的覆蓋麵是否全麵、語篇結構的格式是否正確、語言錶達是否準確、語域是否恰當等方麵。對語法結構和詞匯多樣性的要求將根據試題的具體情況作齣相應規定。
B節:本部分評分重點在於內容的完整性、文章的組織連貫性、語法結構和詞匯的多樣性及語言的準確性。
2�逼婪質保�先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語言確定其所屬檔次,然後以該檔次的要求來給分。
3�� A節作文的字數要求是100詞左右。B節作文的字數要求是150詞左右。文章長度不符閤要求的,酌情扣分。
4�逼蔥從氡甑惴�號是反映語言準確性的一個方麵。評分時,要視其對交際的影響程度予以考慮。英、美拼寫及詞匯用法均可接受。
5�比縭樾唇喜睿�以緻影響讀者理解,將分數降低一個檔次。
第四章
寫作高分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作在語言學習中屬於語言OUTPUT(輸齣),沒有大量的語言INPUT(輸入),很難進行自由輸齣。鑒於此,筆者建議各位考生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進行大量實踐練習,這樣寫作拿到高分就易如反掌瞭。
1�焙皇禱�礎
在詞匯背誦階段,考生切莫急功近利,僅僅為記住單詞的意思而沾沾自喜。筆者建議考生將《考研英語詞匯5閤1老蔣詳解例句必背寶典》分冊中的詞匯、例句逐一做英譯漢練習,並整理到自己的一個專用本上。過一段時間,再將該專用本上的句子逐一漢譯英,並結閤原有例句作比對檢查,找齣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以此方式不僅可以消化掉單詞,還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英譯漢能力及漢譯英能力(英文寫作能力),為後期的寫作備考夯實語言基本功。
2�本�讀文章
考生積纍瞭一定詞匯以後,還需精讀一定量的文章,從裏麵吸取營養,為己所用。具體如下:
◆標齣並摘錄文中所有的相關近義詞,積纍寫作中所需的替換錶達。
◆標齣並摘錄文中所有的過渡詞和其他銜接性錶達,以提高句間銜接手段的靈活性。
◆標齣並摘錄文中經典句型、句式或精美句子,用心體會並背誦,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句型。
閱讀推薦用書:《考研英語(二)閱讀理解精讀80篇》和《考研英語(二)曆年真題老蔣詳解》。
3�北乘脅⒛�寫範文
經曆瞭單詞背誦和精讀文章階段之後,在備考後期(10月份之後),考生需要係統研讀、背誦、默寫並仿寫一些經典範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況且如此,背誦更會讓考生在考場上“下筆如有神”。故建議考生認真研讀本書,並針對每種題型背誦1~2篇高分範文和萬能模闆(務必做到爛熟於心),然後自己進行默寫,對照原文糾錯,搞清楚錯在什麼地方(單詞拼寫、單復數、大小寫等)。最後,在熟練默寫的基礎上,努力仿寫一些熱點作文,以培養自己的靈活應用能力。
前言/序言
《考研英語(二)老蔣講作文》 序言 備考考研英語,作文闆塊的攻剋嚮來是諸多考生心中的一道坎。它不僅考驗語言的準確性與流暢性,更涉及邏輯思維的嚴謹性、思想觀點的深度以及錶達的藝術性。一篇優秀的考研英語作文,是考生綜閤語言能力與思辨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拉開分數差距的關鍵所在。 本書,《考研英語(二)老蔣講作文》,正是應運而生,緻力於為廣大考研學子提供一套係統、深入、實用的作文備考方案。我們深知,麵對浩如煙海的復習資料,考生最需要的是清晰的指導、有效的策略和精準的訓練。因此,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力求科學閤理,在講解方式上力求深入淺齣,在訓練模式上力求貼近考場。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範文,也不是機械灌輸詞匯短語。我們關注的是作文的本質——如何有效溝通思想,如何清晰地錶達觀點,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寫齣一篇符閤考研評分標準的高分作文。作者蔣老師憑藉多年一綫教學經驗,對考研英語作文的命題趨勢、評分標準、常見誤區有著深刻的洞察,並在此基礎上,總結齣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題思路和寫作方法。 本書的編寫,凝聚瞭作者的心血與智慧,也匯聚瞭對每一位考研學子的殷切期望。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你能: 深刻理解考研英語(二)作文的評分標準與齣題規律: 破除盲點,知己知彼,讓復習更具針對性。 掌握不同文體的寫作框架與核心錶達: 無論是圖畫、應用文,還是論述類話題,都能遊刃有餘。 學會如何積纍素材、運用素材: 讓你的作文言之有物,觀點鮮明,論據有力。 提升語言的準確性、多樣性與得體性: 運用恰當的詞匯、句型,使錶達更具感染力。 掌握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的技巧: 做到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英語進行有理有據的闡述。 在模擬訓練中檢驗學習成果,提升應試能力: 熟悉考試流程,提高寫作速度與質量。 考研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深信,憑藉你的勤奮與努力,加上本書提供的專業指導,定能在此項挑戰中披荊斬棘,最終實現心中的目標。 目錄 第一部分:作文基礎與認知篇 第一章:考研英語(二)作文深度解析 1.1 考研英語(二)作文的地位與重要性 1.2 曆年真題作文題型分析與趨勢研判 1.3 考研英語(二)作文評分標準詳解(從“分”到“句”) 1.4 常見誤區與考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剖析 1.5 如何科學高效地進行作文復習 第二章:高分作文的核心要素 2.1 審題立意:準確把握題意,確立清晰論點 2.2 結構邏輯:清晰的段落劃分與嚴密的邏輯鏈條 2.3 語言錶達:詞匯的多樣性、句型的豐富性與錶達的準確性 2.4 內容支撐:論據的充分性、例證的恰當性與觀點的深刻性 2.5 捲麵整潔與書寫規範 第二部分:圖畫類作文精講精練 第三章:圖畫類作文審題與解讀 3.1 圖畫類作文的題型特點與考察意圖 3.2 如何有效解讀圖畫信息(象徵意義、寓意、細節) 3.3 常見圖畫類型及其寓意分析(例如:科技發展、環境保護、社會現象、人際關係等) 3.4 審題立意:由圖及人,由錶及裏,提煉核心主題 第四章:圖畫類作文寫作框架與常用錶達 4.1 開頭段:引齣圖畫,點明主題(多樣化開頭技巧) 4.2 主體段:深入分析圖畫內容,闡述觀點(論證方法:原因、影響、解決方案、對比等) 4.3 結尾段:總結升華,提齣號召(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4.4 常用詞匯與短語:描述圖畫、錶達觀點、進行論證 4.5 句型句式:豐富句式,提升錶達力(從簡單句到復雜句的構建) 第五章:圖畫類作文真題演練與點評 5.1 經典真題解析與示範寫作 5.2 錯誤與亮點分析:學習他人之長,規避他人之短 5.3 針對性練習:圍繞圖畫類常見主題進行寫作訓練 第三部分:應用文寫作精講精練 第六章:應用文寫作的類型與要求 6.1 應用文的定義、功能與評分重點 6.2 常見應用文體裁介紹:書信(邀請信、感謝信、道歉信、谘詢信、推薦信等)、通知、備忘錄、申請信等 6.3 應用文的格式規範與語言風格 第七章:應用文寫作框架與常用錶達 7.1 不同應用文體裁的寫作結構(稱謂、正文、結尾、署名等) 7.2 關鍵信息點的提取與組織 7.3 針對不同體裁的常用句型與過渡詞 7.4 詞匯積纍:信函類、通知類等常用詞匯 第八章:應用文真題演練與點評 8.1 真題解析與高效寫作策略 8.2 範文剖析:學習地道錶達與規範格式 8.3 模擬訓練:針對不同應用文體裁進行實戰演練 第四部分:論述類(漫畫/錶格/現象)作文精講精練 第九章:論述類作文的特點與審題 9.1 論述類作文的題型分類(數據圖錶、漫畫、社會現象等) 9.2 如何準確解讀數據圖錶(趨勢、比較、異常值) 9.3 如何解讀漫畫中的隱喻與象徵 9.4 如何分析社會現象(原因、影響、本質) 9.5 確立中心論點:基於材料的深度思考 第十章:論述類作文寫作框架與論證技巧 10.1 論述類作文的經典三段式/四段式結構 10.2 開頭段:引齣話題,概述材料(數據、漫畫、現象) 10.3 主體段:深入分析,展開論證(常用論證方法:因果、轉摺、對比、例證、道理論證等) 10.4 結尾段:總結觀點,提齣建議或展望 10.5 論述類作文常用邏輯連接詞與過渡句 第十一章:論述類作文素材積纍與觀點提煉 11.1 常見論述類話題的素材庫建設(科技、教育、環保、經濟、文化、社會道德等) 11.2 如何從新聞、閱讀材料中提取與作文話題相關的論據 11.3 培養批判性思維,形成獨立見解 11.4 避免空泛議論,做到論從句齣,事從理明 第十二章:論述類作文真題演練與點評 12.1 曆年真題深度剖析與解題思路 12.2 示範寫作:提供不同風格的高分範文 12.3 關鍵采分點分析與失分點警示 第五部分:作文進階與衝刺篇 第十三章:提升語言錶達的藝術 13.1 詞匯的精準度與高級度:同義詞辨析與詞語搭配 13.2 句型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並列、從句、倒裝、強調等 13.3 語態與時態的恰當運用 13.4 習語、諺語、固定搭配的靈活使用 13.5 如何避免中式英語與常見語法錯誤 第十四章:審題立意與邏輯構思訓練 14.1 復雜題意的拆解與理解 14.2 快速確立有深度、有新意的論點 14.3 訓練大腦的快速聯想與素材調取能力 14.4 構思段落的邏輯順序與內在聯係 第十五章:模擬考試與時間管理 15.1 模擬考試環境下的寫作練習 15.2 考場時間分配策略(審題、構思、寫作、檢查) 15.3 如何在壓力下保持高效寫作 第十六章:考前復習與最後衝刺 16.1 梳理知識體係,迴歸基礎 16.2 查漏補缺,鞏固薄弱環節 16.3 保持良好的心態與考試狀態 附錄 附錄一:高頻詞匯與短語寶典 附錄二:經典句型與模闆 附錄三:考研英語(二)曆年真題作文題列錶 正文 第一部分:作文基礎與認知篇 第一章:考研英語(二)作文深度解析 1.1 考研英語(二)作文的地位與重要性 考研英語(二)作為管理類、經濟類、法學類等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文闆塊的分值占據瞭英語科目總分的相當比例(通常為20-25分)。這充分說明瞭,招生單位將考研英語(二)作文視為衡量考生綜閤語言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思想錶達能力的重要指標。 為何作文如此重要?原因有三: 綜閤能力的考察: 作文並非單一的語言技能考察,它要求考生能夠綜閤運用詞匯、語法、篇章結構等語言知識,清晰、準確、得體地錶達自己的思想。這是一種“輸齣式”的考察,比選擇題等“輸入式”考察更能全麵地反映考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 思辨能力的體現: 考研英語(二)的作文題目,尤其是在圖畫類和論述類中,往往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它要求考生不僅僅是進行語言的堆砌,更需要對題目所呈現的現象、圖畫或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並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行有理有據的論述。這種思辨能力,正是研究生階段科研和學習所需的核心素養。 區分度拉大: 在大多數考生英語基礎水平相近的情況下,一篇優秀的作文能夠顯著拉開分數差距。考生如果能在作文部分取得高分,將極大地增加其被錄取的幾率。相反,如果作文部分失誤,則可能導緻總分落後,與理想院校失之交臂。 因此,將考研英語(二)作文視為“雞肋”或是“可有可無”的備考內容,是極其錯誤的。相反,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係統地進行復習和訓練,將是實現考研目標的關鍵一步。 1.2 曆年真題作文題型分析與趨勢研判 考研英語(二)的作文題型相對穩定,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圖畫類作文和應用文寫作。近年來,論述類作文(通常以漫畫、錶格或社會現象為載體)也逐漸成為考察重點,有時會與圖畫類作文有所融閤。 圖畫類作文: 這是考研英語(二)作文中最常見、最穩定的題型。通常由一幅或兩幅漫畫組成,要求考生根據圖畫內容寫一篇160詞左右的文章。這類作文重點考察考生對圖畫的解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對圖畫所反映社會現象或哲理的闡釋能力。 趨勢分析: 圖畫內容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主題也更加多元化,涉及科技發展、教育理念、環境保護、人際關係、社會倫理等方方麵麵。考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觀察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應用文寫作: 考察考生在特定情境下,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常見的應用文體裁包括書信(邀請信、感謝信、道歉信、谘詢信、推薦信等)、通知、備忘錄等。這類作文要求考生能夠準確把握應用文的格式、語言風格以及信息傳達的準確性。 趨勢分析: 應用文體裁相對固定,但內容情境更加豐富,對考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齣瞭更高要求。近年來,一些更具實際應用場景的體裁(如公開信、倡議書等)也可能齣現。 論述類作文: 近年來,考研英語(二)作文的齣題方式更加靈活,有時會以數據圖錶、漫畫(與圖畫類類似但可能更側重數據分析或抽象概念)、社會現象等作為載體,要求考生對所給材料進行分析,並提齣自己的觀點。這類作文更側重考生的信息分析能力、邏輯論證能力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度理解。 趨勢分析: 論述類作文的齣現,標誌著考研英語作文對考生的綜閤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它要求考生具備分析復雜信息、形成獨立見解並進行有效論證的能力。 1.3 考研英語(二)作文評分標準詳解(從“分”到“句”) 理解評分標準是寫齣高分作文的前提。考官在批閱作文時,會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考察: 內容要點(Content): 是否切題,是否涵蓋瞭題目要求的所有信息點。這要求考生在審題時做到準確無誤,在寫作時確保內容完整。 結構組織(Organization): 文章的結構是否清晰,段落劃分是否閤理,邏輯是否連貫。優秀的作文應該有明確的開頭、主體和結尾,段落之間過渡自然,邏輯鏈條清晰。 語言準確性(Accuracy): 語法、拼寫、標點是否正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錯誤都會影響得分。 語言多樣性與得體性(Language): 詞匯是否豐富、恰當,句型是否多樣、復雜。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詞匯和句式,錶達更生動、準確。同時,語言風格要與文體要求相符。 從“分”到“句”的理解: “分”: 指的是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容。首先,你的文章必須圍繞題目展開,涵蓋所有要求的內容點。這相當於文章的“骨架”。 “段”: 指的是段落的組織。每個段落應該有一個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展開論述。段落之間的銜接要自然,邏輯要清晰。這是文章的“血肉”。 “句”: 指的是句子本身。每個句子都必須語法正確,意思清晰。在此基礎上,句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會提升文章的“神韻”。 1.4 常見誤區與考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剖析 審題不清,跑題: 這是最緻命的錯誤。考生可能對圖畫或題目要求理解有偏差,導緻整篇文章都偏離主題。 內容空泛,缺乏細節: 很多考生寫齣的文章缺乏實質內容,觀點模糊,論據不足,隻是泛泛而談。 語言過於簡單,重復: 詞匯量有限,句式單一,大量重復使用簡單的錶達,使得文章缺乏吸引力。 語法錯誤頻齣: 盡管考生可能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但在寫作時,由於緊張或疏忽,容易齣現各種語法錯誤。 結構混亂,邏輯不清: 文章段落劃分不明確,句子之間缺乏邏輯聯係,讀起來讓人感到費解。 照搬模闆,缺乏創新: 一味地套用背誦的模闆,使得文章生硬、刻闆,缺乏個性和思想。 字數不足或過多: 未能按要求寫足字數,或過度冗長,都可能影響得分。 書寫潦草,捲麵不整: 影響考官的閱讀體驗,即使內容再好,也可能因此失分。 1.5 如何科學高效地進行作文復習 科學高效的作文復習,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係統性的規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明確目標,知己知彼: 瞭解考研英語(二)作文的題型、評分標準和曆年真題,明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構建框架,夯實基礎: 掌握不同文體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積纍常用的詞匯、短語和句型。 精讀真題,模仿藉鑒: 深入分析曆年真題,學習範文的寫作思路、結構安排和語言錶達。 大量練習,熟能生巧: 堅持定期寫作訓練,並進行自我批改或請他人批改。 積纍素材,厚積薄發: 關注時事熱點,積纍與考研作文話題相關的素材,形成自己的觀點庫。 注重細節,精益求精: 在寫作過程中,時刻關注語法、拼寫、標點等細節,力求準確無誤。 利用工具,提升效率: 藉助詞典、語法書、範文集等工具,輔助學習和寫作。 保持積極心態: 作文備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保持耐心和信心尤為重要。 第二章:高分作文的核心要素 2.1 審題立意:準確把握題意,確立清晰論點 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任何一篇成功的作文,都源於對題目的準確理解和深刻洞察。 圖畫類作文: 仔細觀察: 逐一分析圖畫中的所有元素,包括人物、物體、場景、文字等,注意細節。 理解寓意: 思考圖畫所傳達的象徵意義、隱喻或哲理。圖畫往往是具象化的,需要將其升華為抽象的道理。 明確主題: 提煉齣圖畫所反映的核心社會現象、普遍問題或一種態度。 確立論點: 基於對圖畫的理解,形成自己要錶達的主要觀點。這個觀點應該是清晰、明確、有一定深度的。避免過於淺顯或模棱兩可的論點。 應用文寫作: 明確文體: 識彆齣要求寫的文體(如邀請信、通知等)。 確定寫作目的: 清楚知道這篇應用文要達到什麼目的(如邀請某人參加活動、通知某項事宜)。 識彆關鍵信息: 提取齣必須包含的所有必要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目的等。 考慮受眾: 明確這篇應用文是寫給誰看的,並根據受眾調整語言風格。 論述類作文: 分析材料: 仔細研究提供的圖錶、漫畫或描述的社會現象。 挖掘信息: 從材料中提取關鍵數據、趨勢、對比、現象的本質、原因等。 提煉問題: 明確材料所指嚮的社會問題、討論的核心爭議點。 形成觀點: 針對問題,確立自己鮮明的、有說服力的論點。論點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建設性。 立意要“深”和“新”: 深: 指的是要挖掘題目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避免停留在錶麵。例如,看到“低頭族”的漫畫,不僅僅是描述低頭玩手機的現象,更要分析其對人際關係、社會交往、個人發展的影響。 新: 指的是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避免人雲亦雲。即使是常見的題材,也可以從新的角度切入,提齣新穎的觀點。例如,談論科技發展,可以探討其雙麵性,或者如何實現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2 結構邏輯:清晰的段落劃分與嚴密的邏輯鏈條 一篇邏輯清晰、結構嚴謹的文章,能夠讓讀者輕鬆理解你的觀點,並對其産生信服。 經典三段式結構: 開頭段(Introduction): 引齣話題,簡述圖畫/材料/現象,點明文章主旨或主題。 主體段(Body Paragraph(s)): 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通常包含2-3個段落。每個段落闡述一個分論點,並提供相應的論據和例子。 結尾段(Conclusion): 總結全文,重申論點,升華主題,提齣建議或展望。 段落的組織: 段首句(Topic Sentence): 每個主體段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段首句,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段落內部邏輯: 段落內的句子之間應該有清晰的邏輯關係,如並列、遞進、因果、轉摺等。 段落之間的銜接: 使用恰當的過渡詞或過渡句,使段落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形成一篇連貫的文章。 邏輯鏈條: 由錶及裏: 從錶麵現象深入到內在本質。 層層遞進: 觀點逐步深入,論證逐步加強。 因果分析: 分析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 對比論證: 通過對比不同事物,突齣某個方麵的特點。 例證說明: 用具體的例子來支撐抽象的論點。 2.3 語言錶達:詞匯的多樣性、句型的豐富性與錶達的準確性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優秀的語言錶達是高分作文的“點睛之筆”。 詞匯的多樣性與恰當性: 避免低級詞匯: 盡量使用更準確、更生動的詞匯,避免大量使用“good”、“bad”、“thing”等籠統的詞。 同義詞辨析: 掌握近義詞的區彆,根據語境選擇最恰當的詞。 使用高級詞匯: 適當地使用一些學術性或更具錶現力的詞匯,但要注意詞語的搭配和語境。 固定搭配與習語: 熟練運用一些常用的固定搭配和習語,能使錶達更地道。 句型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避免清一色簡單句: 嘗試使用並列句、復閤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來錶達更復雜的關係。 倒裝句、強調句: 適當地使用這些特殊的句式,可以增強句子的錶現力。 靈活運用不同語態: 被動語態在某些場閤可以使錶達更客觀、更正式。 錶達的準確性: 語法正確: 確保句子成分完整,時態、語態、數、格等運用正確。 拼寫和標點: 仔細檢查,避免拼寫錯誤和標點符號的誤用。 信息傳達清晰: 確保句子意思明確,沒有歧義。 2.4 內容支撐:論據的充分性、例證的恰當性與觀點的深刻性 僅有觀點而無支撐,文章便會顯得蒼白無力。 論據的充分性: 道理論證: 引用普遍接受的真理、名言警句、科學原理等來支撐觀點。 事實論證: 引用曆史事件、社會現象、統計數據等作為論據。 比喻論證: 通過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抽象概念,增強說服力。 例證的恰當性: 典型性: 選擇具有代錶性的例子,能夠有力地說明觀點。 相關性: 例子要與論點緊密相關,能夠直接證明論點。 具體性: 例子要具體、生動,讓讀者能夠産生聯想。 多樣性: 可以引用國內外的事例、個人經曆、名人軼事等,使論證更加豐富。 觀點的深刻性: 多角度思考: 從不同方麵分析問題,看到事物的多麵性。 前瞻性: 能夠對問題進行預判,提齣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批判性: 能夠對社會現象或現有觀念進行批判性反思。 2.5 捲麵整潔與書寫規範 雖然這不直接與語言內容相關,但良好的捲麵可以給考官留下好印象,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字跡清晰: 保持工整、易於辨認的字體。 格式規範: 按照作文的格式要求進行書寫,段落分明。 塗改盡量少: 盡量避免大麵積塗改,如需修改,應保持整潔。 保持捲麵乾淨: 避免汙損、摺疊等情況。 第二部分:圖畫類作文精講精練 第三章:圖畫類作文審題與解讀 3.1 圖畫類作文的題型特點與考察意圖 圖畫類作文是考研英語(二)作文中齣現頻率最高、最穩定的一種題型。其特點如下: 形式: 通常由一幅或兩幅漫畫組成,漫畫內容生動形象,常帶有象徵性或寓意。 要求: 要求考生在仔細觀察和理解圖畫內容的基礎上,寫一篇160詞左右的短文。短文通常需要包括三部分:描述圖畫內容、闡述圖畫的寓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評論或引申。 考察意圖: 觀察力與理解力: 考察考生是否能夠準確地觀察圖畫中的細節,並理解圖畫所要傳達的含義。 思辨能力: 考察考生能否從具象的圖畫中提煉齣抽象的寓意、社會現象或哲理。 邏輯錶達能力: 考察考生能否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用清晰、連貫、準確的英語錶達齣來。 語言組織能力: 考察考生在有限的篇幅內,組織語言、構建文章的能力。 3.2 如何有效解讀圖畫信息(象徵意義、寓意、細節) 解讀圖畫信息是寫好圖畫類作文的關鍵。這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 仔細觀察畫麵元素: 人物: 人物的錶情、動作、姿態、年齡、性彆等,它們往往傳遞瞭情感和信息。 物體: 圖畫中齣現的物體,它們是否有特定的象徵意義?例如,手機、電腦、書本、鍾錶、動物等。 場景: 圖畫發生的地點和環境,是城市還是鄉村?是辦公室還是傢中?環境可以烘托氣氛,暗示某種社會背景。 文字: 圖畫中可能齣現的文字,如標語、對話氣泡、數字等,它們是理解圖畫的重要綫索。 分析細節背後的含義: 對比與反差: 圖畫中是否存在對比?例如,大小的對比、色彩的對比、行為的對比等。這種對比往往是製造寓意的關鍵。 誇張與變形: 漫畫常常會運用誇張或變形的手法,以突齣某個特點或引起讀者的注意。 象徵手法: 圖畫中的某些元素可能具有象徵意義。例如,鳥兒象徵自由,鎖象徵束縛,燈泡象徵靈感。 時間與空間: 圖畫是否暗示瞭時間的流逝或空間的轉移?這可能與變化、發展或距離有關。 提取核心信息: 概括畫麵主題: 用一句話概括圖畫所描繪的主要內容。 識彆主要矛盾或衝突: 圖畫中是否存在某種矛盾或衝突?這是故事的核心。 發現作者的意圖: 作者畫這幅圖想錶達什麼?是贊揚、批評、警示還是諷刺? 3.3 常見圖畫類型及其寓意分析 曆年真題中齣現的圖畫,可以大緻歸為以下幾類,每類背後往往蘊含著一些常見的寓意: 科技發展與生活: 例子: 人們沉迷於手機,忽視瞭身邊的人;人工智能的普及帶來的便利與挑戰。 寓意: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要閤理利用,避免過度依賴;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如信息繭房、失業等);人與科技的關係。 教育與成長: 例子: 填鴨式教育;過度溺愛孩子;孩子們的壓力;教育的本質。 寓意: 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多元化。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例子: 冰川融化,北極熊無傢可歸;過度砍伐森林;垃圾分類。 寓意: 呼籲保護環境,珍愛地球;人類行為對環境的深刻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 社會現象與倫理道德: 例子: 城市“低頭族”;“扶不扶”的睏境;信息爆炸時代的判斷力;人際關係的疏遠。 寓意: 反映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呼喚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理解;強調誠信、責任感等傳統美德。 人生哲理與價值觀: 例子: 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努力與機遇;內心的平和與外在的物質。 寓意: 探討人生的意義;引導積極嚮上的人生態度;反思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3.4 審題立意:由圖及人,由錶及裏,提煉核心主題 在觀察和分析完圖畫後,就要上升到“審題立意”的層麵。 由圖及人: 看到圖畫中的人和事,要聯想到更廣泛的人群、更普遍的現象。 由錶及裏: 圖畫所呈現的隻是錶象,要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原因、影響或本質。 提煉核心主題: 將以上分析綜閤起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齣文章要探討的核心主題。這個主題應該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或人生價值的。 形成明確的論點: 你的文章就是要圍繞這個主題,闡述你的觀點。例如,如果圖畫反映瞭科技發展帶來的信息焦慮,你的論點可以是“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我們必須學會管理信息,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舉例說明: 假設一幅漫畫描繪瞭一個人站在一個巨大的“信息山”前,上麵布滿瞭各種APP圖標,他顯得不知所措。 觀察: 人物、信息山、APP圖標、不知所措的錶情。 分析: “信息山”象徵著海量的信息;“APP圖標”代錶著獲取信息的渠道;“不知所措”反映瞭信息過載帶來的睏擾。 寓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麵臨著信息過載的問題,難以辨彆真僞,容易産生焦慮。 核心主題: 信息時代的信息管理與獨立思考。 論點: 盡管信息時代為我們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我們也必須警惕信息過載帶來的負麵影響,並學會辨彆信息、管理信息,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四章:圖畫類作文寫作框架與常用錶達 4.1 開頭段:引齣圖畫,點明主題(多樣化開頭技巧) 開頭段是文章的“門麵”,其目的是快速吸引讀者,引齣下文。對於圖畫類作文,開頭段通常包含兩個主要任務:描述圖畫內容和點明文章主題。 任務一:描述圖畫內容。 直接描述: 簡單明瞭地描述圖畫所呈現的畫麵。 概括性描述: 用概括性的語言描述圖畫的整體意境或核心事件。 任務二:點明文章主題。 直接點題: 開門見山地說明圖畫所反映的主題。 引申話題: 將圖畫的內容與更廣泛的社會現象或人生哲理聯係起來。 多樣化開頭技巧: 1. 直接描繪型: The cartoon vividly depicts... (這幅漫畫生動地描繪瞭...)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picture, ... (正如從圖中可以看齣...) The image presents a scenario where... (畫麵呈現瞭一個...的場景) 2. 概括背景型: 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where technology has permeated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裏,科技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various phenomena have emerged, and the picture before us is a vivid illustration of...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現象層齣不窮,而我們麵前的這幅圖畫生動地描繪瞭...) 3. 提問引入型: Have you ever encountered such a situation? The picture seems to be asking... (你是否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幅圖畫似乎在問...) What message does the artist intend to convey through this striking image? It points to... (藝術傢想通過這幅醒目的圖片傳達什麼信息?它指嚮瞭...) 4. 名言警句引用型(慎用,需與圖畫高度契閤): As the saying goes, "..." (正如俗話所說,“...”) The picture serves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這幅圖畫有力地提醒我們...) 開頭段範例(針對“信息山”漫畫): 示例1(直接描述+概括背景): The cartoon vividly depicts a person standing overwhelmed before a towering mountain made of various APP icons, implying the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in our digital age. (這幅漫畫生動地描繪瞭一個人在由各種APP圖標組成的巍峨山巒前顯得不知所措,暗示瞭我們數字時代信息過載的挑戰。) 示例2(概括背景+提問引入): In this era of unprecedented information access, we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data from countless sources. The picture, with its striking imagery of an insurmountable "information mountain," poses a critical question: how can we effectively navigate this digital deluge?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獲取時代,我們不斷受到來自無數來源的數據轟炸。這幅圖畫以其令人醒目的“信息山”形象,提齣瞭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如何纔能有效地駕馭這場數字洪流?) 4.2 主體段:深入分析圖畫內容,闡述觀點(論證方法:原因、影響、解決方案、對比等) 主體段是文章的“核心”,需要對圖畫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並有力地支撐你的觀點。通常,主體段會包含1-2個段落,每個段落闡述一個分論點。 段落結構: 主題句(Topic Sentence): 明確本段要闡述的分論點。 具體分析/論證: 運用論證方法來支撐主題句。 例子(如果需要): 給齣具體的例子來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小結(可選): 對本段內容進行簡要總結,自然過渡到下一段。 常用論證方法: 1. 因果分析: 分析圖畫所反映現象的原因,或者分析該現象可能帶來的後果。 常用句式: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This situ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這種情況將不可避免地導緻...) The underlying cause might be attributed to... (其根本原因可能歸結於...) 2. 影響闡述: 詳細闡述圖畫所反映的現象對個人、社會或環境的影響。 常用句式: The impact of this trend is far-reaching, affecting... (這一趨勢的影響是深遠的,影響著...) On a personal level, it can result in... (在個人層麵上,它可能導緻...)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 it poses challenges such as... (從社會角度來看,它帶來瞭...等挑戰。) 3. 解決方案提齣: 針對圖畫所揭示的問題,提齣有效的解決方案。 常用句式: To address this issue,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 Possible solutions include... (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我們應該積極推廣...) 4. 對比論證: 將圖畫內容與另一種情境或狀態進行對比,以突齣某種觀點。 常用句式: In contrast to..., this situation highlights... (與...相比,這種情況突齣瞭...) While some may argue for..., it is crucial to recognize... (雖然有些人可能主張...,但認識到...至關重要。) 5. 引用論證: 引用名人名言、諺語或專傢觀點來增強說服力。 常用句式: As the proverb goes, "..." (正如諺語所說,“...”) Experts suggest that... (專傢們建議...) 主體段範例(接續“信息山”漫畫): 主體段1(分析原因與影響):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is information overload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information channels. While these technologies offer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they also create a constant influx of data,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individuals to discern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mere noise. The direct consequence is cognitive fatigue and a diminished capacity for deep thinking, as people become accustomed to fragmented pieces of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sustained engagement with complex ideas. (這一信息過載的根本原因可歸因於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渠道的泛濫。雖然這些技術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它們也帶來瞭持續不斷的數據湧入,使得個人難以辨彆有價值的信息與純粹的噪音。直接後果是認知疲勞和深度思考能力的下降,因為人們習慣於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持續地深入探討復雜思想。) 主體段2(提齣解決方案): To effectively navigate this information labyrinth, we must adopt a more mindful approach. Firstly, cultivating digital literacy, including critical evaluation of sources and fact-checking, is paramount. Secondly, conscious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limit exposure to overwhelming information streams, perhaps by setting specific times for news consumption or unsubscribing from irrelevant notifications. Finally, fostering an environment that values deep reading and focused attention, both in education and in daily life, is crucial for regaining our cognitive capacity. (為瞭有效駕馭這個信息迷宮,我們必須采取一種更具意識的方法。首先,培養數字素養,包括批判性地評估信息來源和事實核查,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應該有意識地努力限製接觸壓倒性的信息流,也許可以通過設定特定的新聞消費時間或取消不相關的通知。最後,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創造一個重視深度閱讀和專注注意力的環境,對於恢復我們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4.3 結尾段:總結升華,提齣號召(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結尾段是文章的“收官”,其任務是對全文進行總結,重申觀點,並升華主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任務一:總結全文。 簡要迴顧主體段的論述要點,但要注意不是簡單重復。 任務二:重申論點。 用不同的措辭再次強調文章的核心觀點。 任務三:升華主題/提齣號召。 將文章的討論引申到更廣泛的意義上,或提齣對個人、社會或未來的期望、建議或呼籲。 常見的結尾方式: 1. 總結概括型: In conclusion, the cartoon serves as a poignant reminder that... (總之,這幅漫畫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提醒,即...) To sum up,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picture are complex and require our careful consideration. (總而言之,圖片中提齣的問題很復雜,需要我們認真考慮。) 2. 呼籲建議型: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for each of us to...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 Only by adopting a proactive attitude can we hope to... (隻有采取積極的態度,我們纔能希望...) 3. 展望未來型: Looking ahead, it is my sincere hope that... (展望未來,我衷心希望...) With collective effort, we can strive for a future where... (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可以爭取一個...的未來。) 結尾段範例(接續“信息山”漫畫): 示例1(總結+呼籲): In conclusion, while the digital age offers immense opportunities, the challen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demands our attention.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anage the deluge of data,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mental well-being. Only through conscious effort can we truly harness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without being overwhelmed by it. (總之,盡管數字時代提供瞭巨大的機遇,但信息過載的挑戰需要我們關注。我們必須發展有效的策略來管理海量數據,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心理健康。隻有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我們纔能真正利用信息的力量,而不被其壓倒。) 示例2(升華+展望): Ultimately,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vast ocean of information with discernment and purpose will define our success in this era. Let us strive to be masters of information, not its servants, and build a more informed and thoughtful future. (最終,在這個時代,能否以辨彆力和目標感駕馭浩瀚的信息海洋,將決定我們的成功。讓我們努力成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並建設一個更具信息量和思考性的未來。) 4.4 常用詞匯與短語:描述圖畫、錶達觀點、進行論證 描述圖畫: depict, illustrate, portray, present, show, reveal, signify, symbolize, represent scene, image, picture, cartoon, drawing figure, character, person, man, woman, child object, item, thing, tool, gadget environment, setting, background, foreground vivid, striking, remarkable, common, typical, unique expression, gesture, posture, action, movement 錶達觀點: I believe, I think, In my opinion, It is my view tha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evident that, It is obvious that, It is clear that undoubtedly, certainly, indeed, definitely arguably, possibly, potentially, likely crucial, essential, important, significant, vital, paramount beneficial, advantageous, positive, constructive detrimental, harmful, negative, adverse, destructive problem, issue, challenge, difficulty, drawback, disadvantage solution, remedy, approach, measure, strategy 進行論證: 原因: because, since, as, due to, owing to, in light of, the reason for, attribute to, stem from 結果: therefore, thus, hence,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so, accordingly, lead to, result in, bring about 對比/轉摺: however, but, yet,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 meanwhile,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although, even though, whereas 並列/補充: and, also,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besides, similarly, likewise 舉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o illustrate, in this case 強調: indeed, in fact, certainly, moreover, above all, to emphasize 順序: first, second, third, next, then, after that, finally, subsequently 4.5 句型句式:豐富句式,提升錶達力(從簡單句到復雜句的構建) 簡單句是基礎: The old man is reading a book. (老人正在讀書。) 並列句連接平行結構: The old man is reading a book, and he looks very absorbed. (老人正在讀書,他看起來非常專注。) 復閤句錶達復雜關係: 定語從句: The old man who is reading a book looks very absorbed. (那個正在讀書的老人看起來非常專注。) 狀語從句(時間、原因、條件、目的、結果、讓步等): When he is reading a book, he always forgets about everything else. (當他讀書時,他總是忘記一切。) Because he is absorbed in the book, he looks very calm. (因為他沉浸在書中,所以他看起來很平靜。) Unless he finishes the book, he won't stop reading. (除非他讀完這本書,否則他不會停止閱讀。) 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錶語從句、同位語從句): That the old man is reading a book suggests his love for knowledge. (那個老人正在讀書,這錶明他熱愛知識。) I believe that he is absorbed in the book. (我相信他沉浸在書中。) His state is as if he is in another world. (他的狀態仿佛身處另一個世界。) The fact that he always reads during meals has become a habit. (他總是在飯時閱讀這一事實已成習慣。) 其他高級句式: 插入語: He is, in my opinion, a dedicated reader. (依我看,他是一個專注的讀者。) 省略: While (he is) reading, he often smiles. (讀書時,他常常微笑。) 強調句: It is during meals that he often reads. (他常常在飯時閱讀。) 倒裝句(較少使用,但可適當點綴): Seldom does he put down his book before finishing it. (他很少在讀完之前放下書。) 掌握的原則: 準確優先: 句型的復雜性應以準確為前提,切勿為瞭追求復雜而犧牲準確性。 自然流暢: 句式轉換要自然,避免生硬拼湊。 恰當使用: 根據錶達的需要,選擇最恰當的句型。 第五章:圖畫類作文真題演練與點評 (本部分將提供曆年真題中的經典圖畫類作文題目,並進行詳細的解析、審題立意指導、寫作框架構建、高分範文展示以及常見錯誤分析。此處為內容示例,實際書中會有詳細的題目和分析。) 例題: (假定此處配有一幅漫畫,描繪瞭兩個人在玩蹺蹺闆,一個人的體重非常重,占據瞭大部分空間,而另一個人則非常輕,幾乎被彈飛到空中。重的人臉上洋溢著得意,輕的人則一臉無奈。) 題目要求: Write an essay of about 16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state your views on it. 1. 審題與立意: 圖畫內容: 蹺蹺闆,一個重的人,一個輕的人,比例嚴重失衡。 象徵意義: 蹺蹺闆象徵著公平、平衡、閤作、競爭等關係。重的人占據優勢,輕的人處於劣勢。 核心主題: 這種不平衡的局麵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可能體現在權力、資源分配、機會均等等方麵。 潛在寓意: 權力與地位: 強勢方(重的人)利用優勢地位壓迫弱勢方(輕的人)。 資源分配: 資源的分配不均,導緻一部分人“大”而“重”,另一部分人則“小”而“輕”。 閤作與公平: 這種不公平的狀態阻礙瞭健康的閤作和發展。 社會現實: 反映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馬太效應”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立意: 核心立意應是批判這種不公平的、失衡的狀態,並呼籲建立更加公平、平衡的社會關係或機製。 2. 寫作框架: 開頭段: 描繪蹺蹺闆上的不平衡景象,點明文章主題——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失衡現象的關注。 主體段1: 分析圖畫所反映的“失衡”的本質,例如,可以是權力、資源、機會等方麵的不平等。可以舉例說明這種失衡是如何發生的。 主體段2: 闡述這種失衡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例如,阻礙發展、加劇矛盾、扼殺機會等。並可以提齣解決問題的方嚮(如呼喚公平、製衡、閤作等)。 結尾段: 總結全文,重申對公平與平衡的呼喚,並對未來提齣展望。 3. 高分範文示例: (此處會展示一篇針對上述題目的高分範文,並附帶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譯,同時分析範文的亮點,如詞匯運用、句式結構、邏輯銜接等。) 4. 常見錯誤分析: 錯誤1: 僅僅描述圖畫,沒有深入分析其寓意。 錯誤2: 論點模糊,沒有明確錶達對失衡狀態的批判。 錯誤3: 語言過於簡單,重復使用“heavy”和“light”,缺乏多樣性。 錯誤4: 結構混亂,段落之間缺乏過渡。 (後續的章節將繼續按照此模式,對應用文、論述類作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練習。) …… (全書內容將按照此結構和風格展開,提供詳盡的講解、實用的技巧和豐富的練習,旨在幫助考生全麵提升考研英語作文的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