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4-8歲 讓人又睏惑又飄浮的三本思考書
文/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長、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瑟巴斯帝安·麥什莫澤的鬆鼠先生係列繪本,是充滿瞭德國味,看瞭會使人深思、微笑、偶爾皺皺眉頭,並想要去告訴彆人“這些是很有趣”的好書。
我們就拿《鬆鼠先生和月亮》來說。
它的圖,似乎很寫實,是動作的寫實;似乎很寫意,是詩意。裏麵的動物、樹或其它的東西,都讓你覺得又實在,又有一點虛。但是故事發展到後來,那個月亮,卻顯然不是月亮,是什麼?你自己猜。其實,它後來被老鼠吃掉瞭一部分,剩下的又飄浮迴到空中去。
接下來,我們看它的文。讀者會看到這是雙綫並進的圖畫故事書。其中一條綫是繪本中說故事的人,在關鍵的時候會齣現,會讓人不免有一些睏惑,但作者並沒有解釋。另一條綫,就是故事本身。從月亮掉在鬆鼠的屋頂的開始,這就讓人想要繼續翻頁瞭。
再看《鬆鼠先生和第*場雪》。雪是什麼?要定義實在很難。但是,書中把
雪的性質,說瞭幾樣:它白白的,濕濕的,涼涼的,軟軟的。而這四種性質,在哲學上都是附屬的性質,就是把它們全部加起來,也都還不是雪。在這個討論過程裏麵,這本書錶現齣很多的細節和觀點。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它就是呈現齣本質和屬性,以及整體跟部分之間的差異與關係。作者透過戲劇化的方式,將這種差異跟關係,放在故事中,一點痕跡都沒有。
第三本《鬆鼠先生找幸福》,看起來非常抽象,讓人不免要想到抽象跟具體的關聯。我們一般都認為,孩子是由“具體運算思維”的階段慢慢發展成
“形式運算思維”的階段。但是這個故事卻彰顯齣,其實是有彆的取代皮亞傑想法的方式。它可以作為我們瞭解人思考、尤其小孩思維發展彆的學說的可能性,但是它沒有用心理學或是發展心理學去談,而是從文學的角度去彰顯思考的多種可能。
在我看來,這三本書很容易引起爭論,因為它有睏惑。但是這些因惑跟我們
的經驗隔得不會太遠,正好是那種足以引發思考的活潑性,想要去談論的距離。
而且每一次再看,感受總是不同,每一次跟彆人談論,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麵嚮,不知從何處冒瞭齣來。換句話說,它是一本自己讀、跟彆人共讀,都會跳齣驚喜跟深刻思考的書。
這些書如果把它做得大一點,或更小一點,說不定也會産生很不一樣的閱讀
麵貌。這本書引發我想象著,書的大小跟思維取嚮可能意義發展上的分彆。看到這裏,你有沒有想要繼續看下去。如果想的話,就去看原書吧。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由德國青少年文學奬、2015年博洛尼亞書展童書插畫奬獲得者、塞巴斯蒂安·麥什莫澤創作的作品。
鬆鼠先生係列作品是以鬆鼠先生為主角的圖畫書,故事情節鋪陳幽默有趣,每一個故事都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故事發生的場景設置在樹林裏,鬆鼠和刺蝟、老鼠、山羊、大熊這些動物彼此生活在森林裏,時有互動。不過在這個自然環境中,偶爾會齣現人工産物,這些非自然物的“侵入”,或是造成騷動,或是引起誤會,而故事的趣味就源自於此。這套繪本的畫風細膩傳神,尤其是對於體態和神態的刻畫惟妙惟肖,在讓人忍俊不禁。
《鬆鼠先生和月亮》裏,一大塊掉落的奶酪嚇到瞭鬆鼠,他以為黃澄澄的圓形奶酪就是月亮,然後一連串送月亮“迴傢”的點子就誕生瞭;《鬆鼠先生找幸福》裏,刺蝟愛上的刺蝟小姐,原來是丟在池邊的一把刷子;《鬆鼠先生和第*場雪》裏,鼕眠的動物從來沒有見過雪,所以決定等候,而他們以為是雪的東西,其實都是人類遺留在樹林裏的垃圾;《鬆鼠先生和藍鸚鵡》中,那隻被動物們誤認作“外星怪物”的藍鸚鵡,實際上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外來客!《鬆鼠先生和森林之王》中,一隻尋常的小狗卻被當做瞭“森林之王”,而小狗教給他們的重要的生活習慣卻被當成瞭森林法則。聰明、善良、樂於助人、敢想敢做的鬆鼠先生給孩子帶來歡樂之餘,也會將美好的品德傳遞給孩子。
作者簡介
作繪者:【德】塞巴斯蒂安·麥什莫澤(Sebastian Meschenmoser)
譯者:王曉翠
塞巴斯蒂安·麥什莫澤,1980年生於法蘭剋福,是藝術傢,也是童書創作者。2001年在德國Mainz 美術學院修讀視覺藝術。2006 年至法國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 de Dijon 就讀。2008年迴到柏林從事自由藝術創作迄今。除瞭圖畫書創作外,他也在各地舉辦藝術展覽。2005年齣版瞭作品《小企鵝飛行記》,獲得極大的成功。書中的插圖是從2700百個投稿作品中挑選齣來的。而且該書在Bologna國際兒童圖書展上被評為創新作品。2006年他齣版瞭《鬆鼠先生和月亮》,獲得瞭2007年德國青少年文學奬。《鬆鼠先生和第*場雪》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好的,這裏是一份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鬆鼠先生和第一場雪”之外的、可能與“海豚繪本花園”係列相關的其他主題,並力求細節豐富,展現齣適閤4-8歲兒童的閱讀特質,同時避免提及特定書名中的內容。 --- 海豚繪本花園係列精選集:探索奇妙世界的友誼與成長 歡迎來到“海豚繪本花園”,這裏匯集瞭一係列專為學齡前及小學低年級兒童精心挑選的圖畫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扇通往新奇世界的窗戶,帶領小讀者們在充滿想象力的故事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理解四季更迭的奧秘,以及發現日常生活中那些閃耀著溫暖光芒的小小奇跡。 本精選集著重呈現的是那些關於勇氣、分享、以及學會適應變化的故事。我們相信,在色彩斑斕的圖畫和引人入勝的情節中,孩子們能夠悄悄地積纍起麵對未來挑戰的內在力量。 --- 第一部分:關於友誼與接納——“不同的我們,一樣的快樂” 在這個主題下,我們呈現的故事側重於描繪那些外錶或習慣與眾不同的角色,他們如何通過真誠的交往,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收獲珍貴的友誼。 故事聚焦:《小瓢蟲找顔色》 小瓢蟲點點一直為自己身上隻有三個斑點而感到睏擾。花園裏其他的小瓢蟲都有五六個,甚至更多。點點總是躲在葉子後麵,害怕被嘲笑。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陣雨洗掉瞭他身上的一部分保護色,他變得非常顯眼。正當他不知所措時,一隻擅長僞裝的螳螂爺爺發現瞭他的窘境。螳螂爺爺沒有取笑他,反而告訴點點,他的三個斑點在特定的陽光下能摺射齣最美麗的琥珀色光芒。 通過螳螂爺爺的引導,點點開始參加“色彩遊戲”。他發現自己獨特的“不完美”反而在某些遊戲中成瞭最大的優勢——他的體型更輕盈,更容易停留在風中搖曳的花瓣上。故事的高潮是,當一隻迷路的小螞蟻找不到迴傢的路時,點點利用他獨特的光澤,在陰影中充當瞭指引的燈塔。最終,點點明白瞭,真正的友誼不在於外錶的統一,而在於每個人都能貢獻齣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 教育意義: 鼓勵孩子接納自身的獨特性,理解多樣性是集體力量的源泉。畫麵運用瞭大量柔和的水彩暈染,特彆強調瞭光綫穿過葉脈時産生的斑駁效果,營造齣一種溫柔而包容的氛圍。 --- 第二部分:關於自然與觀察——“四季的悄悄話” “海豚繪本花園”係列從不吝嗇於展示大自然的美麗與變化。本部分的故事帶領孩子們細緻入微地觀察季節的更迭,感受生命周期的韻律。 故事聚焦:《蒲公英的旅行隊》 故事的主角是一朵即將成熟的蒲公英。她和她的數百個“兄弟姐妹”擠在一起,都渴望著被風帶走,去探訪遠方的草地。這朵蒲公英有點膽小,她害怕被風吹得太遠,害怕獨自一人。 她的老朋友,一隻名叫“絨球”的灰兔子,每天都會來看她。絨球告訴她,旅行不僅僅是關於飛得遠,更是關於留下的印記。在絨球的鼓勵下,蒲公英開始聆聽風的聲音。她聽到瞭從遠方帶來的鬆柏的香氣,看到瞭遷移的蝴蝶翅膀上的復雜紋路。 終於,一陣溫暖而有力的西風來臨。這一次,蒲公英不再害怕。她與姐妹們一同,化作無數輕盈的降落傘,開始瞭他們的旅程。故事的尾聲並非結束,而是展示瞭蒲公英的種子在新土地上生根發芽,而“絨球”則在原地守護著那些沒有飛走的種子,等待來年的春天。 畫麵特色: 畫麵對比強烈,初期的蒲公英是飽滿的黃色,代錶希望與等待;成熟後的白色絨球則呈現齣動態的飛翔感,每一根絨毛都細緻入微,仿佛能感受到氣流的流動。圖畫細節豐富,充滿瞭昆蟲、小鳥等生態元素。 --- 第三部分:關於好奇心與探索——“小小的探險傢”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瞭無窮的好奇心,他們渴望像小動物一樣,去觸碰、去分辨、去嘗試。 故事聚焦:《蝸牛爺爺的地圖迷宮》 蝸牛爺爺是一個非常年長的蝸牛,他背上的殼已經布滿瞭時間的紋路,像一張古老的地圖。他聲稱自己知道通往“最甜美漿果叢”的路,但這需要經過一個復雜的“迷宮”——實際上是主人後院裏的一片菜地。 小螺螄丁丁充滿乾勁,想要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然而,菜地裏充滿瞭障礙:光滑的石闆路、濕滑的苔蘚、還有需要繞行的巨大番茄藤。丁丁總是急於嚮前衝,結果不是滑倒,就是撞到障礙物。 蝸牛爺爺沒有直接告訴他路綫,而是教會瞭他觀察的技巧:哪裏有水珠,那裏地麵會更滑;哪種葉子的氣味更濃鬱,說明離漿果更近;哪裏留下瞭蚯蚓鬆土的痕跡,哪裏地勢更平坦。丁丁學會瞭放慢速度,用他的觸角去“閱讀”周圍的環境。最終,他們沒有最快到達,但卻是最安全、最懂得沿途風景地到達的。 核心價值: 強調“過程比結果重要”的理念,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細緻觀察力。插畫采用特寫鏡頭,讓孩子仿佛能夠觸摸到蝸牛濕潤的皮膚和葉片上的露珠,極具沉浸感。 --- 獻給每一位小小閱讀者的溫馨提示: “海豚繪本花園”係列,旨在通過這些溫馨、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陪伴孩子度過他們充滿求知欲的童年時光。每一頁圖畫都蘊含著設計師和插畫師的匠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勇敢地探索他們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個“第一場雪”——無論是麵對新的挑戰,還是結識新的朋友。閱讀這些故事,就是播下一顆理解世界、關愛他人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