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

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纳拉西姆哈·卡鲁曼希 等 著,刘品杰 译
图书标签:
  • 设计模式
  • 软件设计
  • 面试
  • 编程
  • Java
  • C++
  • Python
  • 代码
  • 架构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61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038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共9章,第1章全面概述本书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第2章介绍学习后续章节所必需的UML基本介绍和必要概念;第3章介绍设计模式和模式的分类等概念;第4章讨论创造型模式(抽象工厂、工厂方法、生成器、原型和单件模式);第5章讨论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桥接、组成、装饰、外观、享元和代理模式);第6章阐释行为模式(职责链、命令、解释器、迭代器、中介者、备忘录、观察者、状态、策略、模板方法、访问者模式);第7章针对所有设计模式向初学者提供一些提示;第8章包括常见的面试问题及实际示例;第9章涵盖Java面试问题和其他的一些概念,如MVC模式等。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概述 1
1.1 全书概览 1
1.2 设计模式简史 2
1.3 本书读者对象 2
1.4 本书对面试的帮助 3
1.5 如何阅读本书 3
1.6 本书主要内容 3
1.7 源代码免责声明 4
1.8 本书中使用的工具 4
第2章 UML基础 5
2.1 什么是UML 5
2.2 为什么使用UML 5
2.3 UML符号 6
2.4 面向对象概念 6
2.5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8
2.6 UML构造块和符号 9
2.7 事物 9
2.8 关系 15
2.9 UML图 19
第3章 设计模式简介 28
3.1 什么是设计模式 28
3.2 设计模式简史 28
3.3 设计模式的作用 29
3.4 设计模式的分类 29
3.5 学习设计模式所需注意的问题 30
3.6 使用模式并积累设计经验 31
3.7 恰当使用设计模式 31
3.8 设计模式与软件框架 32
第4章 创造型模式 33
4.1 创造型模式 33
4.2 创造型模式的分类 33
4.3 工厂方法模式 34
4.4 抽象工厂模式 38
4.5 生成器模式 42
4.6 单例模式 49
4.7 原型模式 53
第5章 结构型模式 59
5.1 结构型模式 59
5.2 结构型模式的分类 59
5.3 适配器模式 60
5.4 桥接模式 66
5.5 组合模式 69
5.6 装饰模式 75
5.7 门面模式 81
5.8 代理模式 87
5.9 享元模式 90
第6章 行为型模式 97
6.1 行为型模式 97
6.2 行为型模式的类型 97
6.3 职责链模式 98
6.4 命令模式 104
6.5 解释器模式 109
6.6 迭代器模式 112
6.7 中介者模式 118
6.8 备忘录模式 124
6.9 观察者模式 128
6.10 状态模式 133
6.11 策略模式 136
6.12 模板方法模式 139
6.13 访问者模式 142
第7章 概念与提示 147
7.1 什么是反面模式 147
7.2 代码重构 147
7.3 提示 148
第8章 设计模式面试问题 150
8.1 设计模式面试问题 150
8.2 设计问题举例 228
第9章 其他概念 231
参考文献 247

前言/序言

  Preface 前  言  亲爱的读者,请先别着急往后翻!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从来都不读前言。但是我强烈推荐大家在继续阅读之前先好好看一下前言。这是因为本书的前言会提供一些阅读本书所必需的知识。  首先,编写本书时我们假定你有一定量的计算机知识。其次,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大家提供一本设计模式的查询手册或技术面试指南。我们在编写本书之前就设立了以下目标:  本书的语言保证没有任何计算机软件编程背景的读者能够轻松和透彻地理解本书所表述的内容。  本书以简单直接的方法清晰地展示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  在读完本书之后,每位读者都会比以往更加希望优化自己的软件设计,并且会更加乐于参与日常工作中的软件架构设计讨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设计模式,本书提供了足够多的代码示例。这些示例对软件工程师面试也非常有帮助。所以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设计面试问题的相关章节。  在读透本书之后,一般软件工程师应该都能达到软件架构师的水准。  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软件设计的结果总是令人很不满意,设计模式才真正地被引入程序设计实践之中。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抽象方法(算法和数据结构)对于流程化/函数式编程契合得非常完美。但是它们与面向对象编程的联系不多。  随后,一本介绍设计模式的书籍标志着软件设计历史的转折点。1995年,4位精通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师(Gamma、Helm、Johnson、 Vlissides)出版了一本介绍23种设计模式的书籍。这本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书,又被称为GoF手册。  设计模式不断地帮助初学者(新手)避免常见的错误,并激励高级程序员构建出更好的软件。  本书的编写更像为GoF提出的这些设计模式所举办的庆功会。最近几年,几乎所有面向对象的软件架构都构建在这些设计模式的基础上。  在本书中,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理解,我们使用简单例子来诠释设计模式。本书结尾给出了常见的软件设计面试问题,以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表现。  跟随本书深入了解设计模式、软件过程和方法会帮助你开发出更好的应用软件和基本架构。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关键的设计模式。我们自己从中也获益良多,相信各位读者也一定会如此。  如果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够完成本书的学习并且充分理解本书的内容,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征服面试官。这也是本书的编写目的之一。  本书也适用于软件工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与学术研究。本书中的各个章节都包含了设计理论和相关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你也能够通过阅读本书的内容以准备相关考试。本书对各个关键点都有详尽的介绍。  建议各位读者完整阅读本书至少一次,以便对各个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理解。在后续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你就能够有的放矢。尽管如此,考虑到人为原因,本书肯定会有部分不实之处,通过不断阅读也能够鉴别书中的谬误。如果你发现了任何错误,我们希望你能够到www.CareerMonk.com上传相关内容。也建议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多访问该网站,以查看新发现的问题或者任何更正。我们热忱地欢迎你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Info@CareerMonk.com。  祝好,我们相信你会发现本书物有所值。  Sreenivasa Rao Meda教授,博士Narasimha KarumanchiCareerMonk.com创始人Acknowledgements 致  谢首先,感谢我们的家人和亲爱的朋友们。他们对我们生活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有能力完成本书的编写。  我们还要通过这本书对那些审读本书的朋友表示感激之情,包括对所有为本书提供各种支持,探讨技术问题,提供阅读、编写和修改意见,允许本书引用相关简介,并协助编辑校对和设计的朋友。我们尤其需要感谢下列人士:  Kalyani Tummala,IIT克勒格布尔分校,Xilinx公司Girish P. Saraph教授,Vegayan系统公司创始人Manoj Patra,微软印度公司高级经理A. Vamshi Krishna,IIT坎普尔分校,Mentor图形公司Rambabu Dubbukuri,IIT坎普尔分校,微软印度公司Venkata Ramana Sanaka,诺基亚公司Kishore Jinka,IIT孟买分校Vikas Kedia,IIT孟买分校,谷歌印度公司Suman Somavarapu,IIT孟买分校,De-Shaw印度公司Anil Bhat,IIT罗克分校,微软印度公司Chaganti Siva Rama Krishna Prasad,StockMonks公司创始人Kumar和Jagan,Impression Design Studio公司创始人
《架构之道:系统设计与演进的智慧》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洪流中,软件系统的生命力如同生物体的演化,需要不断的适应、优化和重构。本书《架构之道:系统设计与演进的智慧》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框架或语言的语法糖,而是深入探究构建健壮、可扩展、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背后最根本的原理和思想。它为你揭示的,是驱动现代软件工程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是从单体到微服务,从静态到动态,从简陋到精密的系统演进脉络。 第一部分:基石——理解系统设计的本质 在开始构建复杂系统之前,我们必须牢固掌握那些永恒不变的设计哲学。这一部分将带领读者回溯软件工程的源头,理解为何我们会需要“设计”,以及“好设计”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简单”的艺术与“复杂”的诱惑: 我们将深入剖析“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的真正含义,它并非鼓励敷衍了事,而是追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必要的复杂性。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在何种情况下,适度的复杂性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如何管理和控制这种复杂性。例如,当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在可伸缩性或性能上存在硬伤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引入更高级的设计模式,但前提是理解引入它们的成本和收益。 高内聚与低耦合——系统设计的双螺旋: 这两个看似朴素的原则,实则是衡量系统健康度的黄金法则。我们将通过大量实际案例,阐释如何通过模块化、封装和接口定义来实现高内聚,确保一个模块只负责一件事,并且做好。同时,我们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解耦,减少模块间的依赖,使得修改一个部分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会涉及到依赖注入、事件驱动等实现低耦合的关键技术和思想。 关注点分离(SoC)——让系统各司其职: 软件系统往往承载着多重职责,从业务逻辑到用户界面,再到数据持久化,甚至是监控和日志记录。SoC原则指导我们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关注点清晰地划分开来,使得每个部分都能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我们将讨论如何将业务逻辑与UI剥离,如何将数据访问层与业务逻辑分离,以及如何通过AOP(面向切面编程)等技术来处理横切关注点,如日志、安全和事务管理。 平衡与权衡——没有银弹的设计: 软件设计是一个充满权衡的艺术。本书将拒绝“银弹”式的思维,而是引导读者理解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做出怎样的权衡。例如,为了提高性能,我们可能需要牺牲一些代码的可读性;为了增加灵活性,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开发成本。我们将讨论CAP理论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之间的取舍,帮助读者在复杂决策中找到最优解。 第二部分:演进——现代系统架构的智慧 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单一的架构模式往往难以应对。这一部分将聚焦于现代软件系统如何演进,以及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从单体到微服务——解构与重构的艺术: 我们将系统地分析单体架构的局限性,并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包括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团队自治等。但这并非鼓吹“无脑微服务化”,我们将详细讲解微服务拆分的策略和挑战,如何识别服务边界,如何处理服务间的通信(同步与异步),以及如何管理分布式事务。还会探讨与之相关的技术,如API网关、服务注册与发现、分布式链路追踪等。 命令查询职责分离(CQRS)——数据读写的哲学: 在许多应用中,读操作和写操作的模式、性能要求甚至数据模型都可能存在显著差异。CQRS提供了一种将读写分离的架构模式,允许我们为读模型和写模型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优化策略。我们将解释CQRS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与CQRS结合,构建高度可扩展且具有审计能力的系统。 事件驱动架构(EDA)——构建响应式系统: 当今的软件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变化。EDA通过将系统组件解耦,并以事件为中心进行通信,实现了高水平的响应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将深入探讨事件的定义、发布-订阅模型、消息队列(如Kafka, RabbitMQ)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事件模型,实现系统间的异步协作。还会讨论如何处理事件顺序性、幂等性等关键问题。 数据一致性之道——多数据源的协调: 在分布式系统中,保持数据一致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各种数据一致性模型,从强一致性到最终一致性,并探讨实现这些一致性的策略,如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三阶段提交)、TCC(Try-Confirm-Cancel)、Saga模式等。我们会对比它们的优劣,帮助读者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一致性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实践——将智慧融入编码 理论知识需要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一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实际编码中应用前述的设计原则和架构思想。 SOLID原则——面向对象设计的五大基石: 我们将逐一解析单一职责原则(SRP)、开闭原则(OCP)、里氏替换原则(LSP)、接口隔离原则(ISP)和依赖倒置原则(DIP),并通过代码示例,清晰地展示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构建更易于理解、扩展和维护的代码。这部分将强调这些原则并非僵化的规则,而是指导我们进行合理设计的思想。 领域驱动设计(DDD)——让代码贴近业务: DDD的核心在于将软件设计与业务领域紧密结合。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如何定义领域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聚合(Aggregate)和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以及如何通过通用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来促进技术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沟通。DDD的理念将帮助读者构建真正解决业务问题的系统。 设计模式的灵魂——超越“背诵”: 本书不会罗列枯燥的设计模式定义。相反,它将聚焦于每种设计模式诞生的背景、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其背后的思想。我们将从“解决什么问题”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装饰器模式等经典模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它们,而不是生搬硬套。 代码重构的艺术——持续优化与演进: 软件不是一次性建成的,而是持续演进的。我们将介绍有效的代码重构策略和技术,包括如何识别代码坏味道,如何安全地进行重构,以及如何利用测试来保障重构的正确性。这部分将教会读者如何保持代码的健康度,使其能够持续适应新的需求。 第四部分:工业级应用——架构评审与决策 在实际工作中,架构设计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和持续的评审。 架构评审的要点与方法: 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架构评审,关注哪些关键指标,以及如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包括对可伸缩性、可用性、安全性、性能、成本等方面的评估。 技术选型的智慧——理性评估与前瞻性: 在众多的技术选项中,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本书将引导读者从技术成熟度、社区支持、生态系统、团队熟悉度以及业务需求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避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选择最适合当下和未来的技术。 系统可观测性——洞察系统运行状态: 一个健康的系统需要能够被深入地观察。我们将讲解日志、监控、追踪(Logging, Monitoring, Tracing)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可观测性体系,帮助我们快速发现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问题。 安全设计——构建坚不可摧的堡垒: 安全是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书将从设计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安全的系统,包括认证、授权、数据加密、输入验证等,以及如何防范常见的安全漏洞。 结语: 《架构之道:系统设计与演进的智慧》旨在为你提供一套系统的、可迁移的软件架构设计思想和方法论。它不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银弹”,但会赋予你一双能够穿透表面现象、洞察系统本质的慧眼。阅读本书,你将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复杂的系统设计挑战,构建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软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个在软件开发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兵,虽然接触过不少设计模式,但总觉得有些似懂非懂,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面对那些关于设计模式的深入问题,总会有些磕磕绊绊,感觉自己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没有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知识的迷雾。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模式的定义和应用场景,而是深入到模式背后的思想和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特别是那些“精解”的部分,我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个模式,它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灵活地运用它,而不是生搬硬套。而且,书中提供的“面试攻略”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总结了常见的面试题,还给出了清晰的解答思路,让我知道在面试官面前如何有效地展现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感觉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深度,更增强了我的面试信心,让我觉得不再是凭运气去回答问题,而是有扎实的知识作为支撑。

评分

坦白讲,我之前对设计模式是有点“敬而远之”的。总觉得那是大牛们才需要掌握的东西,对于我这样的小菜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太大,而且感觉离自己的日常工作有点遥远。但是,《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他举的例子也都非常贴切,让我在看书的时候,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我之前写过的代码,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当时遇到的问题,用这个模式就能解决!” 书中的“精解”部分,让我对每一个模式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面试攻略”更是锦上添花,它就像是我在面试前的一份“秘密武器”,让我知道该如何准备,该如何回答。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做什么”,还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学习的道路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软件开发行业的应届生,在学校里接触过设计模式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应用起来却感觉无从下手,感觉那些例子都太理想化了,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场景相去甚远。直到我发现了这本《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我才算是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给我传授秘籍一样。他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层层递进,一点一点地剖析每一个设计模式的精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很多实际的、贴近工作场景的例子,这些例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设计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代码中会遇到某些“坏味道”,以及如何用设计模式来优化它们。最重要的是,“面试攻略”部分,它让我提前了解了面试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组织语言来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保姆”和“导师”,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还教会了我怎么去“说”,让我对接下来的实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资深开发者,虽然已经构建过不少大型系统,但总感觉在设计能力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很多时候,为了快速实现功能,我们会不自觉地写出一些“技术债”,事后想优化却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直到读了《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我们遇到的“痛点”,早已经被前人通过设计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这本书的“精解”部分,让我看到了设计模式是如何帮助我们构建出更具弹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他不仅解释了模式本身,还深入探讨了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设计模式体系。更令我惊喜的是,“面试攻略”部分,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设计模式的掌握程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式去阐述我的设计思路。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设计模式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把GoF的23种模式罗列出来,再配上一些枯燥的代码示例。然而,《设计模式精解及面试攻略》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介绍模式,而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了每一种设计模式产生的背景、要解决的核心矛盾,以及它所蕴含的设计哲学。这让我明白,设计模式不是为了套而套,而是为了更好地组织代码、降低耦合、提高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书中的“精解”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模式的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注意事项,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面试攻略”则让我看到了设计模式在面试场景下的应用,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那些关于设计模式的“刁钻”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提升开发者内功的宝典,它让我对设计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职业挑战。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我是来讨京豆的不做任何参考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我是来讨京豆的不做任何参考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