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故事》是80后新生代作家梅思繁首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成长小说。作者以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为素材,用艺术化的手法还原了发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日常故事,通过女儿的视角,从一个女儿和一位父亲的初遇开始,讲述了三十多年来父女之间的点滴心语和深厚感情。作品风格自然幽默、真挚感人。
《女儿的故事》是梅子涵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自首次出版以来畅销不衰。曾荣获巨人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项殊荣。
《爸爸的故事》获奖情况:
中国出版协会颁布的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出版商务周报》)(童书6种)
2016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年度好书(少儿类 5种)
2016年度桂冠童书儿童文学(儿童文学 8种)
第四届“中国童书榜”优秀儿童读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寒假童书书单50种(共26种原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读友读品节(童书类20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6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2016年度《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90佳
2016百道好书榜年榜 少儿类TOP100
魔法童书会 妈妈眼中的2016中国原创好童书TOP10
2015-2016全民阅读年度好书榜(50种 童书5种)
《中华读书报》9月月度好书(20种)
百道网7月好书榜
在《爸爸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文学的世界里成长起来,不断求索,把文学梦作为理想的追梦女孩,和一位在女儿心中播撒梦想,并最终选择鼓励女儿勇敢追梦的伟大父亲。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父亲从一个青涩的白面书生,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背影有点蜷躬的中年人;女儿从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鼓着圆脸蛋的小孩,变成了一个穿高跟鞋擦口红的女人。他们之间分分又合合,但无论相隔多远,父亲总是牵着女儿的手,共同度过那叫人喜悦感怀又透着淡淡忧伤的,似水流年。
《女儿的故事》作品中饱含两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让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也变得妙趣横生,是一部没有丝毫书卷气的活泼有趣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作,语感独特,恰似谈笑风生,亲切感人。作品通过父女间的亲情故事激起读者的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共鸣,创造了儿童小说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和小说艺术的新领域。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巨人文学奖等奖项。
梅思繁,生于80年代的上海。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前往法国留学,获巴黎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以职业作家与翻译家的身份定居法国巴黎。代表译作有《小王子》《书,儿童与成人》《欢欣岁月》等。
她曾经是那本著名小说《女儿的故事》的主角。在岁月流淌中,和所有的小孩一样,磕磕绊绊,开开心心,又时而有点忧伤地长大着。然后她走进了闪耀着舞台魅力的上海戏剧学院,然后她又走进了高耸威严的巴黎索邦大学。因为那个叫“梅子涵”的作家爸爸的影响,因为从小到大一本一本小说的浸润,因为索邦大学严谨高深的文学训练,一步一步地,带领着曾经的小女孩,走向了一个以写作为生,为书写而存在的职业作家的梦想与生活中去。
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编辑的时候,我天天打电话催稿,逼着梅子涵写出了温暖人心的《女儿的故事》。书一刷再刷,还得了大奖,书中的人物梅思繁跟着他爸爸一起出名了。可是,我并没有见过她,也可能见过,记不住了,一个小不点……等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了。这次,她让我们惊艳,因为她写出了一本《爸爸的故事》。我想,凡是读过《女儿的故事》的读者,一定期待这个故事,毕竟“爸爸写女儿,女儿写爸爸”这件事,就颇具那么一点传奇的味道了。
——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知名阅读推广人彭懿
《爸爸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它写的是梅子涵,而是因为,它写出了一个父亲真实的虚弱、温情、关切、无助和惆怅,这是一个未经矫饰的情感世界。这是所有人的父亲,也是所有人对理想父亲的向往。思繁是幸运的,她有一个怀抱赤子之心的好父亲。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
梅子涵、梅思繁,我热爱和亲近的一对父女,《女儿的故事》、《爸爸的故事》,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是斗转星移后接连盛放的两段生命故事,更是一场开明好奇的爱的双向探索,漫长、丰富、绵密、动人。《爸爸的故事》以看似十足的自然性讲述爸爸和女儿两个世界的依存、交融、背离以及讲和。我想说,这两本具备互文性、双面性的作品是儿童文学不可能再出现的一双珍贵故事奇迹,它们诚实完美,交相辉映,完成了一次关于成长关于爱的相互抵达。
——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
当年读《女儿的故事》时,心里就猜想:书中的“女儿”以后会怎么样呢?后来,“女儿”长大了,成了一名独立、智慧、美丽的女性作家。现在,她用这本《爸爸的故事》回答了读者的疑问,也回答了成长的提问。
如果说《女儿的故事》是父爱的太阳,《爸爸的故事》则是反射阳光的温柔月亮。所有的爱都会有结果,《爸爸的故事》就是这个“果”。我以十岁女儿父亲的身份,热泪盈眶地读完了这本书。
——儿童文学博士、童书翻译家、知名阅读推广人王林
思繁和梅老师一样,都不是长于当面表达亲密感情的人。好在她是个作家,好在前面有一本《女儿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本《爸爸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女儿的故事》里那个女儿长大以后对爸爸的回顾和表达。在这本书里,思繁把一种私人的感情同时也表达成了一种公众的情感。那个爸爸,也就不只是思繁的爸爸。这个父亲,是一个中国的父亲,一个上海的父亲,一个80后孩子的父亲,一个作家父亲,一个教授父亲,一个梅家的父亲。他既是独特的,你也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这个父亲20几年前在写着《女儿的故事》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20几年后女儿会在自己法国的家旁的一个咖啡馆里写着《爸爸的故事》。这个爸爸和很多中国的爸爸一样,努力地把女儿送到了西方先进社会,让她呼吸着国外虽不蓬勃但却新鲜的空气。女儿一定会感激他的,这本《爸爸的故事》就是这感激的明证。而我们这些其他的为人父母者应该怎样努力呢?读一读《女儿的故事》和《爸爸的故事》吧。
——文学推广人 顾爱华
刚刚读完了繁繁新作《爸爸的故事》,一直忍着的泪水读到十二章时终于止不住肆意流淌,然后泪流满面读完,窗外蛙声如潮,屏幕前的我热泪不止。编辑要我为新书写推荐语,这个充满生命感悟的故事让我难以平静。这是每个读者都值得倾心一读的佳作,这不是传奇,也不是生活奶油蛋糕上的那颗樱桃,这是一个真实得让人惊讶又深切得让人肃然起敬的父亲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意味丰富的声部,前半段满是童趣和天真,后半段突然波澜起伏,充满深沉的力量。亲爱的繁繁,我想告诉你,你不再是在空中飘摇的风筝,因为爱和自由的梦想,你已经变成了在风中翱翔的精灵鸟;敬爱的老师,梅子涵先生,我想借此对您说,您是世界上很可爱很幸福的父亲,祝您节日快乐!
——儿童文学博士、作家、评论家— 唐池子
梅老师写《女儿的故事》的时候不是为了二十年后女儿写他的故事——《爸爸的故事》,但有了这本书和《女儿的故事》靠在一起,成长的一点一滴和生命的意义都化成温暖的文字,成为爱的礼物。
——老约翰绘本馆馆长 轶君
我一直认为,好的童书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套《爸爸的故事+女儿的故事》我最看重的是它潜在的教育意义。8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探索。这套书以一个“爸爸”和一个“女儿”的视角来叙述,非常巧妙地切中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我希望它能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父女”这个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血缘关系,更包含着理解、包容、支持和爱。爸爸的故事,或许能让孩子看到父亲温柔、细腻的一面,打破对父亲刻板的印象;女儿的故事,则能让孩子体会到女性的独立、坚韧和情感的丰富。这种双向的叙事,能够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至关重要。而且,故事的语言和情节设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我期待这套书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教会孩子勇敢、善良、有担当。
评分我一直觉得,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来说,选择能够引发他们思考,同时又能触动他们情感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这套书的名字“爸爸的故事+女儿的故事”,听起来就有一种很强的共鸣感,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代入进去。我特别关注书中的叙事方式,是否能够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又不会过于浅显,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书的宣传里我了解到,它侧重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连接,这正是我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孩子理解,爸爸不仅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可以分享秘密、倾诉烦恼的朋友;女儿也不只是需要被照顾的小宝贝,更是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情感的小大人。这种双向的故事叙述,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以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而且,8岁以上正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开始探索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这套书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样本。我期待它能成为孩子认识世界、认识亲情的一扇窗户,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爱,学会表达爱。
评分在挑选给孩子的读物时,我总是会特别关注书籍的“故事性”和“启发性”。这套《爸爸的故事+女儿的故事》从名字上看,就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了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诱惑。我期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在通过故事来展现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碰撞。我希望它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到“爸爸”这个角色所代表的责任、爱护和榜样作用,同时也能理解“女儿”这个角色所蕴含的成长、独立和情感的表达。这种双重视角,能够帮助孩子更全面地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彼此的付出和情感需求。我特别看重的是,它能否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理解”和“感恩”的种子。8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可能还不太懂得如何去表达,如何去体谅。这套书如果能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他们去思考父母的辛劳,去体会女儿的成长烦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那么它的教育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传达的一种价值理念。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书籍更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情感的滋养。这套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通过“爸爸的故事”和“女儿的故事”这两个视角,巧妙地展现了亲子互动中的点滴细节,比如爸爸是如何理解女儿的世界,女儿又是如何看待父亲的。我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与人建立深厚的连接。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让孩子明白,父女之间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羁绊,是一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伙伴关系。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家长,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陪伴。这样的书籍,在培养孩子的品格和情商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极其深远。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的很有心,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惊喜。封面设计是那种温馨的插画风格,色彩柔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我特意找了找,发现它巧妙地将“爸爸”和“女儿”两个意象融合在了一起,既有故事感,又充满了亲情。拆开外面的塑封,里面的两本书都采用了硬壳精装,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感觉非常耐翻,不用担心孩子用久了会损坏。纸张的质量也非常好,厚实而且光滑,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书的尺寸大小也刚刚好,方便孩子握持,不会觉得笨重。而且,这套书的整体设计都透着一股子温暖和爱意,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感受到那种家庭的温馨氛围。我注意到,每本书的扉页都有留白,可以写上赠言,这对于送礼来说,简直太贴心了,可以把这份特别的礼物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有意义。整体来说,从外在的包装到内在的用料,这本书都做得非常出色,绝对是值得推荐的一套好书,光是这份精美的外观,就已经让人爱不释手了。
评分心仪已久的书,很好!!!!!!!
评分很满意,第二天就到了,书质量不错,没有异味,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每年暑假都要给孩子买许多书,有活动还可以,原价就太贵啦……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发货快,物流快!
评分孩子非常喜欢看,一收到书就立马打开看,质量不错,印刷清晰,送货速度快,希望能有更多的优惠活动
评分好,内容好
评分速度蛮快的!质量不错,京东自营还是很靠谱
评分感受到了京东图书的魅力,618买了很多,爱上京东
评分很好的书,大人和孩子都值得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