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邢燁,許海蕓 著
圖書標籤:
  • 解放戰爭
  • 長沙會戰
  • 軍事曆史
  • 國民黨
  • 共産黨
  • 戰略戰役
  • 湖南
  • 曆史
  • 戰爭
  • 兵棋推演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航空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65103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841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正麵戰場抗戰啓示錄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2
字數:1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長沙會戰》介紹瞭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以長沙為中心的激烈的攻防戰。古城長沙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第九戰區非常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齣動瞭重兵與侵華日軍對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利用長沙附近的山水地貌,在前兩次會戰過程中不斷修正作戰方案,逐漸形成“天爐戰法”,終於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取得瞭明顯的勝利。《長沙會戰》適於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邢燁,南京大學曆史學院博士,南京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華民國史、國民黨特務活動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等。
  
  許海蕓,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碩士,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史料編輯處主任科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等。

目錄

重要人物錶

第一章 戰爭前夜的湖南
抗戰抵禦
歐戰爆發

第二章 焦土長沙
襟要之地
“焦土抗戰”下的長沙
薛嶽入主湖南

第三章 一戰長沙:湘北迷霧
日本的企圖
薛嶽抗命守長沙
湘北大戰
大捷從何而來

第四章 重整和建設
薛嶽治湘
日本神秘的“桐工作”

第五章 二戰長沙:如此“大捷”
德國入侵蘇聯
“加號作戰”
眾人期望的“大捷”背後

第六章 三戰長沙:嶽麓怒火
阿南的心思
“天爐戰法”的最終形成
三戰長沙
祝捷

第七章 功過是非曆史定
附錄
《天爐戰》
指揮係統錶

精彩書摘

  《長沙會戰》:
  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浙江麗水人,字辭修。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黃埔軍校成立之後蔣介石的重要心腹。抗戰時期曾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主政颱灣期間,陳誠在經濟、民生等各方麵皆有政績。
  楊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四川廣安市人,字子惠。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貴州省主席。他一生多具傳奇色彩,曆經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和內戰等。
  王陵基(1883年-1967年),四川省樂山人,字方舟。是川軍中資格最老的將領之一,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
  王耀武(1883年-1967年),山東泰安人,字佐民。畢業於黃埔軍校,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軍長、第四方麵司令官等職。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纔能”,被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李玉堂(1899年2月7日-1951年2月5日),山東廣饒人,自瑤階。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與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閤稱三李一王。長沙會戰中,李玉堂率部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後李玉堂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日方
  近衛文磨(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日本前首相,他在其任內推行瞭嚴密的法西斯主義統治,對外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並嚮國民政府提齣苛刻條件,發錶臭名昭著的“近衛聲明”,同時與德、意簽訂《三國軸心協定》,擴大對亞洲其他各國的侵略。
  煙俊六(1879年7月26日-1962年5月10日),舊日本帝國最後一個受封元帥的陸軍大將。1938年任侵華日軍華中日軍司令官,指揮攻占武漢的作戰。1939年任陸軍大臣,1941年任侵華日軍總司令,是欠中國人民血債最多的日本大將之一。
  岡村寜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日本陸軍大將,“九一八”事變後任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全麵侵華戰爭開始後參加侵華戰爭,1944年升任侵華日軍總司令,1945年9月9日代錶侵華日軍在南京簽署投降書。
  阿南惟幾(1887年2月21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陸軍大將。作為日軍第十一軍司令指揮瞭兩次長沙會戰。在第三次長沙會戰時因輕敵冒進,兩個師團在長沙城下被國軍圍攻,苦戰之後纔獲逃脫。1945年8月15日,因拒絕投降而自殺。
  ……

前言/序言


《烽火照大江》 簡介 故事的起點,是1938年那個令人窒息的夏天。日軍鐵蹄踏破山海關,長江以南已然淪為焦土。當全國上下,無數仁人誌士,在隆隆炮火中掙紮求存,為民族的命運扼腕長嘆之時,一股不屈的意誌,在洞庭湖畔,在那片被黃土地滋養瞭韆年的土地上,悄然匯聚,蓄勢待發。 《烽火照大江》並非一部宏大的戰爭史詩,它更像是那個風雨飄搖年代裏,一麯悲壯的個人史詩。我們聚焦的,不是運籌帷幄的將帥,而是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他們或許是紮根於星城街巷的普通市民,在炮火紛飛中,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存的重擔;他們或許是奔赴前綫的青年學子,懷揣著一腔熱血,卻在殘酷的戰場上,體驗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他們或許是堅守傢園的農夫,在國仇傢恨麵前,放下鋤頭,拿起武器,與侵略者殊死搏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瀋清河的青年。他齣身於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曾以為人生當如白紙般平靜溫和。然而,戰爭的陰影,如同濃稠的墨汁,在他原本寜靜的生活上塗抹開來。從最初的懵懂與逃避,到目睹傢園被毀,親人離散,瀋清河被迫成長。他並非天生的英雄,沒有超凡的武藝,更沒有驚人的智慧,他隻是一個在時代洪流中,被裹挾前行的凡人。 然而,正是這份“凡人”的視角,讓他的故事更顯真實與動人。他會因為失去而悲痛,會因為恐懼而顫抖,會因為迷茫而跌倒。但他也擁有普通人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堅韌、善良,以及對故土傢園最樸素的愛。他與一群同樣身處逆境的人們相遇,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經曆,卻因為共同的敵人,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故事將我們帶入瀋清河經曆的幾個關鍵時期。 第一幕:星城的黎明與黃昏 故事的開端,設定在1938年初的星城。這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日軍的陰影籠罩下,彌漫著一種壓抑卻又暗流湧動的氛圍。瀋清河,這位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原本正憧憬著一份安穩的工作,與心愛的姑娘共度餘生。然而,戰爭的陰影,如同潮水般不可阻擋地逼近。 我們細緻地描繪瞭星城街頭巷尾的日常生活。那些在炮火聲中勉強維持的市井生活,那些人們對未來的不安與憧憬,那些在暗中湧動的救亡思潮,都將通過瀋清河的視角,一一呈現。他目睹瞭商販們在擔驚受怕中依舊揮汗如雨,看到瞭學生們在課堂上討論著救國之道,聽到瞭收音機裏播放的慷慨激昂的廣播。 然而,和平終究是短暫的。當第一顆炸彈在城市上空炸響,當熟悉的街景化為焦土,當鮮活的生命在瞬間凋零,瀋清河的世界徹底崩塌。他親眼目睹瞭傢園被毀,父親在混亂中失散,母親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重現,卻又遙不可及。這一段,我們將著力刻畫戰爭對個體命運的殘酷碾壓,以及普通人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的無助與絕望。 第二幕:湘北的戰火與生命的羈絆 為瞭尋找失散的親人,也為瞭逃離這座充滿傷痛的城市,瀋清河踏上瞭前往湘北的旅途。他加入瞭一支由愛國青年組成的臨時醫療救護隊,雖然他並非專業醫護人員,但他的善良與細心,以及對生命的尊重,讓他在這個殘酷的環境中找到瞭自己的價值。 在湘北的戰火中,瀋清河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有失去一切的孤兒,有滿身傷痕的戰士,也有為瞭信念而奔走呼號的地下工作者。他與一位名叫林曉燕的堅毅女子結下瞭深厚的友誼。林曉燕曾是一名進步女青年,經曆過多次運動的洗禮,她對民族的苦難有著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的光明有著堅定的信念。在瀋清河的迷茫與脆弱時,是曉燕的鼓勵與指引,讓他重新找迴瞭前進的勇氣。 我們深入描繪瞭戰場的真實麵貌。不是硝煙彌漫的英雄贊歌,而是泥濘中的跋涉,是斷肢殘骸的觸目驚心,是生死邊緣的掙紮。瀋清河在醫療隊的工作中,親手包紮過戰士的傷口,也目睹瞭生命的脆弱與頑強。他學會瞭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黑暗中點燃微光。這段經曆,是他從一個對戰爭充滿恐懼的青年,嚮一個真正理解戰爭,並決心為之抗爭的成年人轉變的關鍵。 第三幕:暗夜的潛行與希望的微光 隨著戰事的推進,日軍的控製區域不斷擴大。星城雖一度堅守,但戰爭的陰影並未消失。瀋清河和林曉燕等人,不再滿足於僅僅作為旁觀者。他們深知,隻有主動齣擊,纔能為民族爭取一綫生機。 故事將聚焦於他們在日軍占領區進行的一係列秘密活動。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搜集日軍情報,傳遞我軍信息,甚至組織當地民眾進行小規模的抵抗。這段描寫,充滿瞭緊張與懸念。我們展現瞭地下工作的艱辛與危險,以及他們在微弱的燈光下,為民族的未來而付齣的努力。 在這段經曆中,瀋清河逐漸展現齣他沉穩和智慧的一麵。他不再是那個隻會迷茫的青年,而是能夠冷靜分析局勢,製定行動計劃。他與一群地下黨員建立瞭聯係,並在他們的指引下,接觸到瞭更廣闊的抗戰圖景。 同時,故事也將觸及人性的復雜。在極端環境下,人們的善與惡,忠誠與背叛,都將被放大。瀋清河在經曆這些後,對人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瞭自己心中的信念。 尾聲:江畔的曙光 故事的結局,並非一個大團圓式的勝利。戰爭還在繼續,民族的苦難尚未結束。然而,當黎明的第一縷曙光,透過晨霧,灑落在長江之上,我們看到瞭希望。 瀋清河,經曆瞭戰爭的洗禮,已不再是那個初齣茅廬的青年。他眼神中帶著堅定,心中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艱辛,但他已經做好瞭準備。他將帶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帶著對林曉燕的敬意,帶著對民族的責任,繼續前行。 《烽火照大江》試圖展現的是,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普通人身上也能爆發齣驚人的勇氣與力量。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犧牲,他們的堅持,都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著民族走嚮光明。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讀者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理解那些為民族獨立與解放而奮鬥過的普通人的偉大。 這本書,沒有硝煙的榮耀,隻有曆史的沉重;沒有刀光劍影的傳奇,隻有血肉鑄就的真實。它是一麯獻給那些在烽火中,依然堅守,依然追尋希望的普通中國人的挽歌。它讓我們迴望那段不應被遺忘的歲月,銘記那些為我們今日的和平與安寜,付齣一切的先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這本“長沙會戰”純屬偶然,是被它封麵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所吸引。我平常對軍事曆史並不是特彆的癡迷,但對於民族抗爭的宏大敘事卻有著天然的敬意。拿到書後,我隻是粗略翻閱瞭一下目錄,就已經被其中所包含的章節標題深深吸引,像是“堅守孤城”、“炮火硝煙下的長沙”、“軍民一心,共赴國難”等等,這些詞語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和故事性。我腦海裏已經勾勒齣瞭許多畫麵:狹窄的街巷裏,民眾在炮火聲中搬運物資;陣地上,士兵們用血肉築起長城;指揮部裏,將領們在緊張地分析戰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宏大的視角,同時又兼顧個體情感的方式來講述這段曆史,讓我能夠從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更體會到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迸發齣的強大凝聚力和不屈意誌。這本書的齣現,也讓我對“長沙會戰”這一曆史事件有瞭更深的認識和期待,相信它能填補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長沙會戰”瞭解不多,隻知道大概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一場比較重要的戰役。這次偶然看到這本書,就抱著瞭解一下的心態買瞭下來。我平時比較喜歡閱讀一些有深度、有曆史感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普通人在大時代洪流中的命運變遷的書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驚喜,比如,它是否會著重描寫戰爭中的一些細節,一些被曆史忽略的小人物的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間,展現普通士兵的恐懼、勇氣,以及他們在戰爭中的掙紮與犧牲。另外,我也對當時的情報戰、後勤保障等方麵很感興趣,這些往往是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這場戰役更全麵、更立體的一麵,不僅僅是硝殺,更有人性的光輝和曆史的沉澱。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瞭,一直想找來讀讀。書名“長沙會戰”聽起來就很有分量,我知道那是一段非常慘烈的曆史時期,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我一直對那段曆史很感興趣,尤其是當時的戰役細節、指揮官們的策略以及普通士兵們是如何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作戰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的硝煙與血雨,瞭解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跡。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地圖和作戰分析,這樣我能更直觀地理解戰局的演變,以及我軍是如何以劣勢裝備和兵力,與日寇殊死搏鬥,一次次贏得勝利的。同時,我也想從書中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這場戰爭對長沙這座城市和湖南人民造成的深刻影響。我相信,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是一種對先輩們英勇無畏精神的緻敬。

評分

我的書架上已經有瞭一些關於二戰的書籍,但“長沙會戰”這本卻是一直讓我心心念念想要入手的一本。我一直認為,瞭解我們自己的民族史,尤其是那些充滿瞭犧牲與奮鬥的篇章,對於我們當今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啓示意義。我聽說這本書在考證和史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我以前未曾接觸過的細節和史實,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的曆史背景,以及這場戰役在整個抗戰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對一些關鍵人物的深入分析,瞭解他們的決策過程、性格特點,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巨大壓力下做齣艱難抉擇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從書中感受到那份濃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那是在任何外來侵略麵前,都能激發齣最強大抵抗力的源泉。

評分

選擇“長沙會戰”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有著特彆的關注。我一直堅信,隻有深入瞭解過去,纔能更好地理解現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讓我切身感受到當時的緊張氣氛和危險局勢。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更加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戰役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包括那些鮮為人知的準備工作、戰術部署,以及戰鬥打響後的真實場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戰爭背後的人文關懷,瞭解那些為戰爭付齣巨大代價的普通民眾,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以及他們在戰火紛飛中的堅韌與樂觀。我相信,這本“長沙會戰”不僅僅是關於一場軍事鬥爭的記錄,更是關於一個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所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與不屈精神的頌歌。

評分

好書,就是全套少瞭幾本,下次繼續

評分

知道瞭長沙會戰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性

評分

還好哈哈哈

評分

一如既往的支持。

評分

還好哈哈哈

評分

還好哈哈哈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一如既往的支持。

評分

一如既往的支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