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曾經“眼紅”與“紅眼病”的討論占據20世紀80年代報紙頭條,現在“羨慕嫉妒恨”又成為流行詞匯。本書從對“紅眼病”“仇富心態”的文本分析,到深入華北因采礦暴富的三個村子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試圖把“羨慕”“嫉妒”“恨”作為理解“暴富”、“財富不平等”與“開礦糾紛”等社會現象的切入點,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道德文化機製,由此探討鄉土社會嫉妒的發生、控製及消解機製,並針對由財富快速積纍而引發的急劇社會變遷進行更為深入的人類學解讀。
作者簡介
張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類學研究所講師。2010年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係,獲人類學博士學位。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社會學係、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係。研究興趣:情感人類學、經濟人類學和城市化研究。
目錄
序 言:中國情感人類學研究的力作【景 軍】
導 言
第一章 嫉妒與暴富
嫉妒作為社會違規行為的懲罰
暴富作為社會違規?
關於嫉妒的方法論
田野地點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嫉妒的公共話語
嫉妒與不平等
嫉妒與“感知的不平等”
“眼紅”與“仇富”的社會背景
紅眼病
仇富心態
討論
第三章 羨慕與鄉村財富觀
羨慕與攀比
“和誰比”和“得不到”
隱藏財富的需要
展示財富的需要
討論
第四章 “眼紅”與開礦糾紛
“眼紅”的地方性錶達
“眼紅”與開礦糾紛
開礦帶來的“社會違規”與“眼紅”的道德控製
討論
第五章 關於嫉妒的道德準則
“人緣好,不存在眼紅問題”
一個示範村
暴富、眼紅、人緣
官員腐敗還是群眾素質低?
道德睏境
第六章 暴富的文化解讀
采礦和賭博:財富獲得方式的變化
“沒福坐不住”和“這就是命”
“福-命”觀
討論
第七章 嫉妒與希望
親子關係的期望與代際轉變
教育的目標與希望的延續
崔姐對女兒的教育安排
曉華的婚姻
劉軍進城打工的經曆
嚮上流動的機會與希望的再生産
討論
第八章 嫉妒的理論與中國情感人類學
從嫉妒的恐懼到被嫉妒的需要
從嫉妒的錶達到嫉妒的歸因
從有限資源到無限競爭
中國情感研究的邊緣性
人情中的情感互動
中西方情感的本質差異
情感的國傢“教化”
社會轉型與情感人類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後 記
前言/序言
序言:中國情感人類學研究的力作
景 軍
擺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書《羨慕嫉妒恨:一個關於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源於張慧女士2010 年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完成的人類學博士論文。在前往倫敦學習之前,她曾在清華大學社會係攻讀碩士學位,畢業時完成的碩士論文題目是中國艾滋病感染者遭受的歧視問題,屬於一個弱勢群體麵臨社會排斥的話題。在她的博士論文中,張慧將筆鋒轉嚮中國一小部分人的財富集聚積纍引發的民眾情緒問題。 在博士論文基礎之上,張慧在這本書中更為清晰地辨析瞭不同類彆的中國富裕人群和緻富手段,將暴發戶和民眾對暴發戶的態度繼續作為分析重點。
此書一開頭就提齣瞭兩個涉及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變遷帶來的重大問題。一是部分普通人何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身價百韆萬倍的富翁?二是未能成為富翁的多數人如何看待從相對貧睏轉為暴富的少數人?在這兩個問題之間,張慧將筆墨較多地用於瞭對第二個問題的闡釋。
張慧對暴富與嫉妒的研究紮根於堅實的田野調查提供的日常觀察和深入訪談機會,調查地點包括華北地區三個臨近村落,每個村子在不同程度上受益於鐵礦開發帶來的緻富機遇,但在短時間內變為暴富者的村民仍為少數。她從事的實地調查從2006年10月開始,到2007年9月結束;之後,她在2008年夏天完成短期迴訪調查,獲得瞭補充材料。
在上述這三個村落中,一部分當地人得以短期暴富的手段大緻分為三種。一是鐵礦石價格較低時就承包瞭小鐵礦,開始好似無大利可圖,但大礦被發現後,小鐵礦被入駐的大型采礦公司收購,有些可以賣齣幾百萬元的好價錢。二是私人閤作開采礦石,在礦産公司進駐之前開采山上裸露齣的礦石,賣給礦石加工廠,在鐵礦石的價格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收入也比較可觀。三是徵地賠款,因為礦業公司一般需要占用一定規模的土地修建車間或尾礦庫,因此有些農戶能夠利用徵地機會談下幾百萬元的補償款,但需要不斷討價還價,變通關係,軟硬兼施。
由此可見,礦山開發帶來的暴富機遇絕非均等,否則就沒有暴富可言。張慧還特彆指齣,農戶財富的多寡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便一夜爆發得來的錢財也要被納入地方世界的人際關係、緻富手段以及暴富者人緣的考慮之中,纔能區彆齣他者的反應是羨慕的心態,還是嫉妒情感,或是憎恨的立場。不同維度的道德判斷在三者之間衍生而齣,最受譴責的暴發戶當屬為富不仁之流。張慧繼而提醒讀者,嫉妒帶來的敵意,古來有之;在很多社會中,巫術屢屢作為嫉妒者試圖教訓被嫉妒者的媒介,例如用稻草人作為敵對者的象徵,刀砍針紮,百般詛咒,以泄私憤。
在張慧調查期間,用巫術手段錶達嫉妒之心的事例並沒有發生,流言蜚語反而是承載嫉妒心態的主要手段。由於普通村民對暴富者的態度帶有著均貧富的期待,各種輿論方式的使用迫使著暴富者在地方公共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財務責任。例如,每年春節,村民組成秧歌隊演齣,慶賀佳節,舞唱於庭,其樂融融,除在村內演齣,還會專門到鐵礦工廠錶演,心知肚明的礦山老闆們不得不用數額可觀的現金答謝,否則吸引眾人圍觀的秧歌錶演會變為怨言沸動的聲討大會。
自從采礦業繁榮起來後,財富的增多帶給村裏的一個較大的日常生活變化就是賭資和賭博規模的急速增長。賭博加劇的背後是人們金錢觀的銳變。在不能依靠鐵礦開發一夜暴富的人們中,一部分人試圖靠賭博暴富,將辛苦耕種掙錢的觀念視為落伍。又由於在礦業賺錢好似賭博掙錢一樣迅速且數額驚人,部分村民似乎更不在乎賭博的輸贏,在茶餘飯後不斷談論。對那些急於發財卻不能把手伸到礦業生意的人們而言,賭博提供瞭一個體驗點石成金的機緣。
當人們不斷吹噓在賭博中贏瞭多少或輸瞭多少時,贏傢和輸傢位置的反復交替,好似暗示著財富不斷的易手,由此産生齣“沒福坐不住”的民間說辭。據張慧介紹,當地村民常說“沒有那麼大的福,就托不住那麼大的財”。她認為此話至少有兩層意思。第一是無論多接近,財富最後也會擦肩而過;第二是一夜暴富卻可能成災,暴富者甚至可能死於非命。所以,暴富是一把雙刃劍,不能暴富是沒有福氣,但暴富之後沒機會享用所得財富更是沒有福運的標誌。
與既往有關中國人“福運命”的研究相比,張慧更加關注瞭通過開礦獲得的巨額財富的非正規性和不可預測性。在采礦中得到的巨額財富很可能僅為一次性,有可能是非法、違規的或違背民間慣習的個人運氣。同時,采礦暴富伴隨著意外死亡風險。這一切為采礦暴富的結果增加瞭相當的不確定性和神秘性。礦山管理製度的不完善以及與世界市場聯係的鐵礦價格的巨大波動,更增加瞭村民在麵對選擇時的不確定感。鬍打亂鬧的人們反而來錢快,老實乾活的人們卻永遠掙不來大錢。在這一認知和現實互動之中,福命觀和相關話語不僅可以用來解釋自身或他人的成功或失敗,也是應對緊張人際關係的緩和劑。
在這本書的幾個段落中,張慧將其著作視為情感研究之一種,因為她處理的問題畢竟圍繞著一個帶有強烈情緒和豐富情感的集體心態。在她調查的村落中,財富的懸殊所導緻的情緒波動充斥著不斷交錯變化的愛與恨、喜與悲、快感與焦慮、亢奮與失落。諸如此類的情感錶達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製約力,注入著道德判斷的銳利,也反映著暴富者對公共輿論的敏感。為此,張慧專門批判瞭一些西方學者認定中國農民的情緒和情感不會産生正式社會影響的錯誤論斷。
我本人反倒認為,張慧做齣的特殊學術貢獻更在於將一個老生常談的社會科學命題放入一個非同一般的視角加以分析。也就是說,社會平等與不平等或社會公正與不公正問題屬於社會科學界古老的命題之一,從馬剋思到韋伯到眾多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什麼樣的社會、經濟或政治因素在左右著社會不平等或不公正的問題被反復不斷地提齣來討論。而在張慧的細膩文筆之中,對這一命題的討論竟然是從有關財富和嫉妒的關係問題展開並終結,結果是一個古老的命題頓然之間獲得新生。就此而言,她的著作令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張慧為讀者做齣的財富觀分析來自對生活的直接觀察,而不是社會分層統計方法通常呈現齣的刻闆社會圖景。在她的筆下,多重的態度、多樣的情緒、復雜的情感,不斷圍繞著財富問題鏇轉變動。由於分析細緻入微,並非武斷絕然,而且否定瞭二元對立的分析法,一個多彩的社會生活光譜逐漸呈現在她的敘述和分析之中。光譜的一邊是人們對財富的嚮往,另一邊是人們對財富的反思;光譜的中間地帶則是光點逐步變化且有層次的色調。如此巧妙的分析和錶述使得張慧的著作能夠準確地將當代中國公民麵對財富問題的復雜心態呈現在讀者麵前。
從張慧女士在這本書展示的學術修養可以看齣她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修煉。這所學校先後培養齣數名後來成為著名或資深人類學傢的華裔博士生。這些學者當年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係撰寫的博士論文先後包括:《開弦弓: 一個中國鄉村的經濟生活》(費孝通,1938年);《一個北方中國傢庭的運作》(許烺光,1940年);《雲南緬甸邊境撣邦的宗教崇拜和社會結構》(田汝康,1948年),《颱灣布農族的轉變與宗教改變》(黃應貴,1988年);《小米雨紛落的天空與夜晚遊蕩哀號的鬼魂: 中國書法之人類學研究》(顔月萍,2000年);《當代中國上海的道士的教育》(楊德睿,2008年)。如前所述,張慧女士博士論文也是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係完成的,如此經曆,大福大運也,化為此書,自然而然也,我在此對她錶示祝賀。
羨慕嫉妒恨:一個關於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羨慕嫉妒恨:一個關於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