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之夢叢書》有3冊:《話說危險化學品與安全標誌》、《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作者將多年來在危險化學品安全培訓班上的講課內容,結閤自己在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工作體會,以活潑的形式、通俗的語言介紹瞭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操作工進行安全培訓需要的知識。
《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介紹瞭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生産安全的應急管理和對8項危險作業(動火、進入受限空間、高處、吊裝、臨時用電、動土、盲闆抽堵、檢維修等)的安全管理等項工作,以及一旦發生火災、爆炸、化工中毒、化學灼傷、危險化學品泄漏、觸電等事故的應急處置。
《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實用性、針對性強,可作為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操作工進行安全培訓的教材,尤其是一綫工人必備的安全手冊。也可供危險化學品企業從業人員學習和參考。
周學良,1940年8月齣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在大型化工生産企業、化工設計、研究等單位從亊技術工作50餘年。長期參與化工及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設計、安全評價、安全標準化達標建設等評審,為省市縣-些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管員、特種作業人員上崗取證培訓授課。曆年來編著、主編化工科技著作10餘部,其中三部著作分彆獲全國和華東地區優 秀科技啚書奬。曾獲、省部級、市(地)級各種科技奬20餘項。1989年獲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市優 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0年獲化工部”為小聯堿發展作齣突齣貢獻”奬,1991年獲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中2000年以後主要從事危險化學品安全、工程設計工作;2002年後接受省、市、縣(區)有關安全宣教(培訓)中心邀請為危化品企業各級人員安全培訓班講課,同時經常以專傢身份對危化品企業、危化品安全評價報告進行技術性評審工作。曆年來曾獲得二十餘項、省部級、市地級科技進步等各種奬勵。
引言/1
第一章危險化學品企業的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3
第一節什麼叫事故隱患/6
第二節怎樣排查事故隱患/6
第三節事故隱患的排查頻次/8
第四節隱患排查哪些內容/11
第五節事故隱患怎麼治理/24
第二章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27
第一節什麼叫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29
第二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31
第三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分級/36
第四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管理/39
第三章生産經營單位生産安全的應急管理/43
第一節應急預案的基本概念/45
第二節生産經營單位生産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製/46
第三節應急救援物資的配備/54
第四節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58
第五節企業安全生産的應急管理/59
第四章危險化學品企業內危險作業的安全要求/65
第一節動火作業/66
第二節進入受限空間作業/72
第三節高處作業/79
第四節吊裝作業/83
第五節臨時用電作業/90
第六節動土作業/95
第七節盲闆抽堵作業/100
第八節檢維修作業/105
第五章危險化學品常見事故的應急處置/109
第一節火災事故/110
第二節爆炸事故/122
第三節化工中毒事故/127
第四節化學灼傷事故/135
第五節危險化學品的泄漏事故/140
第六節觸電事故/146
主要參考資料/151
這本書最大的震撼力,在於它將“人”的因素置於安全生産的核心地位。很多事故的發生,歸根結底,都與人的行為、人的思想、人的管理有關。書中對“人為因素”的分析,非常透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指責操作失誤,而是深入探討瞭導緻這些失誤的深層原因,比如疲勞、情緒、溝通障礙、培訓不足等等。這讓我意識到,單純的技術防範和製度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關注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纔能構建真正牢固的安全屏障。 我特彆贊同書中關於“安全文化”的建設理念。安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長期的熏陶和持續的投入。它涉及到企業價值觀的樹立、領導者的示範作用、員工的參與度和責任感等等。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些可行的路徑和方法,來培養一種“人人講安全,事事為安全”的良好氛圍。它讓我們明白,當安全真正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為時,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的概率,纔會大大降低。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當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時,就被“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之夢”和“血和淚背後的教訓”這兩句話深深吸引。我是一名在化工廠一綫工作的普通技術員,每天都與各種危險化學品打交道,對事故的潛在風險有著切身的體會。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技術手冊,不如說是一部用無數真實案例編織而成的警示錄。它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用最直接、最觸目驚心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不重視安全可能付齣的慘痛代價。 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像一把尖刀,刺痛著我的神經。我能想象齣那些在事故中失去生命、失去傢園的遇難者,他們曾經也是鮮活的生命,有著自己的傢庭和夢想,卻因為一次意外,一切戛然而止。我能感受到那些參與救援的消防員和醫護人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卻可能麵對的是無力迴天的絕望。這種“血和淚”的描寫,不是為瞭博取廉價的同情,而是為瞭讓我們深刻地理解,每一個所謂的“小疏忽”,都可能演變成一場無法挽迴的災難。它讓我們明白,安全生産,從來都不是一句可以被輕易忽視的口號,而是必須用生命去守護的責任。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麵,則是對“預防”二字的極緻強調。它並非僅僅羅列事故原因,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事故發生的邏輯鏈條,從源頭上揭示瞭哪些環節是薄弱的,哪些製度是缺失的,哪些培訓是不到位的。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在診斷完病癥之後,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如何去預防疾病的發生,如何構建一個強大的免疫係統。我尤其欣賞它在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方麵的詳細論述,這些內容對於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風險管控,提供瞭非常具體和可操作的指導。它讓我們明白,安全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精心的策劃、周密的部署和嚴密的執行。 我注意到書中反復強調瞭“全員參與”和“持續改進”的理念。這並非僅僅是管理層的責任,而是每一個身處危險化學品環境中的人,都必須承擔起的責任。從車間一綫操作工到高層管理者,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安全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復雜的安全管理係統,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執行的步驟,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它激勵著我去思考,在自己的崗位上,還能做些什麼來進一步提升安全水平,讓“安全之夢”離我們更近。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小,但閱讀起來卻一點也不枯燥。它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將原本可能嚴肅枯燥的安全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引人入勝。那些“血和淚”的教訓,雖然令人心痛,卻也起到瞭警鍾長鳴的作用。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對安全意識的再強化,一次對責任擔當的再審視。 它讓我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危險化學品安全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企業和員工的責任,更是關係到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大事。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之夢”,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和持續的投入。它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存在的不足;它也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介於嚴謹的技術論述和生動的敘事之間,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吸收專業的安全知識,又能感受到事故帶來的沉重教訓。它並沒有刻意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講述著關於安全的故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往往比生硬的命令和說教,更能深入人心。 當我看到書中那些觸目驚心的事故照片和遇難者傢屬的采訪時,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這本書讓我明白,安全生産,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係到無數傢庭幸福的大事。它激勵著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為構建一個更安全的環境貢獻一份力量。這本書,就是一麯關於安全最深刻的“血淚悲歌”,同時也是一首對未來最堅定的“安全之歌”。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長期在一綫工作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它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空談,而是直接切入工作實際,提供瞭許多可操作的指導和建議。無論是事故的預防措施,還是應急處置的流程,都寫得非常清晰明瞭,易於理解和應用。我甚至會在工作中,時不時地翻閱其中的一些章節,來提醒自己注意相關的安全細節。 這本書就像一本“救命指南”,在麵對復雜多變的化工生産環境時,它能為我們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幫助。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基礎的操作,也需要嚴謹的態度和專業的知識。它提升瞭我對風險的敏感度,也增強瞭我處理突發情況的信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我工作中的“良師益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將“應急處置”從一個被動的、事後的反應,提升到瞭一個主動的、預判性的層麵。以往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流程,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應急處置,是從事故苗頭齣現那一刻,就已經開始的“戰鬥”。它詳盡地闡述瞭不同類型事故的應急預案製定原則,從預案的編製、演練,到物資的儲備、人員的培訓,都做瞭非常細緻的講解。這些內容,對於我們單位的應急管理體係建設,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的論述印象深刻。在突發事故麵前,信息的不對稱和部門之間的協作不暢,往往會延誤寶貴的救援時間。這本書強調瞭在事故發生時,如何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如何有效地協調各個部門的力量,形成一個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局麵。這種“1+1>2”的協同效應,正是我們在日常訓練和演練中需要不斷去加強和磨閤的。它讓我們看到,一個高效的應急體係,是建立在清晰的流程、充分的準備和默契的配閤之上的。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反思”。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到一邊,然後繼續按部就班工作的書。相反,它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聯想到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那些被忽視的細節,那些被想當然的流程,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危險源。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案例,講的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閥門泄漏,最終引發瞭一場重大事故。這個例子,讓我對日常的設備檢查和維護有瞭新的認識,原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真的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它迫使我去審視自己對待安全的態度。我們是否真的把安全放在瞭首位?是在嘴上說“安全第一”,還是在行動上真正踐行“安全第一”?這本書中的“血和淚”案例,就是最好的“照妖鏡”,它讓我們看到瞭那些曾經麻痹大意、僥幸心理帶來的慘痛後果。它提醒我,作為一名化學品從業者,我的職業生涯,就是一場與危險的“賽跑”,而速度和精準度,就掌握在對待安全的態度上。這本書,無疑是這場“賽跑”中,一份沉甸甸的“指南針”。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對“技術進步”與“安全管理”之間關係的深入探討。在現代化工生産中,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們在提高生産效率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風險。這本書沒有迴避這一點,而是積極地探討瞭如何在引入新技術的同時,做好相應的安全評估和風險控製。它強調瞭“技術先行,安全同步”的原則,確保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不會犧牲安全。 它還提到瞭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潛在的風險,利用物聯網技術來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進行高危崗位的模擬培訓等等。這些內容,讓我對未來安全生産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讓我們看到,科技的力量,可以成為實現“安全之夢”的有力助推器。
評分我一直認為,安全管理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結閤。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有理論層麵的講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大量來自一綫實踐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的真實性和典型性,讓理論變得鮮活,讓抽象的原則變得具體。我注意到書中關於“案例驅動式培訓”的論述,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對真實事故的深入剖析,讓受訓者在情感上和認知上都受到衝擊,從而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分析問題”,而是積極地“提齣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應該如何做”。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套係統化的、可操作的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方案,涵蓋瞭從風險識彆、風險評估、風險控製到應急響應、應急恢復等各個環節。這些內容,對於我們基層單位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係、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方麵,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它讓我們看到瞭,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之夢,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持續的努力來達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