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图像文化史 秦汉卷(下)》专门对这一时期画像石、画像砖、铜镜、漆器、服装与饰品、建筑中的图像,以及宗教图像、少数民族与外来文化图像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图像还原历史真相,在图像中了解真实历史。
作者简介
武利华,祖籍山东,195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大学学历,中国汉画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研究员,徐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杭州师院汉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大型学术期刊《中国汉画研究》编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省馆藏文物定级专家委员会成员。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国影像史”丛书、“中华图像文化史”丛书主编。
目录
第七章 雕文刻画——汉画像石中的图像
第一节 陵墓装饰艺术的新篇章
一、画像石的出现与发展
二、图像文化视野中的画像石
第二节 陵园的护卫者——神道石兽
一、石狮388二、有翼石兽
三、神道石兽的象征意义
第三节 陵阙——通往天国的大门
一、汉代陵阙概述
二、陵阙的象征意义
第四节 祭祀之所的祠堂画像
一、祠堂与祠堂画像
二、画像祠堂的叙事结构
三、祠堂的观者
第五节 幸福的家园——墓室画像
一、画像石椁墓的叙事结构
二、石室墓画像的叙事结构——以山东省苍山县元嘉元年墓为例
三、地下的“堂”和“室”
小结
第八章 土火相成——汉画像砖中的图像
第一节 画像砖的分布与传播
一、陕西画像砖
二、河南画像砖
三、四川画像砖
四、画像砖的传播路线
第二节 汉代画像砖的生产场域
一、作坊式的艺术生产
二、画像砖的制作工艺
三、画像砖的组合与安装
第三节 汉画像砖的图像意义
一、写实与表意——新野画像砖“戏车图”的图像分析
二、生命的崇拜——“男女交媾图”的图像分析
三、向“天门”进发——画像砖的组合意境
第四节 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图像
一、河南地区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图像
二、四川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图像
三、情节型与偶像型——西王母图像进化过程中的两种构图模式
小结
第九章 熔锡铄金——铜镜中的图像
第一节 汉代铜镜总体概况
一、铜镜图像研究的回顾
二、汉代铜镜图像的主要类型
三、汉代铜镜图像的分期
四、汉代铜镜的图像意义
第二节 汉代铜镜中的人物生活图像
一、西汉人物画像镜——故事叙事的先河
二、胡汉战争镜——战争场景的再现
三、伍子胥画像镜——忠臣的故事
四、周公辅成王镜——元圣的故事
五、“贞夫”画像镜——爱情的象征
第三节 汉代铜镜中的神秘图像
一、博局镜——宇宙天地的象征
二、博局人物升仙画像镜
三、西王母画像镜
第四节 汉代铜镜的生产场域
一、商品化的生产
二、铜镜的作坊生产
三、铜镜的制模与作范
四、幽湅三商——铜镜的铸造
小结
第十章 漆木织绣——生活中的图像
第一节 漆器工艺与图像装饰
一、独特的漆器文化
二、秦汉漆器上的图像文化
三、漆器绘画的生产场域和技术模态
第二节 图像无处不在——其他器物上的图像作品
一、河北定县三盘山汉墓镶嵌铜车饰图像解读
二、江苏连云港海州双龙村西汉彩绘漆尺图像解读
三、汉代的屏风画
四、汉代边塞地区的木版画
五、汉代的漆雕人体经脉图像
第三节 服装与饰品的社会风尚
一、尚黄与尚赤——汉代服饰的色彩观
二、高冠博带——汉代服饰中的礼制文化
三、汉代服饰中纹饰的象征意义
小结
第十一章 重轩镂槛——汉代的建筑图像
第一节 秦汉建筑图像
一、源于礼制思想的建筑空间布局
二、高台到高层——观念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三、水榭与园林——秦汉建筑的美学观
第二节 汉代建筑的装饰符号
一、斗拱——承天接地的象征
二、如鸟斯革——屋脊上的装饰
第三节 椽檐遗珍——秦汉瓦当图像
一、金石学下的瓦当图像
二、瓦当上的图像文化
小结
第十二章 黄老浮图——汉代的宗教图像
第一节 道教图像
一、汉代道教的神仙图牒
二、由仙到鬼——泰山地狱的形成
三、道教的符箓图
四、汉代道教的神蹻
五、汉代图像中的道士形象
第二节 佛教图像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佛教画像的图像志
三、佛教画像题材的图像学意义
第三节 汉代民间宗教信仰图像
一、汉代的民间宗教
二、民间信仰的图像志
三、民间宗教信仰图像的意义
小结
第十三章 异域风情——少数民族与外来文化图像
第一节 北方草原文化的野兽纹图像
一、独特艺术风格的野兽纹
二、野兽纹对汉代图像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西域文化的交流
一、西域的开通
二、新鲜图样的引入
三、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西南夷古滇国的图像
一、神秘的王国
二、叙事性的图像
三、传播与图像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华图像文化史 秦汉卷(下)》:
第七章·雕文刻画——汉画像石中的图像
雕文刻画——汉画像石中的图像汉画像石是汉代人用以装饰陵墓的建筑装饰材料,从图像学的角度而言,汉画像石不只是平面的装饰,它还包括了神道两侧的大型石雕、陵阙、祠堂、墓室组成的完整的陵寝,构成了完备的陵寝制度。汉画像石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序言中说:“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故事来。”“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1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的图像式百科全书,对于复原汉代历史的真实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陵墓装饰艺术的新篇章
一、画像石的出现与发展
先秦时期,人们营建墓室的主要材料是木头,墓葬的装饰主要是以彩绘的方式或是在棺椁上覆盖丝帛一类的帛画。到了汉代,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炼钢技术的提高,人们终于发现可以取之不尽,而且更为永恒的建筑材料——石材。“石头作为一种特殊建筑材料的‘发现’,预示着一种心理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意味着在礼器经历数千年优胜地位之后,一个纪念性建筑时代的到来。”2
使用石材营建墓室一直是古人的向往,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桓魋就曾想用石材建造自己的墓室,结果是“三年不成”(《礼记·檀弓上》)。到了汉代,这种以石为永恒家园的希望成为现实,汉文帝面对自己在长安东南的霸陵发出感叹:“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斮陈,蕠漆其闲,岂可动哉!”3以石为椁,改变的不仅是墓葬的形制,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图像媒材的出现,这种雕刻图像的石材被称为汉画像石,刻有画像的墓室被称为汉画像石墓,刻有画像的祠堂被称为画像石祠堂。
汉画像石最初出现在墓室中的局部雕刻上,河南商丘市永城县的梁王(后)墓内,就发现在墓室厕间的角踏上,两处都有刻有常青树和玉璧。在梁王墓厕间的右脚踏板上,并列刻三棵常青树,上面站立一只凤鸟,下面的画面以三角纹和菱形纹作为边框,画面中心刻两只玉璧以绶带作为装饰(图7-1-1),这座墓的时代为公元前130年前后。1992年,江苏省徐州市韩山发现西汉竖穴岩墓两座,M1当时仅清理了墓室部分,并发表了简报4。2005年清理了竖穴墓道部分,在墓室墓门的外侧发现了两块画像石。墓门高1.7米,东侧门扉宽0.8米、西侧门扉宽0.74米,门扉厚20厘米。两块墓门上的画像图案相同,中间刻常青树,树顶立一只鸟,翘吻,作鸣叫状,树下悬挂两只对称的玉璧(图7-1-2)。这座墓的时代定在了西汉早期,约在文景时期。1993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乡豆山山顶发现一座竖穴岩墓,墓室残长3.6米、宽2.4米,墓深4.7米。在墓室南壁距墓口1.2米,距西壁0.5米处,刻有一组线刻画像,画面内容为两株大树与玉璧,根据出土文物及墓葬结构,该墓的时代为西汉武帝之前5。从以上的考古资料来看,画像石与画像石墓不是一个概念,当在墓室中用石刻画像的方式进行装饰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的画像石墓。
西汉早期,在鲁南苏北地区流行的石椁墓上面,出现了雕刻简单的装饰纹饰,这些纹饰以三角纹、飞鸟、常青树、圆形玉璧为主,图案虽然简单,却极具象征意义,开创了墓室装饰的新局面,这种刻在石椁墓四壁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画像石椁墓。山东临沂庆云山M16、山东枣庄小山M17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画像石椁墓。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西汉中期以后,绘画、雕塑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石雕艺术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代表作品有陕西长安常家庄遗存的牵牛石雕和斗门镇遗存的织女石像(前120),陕西省兴平县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画像石在继承西汉早期的画像石椁墓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画像题材上,除了保留早期的凤鸟、常青树、玉璧等画像内容外,新出现了与现实生活更为密切的府宅建筑、车马人物等内容。画像石分布的区域也在扩大,除了鲁南、苏北以外,河南南阳也出现了画像石墓。在墓葬形式上,打破了单一的画像石椁墓,新出现了画像石室墓;雕刻技法上也比较成熟,出现了浅浮雕的雕刻方法。
……
中华图像文化史 秦汉卷(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图像文化史 秦汉卷(下)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