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3岁 “宝贝响当当”系列-——精选优读,多元激发,让宝贝成长“响当当”!
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0~1岁、1~3岁、3~6岁。其中1~3岁正是孩子思维、语言能力快速发展,阅读习惯逐步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孩子的阅读,恰好连接着前后两个阶段,是重要的过渡期:动手与动脑并重,认知与思维发展并行,而三段式的重复故事,正是他们zui喜爱的故事结构。1~3岁宝宝的阅读,是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的,而现在,专门为1~3岁宝宝创作的图画书,并不多见。
为此,尚童童书专门从世界各地精选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功能多元的婴幼图画书,编成“宝贝响当当”系列,期望宝宝能从每本都不一样的书里获得丰厚的心灵与头脑的滋养,在阅读中“响当当”地成长!
★加厚纸板+圆角模切=安全耐用,自如翻阅
★大豆油墨+绿色印刷=环保阅读,安全放心
★趣味故事+多元内容=语言学习,趣享阅读
★精巧互动+启蒙认知=手脑结合,全面发展
内容简介
001《聪明的小猩猩》
小猩猩捡到一颗坚硬无比的椰子,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打开它……
002《倔强的小鸭子》
一只小鸭子,怎么也不肯跳进池塘洗个澡……
003《谁藏在后面?》
欢迎来到农夫布鲁诺的农庄!在这儿,生活着布鲁诺和他的十只动物。小猪藏在粉色的窗户后面,奶牛在棕色的门后哞哞叫,咦?小鸡又去哪儿啦?
讲故事、看颜色、认形状、翻一翻,这本书有多好玩,看了就知道!
004《关灯,睡觉!》
天黑了,人们都钻进被窝睡觉了,只有农庄里的动物们还醒着。不过,它们也想睡觉了。你
来帮帮它们吧?嘘,轻轻揭开翻页,你就能看到动物们睡觉的样子了……
作者简介
保罗·弗里兹,曾在布拉格的卢塞恩艺术设计学院的应用艺术学院学习插图设计。之后在伦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进修通信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如今的保罗·弗里兹,既是一名插画师,同时又是卢塞恩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优秀讲师。保罗·弗里兹于2010年制作出版了他的diyi本图画书。
盖克·泰萨罗,意大利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师。兴趣广泛,对插画和绘画艺术有很多独特的思考;并对剧场非常感兴趣。盖克·泰萨罗先生2010年曾获得安徒生zuijia作家奖,2011年凭借《事实是……》获得国家阅读奖,2012年获得安徒生插画奖。他的画风不拘一格,擅长用二维世界的材料来表达三维世界的有趣故事,作品的观感挑战人的想象,常常可以画出浮雕、雕塑、贴画等神奇的效果。代表作品有《大家一起来照相》《虫虫的洞》《龙与城堡》。
盖克·泰萨罗基于自己“绘者言其声”的理念创立了“设计剧场”:利用投影设备,从自己的写作中创作形象的绘画。他强大的洞察力在演出的过程中变得生动而格外具有吸引力,经常在意大利的剧场、学校和图书馆等进行巡演。盖克·泰萨罗作品开辟了儿童绘本的新型阅读方式:讲读。他认为,语言也是绘本主要载体之一,除了绘画的部分,语言是“绘本”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盖克·泰萨罗的作品还向我们呈现了创意绘画对读者的感官体验的艺术刺激。
妮娜·哈默勒,优秀的儿童图书作家、插画师,1973年出生,她的作品充满创意,经常在细节处为读者带来幽默和惊喜,使读者沉浸在发现和寻找的乐趣之中。
海蒂·维特林格,儿童图画书作家,插画家,善于用身边的素材创作,深谙儿童心理,绘画风格温馨幽默,其作品深受儿童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聪明的小猩猩》
《倔强的小鸭子》
《谁藏在后面?》
《关灯,睡觉!》
前言/序言
独具匠心的礼物
——读《宝贝响当当》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儿童图画书研究中心孙莉莉
《宝贝响当当》是一套送给三岁前宝宝的书,这是一套匠心独具的书。
这套书由四本书组成,两本故事书带我们认识了两位小宝宝,两本翻翻书讲的都是睡前故事。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套独具匠心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聪明的小猩猩》里,小猩猩想要打开一个外壳坚硬的椰子,很多比他强壮有力的大人都想来帮忙,他们为小猩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供借鉴的办法。倔强的小猩猩拒绝了大人的帮忙,却没有拒绝大人的办法。他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尝试着大人提供给他的策略。他试过像爸爸一样扭开,像鳄鱼一样咬开,像长颈鹿一样用蹄子踩开……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综合使用了几位大人的建议,用自己的方法成功打开了椰子。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固执,却善于学习爱动脑筋的小猩猩。同时,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要在生活中观察、模仿、尝试,他们的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是在积累经验,在不断的试误中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猩猩很幸运,他身边的大人都不固执,他们为小猩猩提供了建议,但是同时也提供了让他自己试一试的机会。
在《倔强的小鸭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固执的小鸭子。任凭妈妈百般劝说,他也不肯下河洗澡。就算妈妈拉来了一沓后援团帮忙,也不能改变小鸭子的心意。就算最后大野狼来了,小鸭子还是不肯下河。可是,当他想要下河的时候,他自己就下河游泳洗澡了。其实,一只鸭子总是要下河的,就像一个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这是他们自己的需要。促使他们行动的,往往并不是外力,而是来自他们内在的需要。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孩子的倔强甚至是偏执,而这恰恰是低幼儿童的特质。他们很难理解成人的逻辑,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当成人一厢情愿地把孩子纳入到自己的思维逻辑中时,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任性”、“固执”。可是如果反过来想想,假如我们认同小鸭子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想下河就下河这个逻辑的话,那么妈妈们的做法是不是也可以被冠上不听话、任性、固执的标签呢?
在这两个故事里,孩子看到的是两个和他们一样的小伙伴,大人却学到了婴幼儿思维和学习的特点。我们知道了孩子就是在模仿、探究、尝试和游戏中学习成长的,我们知道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接下来的两本翻翻书呢,就是利用这样的婴幼儿心理,和孩子一起玩阅读游戏。
首先,当孩子还不够疲惫,不想睡觉的时候,强迫他们去睡觉,这就是大人的思维方式;反之在白天控制孩子的活动量,晚间进行安静的游戏,调暗卧室灯光,营造睡眠气氛,用睡前故事等仪式性的活动帮助孩子入眠,这就是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关灯,睡觉》里,大人带着孩子一个一个去帮助小动物关灯,最后顺理成章地请宝宝关了自己的灯,再道晚安,入睡。在《谁藏在后面》里,也为故事设计了一个上床睡觉的结局,让宝宝进入一个睡觉的气氛之中。
其次,这两本书不仅仅可以做睡前故事,还可以在平时亲子阅读中发挥作用。宝宝的学习,总是要手眼嘴齐上场,越是多感官参与,对于宝宝来说越容易投入其中。宝宝用眼睛看,用手翻,用嘴巴说,用耳朵听,让自己成为积极推动故事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阅读中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
所以,这套书的独具匠心就体现在它既是为宝宝设计的有趣的故事书,翻翻书,同时也是深谙宝宝心理发展特点的作者送给年轻爸爸妈妈的礼物,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宝宝学习的特点,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我相信这套书会得到小宝宝的喜爱,也希望这套书能带给大朋友启示。
探索启蒙的奇妙旅程:其他优秀幼教读物精选 本精选集旨在为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收录了一系列在不同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幼教读物。这些书籍涵盖了认知发展、情感培养、语言启蒙、艺术感知等多个方面,致力于为1-6岁(具体年龄段请参考单册说明)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与互动体验。我们精选的书目,不仅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强调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支持作用。 一、 认知与思维发展类读物 这类书籍是构建幼儿逻辑思维和基础认知能力的重要基石。它们通常以鲜明、直观的图画配合简单的文字或互动机制,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构成。 1. 基础认知系列:《我的第一本世界认知大百科》(3-6岁适用) 内容侧重: 本系列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识。内容涵盖动物、植物、交通工具、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等基础知识板块。 设计亮点: 采用高清、写实的插图,辅以简洁的提问式引导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部分册次融入了翻翻页、触摸材质或夜光设计,增强了互动性和探索欲。例如,在介绍动物时,不仅展示了动物的形象,还会简要提及它们的生活习性或发出的声音,形成多感官的输入。 教育价值: 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分类概念,提升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归纳能力。文字的排版清晰,为日后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 逻辑与数学启蒙:《小小数学家:点数与排序》(2-4岁适用) 内容侧重: 专注于培养幼儿对数量、顺序和简单几何概念的初步理解。通过点数1到10(或20)的练习,以及对大小、高矮、长短的比较。 设计亮点: 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性、韵律性的语句,便于孩子记忆和跟读。书中包含多种操作元素,如推拉滑块来对应数目的增减,或将形状配对,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色彩搭配鲜明但不过度刺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教育价值: 培养数感,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石。同时,通过排序练习,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序列思维和空间逻辑。 二、 语言与表达能力培养类读物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以下推荐的书籍侧重于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升其叙事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1. 绘本故事集:《睡前小故事:晚安月亮》(1.5-4岁适用) 内容侧重: 这是一套精选的、以温馨、安全感为主题的短篇故事。故事多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如分享玩具、帮助他人、探索夜晚的宁静等。 设计亮点: 插画风格柔和,多采用水彩或蜡笔质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故事情节简单但富含情感张力,语言节奏舒缓,非常适合作为睡前阅读材料。部分故事包含重复出现的短语结构,便于亲子共读时,孩子可以尝试接龙。 教育价值: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通过故事的起承转合,建立初步的叙事结构概念。 2. 词汇扩展系列:《宝宝的第一本生活词汇图册》(1-3岁适用) 内容侧重: 专注于高频生活用词的积累,包括家庭成员、身体部位、食物、衣物和常用动作等。 设计亮点: 采用“实物图+场景图”的组合方式。例如,一张图展示了苹果的清晰照片,另一张图则展示了孩子吃苹果的场景。图片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关键。部分版本采用厚实的卡纸或圆角设计,安全耐用。 教育价值: 快速建立词汇与实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尤其适用于语言爆发期的幼儿,是亲子进行指读、认物的绝佳工具。 三、 情感与社交智能(EQ)培养类读物 理解和管理情绪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一课。这类书籍以拟人化的角色或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孩子认识和处理复杂的情感。 1. 情绪认知系列:《我的情绪小怪兽》(3-5岁适用) 内容侧重: 专门针对喜悦、悲伤、愤怒、害怕、嫉妒等基本情绪进行解析。它不批判负面情绪,而是帮助孩子识别它们在身体上的表现(如“生气时心跳加速”)。 设计亮点: 引入了“情绪小怪兽”的概念,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可爱形象。通过故事阐述如何“整理”或“安抚”这些小怪兽,鼓励孩子表达感受而非压抑。 教育价值: 提升孩子的情绪觉察能力,学习健康的表达和应对策略,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2. 社交技能培养:《轮流和分享的秘密》(2-4岁适用) 内容侧重: 聚焦于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社交规则,如等待、轮流、分享玩具、请求帮助和说“对不起”。 设计亮点: 故事场景多设置在幼儿园或游乐场,极具代入感。通过描绘孩子因为不愿分享而产生的冲突,以及最终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直观展示了合作带来的益处。 教育价值: 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孩子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化”过渡。 四、 艺术感知与感官刺激类读物(非纸板玩具书类型) 这类读物侧重于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刺激,激发孩子的审美潜能和探索欲望。 1. 视觉艺术启蒙:《大师名画色彩游戏》(4-6岁适用) 内容侧重: 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片段,如印象派的光影、后印象派的笔触、立体主义的构图等。 设计亮点: 并非简单地展示画作,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观察:“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如果把这个部分换成圆形会怎样?”部分书籍配有透明胶片或贴纸,供孩子尝试“再创作”。 教育价值: 培养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2. 音乐与韵律启蒙:《小小交响乐团》(3-5岁适用) 内容侧重: 介绍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鼓等)及其发出的独特声音。 设计亮点: 这类书籍通常内置电子发声模块,孩子点击不同的图标,就能听到真实或模拟的乐器声音。有些版本还会配合简单的乐谱或节奏提示,鼓励孩子拍打或哼唱。 教育价值: 刺激听觉发展,培养对音乐节奏和音高的敏感度,是音乐素养的入门读物。 --- 总结与选择建议: 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家长应关注内容的适龄性、图画的清晰度与美观度,以及书籍的耐用性。上述精选的读物均在各自的教育领域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科学的理论支撑,它们与注重感官互动的纸板书(如您提到的那套)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一个丰富、立体的早期学习环境。选择时,建议根据孩子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点,有侧重地进行搭配,确保阅读体验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例如,对于刚开始学习说话的宝宝,侧重“词汇扩展”和“基础认知”的书籍会更有帮助;而对于已经能进行简单对话的幼儿,则可以更多地引入“情绪认知”和“绘本故事”来深化他们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