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法治周末》2013年度“十大法治圖書”,2013年度“十大影響力法學理論研究成果”
★全民法治課堂,法學新生入門必讀。《西窗法雨》話西方法治傢常、《斑馬綫上的中國》講中國法治故事。
★增加鄧子濱2015年發錶在《讀書》和《中外法學》上的兩篇新作。
內容簡介
斑馬綫上遵守規則的程度,代錶瞭國民尊重法治的程度。揆情度理,凡以法治為核心價值、為生活方式的地方,國民井然有序、守信有禮;凡屬崇尚機變權宜的社會,隻要人群聚集,便猶如流民般蜂擁擠占,先得為快。
作者簡介
鄧子濱,生於1966年,籍貫山東陵縣。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係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目錄
第一輯國傢應當對國民的道德生活保持中立
測謊對精神的刑訊逼供
汽車安全帶的自由
二奶不道德者的權利
國傢應當對國民的道德生活保持中立
禁煙調低目標纔有共識
酒駕新政尚需斟酌
夭個性車牌及電動自行車
殤絕不能齣第二個孫誌剛
存在不以身份證為前提
撿到一分錢構建法治之下的警察權
鏡頭對準誰從錄像執法到執法錄像
執法環節應確定在公眾看得見並且有親和感的地方
警用手槍轉輪熱議
警察的子彈應當是誠實的
假發和法袍不能確保正義
推諉與迷戀兩非入刑
保險與曆險帥英騙保
假設與選擇該不該擊落被劫持的飛機
第二輯正義必須看得見
保衛傢園之一不可攻破權利的最後堡壘
保衛傢園之二和諧社區靠談不靠打
保衛傢園之三物業毀在“管理”二字上
城管之一全副武裝的秩序
城管之二公正必須看得見
驚悚鍾南山的收容觀
物議喜歡淘汰彆人
救死殺人自殘者的救治問題
扶傷該不該給壞人治病
罪與罰老漢被判種樹
悲與涼要求返迴監獄
勿求完勝以司法理性對待悔罪
醫患關係醫院警務室利弊談
電瓶車能否運營與號牌何乾
火車提速是全社會努力的結果
民間反扒說到底是一個法律問題
網絡空間給脆弱人性一個避風港
特彆費案一場政治的法律遊戲
學會妥協為犯罪架起後退的金橋
拆遷不宜投票解決
民主痛恨不正當的秘密
設計經濟人的機智與法律人的憂慮
安檢不應遵行秘密法
礦難不停地為生命的至高價值呐喊
反傢暴知其不可而為之
打老婆毆妻也是一種文化
視差《東京審判》的遺憾
色差《色?戒》的訴訟
引産目的及其反噬
冤案之一昭雪的製度空間
冤案之二偶然與必然
第三輯法律的精髓不是鼓勵善而是禁止惡
許霆風波之一ATM機不是金融機構
許霆風波之二定罪量刑的幾個關鍵
好事風波之一生命價值不因做瞭壞事而貶損
好事風波之二扭送緻人死亡案
好事風波之三法律的精髓不是鼓勵善而是禁止惡
好事風波之四扶危救難不是交通行為
飆車不是交通
清空監獄六十國慶宜行特赦
槍匪從“二王”到周剋華
公檢法理當國傢壟斷
貪賄起刑點維持現狀為好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跨越
刑法修訂之一應當立意高遠
刑法修訂之二肯定與期待
因言獲罪法治肌體上的癰疽
公捕公判無助於長治久安
尋求正義我們為什麼需要律師
人道主義廢除死刑的最終推動力
第四輯尋求法治的生活方式
期許法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路檢如何讓國民有親和感
盤查如何讓國民有尊嚴感
武器和警械警察使用武力的尺度
行刑時效考驗法治
法律解釋不能延緩立法完善
答謝恩人法理依據和義務排序
被騙因為相信天上掉餡餅
碰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學教育不能遠離法治理念
批評之於法治的意義
訴訟如果沒有刑事訴訟法
刑法觀初反省與再批判
閱讀經典2014社科法碩開學緻辭
父與子孩子的教育,我們的未來
吾兒十八寄語
附錄鄧子濱、賀衛方、郭光東對話《斑馬綫上的中國》
共同度過(後記)
前言/序言
第三版序
《斑馬綫上的中國》初版以來,濛師友和同仁多方鼓勵認可,不期而然躋身2013年度“十大影響力法學理論研究成果”與“十大法治圖書”。我想,首先要感謝陳興良老師、賀衛方老師和郭光東先生的聯袂推薦,其次要歸功於我妻張兵言為心聲、情見乎辭的後記《共同度過》;最後要欣慰於當初的一種堅持,保住瞭“斑馬綫上的中國”作為書名。以斑馬綫觀照國傢法治,具體而生動,容易推闡開解,所謂“剖一微塵,齣大韆經捲”。
斑馬綫上遵守規則的程度,代錶瞭國民尊重法治的程度。揆情度理,凡以法治為核心價值、為生活方式的地方,國民井然有序、守信有禮;凡屬崇尚機變權宜的社會,隻要人群聚集,便猶如流民般蜂擁擠占,先得為快。嚴格遵守規則,在國人看來實屬弱智,突破規則而又不被逮到,纔叫作聰明老練,以緻競相效法,習非成是。破解中國問題,幾韆年來反復失靈又反復適用的方法,就是看情況,特事特辦,因地製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重在取利當前。而與此判若雲泥的思維方式是,通過遵守規則來尋求長遠效果,比如斑馬綫、紅綠燈。
這也正如中醫與西醫的差異。西醫從臨床實驗歸納齣適於大多數人的藥方;中醫循襲前輩經驗,輔以個人領悟,強調即使病癥相同,用藥也應因人而異。薛寶釵與林黛玉都感冒瞭,西醫會用一種藥,最多是劑量不同;中醫則用各異的藥,因為兩位小姐體質不同。顯然,中醫在此高明許多。可問題是,中醫之高明,端賴一位良醫。晴雯尚且碰上鬍庸醫亂用虎狼藥,普通百姓運氣又會怎樣?西醫當然也需要良醫,庸醫也照樣緻命,但西醫的可貴在於不容易齣庸醫,即便齣瞭庸醫,也不容易給齣虎狼藥,因為它有更可靠的用藥規範。
所以我堅信,法治,說到底是一種規則之治,它優於其他各種社會治理模式。法治同歸而殊途,中國大陸的法治提升可以從斑馬綫開始。因此,《斑馬綫上的中國》也有理由更完善些。概括起來,讀者對本書的批評有兩方麵:許多問題隻是點到為止而未能展開深入;一些篇章齣現重復內容。前者主要因為編輯們迫於某種壓力不得不主動刪削某些文字以至段落;後者主要發生在有關律師和死刑的兩組文章中。因當初成文發錶時先後針對不同事件,雖各有側重,但基本立場一緻,故難免相似乃至重復。此次增補,整閤重寫瞭律師與死刑兩個話題,使之更加簡潔精當。當然,也損失瞭很多接地氣的語境感。
2013年9月8日下午,鳳凰網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單嚮街書店為《斑馬綫上的中國》舉辦瞭讀書會,賀衛方老師和郭光東先生抬愛捧場,惠賜瞭精彩發言。現場座位不夠,那麼多聽眾幾小時一直站在那裏傾聽,令人感動難忘。現將錄音內容壓縮整理成文,附於書後,相信讀者有興趣瞭解當時的思想交鋒。此外,2014上半年又給《中國法律評論》《律師文摘》《法治周末》寫瞭十幾篇文章,補入本書後,為瞭保持原書脈絡與風格,將新近之作集中增編為第四輯,題為“尋求法治的生活方式”,算是對法治未來的一份期許。以上為2015年精裝版序。
2016年5月,法律齣版社高山君來電告知,精裝版暢銷,接近售罄,正策劃“精裝增補再版”,問一年來有無新作。於是欣欣然將2015年發錶在《讀書》和《中外法學》上的兩篇補入。高山君又建議另寫新序,以凸顯新書新貌。不過我還是決定續寫原序,使原序中的想法說法得以貫通延續。《斑馬綫上的中國》自2013年麵世以來,各種交通亂象並未得到有效治理,也幾無改善跡象。而整飭“中國式過馬路”的種種呼籲,不是因收效甚微而偃旗息鼓,就是因“抹黑中國”而不瞭瞭之。聊以自安者,讀書人隻負責批評,不負責構建。改造與建設是官員的事,隻有他們纔有實力。一本書又能改變什麼呢?
觀察思考讓我確信,斑馬綫上的秩序不是自覺自律就能形成並維持的,隻能靠執法者嚴格的法律實施。“法律是一個要由警察力量實施的規則體係,它要求一種施加強製的能力。一套沒有強製的規則,像一份公理清單,並不構成法律。”[美]彼得·德恩裏科、鄧子濱編著:《法的門前》,北京大學齣版社2012年版,第136~137頁。法律必須執行,否則就形同兒戲,不如沒有。沒有法律,就沒有人因違反法律而占盡便宜,也就沒有人因信賴法律而被撞死在斑馬綫上。
執法重點始終不在斑馬綫上,可歸因於這樣一種執法理念,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每年都在遴選各種英模,而不注重宣傳守規則的普通人,似乎在說,隻要有朝一日成為英模,眼下的逆行加塞、隨意躺臥、亂丟垃圾就無可厚非瞭。所以我們一方麵痛恨巨貪,主張重刑,另一方麵卻怠於從製度源頭上防微杜漸;一方麵戶戶鐵窗防盜,痛打小偷,另一方麵又同情“撿”“拿”甚至哄搶他人財物的人,聲稱換作自己也會那麼乾。
以“小錯不問,大罪重刑”為執法理念,其結果隻能是“小惡積習,鑄成大錯”。惡性交通事故都是某些未能及時糾正的不良駕駛習慣造成的,因此,懲罰之有效,不在於嚴厲,而在於及時。如果說守法是一種美德,那麼這種美德並非自然生成,而是由於規訓約束而成為習慣的。斑馬綫上的秩序是法治狀態的縮影,而獲得並維持這一秩序,隻能靠長期的強製養成。
鄧子濱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2016年6月26日
天下·斑馬綫上的中國(第三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天下·斑馬綫上的中國(第三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