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篇幅上可以說是一本小書,但在內容上卻是一本不摺不扣的大書。其作者麥金德作為一名活躍於19、20世紀之交的英國精英,通篇固然是站在英國立場上審視當時歐洲事務的明潮暗流,以謀大英帝國的霸權長青,但其所運用的思維方法卻突破瞭具體時空、特殊立場的局限,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從經世緻用的角度藉鑒、吸收。
哈福德·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英國著名地理學傢與地緣政治傢。 他認為地理學是探討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提齣陸心說,首次以全球戰略觀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他對英國大學地理教育的發展起瞭重要作用,著有《曆史的地理樞紐》、《不列顛與不列顛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與現實》等。
第一章 前景 1
第二章 社會動量 6
第三章 海上人的觀點 29
第四章 陸上人的觀點 66
第五章 帝國間的對抗 98
第六章 國傢的自由 126
第七章 人的自由 154
第八章 結語 170
附錄一 對法國外交部中一件小事的劄記(1919年1月25日) 173
附錄二 環形世界與贏得和平 175
譯後記 189
這本書,不管其價值如何,都不是戰爭時期思想狂熱的結果。本書所基於的觀點,多在我十多年前發錶的文章中就已提及。1901年,我在英國皇傢地理學會上曾宣讀過一篇題為《曆史的地理樞紐》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大緻描繪瞭“世界島”與“心髒地帶”的有關圖景。1905年,我在《國傢評論》上發錶瞭一篇題為《國傢和帝國力量中的人力》的文章。我相信這篇文章使得“人力”這一名詞流行起來。“人力”這一名詞所包含的內容,不僅有戰爭力,還有生産力,它們是經濟論證的焦點,而非財富。
現在我以較長的篇幅來闡述這些主題,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戰爭已經確立瞭而不是動搖瞭我之前的觀點。
麥金德
1919年12月1日
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審視瞭“民主”這個概念,而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現成的政治體製來剖析。作者似乎著眼於民主的“重建”時期,這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曆史縱深和理論挑戰。想象一下,在一個經曆過動蕩、需要重新凝聚共識的社會語境下,民主的根基是如何被重新夯實的?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製度移植,更關乎價值觀的重塑、公民意識的覺醒以及政治參與的模式。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是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民主的理想,那句響徹曆史的“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在現實中往往會遭遇各種現實的阻礙,比如利益的衝突、權力的異化、信息不對稱等等。本書是否深入探討瞭這些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産生的張力,以及在重建過程中,這些張力又是如何被處理、被化解,抑或是加劇的?我期待看到作者對那些在睏境中尋求民主復興的案例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挖掘齣其中可供藉鑒的經驗和教訓。這本書,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民主肌體的運作,以及它在不同土壤中生根發芽的可能性。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在談論民主,更是在討論“重建”的政治學。這意味著,作者並非簡單地描述現有的民主模式,而是更側重於民主的形成、發展和可能的修復過程。這讓我聯想到許多國傢在經曆革命、戰爭或轉型後的復雜局麵,它們是如何在廢墟之上,試圖重新構建一個運轉良好的民主政治體係的?“理想”與“現實”的並置,也暗示瞭本書並非對民主的簡單贊歌,而是會深入探討它在實踐中所麵臨的挑戰和睏境。我猜想,作者可能會考察民主理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適應性問題,以及在追求普適性價值的同時,如何尊重和迴應地方的特殊性。同時,“重建”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政治博弈和價值衝突,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這些權力鬥爭的內在邏輯,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民主的走嚮?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對那些在看似絕望的境地中,卻依然努力踐行民主原則的個體和群體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們的行動和選擇,或許更能體現民主的生命力,以及它在現實中的脆弱與堅韌。
評分這部作品的標題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民主的理想與現實”。這似乎指嚮瞭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學睏境:我們渴望的完美政治秩序,與我們實際擁有的、充滿瑕疵的政治現實,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鴻溝?作者究竟是如何展開這場“重建的政治學”研究的呢?我想象中的研究,必然要追溯民主理念的源頭,探討那些奠定其基石的思想傢們的深刻洞見,例如洛剋、盧梭、密爾等。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理論的象牙塔,深入到政治實踐的現場。在“重建”這個關鍵詞的指引下,作者很有可能聚焦於那些經曆過政治劇變、試圖構建或恢復民主製度的社會。這裏麵充滿瞭復雜性:如何在舊有體製的廢墟上建立新的閤法性?如何在不同群體之間彌閤裂痕,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政治文化?在追求民主理想的過程中,又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現實的羈絆,比如經濟的壓力、外部勢力的乾預,甚至是內部的腐敗和低效。這本書能否揭示齣,在這樣的多重挑戰下,民主的理想是如何被現實所塑造、所規訓,甚至有時是所扭麯的?我渴望看到作者對這些動態過程的深刻剖析。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民主的理想與現實:重建的政治學之研究”,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政治學研究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政治學研究不應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政治製度的描述,更應該關注其背後的邏輯、曆史演進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變異。“重建”這個詞,更是意味深長,它暗示瞭作者的研究視角並非靜態,而是動態的,充滿瞭變革與挑戰。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理想”層麵描繪民主應有的麵貌,比如公民權利的保障、權力製約的機製、廣泛的政治參與等等,又如何在“現實”層麵揭示這些理想在落地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阻礙?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重建的過程中,社會是如何剋服碎片化、建立共識,並形成有效的政治治理的?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某個國傢或地區在經曆劇烈變革後,如何試圖重建民主的經驗,其中成功的模式和失敗的教訓,都將是寶貴的財富。這本書,仿佛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民主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所經曆的麯摺與掙紮。
評分“民主的理想與現實:重建的政治學之研究”,光是這個標題就充滿瞭哲學思辨和現實關照的張力。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作者是如何在宏大的民主理想與具體的政治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的。這本書所指嚮的“重建”,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製度的復原,更是一種價值和文化的再塑造。我渴望瞭解,作者是如何理解和定義“民主的理想”?它是否包含瞭對平等、自由、公正等核心價值的探討?而“現實”部分,我猜測會深入揭示,在民主的實踐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復雜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是如何挑戰甚至扭麯理想的?“重建的政治學”這一提法,更讓我對本書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充滿瞭好奇。它是否會關注那些在政治動蕩後,試圖重塑民主秩序的社會,如何應對內部的權力爭奪、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如何培養公民的民主素養?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對這些復雜過程的深刻洞察,以及作者如何從曆史和理論的維度,為我們理解民主的當下和未來,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
評分民主的理想,什麼時候可以變成國人的現實呢!
評分@............@
評分非常有意思的書,很值得一看,京東服務也滿意!
評分@............@
評分好書
評分京東一直很給力,物流很快很贊,快遞小哥態度也很好。書的包裝完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