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汝昌先生为广大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一部名作。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后呼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引领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绝0佳入门读物。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新版小序
痴情方许说红楼 /梁归智
初版自序
第一讲 《石头记》与《红楼梦》
副篇:版本异同
第二讲 《红楼梦》不好读
副篇: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
第三讲 女娲补天
副篇:注意三个问题
第四讲 石头下凡
副篇:几大课题
第五讲 宝玉降生
副篇:衔玉而生
第六讲 两大主角
副篇:两大奇迹
第七讲 正邪两赋
副篇:令人神往的人物
第八讲 甄英莲——真应怜
副篇:有命无运
第九讲 薄命女——香菱
副篇:《红楼梦》一百零八钗情榜
第十讲 秦可卿
副篇:家亡人散
第十一讲 第五回
副篇:贞淫美丑
第十二讲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副篇:笔端隐现
第十三讲 象征手法
副篇:饯春之节
第十四讲 落红成阵
副篇:西厢警句
第十五讲 精密的章法
副篇:结构奇迹
第十六讲 刘姥姥
副篇:伏线千里
第十七讲 一笔多用
副篇:手挥目送
第十八讲 赵姨娘,坏女人
副篇:《红楼》写人
第十九讲 结党为奸
副篇:几个大关目
第二十讲 贾环
副篇:“二老爷”这边的侧室
第二十一讲 谗言
副篇:王善保家的,费婆子,夏婆子,秦显家的
第二十二讲 赵姨娘一伙儿
副篇:暗线·伏脉·击应
第二十三讲 史湘云
副篇:《红楼梦》中的女性美
第二十四讲 贾府事败的根由
副篇:双悬日月照乾坤
第二十五讲 清虚观打醮
副篇:双星绾合
第二十六讲 一喉两声
副篇:戚蓼生赏《红》
第二十七讲 张道士
副篇:宝玉的“三王”号
第二十八讲 怎么写宝玉
副篇:从衣饰到神采
第二十九讲 史太君定婚
副篇:罥烟含露见颦颦
第三十讲 贾元春
副篇:元春之死
第三十一讲 鸳鸯
第三十二讲 小红与贾芸
第三十三讲 太虚幻境
第三十四讲 幻境“四仙姑”
第三十五讲 绛珠草
第三十六讲 莫把怡红认赤瑕
第三十七讲 十二官
第三十八讲 “一僧一道”索隐
第三十九讲 青石板的奥秘
第四十讲 《红楼》花品
第四十一讲 甄、贾二玉
第四十二讲 脂砚
第四十三讲 旧时真本
第四十四讲 探佚功高
附 录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在北大讲《红楼梦》
大家一起读《红楼梦》
初版后记
第五讲 宝玉降生
《红楼梦》不好读。在开头的时候,更是需要细心而耐性。曹雪芹并无意于写得竟然是“从打开书第一句,就把人吸引住了”的那么“精彩”。他是采取了晋人“倒食甘蔗——渐入佳境”的笔法。有不少的读者(包括少小时的我自己在内),头一次试读《红楼梦》,第一、第二两回书不能终篇,就“手倦抛书”,昏昏欲睡了。有人心里会说:“久仰大名,今日一见,原来这般没意思!”劝君稍安勿躁,且耐些烦,“坚持”看下去。雪芹早已叮嘱我们说“细按则深有趣味”。连用一点心“细按”都不肯的,就想得到其中之味,那也太便宜了。细按,“甲戌本”作“细谙”,这个“谙”字尤为吃紧重要。
前几讲,正是为了便于开读第一回而做的“工作”,你看那头一回书,是两个部分。前面的,是“出则”——就是我说的“楔子”。后一半,才是正式书文的开端。可是你留神看他下笔就写什么?写的就是上次咱们讲过的石头下凡,宝玉降生,——在甄士隐梦中一现。
雪芹与俗笔不同。他写到此处,并不接叙那宝玉如何“十月怀胎”,如何“呱呱落地”。只刚刚一点到题,他的笔停住了,却轻轻一转,转到了士隐相识的贾雨村身上去了。这贾雨村,是全书中的非常有关系的一个人物,不用说别的,单说黛玉和宝钗两个的进京入府,都是由雨村引起的,就够分量了。不过,此刻我们却还不想多讲他,因为要赶紧“抓”那石头下凡,宝玉降生的线儿,先要讲清。可是说也奇怪,你想讲石头宝玉,竟然也没法“摆脱”这位雨村公,雪芹是“通过”他的耳朵,来“听说”石头或宝玉如何诞生落世的!
这么一来,头回的事没讲完,就得先撂下它,且讲第二回。
在这第二回书中,文字不多,却写了那贾雨村颇已经历了一番升沉起伏,来到扬州,做了林府的西宾——他是林黛玉的“业师”呢!一日,他跑到外面游山逛景,却无意中碰见了京中的“故人”,古董贩子、周瑞家的令婿冷子兴。
他们二人在酒肆一落座,贾雨村便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
今天的读者青年们,看到此句,除了“字面意义”,是不会引起什么情怀意味的。但是假使你读过清初周亮工的《书影》(亮工是雪芹曾祖父曹玺的座上嘉客,文名甚盛,指点过幼年的曹寅,对曹氏的文学事业有相当影响),就知道那时候士大夫的习气,一见面先问:“都中可有甚新闻否?”而这新闻者,原本是指京师政治气候,诸如大官要职的升迁罢黜,人事关系的动态行情等等之类。周亮工说自己家的家规若干条,头一条便是不许朋友见面问“新闻”。雪芹在此处只用开口一句话,就把这位利禄熏心、钻营奔竞的势利小人贾雨村的“精神”写得活灵活现。——而且必俟懂得了这层道理,然后才体会出雪芹在本回回末就特写有人呼唤雨村,向他传报都中已有“起复”罢退的旧员的“喜信”了,其用笔之妙,文心之密,不肯细按者自然是读不出什么“意思”、“趣味”的。
可是那个冷子兴好像有点不晓事,“不知趣”,他不答雨村的真问题,却故意“顾左右而言他”。他对“新闻”这个婉语作了“字面解释”——这样,就引到了一件“小小的异事”上来了。于是雨村这才听知了荣国府中诞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了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作为刚启蒙的读者,我们读雪芹的小说,到这一处,早已忘了士隐做梦那一回事了,忽然又看见衔玉而生的这一句,不禁恍如梦惊,好像“电流”已曾绝断,忽又联通,爆出火花,令人心目为之豁然一亮!
副篇:衔玉而生
曹雪芹写宝玉是一个奇怪的孩子,他事事都显得与众不同,一出世时口中就衔下一块玉来,这个构思尤为奇特。作者从哪里得来的这种想象的线索呢?
由于这很不好找,有人就向外国作品中去寻,说雪芹于此乃是从西方文学那儿借来的。我看不一定。我不反对说因清代早有中西文化交流而予雪芹以某些西方事物知识方面的影响,但我不赞成说雪芹的小说的文学素质中含有西方舶来成分。
衔玉而生的构思来源在哪里?仍然要从我国自己的民间通俗文学里去跟寻。雪芹之前那段时期,小说极盛,可惜在清代多次禁毁之下,所馀已经无几,这对研究《红楼梦》与其他小说的渊源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损失。但是如果细心,仍然不时可以获得一点意外的“隙缝之光”。
我以为,大约《梼杌闲评》,就曾给了雪芹以相当的启示。这部小说是专写明末魏忠贤、客氏二人窃权乱政的丑秽历史,——这类“时事小说”(和剧本),当时十分风行。(就连《桃花扇》,作时离南明倾覆才多久?其“时事性”也是很强的,此例可以帮助今人想象。)《闲评》所写的客氏,乃是一位“奉圣夫人”,即皇帝乳保。魏忠贤是一个太监,即宫中奴仆。这已给了雪芹以某种感触(因他自己的家世正是宫中乳保奴仆的一种身份)。而《闲评》又名《明珠缘》,它开头就从大禹治水、锁住水怪“支祁连”的故事引起,正有此像雪芹从女娲补天的故事引起一样。此书女主角客印月,是一条赤蛇衔珠而投胎幻化以成的。还有许多蛛丝马迹都显示了两部小说的渊源影响关系。有人说,《梼杌闲评》和《明珠缘》两个名字,正好说明了此书由两种因素构成:一是史实,一是爱情,因此这部野史既是讲史小说,又是言情小说。这一点大约也给了曹雪芹以若干启示。据研究者考察,《闲评》刊刻于康、雍年间,正是雪芹少年时得见的小说之一。这个话题细讲即逸出题外,在此不过以极粗略的方法一提,读者也宜善于领会这些小说文学史上的种种来龙去脉——仅仅这一例,也可以说明,大可不必向西方去寻求什么衔玉的“启示”了。
东西已收到内容还没看
评分说,又聪明倔强,周围总有男人围绕着。特别是有瑞德这样有魅力的男子始终追随,宠着,太过瘾啦!还有,她十分有个性,当在众多男孩子中间鹤立鸡群的艾希礼,最终婉言拒绝了她的爱,一怒之下,顺手扔出一只花瓶!这不是旧贵族的淑女风范,却很符合当今潮流,“野蛮女友”的典型呀!她在募捐舞会上,因为寡妇身份无法跳舞,而急得团团转的样子,真是可爱!而在亚特兰大沦陷时,赶着马车,带媚兰逃往塔拉。还有,北方逃兵闯进塔拉,举起枪干掉他那一幕,又表现得顽强坚定。她穿着母亲窗帘做的新衣服,瞪着据瑞德说在一尺之外的手枪对面看到的绿眼珠,靠撒谎把自己嫁给了弗兰克,努力撑着木材厂,多么的狡猾!最后,当知道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而这时瑞德已经对她深深的失望,决定要离开她的时候,她依旧平静地把下巴高高地翘起。这个时候,是多么地喜欢这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郝思嘉啊!
评分当你看到这些文字,说明商品还是可以的,不然就会单独说明~
评分京东正品图书,东西不错。
评分经典著作 活动购入 价格合适
评分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注意到,在庄园聚会上,媚兰安静地坐在一旁,她瘦小的身体一点也不显眼。募捐舞会上,她痛苦而毅然地摘掉手上的结婚戒指,捐给了部队。在亚特兰大沦陷的那天,因为临产,她虚弱的身体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可她不动声色,我能想象到一个虚弱的产妇,临产之后躺在
评分好
评分京东的服务是一流的!
评分昨天活动买了很多书算下来很划算还没开始看 看后再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