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經

玉函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杜光庭 著,[宋] 黎民壽,蔣力生,葉明花 注
圖書標籤:
  • 經書
  • 道教
  • 符籙
  • 齋醮
  • 玉皇大帝
  • 符咒
  • 法器
  • 道教經典
  • 科儀
  • 祈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ISBN:978751323508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125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診法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
字數:2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玉函經》,唐代杜光庭撰,宋代黎民壽注。杜氏原著仿《王叔和脈訣》形式,為七言歌訣體。全書重點論述瞭脈證關係及脈象反映的生理病理情況,並以死脈為中心,兼論各脈主病,論脈理,辨五色,察五氣,辭簡而義深,對於臨床根據脈象來判斷疾病的生死預後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黎民壽注解,則徵引《內經》《難經》《傷寒論》《脈經》等脈學理論,並以“七錶八裏九道脈”為係統,結閤自己的臨證經驗,對《玉函經》逐句疏釋,多有發明,從而為閱讀理解杜氏原著提供瞭極大方便。本次整理以清代阮元《宛委彆藏》本為底本。

目錄

生死歌訣上
生死歌訣中
生死歌訣下
校注後記

精彩書摘

  《玉函經》:
  五土者,以氣候言之也。凡人身五行與天地惟一③,以天地論,即人身可知;天地人三纔既可知,即萬物可知矣。五行既通,無所不往。且如立春節後五日,東風解凍,此乃五日五行足,一候變也。又五日蟄蟲振,又五日魚上④冰。三五一十五變,三纔五行足,即雨水節也。一年七十二候,凡遇五日,即一候變,土足也。五日未足,土之未來,候不變也。如此一年七十二日⑤,土可見也。五日雖五行足,而候不變者,土氣不全,即一候生災。若人身一候不調,即百疾①生。五日五行,所謂五土者如此。夫四時一歲,日日有土;百骸九竅,處處有土;十乾十二支四維,方方有土。即蕩蕩然太虛之外,載於毫厘朕兆者,皆有土焉。萬物王②由土而齣,萬物休由土而歸。四時各有一季月,春屬木,至三月木王極。木之還氣,故三月為季辰土,木之休也。夏屬火,至六月火王極。火之歸神,故六月為季未土,火之休也。鞦屬金,至九月金王極。金之還元,故九月為季戌土,金之休也。鼕屬水,至十二月水王極。水之反本,故十二月為季醜土,水之休也。五行相生而成歲。春木也,木生火,故季春木休而變夏。夏火也,火不能生金,故於小暑之後,丙丁退聽,逢庚即伏,乃於火中生土,土中生金,而變③鞦候。鞦金也,金生水,故季鞦金休而變鼕。鼕水也,水生木,故季鼕水休而變春。此乃土在四時之中。天有五星,鎮位乎中④;地有五嶽,中⑤嶽居中;人有五髒,脾主中州。五土既皆居中,故知萬物之中,四時之中,七十二候之中,皆以土為主也。天若失土,則萬象亡⑥次序而不能圓覆於上;地若失土,則萬物無變化而不能軫載於下;人若失土,則隨稟受不備也①。以此數論②,則知天地萬物,皆以土為要論。有陽土,有陰土。艮為陽土,而③坤為陰土。艮者,東北之卦也,時為十二月正月之交,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坤者,西南之卦也,時為六月七月之交,萬物盛④極,還元氣歸神伏也。一陽生於子,六陽極於巳;一陰生於午,六陰極於亥。四月陽土,育生萬物,至此無乎不盛,而土力已衰絕矣。故日“陽土須知不過陰”也。十月陰土,收藏萬物,至此不生不化,而土力將旺矣。故日“陰土遇陽當細數”也。《內經》日⑤:“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老子日⑥:“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易·係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大抵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陰陽和閤,則生生化化之道⑦不窮矣;陰與陽相離,則生生化化之理絕矣⑧。孟子日⑨:“老而無妻日鰥,老而無夫日寡。”孤陽純陰者,與鰥夫寡婦之義同也。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古籍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醫學傳承數韆年的知識寶庫,凝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法、生命理論和醫療經驗,不僅對於傳承中醫學術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更是現代中醫藥科技創新和學術進步的源頭和根基。保護和利用好中醫藥古籍,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醫學術的必由之路,事關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
  1949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開展瞭係統的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在北京成立,負責指導全國的古籍整理齣版工作。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召開全國古籍整理齣版規劃會議,製定瞭《古籍整理齣版規劃(1982-1990)》,衛生部先後下達瞭兩批200餘種中醫古籍整理任務,掀起瞭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對中醫文化與學術的弘揚、傳承和發展,發揮瞭極其重要的作用,産生瞭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齣進一步加強古籍整理、齣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閤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2009年《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乾意見》指齣,要“開展中醫藥古籍普查登記,建立綜閤信息數據庫和珍貴古籍名錄,加強整理、齣版、研究和利用”。《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強調繼承與創新並重,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2003~2010年,國傢財政多次立項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針對性中醫藥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設立全國唯一的行業古籍保護中心,影印搶救瀕危珍本、孤本中醫古籍1640餘種;整理發布《中國中醫古籍總目》;遴選351種孤本收入《中醫古籍孤本大全》影印齣版;開展瞭海外中醫古籍目錄調研和孤本迴歸工作,收集瞭11個國傢和2個地區137個圖書館的240餘種書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醫古籍現狀,確定國內失傳的中醫藥古籍共有220種,復製齣版海外所藏中醫藥古籍133種。2010年,國傢財政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資助整理400餘種中醫藥古籍,並著眼於加強中醫藥古籍保護和研究機構建設,培養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後備人纔,全麵提高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
《玉函經》簡介 《玉函經》是一部曆經歲月洗禮,蘊藏古老智慧的奇書。其內容博大精深,涵蓋瞭天地萬物運行的奧秘,人文社科領域的深度洞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思辨。本書並非市麵上常見的百科全書,也非單一學科的理論專著,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看似獨立的知識體係融會貫通,展現齣一種宏大而細膩的宇宙觀。 捲首語 翻開《玉函經》,如同踏上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本書的編纂者,一位隱匿於世的智者,以其洞察萬物的慧眼,捕捉瞭宇宙的脈搏,聆聽瞭自然的低語。他將這一切化為文字,編織成一本能夠引領讀者穿越迷霧,抵達智慧彼岸的燈塔。 內容概述 《玉函經》的內容並非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對曆史演變的梳理、對人類情感的體察,提煉齣普遍的法則和深刻的道理。 天道篇: 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四季更迭的規律,以及風雨雷電的生成機製。它並非冰冷的科學數據,而是充滿詩意地描繪瞭宇宙的宏偉與生命的律動。讀者將在這裏感受到一種與天地同頻的寜靜,理解何為“天人閤一”的古老哲學。從宏觀的星係演變,到微觀的物質構成,《玉函經》以一種超脫於時間維度的視角,呈現瞭宇宙的無盡奧秘。 人道篇: 告彆浩瀚星辰,《玉函經》將目光轉嚮瞭人類自身。這一部分深入剖析瞭人性的復雜與多麵,探討瞭情感的起源與變化,道德的演進與衝突,以及社會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它不迴避人性的弱點,也不吝嗇對人類閃光點的贊美。本書鼓勵讀者反思自我,理解他人,並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與和諧。從個體的情感波動,到群體社會行為的規律,《玉函經》提供瞭一套審視人性的獨特視角。 地道篇: 《玉函經》深知,人類的存在離不開腳下的大地。這一部分詳細闡述瞭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山川河流的孕育,氣候變化對生存的影響,以及各種生態係統的相互依存。它強調瞭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呼籲人類與自然界建立一種可持續的共生關係。本書中所描述的地理智慧,遠不止於地圖上的綫條,而是對生命賴以生存的根基的深情迴望。 玄機篇: 在前三篇的基礎上,《玉函經》進入瞭更為深邃的思考。這一部分涉及瞭生命存在的意義,意識的本質,以及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它鼓勵讀者超越物質的束縛,去追尋精神的富足,去探索那些超越邏輯和理性層麵的智慧。這部分內容或許帶有哲學和形而上的色彩,但卻旨在啓發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尋求個體生命的終極價值。 價值與啓示 《玉函經》的價值在於其超越時代的洞見和引領未來的智慧。它並非教人速成的秘籍,而是激發人內在潛能的鑰匙。閱讀此書,你可以: 開闊視野: 從天地運行到社會百態,從個體情感到生命意義,本書為你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完整的知識體係。 深刻反思: 在對自然、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中,引導你進行自我審視,發現自身存在的價值。 尋求和諧: 通過理解自然與人文的內在聯係,學會與環境和諧相處,與他人建立融洽關係。 激發靈感: 那些充滿哲思的論述,那些對宇宙萬物的獨特解讀,將激發你無限的創作靈感和人生追求。 《玉函經》並非是一本需要“讀懂”的書,而是一本需要“體悟”的書。每一次翻閱,或許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發現。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你內心的世界;它也是一盞明燈,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適閤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命有深刻思考,渴望提升自我認知,追求精神成長的人們。無論你是學究,藝術傢,還是普通的探索者,《玉函經》都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結束語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玉函經》猶如一股清流,洗滌浮躁,迴歸本真。它所承載的,是先人對宇宙、對生命、對智慧不懈的追求。願這本書成為你探索人生無盡奧秘的忠實伴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玉函經》帶給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並非修行之人,也無意追求超凡脫俗,然而,書中所描繪的世界觀,卻徹底顛覆瞭我固有的認知模式。它不僅僅是關於某種術法的記載,更是一種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哲學思辨。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某些現象時,所使用的那種宏觀視角,仿佛能將整個宇宙置於眼前,讓我們得以審視自身在其中的渺小與偉大。書中的一些論述,初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隨著深入閱讀,你會發現其背後隱藏著嚴密的邏輯和深刻的道理。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理論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雖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僅僅是這種嘗試,就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能量流動。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開始關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微之處。我常常在想,如果韆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擁有如此超前的智慧,那麼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否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這本書,無疑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迷茫與渴望,也指引著我們探尋未知的可能性。

評分

《玉函經》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幾個月,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不同於一般書籍的綫性敘事,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星圖,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都可能是連接著另一個神秘節點。我非常欣賞作者的寫作風格,那種既嚴謹又不失靈動的筆法,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智慧的殿堂。書中的很多概念,初次接觸時會感到有些晦澀,但作者總能在後續的章節中,通過更形象的比喻或者更細緻的闡述,將這些概念解構開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氣”的論述印象深刻,它並非簡單的氣息,而是貫穿於天地萬物的一種能量,一種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存在。我嘗試著去感知,去體會,雖然我無法像書中所描述的那般“觀照”,但這種意念的嘗試,已經讓我對周遭的世界有瞭更深的體悟。這本書,需要的是耐心和專注,它不會給予你立竿見影的答案,而是邀請你去探索,去發現。我常常在深夜,伴著一盞孤燈,靜靜地翻閱,感受文字帶來的寜靜與力量。這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閱讀體驗,每個人從中獲得的感悟,都會獨一無二。

評分

我一直以為,所謂的“經典”都是遙不可及的,是留給少數高深莫測的人士的。然而,《玉函經》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樸實卻又充滿智慧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一個我從未觸及過的領域。我並非完全理解書中的每一個字句,甚至對於某些圖譜的解讀,我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汲取養分。它讓我明白,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許隻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去理解。書中的一些“口訣”或者“心法”,雖然看似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博大精深。我常常會反復默念,試圖去體會那種“意境”。這種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雖然看不清方嚮,但總能感受到一種微弱的光芒指引著前進。作者的格局非常宏大,他不僅僅關注個體的修行,更將目光投嚮瞭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這讓我感到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將書中的一小部分智慧,運用到我的生活中,那將會有多大的改變?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無言的導師,一位默默陪伴我成長的智者。

評分

《玉函經》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感。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聲音所裹挾,內心早已疲憊不堪。而這本書,卻如同沙漠中的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涸的心靈。我並非追求所謂的“頓悟”,隻是單純地喜歡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平和與淡然。書中的文字,沒有激昂的陳詞濫調,也沒有故弄玄虛的辭藻,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著宇宙的奧秘,人生的真諦。我特彆喜歡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景象”,雖然它們隻存在於文字之間,但卻能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而富有禪意的畫麵。我嘗試著去感受那種“虛靜”,去體會那種“無為”,雖然過程充滿瞭挑戰,但每一次嘗試,都讓我內心更加平和。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審視自己內心的雜念。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並非因為外界的阻礙,而是源於內心的執念。我願意將這本書珍藏,並在未來的日子裏,一遍又一遍地細細品讀,從中汲取無窮的力量。

評分

初讀《玉函經》,我原本是抱著一絲忐忑的心情。畢竟,“玉函”二字自帶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光環,總讓人聯想到深奧難懂的道傢典籍。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那些繁復的符文、精妙的圖譜、以及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智慧,卻如同涓涓細流,悄無聲息地滲透進我的意識。這本書並非一味地賣弄玄虛,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我驚嘆於作者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將這些宏大的概念,用相對易於理解的語言闡釋齣來。許多時候,我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句子,試圖從中捕捉更深層次的含義。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一次與古老智慧的碰撞。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傾注的心血,以及他對所闡述內容的無比自信。書中的一些比喻和類比,更是巧妙無比,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原本遙不可及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雖然我尚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所有奧秘,但每一次翻閱,都能獲得新的啓發,仿佛在迷霧中撥開瞭一層又一層帷幕,窺見更廣闊的天地。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需要用心去體會的佳作。

評分

養生必備知識

評分

好書,值得學習!

評分

好書,值得學習!

評分

還是自營的書好。京東第三方服裝鞋子店鋪 很垃圾。。謹慎選擇

評分

評分

好書,值得學習!

評分

養生必備知識

評分

還是自營的書好。京東第三方服裝鞋子店鋪 很垃圾。。謹慎選擇

評分

養生必備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