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玩家的需求角度出发,用产品设计的理念重新审视游戏与玩家之间的供需关系,并分析这些关系是如何在主流的游戏市场中被体现的。 在完成了理论知识铺垫后,本书还通过实践引导读者完成一次设计的过程。学习如何更好的在实际中从玩家的角度去设计游戏,维护游戏。
邪让多杰,在职游戏设计工程师,有过一些视频教学,在Unity3d领域有一定知名度。游戏设计领域仅少量活跃于网络人士了解。
第1章 认识玩家 1
1.1 人需要娱乐 1
1.1.1 人是寂寞的 2
1.1.2 有序的信息能排解寂寞 5
1.1.3 排解寂寞的思考 6
1.1.4 排解寂寞的行为 9
1.1.5 行为中的娱乐 11
1.1.6 总结与习题 15
思考题 15
1.2 游戏的特色 16
1.2.1 游戏的深度 16
1.2.2 游戏的宽度 18
1.2.3 游戏的速度 19
1.2.4 总结与习题 22
思考题 23
1.3 寂寞论 23
1.3.1 理论 24
1.3.2 模型 26
1.3.3 结论 32
1.3.4 总结与习题 34
思考题 35
1.4 玩家群体 35
1.4.1 同群效应 36
1.4.2 玩家群体的形成 38
1.4.3 一个游戏中不同的玩家群体 40
1.4.4 总结与习题 42
思考题 42
第2章 认识游戏 43
2.1 游戏系统 43
2.1.1 为什么需要系统 44
2.1.2 系统模板 47
2.1.3 核心战斗系统 50
2.1.4 次级核心系统 54
2.1.5 其他系统 59
2.1.6 总结与习题 60
思考题 62
2.2 玩家生命周期 62
2.2.1 玩家的三个阶段 62
2.2.2 新鲜感 66
2.3 第一阶段:让玩家新鲜 67
2.3.1 每个玩家的星际梦想《EVE》 68
2.3.2 微创新 70
2.3.3 新手引导 72
2.3.4 系统功能开放 74
2.3.5 总结与习题 77
思考题 78
2.4 第二阶段:教玩家规则 79
2.4.1 策略感的投放空间 79
2.4.2 成熟的投放方案 84
2.4.3 非核心战斗系统中的策略方案 85
2.4.4 总结与习题 88
思考题 88
2.5 第三阶段:让玩家思考 88
2.5.1 现有的系统 89
2.5.2 更复杂的合作系统 91
2.5.3 更稳定的竞技系统 93
2.5.4 总结与习题 95
思考题 96
第3章 理解玩家 97
3.1 玩家的决策 97
3.1.1 为什么玩家想要组队 99
3.1.2 为什么玩家会有群体 103
3.1.3 玩家之间的联系基础 107
3.1.4 总结与习题 111
思考题 111
3.2 玩家的博弈 112
3.2.1 为什么要设计PVP 112
3.2.2 PVP的系统 115
3.2.3 资源 121
3.2.4 总结与习题 124
思考题 124
3.3 玩家的情绪 124
3.3.1 玩家的情绪来自何处 125
3.3.2 情绪的平台 130
3.3.3 总结与习题 132
思考题 132
3.4 玩家的到来与离去 133
3.4.1 玩家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133
3.4.2 资源的投放 135
3.4.3 总结与习题 137
思考题 137
第4章 设计游戏 138
4.1 核心战斗系统 138
4.1.1 概念变规则 139
4.1.2 规则变系统 141
4.1.3 系统测试 147
4.1.4 系统变游戏 149
4.1.5 总结与习题 151
思考题 152
4.2 其他系统 152
4.2.1 道具与背包 152
4.2.2 资源与交易 159
4.2.3 技能与天赋 166
4.2.4 公会与团队 168
4.2.5 竞技 170
4.2.6 总结与习题 174
思考题 175
4.3 剧情系统 175
4.3.1 剧情的展现方式 177
4.3.2 剧情的内容 180
4.3.3 总结与习题 184
思考题 184
4.4 总结 185
第5章 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186
5.1 认知 187
5.1.1 了解认知是必要的 187
5.1.2 认知的生理解释 192
5.2 提高认知 197
5.2.1 目的驱动 197
5.2.2 高效试错 199
5.2.3 总结 200
5.3 与团队沟通 201
5.3.1 程序想要什么 202
5.3.2 美术想要什么 205
5.3.3 清晰的文档 206
5.3.4 高效的会议 211
5.3.5 总结 213
第6章 游戏学的研究与学习 214
6.1 研究目的 214
6.1.1 在领域内能更清晰地讨论游戏 215
6.1.2 制作出用户更需要的游戏类型 218
6.2 研究方向 222
6.2.1 游戏学理论 223
6.2.2 认知神经科学 224
6.2.3 经济学 225
6.2.4 系统论 226
6.3 结束语 228
前言
一个好的前言就像一个好的游戏介绍,以玩家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他能够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什么,所以我必须很快地告诉你们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游戏与玩家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我们要设计游戏,就需要了解清楚玩家与游戏之间交换了什么东西,玩家从游戏中获取了什么能使玩家长期地花费时间在游戏上,游戏公司又向玩家提供了什么内容,可以满足玩家本质上的需求。只有把控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够设计出好的游戏。所以,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问题:游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常用的科学方法去看待游戏并分析游戏。最重要的,是怎么以设计师的眼光去对待一个游戏系统,看到其中的设计亮点或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评价一个游戏,或者校验我们自己的游戏。
第三个问题:玩家在游戏内的各种行为是为了什么?
在书中,我们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则解释了玩家在游戏内的各种行为。这样一个规则能解释玩家丰富多彩行为的现象,使得这条规则成为了某种“本质”。利用这样的本质,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玩家,了解他们是如何在我们的“掌控”中做出我们希望的行为的。
第四个问题:如何把一个灵感变成一个游戏?
有理论就要有实践,在这一章,我们将前面几章总结出的经验利用起来,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富有理论性的角度去示范如何设计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要求从策划案看起来就非常好玩,并演示了从灵感到游戏策划案的整个过程,让新手们有实例可以参考,也让老手找找灵感。
第五个问题: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游戏设计师?
最后,我们通过前面的理论再一次对设计师,也就是读者本身进行一番思考。帮助新手读者了解自己本身,以及如何用科学方法论去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从而不至于将时间浪费在那些表象的“经验”上。
好啦,上面这五个问题就是本书要带领读者思考的问题。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对游戏设计还是感兴趣的。那么接下来,我就需要读者(也就是你)再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需要看这本书?”
程序员如果不知道如何设计游戏,他就很难听懂策划在说什么,对策划给出的系统一知半解,最终的结果就是开发的内容兼容性很差,往往策划仅仅按照原有方案进行扩展,对于程序来说就是一次较大的重构。所以,程序员要看。
美术如果不知道如何设计游戏,就很难按照策划案设计出策划想要的效果,往往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设计出预期较多或较少的内容,因为游戏是一个考究性能与视觉的产品,美术设计的东西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精准地执行策划的想法,就是美术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所以,美术要看。
运营如果不知道如何设计游戏,就会被那些短暂的数据欺骗,然后被运营商的重重压力逼得做出各种损害游戏生命周期的行为,并向研发部门提出各种“不合理”的需求。这些都是游戏市场内常见的行为。所以,运营者要看。
策划如果不知道如何设计游戏,你还是辞职吧。
结果如何?那就是每一个游戏领域内的人都需要了解如何设计游戏。一个简单的、靠谱的游戏理论,就和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基础数学那样的理论一样,成了游戏领域必须要有的东西。
如果你坚持看到了这里,那么恭喜你,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理论。它将帮助你构架出一个在游戏领域内的理论知识基础,让你可以从理论出发,面对一切实际的问题,而不必凭着零散的经验在迷雾中前行。
最后,这本书还能做什么?
如果你不是游戏领域的人,而是一个学生,或者是其他领域的,那么它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设计出一个让人更容易接受的产品。提高你的产品用户体验,同时也能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产品。
好啦,就是这样,不管是谁都能看这本书!在你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好的理论之前,这本书的内容都将是你需要的。
趁你还没困,翻页,现在就开始吧!
《玩家思维: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程,不如说是一本思想的启迪录。作为一个长期在其他创意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一直对游戏设计这个既具艺术性又充满工程性的学科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切入了游戏设计的灵魂。它不是教你如何“做”游戏,而是教你如何“思考”游戏,如何从玩家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游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玩家体验”的理解之深,让我为之惊叹。他将游戏设计中的各种决策,比如难度曲线的设置、UI界面的设计、甚至声音效果的运用,都上升到了“自我修养”的高度,强调设计师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失败的艺术”的讨论,这在很多需要迭代和尝试的创意工作中都至关重要。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将“错误”转化为“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精炼,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也让我对“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玩家思维: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的,当时正在寻找关于如何提升游戏体验的一些灵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给人一种既专业又富有想象力的感觉。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并非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游戏设计的核心理念。作者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经常引用当下热门游戏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共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玩家心理学”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奖励机制、动机理论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人性中的某些特质来驱动玩家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关于游戏,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人类的驱动力。书中还探讨了“游戏化”在非游戏领域的潜力,这让我意识到,游戏设计的原理远不止于电子游戏本身,它是一种能够影响更广泛体验的思维工具。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设计、心理学或者仅仅是对“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玩游戏”感到好奇的人,它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玩家思维: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一口气读完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我一直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从未深入思考过它们背后的设计哲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而深刻的视角,探讨了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问题,这不仅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抽象化”和“简化”的论述,如何将复杂的世界和规则提炼成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游戏机制,这其中蕴含着非凡的智慧。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迭代”的重要性,游戏设计是一个不断尝试、修正和优化的过程,而设计师的“韧性”和“开放性”是成功的关键。书中对“元游戏”(metagame)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游戏本身之外,玩家群体之间产生的互动和策略,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游戏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内容却极其丰富,充满了洞见。它让我从一个纯粹的玩家,转变成了一个能够欣赏游戏背后设计巧思的“鉴赏家”。
评分这本《玩家思维: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一直对游戏开发充满好奇的普通玩家,我常常被那些精心设计的游戏世界所吸引,但对于它们是如何诞生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一直觉得是个神秘的领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游戏设计“幕后”的大门。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写代码或者画模型,而是更侧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比如不同类型的游戏机制如何影响玩家的情绪,为什么某些关卡设计会让人废寝忘食,甚至是如何通过微小的细节来营造沉浸感,都讲解得鞭辟入里。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负面反馈”处理的章节,这在很多游戏中都至关重要,如何让玩家在遇到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反而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这其中的学问真的太深奥了。书中还探讨了游戏叙事与玩法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非线性的方式来引导玩家探索,让整个体验更加个性化。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玩过的每一款游戏,也让我对游戏设计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即使我不是一名真正的设计师,阅读这本书也让我对“好游戏”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玩家思维:游戏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给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对游戏行业略知一二的旁观者,我一直觉得游戏设计是一门非常高深的艺术。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游戏设计的殿堂。它没有晦涩的技术术语,也没有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游戏设计的“道”与“术”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沉浸感”的探讨,作者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音乐、画面、叙事和互动来共同营造一个让玩家“忘我”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投入。书中还提到了“流畅性”的重要性,即如何让玩家的操作和游戏反馈之间达到一种无缝衔接的体验,这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极具挑战。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游戏,背后凝聚着设计师对人类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游戏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好体验”的宝典,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
评分一如既往地好,很好很好很好,评价晒单得豆子啦……
评分角度比较新颖,不输国外书
评分???
评分挺好的!!!
评分不错……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评分。。。。。。。。。。。。
评分俄经济发达的是
评分还不错呢
评分不错……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