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语言与文化》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罗常培,字莘田(心恬),号恬庵,满族。他没有家学渊源的门第优势,全凭“玩儿命的苦干”,而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作者简介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北京市人,满族。著名语言学家。曾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厦门音系》《临川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汉语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等。
目录
一版序言
一版自序
再版序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第三章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第四章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第五章 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
第六章 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
第七章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
第八章 总结
附录一 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
附录二 茶山歌
附录三 从客家迁徙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
附录四 语言学在云南
前言/序言
《《西游记》漫话》序
吴小如
我从林静希师(林庚先生字静希)受业,始于1948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四年级的时候。当时先生是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受北大之聘进城兼课,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我选了这门课,随班听讲。但我同先生的师生情谊并不限于课堂上旅进旅退听课的关系。远在1941年,我高中毕业后随即升入天津工商学院读商科会计财政系。经同班同学杨畏之君介绍,得以拜识静希师的尊人林宰平老先生。那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的黑暗时期。宰老因避寇患,隐居天津英租界,寓所与我的住处一街相隔,趋谒甚便。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从宰老学作旧体诗、学写章草,并饫闻老一辈学人逸闻往事,获益极大。蒙宰老不弃,许我为忘年交,实际上老先生是我太老师一辈人。抗战胜利,宰老迁居北平。未几静希师北返,我第一次见到静希师,就是在宰老的府上相遇的。静希师和宰老一样,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初相识便以他的巨著《中国文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惠赐。从彼时至今,我追随静希师已逾五十五年。他不但授业解惑,教给我学问知识,而且多次从工作上提携指导我,甚至在生活上也不时给以周济帮助。先生不但教书,而且育人,对我的为人处世也屡加训诲,医我褊躁习气。到目前为止,我已成为静希师门下年龄最老的学生了。
《《西游记》漫话》是静希师晚年的一部精心力作,早在十几年前即已问世,备受读者喜爱和关注。旧版并无序言,静希师本人也只写了一篇“后记”。这次北京出版社重印,为求体例统一,一定要增加一篇所谓的“序言”,而且对写序人提出要求:既要与作者本人情谊深厚密迩,又要对书的内容多少有点发言权。于是出版社和编委们乃想到了我。作为门人,为老师的著作写序,我开始是有些顾虑的。但一再婉谢,终于推脱不掉,实感进退维谷。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原想面谒静希师请示此序如何写法,但先生已是九十有三高龄,不便为此琐事前往烦扰,只能勉为其难,请先生恕其僭越之罪了。这部论《西游记》的专著篇幅并不大,但学术上多年来存在的棘手问题,在书中都顺理成章地势如破竹一般被静希师做出合情合理的阐释,从而得到圆满解决。人们大抵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天翼先生写过一篇有关《西游记》的论文,认为书中前七回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是现实社会中若干次农民起义(即阶级斗争)在神魔小说中的折射反映。自此文一出,孙悟空便成为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但问题亦随之纷至沓来。第一,自孙悟空由五行山下被放出来,并受到紧箍咒的钳制,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是否也像后半部《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受招安”?第二,如果真的是“受招安”,那么孙悟空的性格和形象为什么一直备受作者的称誉和读者的青睐?
其艺术效果与美学价值何以明显地不同于那位对朝廷俯首帖耳甘愿就死的宋江,甚至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有着爱憎悬殊的印象?第三,“闹天宫”的故事与后面篇幅汗漫的取经历程竟被这样的阐述而分割开来,断成两截,如何使之在一
部宏伟的古典名著中得到前后没有龃龉的统一?第四,西天的如来佛和南海的观世音菩萨,与“八十一难”中的妖魔群体究竟是什么关系?第五,如果“闹天宫”故事不是现实社会中农民起义阶级斗争的反映,那么孙悟空的形象在封建社
会后期的现实社会中,究竟以何种事物为依据?第六,在上述几个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回答之前,最后必将导致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西游记》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巨著,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其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究竟还有没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西游记》参加“争鸣”、“齐放”者尽管大有人在,但把上述这一系列要害问题都做出无可置疑而滴水不漏的无遗憾的结论,却只有静希先生的这一家之言。我这样说,也许读者会认为这
是弟子对老师“阿其所好”的谀辞,那我就先请读者仔细绎读《《西游记》漫话》全书而不要以我的浅见为准,我相信是非曲直是会自有公论的。
我不想在这篇短文中逐一重复叙述《《西游记》漫话》的每一论点,却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粗浅的读后感。首先,我十分钦佩静希师在学术上执著追求真理的过人胆识。书中第一篇论文乃是1956年发表的,先生对“闹天宫”反映农民起义说已明确提出自己的怀疑了。这在当时多少带有“顶风”谈学问的嫌疑。在“反胡适”、“反胡风”等等把文化学术问题与“革命”、“反革命”这样的政治问题挂钩的大背景下,即使是谈《西游记》与农民起义的关系,也是需要一定程度无私无畏的勇气的。其次,在静希师一生的教学生涯和学术著作中,他留给人们的印象乃是一位研究古典诗歌的专家,是屈原、李白的知音,是从天才诗人的独特视角来看待中国古典文学(主要是诗歌)发展轨迹的一位学者。
其实,真正的学术先驱者本应是不拘一格、不受学术畦畛局限的通人,在他独擅胜场的诗歌领域之外,对其他文学品种(如小说、戏曲)也同样是具有犀利的眼光和非凡的卓识的。这部《《西游记》漫话》便是极其生动并具有说服力的铁证。复次,有些人认为,静希师做学问主要体现在他所具有的“职业敏感”(这是先生本人常说的话)和精辟的独到见解上。其实,先生的考证功夫同样精湛,他的每一独到见解都是建立在充分而翔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的。在这部《《西游记》漫话》中,不仅先生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凭材料说话,而且还运用了在目前还算是比较时髦的研究方法,即比较文学方法,来证成他坚如磐石的结论的。这就在治学方法上给读者以一种崭新而又平易近人的启示。换言之,在
静希师的学术著作中,是丝毫看不到目前习见的某些荒诞不经并专爱以故作惊奇骇怪之论来耸人听闻的欺世盗名者的市侩习气的。我以为,这才是教育后来人做学问的津梁,是真正昭示青年人治学做人的学术典范。只就这一点而言,便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反省。这是我反复研读先生这部《《西游记》漫话》之后的重要收获。
2003年11月即癸未立冬日写讫于京郊
大家小书 语言与文化(精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家小书 语言与文化(精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评分
☆☆☆☆☆
名副其实的好书!一本一本的看。
评分
☆☆☆☆☆
价格优惠,包装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
☆☆☆☆☆
这套书收了不少,都不错。
评分
☆☆☆☆☆
很好很精致
评分
☆☆☆☆☆
好书
评分
☆☆☆☆☆
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邦彦使还,果辱命,上震怒,窜之岭南,诏衡自便,复官与祠。年六十有二薨,赠资政殿学士。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名副其实的好书!一本一本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