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里 著
图书标签:
  • 西藏
  • 旅行
  • 游记
  • 个人经历
  • 文化
  • 探险
  • 成长
  • 思考
  • 高原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ISBN:97875192194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39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继《西藏是毒也是解药》捐出全部稿酬给拉萨盲校之后,《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所得稿酬也将全部捐出。
第1本详细描写骑行新藏线的旅行指南
zui好不相见,不相见就不会相恋。
每一次遇见,你都是那么与众不同。
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想早点踏上那片土地。去过的人还想一去再去,这就是雪域高原的诱惑。
一定会有那一天,你带着心爱的人去看看西藏,就像日升月落般必然。

内容简介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第1本详细描写骑行新藏线的旅行指南。作者所得稿酬全部捐助西藏教育事业。
西藏的旅行热度一直不减,特别是这几年,去西藏渐成时尚。骑车进藏既是单车一族的梦想,也渐为更多热爱西藏的人所熟知和赞叹。但踩着单车去西藏是种什么行为,会遇到什么困难,会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没有做过的人无法想像。笔者这本书《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是告诉大家,有一群人喜欢用这种方式亲近西藏;
新藏线,全长27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公路,途中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其中高的红土达坂海拔高达5380米,是几条进藏路线中危险的,特别是界山达坂和死人沟。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从海拔900多米的新疆翻过5200多米的山口再停到4500多米的阿里,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已经超过了很多人身体正常承受的极限。相比已被骑烂的川藏318,新藏线有新疆和阿里地区的雄阔与辽远,其景殊异,挑战更大,对骑友有致命的吸引。如何骑完这条zui难的进藏路线,如何克服平均海拔4500下的高反,如何转神山……,这是同类书籍所未涉及的内容,本书对之有详细描写。

作者简介

梅里,大学老师,骑行爱好者,两次单车入藏,已出版《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西藏是毒也是解药》(骑行滇藏线)一书,希望有生之年,骑完进藏的几条主要路线,完成“藏地单车行”系列丛书。作者继《西藏是毒也是解药》捐出全部稿酬给拉萨盲校之后,本书所得稿酬也将全部捐给西藏教育事业。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还没从《西藏是毒也是解药》的阅读快感中苏醒过来,这本骑行新藏线的书再次袭来。此书继续延续前书的风趣幽默,更特别的是,加上了转神山冈仁波钦的奇特经历以及骑友们的感悟感言。阅读此书,享受另一场图文上的饕餮盛宴。
——捷安特单车联盟 肖华新
西藏是个地理名称,西藏是个神秘高地,西藏是场绚丽梦想,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西藏。梅里的文字,不哗众不张狂,如春水流深照见本心,在日渐喧嚣的向西之路上,他只顾低头踩着单车,看云,看山,看水,看人,风雨为伴,寂寞为友,一次又一次,赶赴一场不言自明的前世之约。
——网友 白衣蓝裳
高原骑行的关键除了勇气,还有科学的骑行方法。上坡轻踏频,下坡多点刹。减慢速度,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运动需要糖,蜂蜜是好的来源;克服高原需要调节呼吸节奏,两吸一呼,鼻子进,嘴巴出;踩着单车去西藏,需要看的是这本书。骑行快乐!快乐骑行!
——澳门自行车运动员、丽江自行车运动协会顾问 爱力克
一进西藏,再进西藏。一辆单车承载他的梦想,一路骑行阅尽绝世风光。越远离人群,越发现自己。他把真诚、诗意、汗水连同泥泞中的不堪袒露给我们,是想告诉我们,西藏也许只是一个符号,执着于它,执念于它,就是执着于美好,执念于美好的自己。
——大学老师 常青
缘分缘分,缘是缘起,分是你能触摸的到。不知始于何时,我与西藏结缘。公务缠身,多年过去了,我与西藏还是远远相望。希望能早一天踏上神秘的西藏,这是世界的第三极,这是中国zui后的净土。在去之前,不妨先看看这本书,跟随一位骑行者,去看看他所见到的西藏。
——益佰迈翰基金合伙人 李玉剑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相聚在喀什
秣马叶城
天路零公里
库地达坂一般般
高反下的麻扎
301,俩站街男
空白噪音走黑卡
飞越康西瓦
活人都去死人沟
消失的界山达坂
爆爽的日子
班公湖里洗个澡
阿里重镇狮泉河
休整
今晚住黑店
够了!我要搭车
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转山
霍尔,落草为寇的好地方
虚脱在马攸桥
轻轻松松小帕羊
越过仲巴去拉藏
我的闲适你不懂
吉隆,珠穆朗玛后花园
切热乡里话收藏
桑桑走不停
终结219
铁马秋风日喀则
英雄之城——江孜
客从何处来
无法修饰你的美
赖在拉萨的日子
附录1:新藏线骑行攻略
附录2:拉萨——珠峰大本营骑行攻略
附录3:西藏禁忌
后记:岁月无风自动,年轮刻在途中

精彩书摘

库地达坂一般般
早上9点出发,喝了包三九感冒灵。
昨天烧包穿得有点少,鼻子不舒服。今天在短袖骑行服外面又罩了层速干衣。天有点阴,小风嗖嗖的。
骑过了阿克美其特村,这是一个很有新疆特色的地名。风景还是延续昨天的风景,路还是昨天的好路。我们暗暗积攒着力气,好去对付今天新藏线上的第一个达坂——库地达坂。

“达坂”在维语和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
库地达坂海拔3150米,位于新藏线118公里处,是新藏线第一个冰雪达坂,因地势险要而得名。据说,这里高原反应虽然不太明显,但气压反差大。初次上山,如不注意容易引起耳膜鼓胀,严重者会造成耳膜破裂。库地达坂又名阿卡孜达坂,维吾尔语意为“猴子也爬不过的山”。我们马上要跟猴子比高,翻不过去就是禽兽不如,翻过去就是比禽兽还禽兽。怎么办?

K104是翻越库地达坂的起点,到山口,全长27公里,包括最后连续7.5公里的上坡。论长度,家乡的梨峪口连续9公里上坡,比库地达坂多出1.5公里;论强度,在我们单车联盟,一口气骑完梨峪口只能算入门。我曾一口气骑完连续18公里上坡的风门道关。这样一比较,库地达坂翻起来难度并不大。如果没有海拔又去了这些行李,一气登顶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这是我登顶后的感受。但逆风加3250米的海拔再加上50多斤的行李,还是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我的体力。一口气干到顶是不可能的任务,索性多休息几次。老刘在后面看不到影,我把车停在路边,嚼了块干巴巴的烤馕。回首盘旋的山路,圆滑如灰蛇。大货车闷声闷气蜗牛般爬行,喷出了黑烟,也搅得尘土飞扬。已经有骑友开始推车了,低着头撅着腚,累得龇牙咧嘴。乔丹体育的老板追上了我,驱车100公里送来了四个气罐,虽然贵了点,也是很感激。晚上我们就可以做热饭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闻别人的饭香了。(由于新藏线有段路补给困难,需要骑友自己做饭。有骑友推荐使用油罐炉。根据我的经验,还是气罐炉好,方便、干净、火大,做饭效率高。在黑帐篷时,骑友老冀用的是油罐炉,烟大火小,非常不好用。唯一的麻烦是气罐不允许带上火车,到了叶城后可以在白天鹅、乔丹体育等处购买。)

中午12点多骑到库地达坂。叶城遇到的石河子的七位骑友已经在此休息,他们昨天扎在K100处。简单聊了几句话后开始下山,一路经过了阿卡孜道班、兵站,路又开始起伏。前面竟然有条小河,从两边荒芜高耸的山间流出,不太清澈,哗啦啦好活泼。我忙不迭地放下车,仔细地洗了一下手脚。老刘赶来了,跟我闲聊几句,俯下身去捡石头,越捡越远,清瘦的身影逐渐模糊。四下安静,凉风习习,下午3点多的阳光普照着这片土黄色的大地,顺便照着了至今不安分的我。捡了几块白色的小石头,放进口袋,微风中晾干着自己的那双破脚。
小河跟着我们走了一段就被山阻到了另一边。继续向前骑,骑到后来,疲倦又如小鬼上身。早饭午饭吃得太差,虽然只有区区67公里,对付起来还是有些体力不足,晚上要好好地大吃一顿了。

晚上入住昆仑饭店,名字很大气,其实地盘很小。老板娘年纪比较大,饭菜做得十分可口,盘大量足。这么好的菜,多想喝口小酒啊,又担心着自己的肚子,忍住了。最令人羡慕的是石河子车队的陈新,微醉的他已经在领队老李同志的不满声中默默地喝完第二杯了……

骑友如是说:
感受深入骨髓的美,体验累并快乐的感觉。一生不死的梦想——骑行西藏。
(东方之辉)

D03 库地(K160,海拔2970米)-194道班(废弃)-201工棚-206道班(K206 ,海拔4300米)-麻扎达坂(K217 ,海拔4800米)-麻扎兵站(麻扎道班 K241),里程:81公里

前言/序言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在广袤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存在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旅程,它不是简单的观光,也不是功利的探险,而是一场深邃的自我对话,一次与天地精神的碰撞。这本书,名为《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它记录的,是一个凡俗之人,踏上这片土地,却在万千的山川、古老的信仰、以及无尽的孤独中,找寻到内心那股澎湃激荡的力量。 这本书并非描绘一个伟大的英雄,也非讲述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它是一位普通旅者,在独自跋涉于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土地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旅程的起点,或许充满了对外在风景的期待,对未知旅途的憧憬,然而,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身体也随之疲惫,更重要的是,外界的喧嚣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回响。 在那些星辰璀璨的夜晚,当孤寂如同潮水般涌来,旅者开始审视自己。那些平日里被忙碌生活所掩盖的脆弱、迷茫,以及深埋心底的渴望,都在这纯净而严酷的环境下,无所遁形。雪山沉默地矗立,见证着灵魂的挣扎;河流静静地流淌,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每一个转弯,每一处垭口,都可能是一次对自我的拷问,也可能是一次对世界的重新理解。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一个人”。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意味着旅者必须独自面对所有。没有同行者分享旅途的艰辛,没有旁观者解读内心的波澜。所有的决策,所有的感悟,都必须来自自身的判断和体悟。这种“一个人”的状态,起初或许带来的是孤独的侵蚀,但渐渐地,它却成为了一种馈赠。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下,人的感知力会变得异常敏锐,对周遭的一切,对内心深处的情感,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浩浩荡荡”并非指规模的宏大,而是指内心世界的翻涌。当旅者置身于西藏壮丽的自然画卷之中,面对着无垠的蓝天、绵延的雪山、辽阔的草原,一种渺小感油然而生。然而,正是这种渺小,衬托出了一种更深沉的力量。当身体的极限被一次次挑战,当精神的壁垒被一次次突破,内在的那股生命力,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便如同潮水般,奔涌而出,浩浩荡荡。 书中,你会读到关于旅者与自然最直接的互动。在高原的烈日下,皮肤被晒得黝黑,身体在缺氧的环境中艰难前行。他们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如何在荒无人烟的路上找到方向。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而是普通人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依靠自身的意志和智慧,一点点前进的真实写照。每一次成功的穿越,每一次顺利的抵达,都是一次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胜利。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深刻地描绘了旅者与信仰的交融。西藏,是世界屋脊上的一片净土,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在这里,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旅者在行走中,会遇到虔诚的朝拜者,会看到古老的寺庙,会听到低沉的诵经声。他们或许不一定是佛教徒,但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会被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所吸引和感染。他们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会审视自身的价值,会试图理解那些代代相传的信仰是如何支撑起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极为细腻。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帐篷的温暖,深夜篝火旁跳跃的火苗,碗中青稞酒淡淡的麦香,藏族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孩子纯真的笑容,寺庙里经幡随风飘动的声音……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旅者的眼中,都变成了充满哲理的诗句。它们串联起旅程的每一个片段,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那份来自高原的纯粹与宁静。 书中不会充斥着旅行攻略或者景点介绍。它的重点在于“人”与“心”的体验。那些沿途偶遇的陌生人,短暂的交谈,或许会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些独自一人在夜晚凝视星空时的思绪,或许会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这本书,就是通过旅者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去理解人性,去探寻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 “浩浩荡荡”也体现在旅者对生命的热爱上。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即便是在最孤独的旅途中,他们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这种热爱,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在经历过挑战与磨难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它是一种在逆境中生长的力量,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韧性。 这本书,或许会让你想起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那些被遗忘的热情。它会提醒你,在我们看似平凡的生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还有更深刻的自我可以去探索。它鼓励你,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可以勇敢地踏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去经历,去感受,去成为那个“浩浩荡荡”的自己。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它不是一部教科书,也不是一本说明书。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风景;它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它是一首诗,歌颂着生命中最动人的旋律。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可能会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个在喧嚣世界中,你一直试图寻找的,那个独立而强大的自己。这是一个关于发现,关于成长,关于存在的,不容错过的旅程。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只有你自己才能抵达的世界,去体验那份属于“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独自穿越雪域高原的经历,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起初,我预设了无数种可能,想象着旅途中的孤独、困难,甚至是危险。然而,当我置身于这片辽阔的天地间,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宏伟而渺小,我自身的烦恼似乎也随之消散。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迷了路,当时天色渐晚,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我有点慌,但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可能的线索。最终,我遇到了一位淳朴的牧民,他不会说汉语,我也不会说藏语,但通过手势和简单的几个词,我们竟然完成了沟通,他热情地指引我找到了方向。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语言的障碍,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和互助,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我曾在一间简陋的客栈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旅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仿佛都卸下了所有的伪装,真诚地交流着。那种归属感和温暖,是我在出发前从未预料到的。

评分

那些在高原上度过的日子,仿佛被一种缓慢而悠长的节奏所包裹。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温度,去聆听远处牦牛的低吼,去欣赏那些在海拔极高处依然顽强盛开的花朵。我曾经以为,一个人旅行意味着无尽的孤独,但事实证明,高原上的孤独,是一种别样的陪伴。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曾在一个漫天的星空下,躺在草地上,看着银河倾泻而下,那壮丽的景象让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但同时又无比自由。我曾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们的笑容纯真而灿烂,仿佛能融化一切冰雪。我曾尝试着去理解那些藏文的经幡,虽然我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我能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祝福与祈愿。我曾在一个清晨,攀登到一座小山坡上,看太阳从远处的雪山之巅升起,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金黄。那种壮阔与宁静交织在一起的感觉,至今仍让我心潮澎湃。

评分

这次的西藏之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曾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但高原的广阔和深邃,一次次刷新了我对“大”和“小”的认知。我记得在珠峰大本营,当我仰望那巍峨的山峰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它的雄伟,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那种感觉,让你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但同时又被一种更宏大的力量所连接。我曾在一间寺庙里,看着僧侣们专心致志地诵经,他们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量,仿佛能穿越千年的时光。我曾尝试着去融入当地的生活,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问候,品尝地道的藏餐,虽然有些口味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那种体验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我曾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站在草原上,任凭海风吹拂,看着远处的牛羊成群,那画面如同油画一般,美得让人窒息。那种开阔与自由,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只剩下纯粹的当下。

评分

这趟西藏之旅,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远比我最初的想象要深邃。出发前,我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但又掺杂着一丝忐忑,毕竟,一个人去这么遥远的地方,听起来总有种莫名的壮烈感。然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所有的顾虑似乎都被高海拔的纯净空气涤荡干净了。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那耀眼的光芒仿佛穿透了时空,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曾站在大昭寺门口,看着信徒们虔诚地转动着玛尼轮,他们的脸上带着一种我难以言喻的平静与满足,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信仰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依然活得如此充实和有力量。沿途的风景更是不用说,雪山、湖泊、草原,每一处都像是造物主的杰作,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份神圣的美。我曾坐在湖边,看着蓝得不可思议的湖水,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以及偶尔远处传来的一两声鸟鸣。那种宁静,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几乎不可能获得的奢侈。

评分

旅途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与我短暂相遇又匆匆告别的人们。我曾在一个小镇的客栈里,与一位来自美国的背包客聊了一整晚,我们分享着各自的旅行故事,以及对人生的看法,虽然语言不尽相同,但那种心灵的共鸣却异常强烈。我曾在一辆摇摇晃晃的巴士上,与一位老奶奶并肩而坐,她虽然年迈,但眼神却充满智慧和慈祥,她给我讲了一些当地的传说,虽然我听得似懂非懂,但她脸上那种安详的神情,让我感到无比安心。我曾在一个高原湖泊边,遇到一位独自旅行的画家,他正在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的美景,他的专注和热情,让我看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我曾在一片宁静的村庄里,看到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间,那种纯粹的快乐,是我在都市里久违的感受。每一次的相遇,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点亮了我前行的路,也丰富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评分

买了好多书,非常不错!优惠力度非常大

评分

盼望已久的书终有到手了,西藏的美景在梦中已经无数次的出现,谢谢本书的作者!唯一遗憾的是收到书后,最后一页中被撕掉了一片云。

评分

送朋友了,外面的膜都破了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好

评分

不错看起来还好好好看看

评分

喜欢的不得了,内有彩图,很棒!

评分

这款商品质量非常好,质量非常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印刷清晰,没有味道,纸也厚,值得购买

评分

恶意巫婆模糊those主题我丢姑姑磨碎今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