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她是繼茅盾、巴金之後的中國作協女性主席;
她是擁有國際讀者眾多的中國作傢之一,被授予“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
她既努力將中國文學推嚮世界、為中國作傢們服務,也以文學為生命,堅持創作;
本書為鐵凝自選近十年的散文隨筆、演講、文學對話等31篇;
書寫彆樣的楊絳、馬識途、汪曾祺、賈大山、張潔、井上靖、大江健三郎、詩琳通公主等,在國際論壇上發齣“中國聲音”,部分內容從未發錶過;
雅緻設計,精裝典藏,附贈藏書票、書簽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作傢、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女士近十年來的散文、隨筆、演講、對話的自選集,共31篇文章,都是作者自2007年擔任作協主席以來的作品。
部分篇幅,如她與楊絳先生深情交往的細節、與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文學對話等,都未發錶過。書中既刻畫瞭楊絳、馬識途、汪曾祺、賈大山、張潔、井上靖、大江健三郎、詩琳通公主等文學傢,也精選瞭作者在國際文學論壇上睿智、激情的演說,更可見深度對話中的真誠、犀利。
作者以詩意之筆,將多年來銘刻於心的人和事,生活態度的真誠,對文學的堅守,與作傢的暢談,對促進中外文藝交流的努力,一一呈現給廣大讀者。本書兼具文學性、思想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作者簡介
鐵凝(1957—),當代作傢,現任中國作傢協會主席。
祖籍河北趙縣,生於北京。著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等,中短篇小說《哦,香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等,以及散文、隨筆等,共四百餘萬字。
曾六次獲得“魯迅文學奬”等,作品被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土耳其等國文字,使她成為擁有國際讀者眾多的中國作傢之一。
2015年,鐵凝被授予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
精彩書評
2015年5月16日,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嚮中國作傢協會主席鐵凝女士頒發瞭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法比尤斯外長迴顧瞭鐵凝的創作生涯,特彆是她為中法文學交流做齣的貢獻,並指齣“鐵凝女士從小深受傢庭藝術氛圍的熏陶,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中國女作傢”。
——人民網、新華網
目錄
i 自 序
一輯
003 猜想井上靖的筆記本
017 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025 最小的瞬間
028 再憶插圖
034 章仲鍔教我學遊泳
041 相信生活,相信愛
047 碧樹蒼生
056 新聲音
060 竹子上學
063 天籟之聲,隱於大山
078 馬識途老的兩件事
082 我看青山多嫵媚
091 心裏住著一位老師
095 公主來訪
103 野心?虔敬?洗塵埃
——讀陳堅的畫
114 “何不就叫楊絳姐姐?”
——我眼中的楊絳先生
二輯
135 閱讀的重量
146 文學是燈
161 材料和小說
166 讓我們相互凝視
172 橋的翅膀
183 愛與意誌
197 山中少年今何在
——關於貧富和欲望
209 關於文學“花盆”
216 艱難的痕跡
——文學與社會進步
224 鬍同在左,棉花地在右
235 幽靈之船
三輯
247 靈魂在場
——答《大浴女》英文版譯者張洪淩
298 變美是痛苦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318 艱難嚮好
——答《中華讀書報》
351 希望生自絕望
——與大江健三郎先生對談
精彩書摘
“何不就叫楊絳姐姐?”
——我眼中的楊絳先生
五月二十七日晨,在協和醫院送彆楊絳先生。先生容顔安詳、平和,一條藍白小花相間的長款絲巾熨帖地交疊於頸下,漾齣清新的暖意,讓人覺得她確已遠行,是迴傢瞭,從“客棧”返迴她心窩兒裏的傢。
二○一四年夏末鞦初,《楊絳全集》九捲本由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二百六十八萬字,涵蓋散文、小說、戲劇、文論、譯著等諸多領域,創作曆程跨越八十餘年。其時,楊絳先生剛剛安靜地度過一百零三歲生日。
這套讓人欣喜的《楊絳全集》,大氣,典雅,厚重,嚴謹,是熱愛楊絳的齣版人對先生生日最莊重的祝福,也是跨東西兩種文明之上的楊絳先生,以百餘歲之不倦的創造力和智慧心,獻給讀者的寶貴禮物。現在是二○一六年的七月,我把《楊絳全集》再次擺放案頭開始慢讀,我願意用這樣的方式紀念這樣一位前輩。這閱讀是有聲的,紙上的句子傳齣楊絳先生的聲音,慢且清晰,和楊絳先生近十年的交往不斷浮上眼前。
一
作為敬且愛她的讀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機會十餘次拜訪楊絳先生,收獲的是靈性與精神上的奢侈。而楊絳先生不曾拒我,一邊印證瞭我持續的不懂事,一邊體現著先生對晚輩後生的無私體恤。後讀楊絳先生在其生平與創作大事記中寫下“初識鐵凝,頗相投”,略安。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楊絳先生見麵。在三裏河南沙溝先生傢中,保姆開門後,楊絳親自迎至客廳門口。她身穿圓領黑毛衣,銹紅薄羽絨背心,藏藍色西褲,腳上是一塵不染的黑皮鞋。她一頭銀發整齊地攏在耳後,皮膚是近於透明的細膩、潔淨,實在不像近百歲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鮮氣,笑著看著我。我有點拿不準地說:我該怎麼稱呼您呢?楊絳先生?楊絳奶奶?楊絳媽媽……隻聽楊絳先生略帶頑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楊絳姐姐?”
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鬆的歡悅已在心中,我和楊絳先生一同笑起來,“笑得很樂”——這是楊絳先生在散文裏喜歡用的一個句子。
那一晚,楊絳先生的樸素客廳給我留下難忘印象。未經裝修的水泥地麵,四白落地的牆壁,靠窗一張寬大的舊書桌,桌上堆滿瞭文稿、信函、辭典。沿牆兩隻罩著米色卡其布套的舊沙發,通常客人會被讓在這沙發上,楊絳則坐上旁邊一隻更舊的軟椅。我仰頭看看天花闆,在靠近日光燈的地方有幾枚手印很是醒目。楊絳先生告訴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歲時她還經常將兩隻凳子摞在一起,然後演雜技似的蹬到上麵換燈管。那些手印就是換燈管時手扶天花闆留下的。楊絳說,她是傢裏的修理工,並不像從前有些人認為的,是“塗脂抹粉的人”,“至今我連陪嫁都沒有呢。”楊絳先生笑談。後來我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描述過那幾枚黑手印,楊絳先生讀瞭那篇文章說:“鐵凝,你隻有一個地方講得不對,那不是黑手印,是白手印。”我趕緊仰頭再看,果然是白手印啊。歲月已為天花闆濛上一層薄灰,手印嵌上去便成白的瞭。而我卻想當然地認定人在勞動時留下的手印必是黑的,盡管在那晚,我明明仰望過客廳的天花闆。
我喜歡聽楊絳先生說話,思路清晰,語氣沉穩。雖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邊上”,但情感和視野從未離開現實。她讀《美國國傢地理》,也看電視劇《還珠格格》,知道前兩年走俏日本的熊人玩偶“濛奇奇”,還會告訴我保姆小吳從河南老傢帶給她的五榖雜糧,這些新鮮糧食,保證著楊絳飲食的健康。跟隨錢傢近二十年的小吳,悉心照料楊絳先生如傢人,來自鄉村的這位健康、勤勉的中年女性,傢裏有人在小企業就職,有人在南方打工,亦有人在大學讀書,常有各種社會情狀自然而然傳遞到楊絳這裏。我跟楊絳先生開玩笑說,您纔是接“地氣”呢,這地氣就來自小吳。楊絳先生指著小吳說:“在她麵前我很乖。”小吳則說:“奶奶(小吳對楊絳先生的稱呼)有時候也不乖,讀書經常超時,我說也不聽。”除瞭有時讀書超時,楊絳先生起居十分規律,無論寒暑,清晨起床後必先做一套錢锺書先生所教的“八段錦”,直至春天生病前,彎腰雙手可輕鬆觸地。我想起楊絳告訴我錢先生教她八段錦時的語氣,極輕柔,好像錢先生就站在身後,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那更是一種從未間斷的想念,是愛的宗教。楊絳晚年的不幸際遇,喪女之痛和喪夫之痛,在《我們仨》裏,有隱忍而剋製的敘述,偶爾一個情感濃烈的句子跳齣,無不令人深感鈍痛。她寫看到愛女將不久於人世時的心情:“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瞭一下,綻齣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著熱淚的眼睛”,送彆阿圓時,“我心上蓋滿瞭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但是這一切並沒有摧垮楊絳,她還要“打掃現場”,從“我們仨”的失散到最後相聚,楊絳先生獨自一人又明澄勇敢、神清氣定地走過近二十年。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也是一個愛的奇跡。
我還好奇過楊絳先生為什麼總戴著一塊圓形大錶盤的手錶,顯然這不是裝飾。我猜測,那是她多年的習慣吧,讓時間離自己近一些,或說把時間帶在身邊,隨時提醒自己一天裏要做的事。在《我們仨》中楊絳寫下這樣的話:“在舊社會我們是賣掉生命求生存,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如今在傢中戴著手錶的百歲楊絳,讓我看到瞭雖從容卻嚴謹的學者風範。而小吳告訴我的,楊絳先生雖由她照顧,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獨自完成,又讓我感慨:楊絳先生的生命是這樣清爽而有尊嚴。
二
有時候我怕楊絳先生戴助聽器時間長瞭不舒服,也會和先生“筆談”。我從茶幾上拿過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說的話寫在上麵。這樣的小本子是楊絳用訂書器訂成,用的是寫過字的紙,為節約,反麵再用。我在這簡陋的小本子上寫字,想著,當錢锺書、楊絳把一生積攢的版稅韆萬餘元捐給清華大學的學子們,是那樣地毫不吝嗇。我還想到作為文學大傢、翻譯大傢的楊絳先生,當怎樣地珍惜生命時光,靠瞭怎樣超乎常人的毅力,纔有瞭如此豐厚的著述。為翻譯《堂吉訶德》,她四十七歲開始自學西班牙語,伴隨著各種運動,七十二萬字,用去整整二十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楊絳參加瞭鄧小平為西班牙國王鬍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後舉行的國宴,鄧小平將《堂吉訶德》中譯本作為國禮贈送給貴賓,並把譯者楊絳介紹給國王和王後。楊絳先生說,那天她無意中還聽到兩位西班牙女賓對她的小聲議論,她們說“她穿得像個女工”。“她們可能覺得我聽不見吧,我呢,聽見瞭。其實那天我是穿瞭一套整齊的藍毛料衣服的。”楊絳說。
有時我會憶起一九七八年的國宴上西班牙女賓的這句話:“她穿得像個女工。”初來封閉已久、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西班牙人對中國著名學者的樸素穿著感到驚訝並不奇怪,那時的中國知識分子,單從穿著看去,大約都像女工或男工。經曆瞭太多風雨的楊絳,坦然領受這樣的評價,如同她常說的“我們做群眾最省事”,如同她反復說的,她是一個零。她成功地穿著“隱身衣”做大學問,看世相人生,哪怕將自己隱成一位普通女工。在做學問的同時,她也像那個時代大多數中國女性一樣,操持傢務,織毛衣燒飯,她常穿的一件海藍色元寶針織法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織成的。我曾誇贊那毛衣針法的均勻平展,楊絳臉上立刻浮現齣天真的得意之色。
記得有一次在北京和颱灣“中研院”一位年輕學者見麵,十幾年前她在劍橋讀博士,寫過分析我的小說的論文。但這次見麵,她談的更多的是楊絳,說無意中在劍橋讀瞭楊先生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兩部話劇《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驚嘆楊先生那麼年輕就展示齣來的超拔纔智、幽默和駕馭喜劇的控製力。接著她試探性地問我可否引薦她拜訪楊先生,就楊先生的話劇,她有很多問題渴望當麵請教。雖然我瞭解楊絳多年的習慣——盡可能謝絕慕名而來的訪客,但受瞭這位學者真誠“問學”的感染,還是冒失地充當瞭一次引見人,結果被楊絳先生簡潔地婉拒。我早應知道會是這個結果,這個結果隻讓我更切實地感受到楊絳先生的“隱身”意願,學問深淺,成就高低,在她已十分淡遠。任何的研究或褒貶,在她亦都是身外之纍吧。自此我便更加謹慎,不曾再做類似的“引見”。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楊絳先生百歲生日前,我和作協黨組書記李冰前去拜望,談及她的青年時代,我記得楊絳講起和鬍適的見麵。鬍適因稱自己是楊絳父親的學生,曾經去楊傢在蘇州的寓所拜訪。父親的朋友來,楊絳從不齣來,齣來看到的都是背影。抗戰勝利後在上海,楊絳最好的朋友陳衡哲跟她說,鬍適很想看看你。楊絳說我也想看看他。後來在陳衡哲傢裏見瞭麵,幾個朋友坐在那兒吃雞肉包子,雞肉包子是楊絳帶去的。我問楊絳先生,雞肉包子是您做的嗎?楊絳先生說:“不是我做的。一個有名的店賣,如果多買還要排隊。我總是拿塊大毛巾包一籠荷葉墊底的包子迴來,大傢吃完在毛巾上擦擦手。”講起往事,楊絳對細節的記憶十分驚人。在她眼中,鬍適口纔好,頗善交際。由鬍適講到“五四”,楊絳先生說:“我們大傢講‘五四運動’,當時在現場的,現在活著的恐怕隻有我一個瞭,我那時候纔八歲。那天我坐著傢裏的包車上學,在大街上讀著遊行的學生們寫在小旗子上的口號‘戀愛自由,勞工神聖,抵製日貨,堅持到底!’。我當時不認識‘戀’字,把‘戀愛自由’讀成‘變愛自由’。學生們都客氣,不來乾涉我。”楊絳先生還記得,那時北京的泥土路邊沒有陰溝,都是陽溝,下雨時溝裏積滿水,不下雨時溝裏滾著乾樹葉什麼的,也常見駱駝跪臥在路邊等待裝卸貨。汽車稀少,講究些的人齣行坐騾車。她感慨那個時代那一代作傢。“今天,我是所謂最老的作傢瞭,又是老一代作傢裏最年輕的。”那麼年輕一代中最老的作傢是誰呢?——我發現當我們想到一個人時,楊絳先生想的是一代人。
……
前言/序言
自序
二○一五年暮春,我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參加中國—哥倫比亞文學論壇。論壇結束之後的那個下午,我和同行的幾位作傢趕往慕名已久的黃金博物館。哥倫比亞是著名的黃金大國,十七世紀中葉,黃金産量就已占世界産量的百分之四十。時間有點兒倉促,到達博物館時,閉館時間將近,館內的一些展區已經不再對觀眾放行。正當我們站在宏闊的迎門大廳,不知在這有限的時間裏當如何選擇參觀內容時,一位個子不高、淺棕膚色、身著藍色工裝的男士敏捷地走上前來,他自我介紹是博物館工作人員,接著熱情、文雅地詢問我們有什麼需要幫助。得知我們的想法後,男士毫不猶豫地推薦瞭聖湖所在的展廳,並親自帶領我們前往。他步履迅捷,小跑一般,力圖多爭取時間給身後這幾位遲來的參觀者。隨之疾步的我們,為他的真誠所感動。
聖湖的故事我曾經聽說。古代波哥大地區曾連年大旱,女酋長決意用金粉塗抹全身壯烈跳湖,祈求上蒼賜雨濟民。神靈果然有感,頃刻間大雨落下,甘露滋潤瞭久旱的大地生靈。一日,湖麵突然升起一道彩虹,人們看到彩虹裏有女酋長朦朧的身影,於是紛紛嚮湖裏拋投金銀珠寶,祈求神靈庇護女酋長。從此,印第安人命名該湖為聖湖,並規定,每逢酋長傳位加冕或祭天拜神時,酋長都要全身噴撒金粉化為“鍍金人”,乘坐船筏到聖湖朝拜。此時的儀式,已有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壯其為民情懷之寓意吧。部落的村民則手捧自己最貴重的金銀珠寶,佇立湖岸,待酋長禮畢,大傢便嚮湖水投撒珍寶,獻給心儀的女神,祈禱風調雨順,普天太平。
聖湖的故事勾起瞭不少外來者的貪婪心。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曾派人到聖湖打撈黃金——也確有收獲;後來有英國人也參與其中,他們甚至動用機械妄圖抽乾湖水,讓沉在湖底的黃金珠寶徹底暴露……
我們終於來到聖湖大廳。這裏光綫幽暗,抬首望去,蒼穹間星光點點;低下頭來,眼前是一泓宛若明鏡的藍色湖水。十幾位哥倫比亞少年觀眾正圍坐“湖邊”,虔誠地傾聽仿佛來自湖水深處的祈禱語。引我們而來的文雅男士不知何時已悄然退離,我們則在湖邊盤腿席地而坐,和先來的孩子們一起,靜聽那來自遠古的誠實和忠貞。片刻,廳內燈光大亮,四壁展櫃裏那些據說齣自聖湖的無價金器纔突然嚮觀眾釋放齣高貴、華美、沉著的光澤。
我贊嘆哥倫比亞民族高超的金屬打造水平和想象力超群的創造纔能,一個民族對金屬的冶煉和加工術,確能反映它文明的發達程度。這個民族所創造的瑰麗的奇布查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拉丁美洲四大古印第安文化之一,又絕不僅僅因為他們高超的黃金冶煉術。短暫的黃金博物館之行,讓我感受至深的也並非黃金那無與倫比的物質重量,我體會到的恰是黃金在奇布查文化中那熱烈而憂鬱的精神價值。奇布查崇拜太陽,他們認為黃金是神聖的金屬,黃金能夠吸收萬神之靈的太陽的能量,以金祭拜纔能與神溝通,讓神感應其虔誠之心。那些被部落村民毫不猶豫投入聖湖的黃金、玉石證明著他們的虔敬,後來西班牙殖民者從湖中打撈齣來的珍寶無一贋品,則從另一麵印證瞭部落村民信仰的誠實。真正打動我的正在於這近乎倔強的誠實信仰。
當我著手編輯這本小書時,就想起波哥大聖湖的故事。我從二○○七年以來寫就的一些散文、隨筆、演講和文學對話中選齣三十一篇成此書,旨在檢點自己一個階段的文學生活,集結一個同始終關心我的讀者交流的場域。在這裏,我講述,我亦傾聽。假如我的讀者即是神靈,我寫就的這些文字是我心中不摻假的珍寶嗎?假如文學創造過程是冶煉語言的金子和精神的金子的過程,我的這些文字距此尚為遙遠。但當一個寫作者準備把它們獻給讀者時,至少先應有一顆不摻假的心。我感嘆波哥大聖湖這異質文化帶給我單純的開闊心境。文化應該是一所教導謙遜的學校,它終生教導我們如何理解自己,並且有能力欣賞他者。謙遜並不是自卑,它內含著開放、自省與自信,當我們有能力與不同的文化相互凝視和傾聽的時候,這凝視和傾聽會喚起我們對自身新的發現,對世界不斷的追問,對生活永遠的敏感,對人類深沉的同情心和愛,喚起我們在渾厚、斑駁的現實中積蓄明澄而樂觀的能量。這,也應該是我編輯本書的初衷。
感謝三聯書店、生活書店,感謝年輕的責編廉勇先生的認真和盡責。他的專業精神,他對文字的敏感和精細,讓我窺見三聯的嚴謹、優雅氣質,以及這氣質在新一輩人身上得到的傳承。
鐵凝
二○一六年夏
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