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

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民波,叶锋 著
图书标签:
  • 平板显示器
  • 显示技术
  • OLED
  • LCD
  • Micro-LED
  • 显示器件
  • 电子工程
  • 材料科学
  • 光学工程
  • 信息显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72300
商品编码:12026953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

原价:68.00元

作者:田民波,叶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030272300

字数:522000

页码:4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TFT LCD液晶显示器在平板显示器中脱颖而出,在显示器市场独占鳌头。目前以TFT 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迅速,为适应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本书作者编写了薄型显示器丛书。
本册主要阐述平面显示器及其技术发展,共分3章:第10章介绍液晶显示器的产业化;由于TFT LCD对于其他类型平板显示器可谓异曲同工,熟悉了前者可以触类旁通,因此第11章介绍了各类平板显示器的最新进展;第12章介绍了平板显示器产业现状及发展预测。本书内容系统完整、诠释确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特别是本书源于生产一线,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作为大学或研究所各相关专业的教科书,特别适合产业界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0章 液晶显示器的产业化
10.1 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小型化到大型化再到多样化
10.1.1 母板玻璃大型化的背景
10.1.2 多样化的画面尺寸将扩展液晶产业的领域
10.1.3 扩大画面尺寸的过度竞争将引发结构性不景气
10.1.4 功能饥渴状态下不断增加的显示信息量
10.1.5 共同营造继续发展的空间
10.2 步入成熟期的液晶产业
10.2.1 液晶和半导体各自符合不同的比例定律
10.2.2 液晶屏扩大的比例定律——北原定律和西村定律
10.2.3 大型液晶屏的熟悉曲线——小田原定律
10.2.4 液晶三定律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轨迹
10.2.5 三个定律的反面——落入负螺旋的危险性
10.2.6 脱离传统定律发展的可能性
10.3 支撑液晶产业成长的制造装置
10.3.1 支撑TFT液晶世代交替的周边产业
10.3.2 表演“面取数魔术”的制造装置
10.3.3 高额的厂房建设费用会超过制造装置费用吗?
10.3.4 迅速扩大的液晶市场和逐渐缩小的装置市场
10.3.5 人们能不能获得制造装置的技术秘密?
10.3.6 “面取数魔术”还能再表演下去吗?
10.4 TFT液晶的世代及内涵
10.4.1 TFT液晶世代的内涵
10.4.2 按基板尺寸称呼TFT液晶的世代
10.4.3 更快世代交替的推动力
10.4.4 “面取数魔术”的幕后秘密
10.4.5 宽画面增加面取操作难度
10.4.6 装置革新促进生产性的提高
10.4.7 工艺工程师的重要作用
10.4.8 TFT液晶世代交替总会有终点站
10.4.9 TFT液晶的世代划分会不会变化?
10.5 玻璃基板尺寸大型化的背景及其限制
10.5.1 画面尺寸与临场感——大型显示器应具备的特性
10.5.2 有效利用宽画面的方法
10.5.3 基板尺寸与TFT液晶世代——按单纯的基板尺寸扩大定律看
10.5.4 基板尺寸大型化的课题
10.5.5 基板尺寸的多样化及液晶生产线的发展方向
10.6 关于玻璃基板(母板)尺寸的标准化
10.6.1 标准化的理想和限制
10.6.2 装置厂商默认非标准化的现实
10.6.3 已实现标准化的显示规格也在不断进展中
10.6.4 显示屏幕画面尺寸能否实现标准化?
第11章 各类平板显示器的最新进展
11.1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
11.1.1 等离子电视的发展概况
11.1.2 PDP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1.3 等离子电视的显示屏构造及驱动电路
11.1.4 PDP的制作技术及关键材料
11.1.5 PDP的产业化动向及发展前景
11.1.6 不断进展中的各大公司的PDP技术
11.1.7 PDP电视在全高清(full HD)制品开发中的竞争激烈
11.1.8 PDP电视的最新技术动向
11.1.9 中国内地的PDP电视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11.2 有机EL显示器——OLED和PLED
11.2.1 有机EL显示器的发展概况
11.2.2 有机EL元件的基本构造
11.2.3 发光机制初探
11.2.4 有机EL的关键材料
11.2.5 有机EL的彩色化
11.2.6 有机EL显示器的驱动技术
11.2.7 OLED的制作工艺
11.2.8 PLED的制作工艺
11.2.9 有机EL与LCD的对比
11.2.10 需要开发的课题和正在采用的新技术
11.2.11 有机EL显示器的产业化
11.2.12 面向大型有机EL显示器(OLED)的白色有机EL的最新技术
11.3 无机EL显示器的最新技术动向
11.3.1 开发背景
11.3.2 无机EL的构成和关键技术
11.3.3 无机EL的开发动向
11.3.4 显示器的特性
11.3.5 发展方向
11.4 场发射显示器——FED
11.4.1 FED的基本原理及制作工艺
11.4.2 FED的主要类型
11.4.3 Spindt法FED的研究开发动向
11.4.4 碳纳米管(T)FED
11.4.5 弹道电子表面发射型显示器(BSD)
11.4.6 表面电场显示器(SED)
11.5 LED显示器的技术进展
11.5.1 LED的工作原理
11.5.2 LED显示器的关联材料
11.5.3 LED的制作方法及发光效率的定义
11.5.4 提高LED效率的关键技术
11.5.5 白色的实现及在显示器中的应用
11.5.6 今后LED显示器的开发
11.6 VFD——真空荧光管显示器
11.6.1 真空荧光管显示器概述
11.6.2 VF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1.6.3 VFD的应用
11.6.4 荧光显示管的制造工程
11.6.5 今后的发展预测
11.7 电子纸
11.7.1 何谓电子纸
11.7.2 电子纸的结构与分类
11.7.3 液晶型电子纸
11.7.4 有机EL型电子纸
11.7.5 类纸型电子纸
11.7.6 挠性电子纸中必不可缺的有机薄膜三极管
11.7.7 电子纸的产业化现状
11.8 DMD和DLP
11.8.1 DMD的发明和发展概况
11.8.2 DM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1.8.3 DLP的性能及特点
11.9 背投电视
11.9.1 背投电视概述
11.9.2 背投电视的三种主要方式
11.9.3 LCD方式(透射式液晶方式)
11.9.4 DMD方式(DLP方式)
11.9.5 LCOS方式(反射型液晶方式)
11.9.6 背投显示器的技术进展
11.9.7 LED光源、激光光源在背投电视的应用
第12章 FPD产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12.1 电子显示器产业的市场动向
12.1.1 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电子显示器
12.1.2 相互竞争的电子显示器
12.1.3 电子显示器市场
12.1.4 激烈竞争中的电子显示器产业
12.2 FPD的产业地图
12.2.1 FPD的用途和市场动向
12.2.2 FPD按不同技术的业界动向
12.2.3 显示器产业的结构
12.2.4 FPD制造装置的市场动向
12.2.5 FPD今后市场扩大面临的课题
12.2.6 FPD产业的SWOT分析
12.3 日本的FPD产业
12.3.1 日本国内的显示器市场
12.3.2 日本的FPD产能
12.3.3 日本的FPD发展战略
12.3.4 日本的产官学协调与PDP开发战略
12.3.5 各地区纷纷建立与FPD相关联的产业据点
12.4 韩国的FPD产业
12.4.1 制定中长期发展蓝图——创立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提高设备、材料的国产化比例
12.4.2 三星电子
12.4.3 LG Philips LCD
12.4.4 三星SDI
12.4.5 LG电子
12.5 中国台湾地区的FPD产业
12.5.1 中国台湾地区的FPD产业规模目前增大至4.5万亿日元,2007年增加14%
12.5.2 AUO(友达光电)
12.5.3 CMO(奇美电子)
12.5.4 CPT(中华映管)
12.5.5 nannstar(瀚宇彩晶)
12.5.6 Innolux(群创光电)
12.5.7 Wintek(胜华科技)
12.5.8 Toppoly(统宝光电)
12.5.9 RiTdisplay(铼宝科技)
12.5.10 Univision(悠景科技)
12.5.11 Prime View(元太科技工业)
12.6 中国内地的FPD产业
12.6.1 中国内地搭载有LCD应用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
12.6.2 挑战目标是电视面板制造的中国内地FPD产业
12.6.3 SVA-NEC(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12.6.4 BOE-OT(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2.6.5 1VO(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12.6.6 深圳天马微电子
12.6.7 TrulySemiconductor(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12.6.8 吉林北方彩晶数字电子有限公司
12.6.9 南京新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12.6.10 上海松下等离子(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
12.6.11 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12.6.12 维信诺(Visionox,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薄型显示器常用缩略语注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视界的革新:一场关于光影与信息的视觉革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和感知世界的途径,早已超越了书本和口耳相传。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图像和数据构建的数字宇宙中,而这一切的连接点,正是那扇我们每日凝视的窗户——显示器。它不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成为了我们体验虚拟世界、连接真实情感的媒介,一场关于如何呈现色彩、如何描绘细节、如何捕捉瞬间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飞跃,更是一场关于人类视觉体验的哲学思辨。从早期的粗糙像素到如今令人屏息的细腻画质,从单调的黑白到斑斓的万象,每一次的进步都代表着我们对“所见即所得”的极致追求。我们不再满足于模糊的轮廓和褪色的色彩,我们渴望看到更真实的质感,更自然的过渡,更深邃的层次,更鲜活的生命力。这种渴望,驱动着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这场视界的革新之中。 想象一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你的脸上,你在智能手机上浏览着新闻,画面中的阳光仿佛带着温度,文字清晰锐利,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午后,你在电脑前处理工作,屏幕上的图表和数据跃然纸上,色彩的准确性让你对设计稿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傍晚,你与家人一同观看一部电影,巨幕的震撼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每一个角色的表情,每一帧的画面,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这一切的沉浸感和真实感,都离不开背后那套复杂而精妙的显示技术。 然而,这场革命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它涉及到光学的奇妙奥秘,电学与材料学的精妙结合,以及人类视觉感知的深刻理解。我们如何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微小的像素发出特定颜色的光?我们如何让色彩更加饱满、更加准确,还原出物体最本真的色彩?我们如何提升画面的亮度,让细节在强光下依然清晰可见,又如何在黑暗中呈现出深邃的层次?我们又如何让画面更加流畅,消除令人烦躁的拖影和抖动,让我们在高速运动的画面中依然能够捕捉到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得清楚”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看得更好”、“看得更舒适”、“看得更具表现力”的探索。色彩的还原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艺术品、对摄影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画面的对比度,决定着图像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信息传递更加生动有力。刷新率的提升,让动态画面如丝般顺滑,为游戏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分辨率的不断攀升,则将细节描绘到极致,让我们能够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纹理和光影变化。 更进一步,显示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挑战我们对“显示”本身的认知。我们开始思考,除了静态的平面展示,是否还有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方式?我们是否能够将二维的图像转化为三维的立体空间?我们是否能够让显示器“感知”我们的存在,并根据我们的需求做出智能化的调整?从曲面屏的环绕式视觉,到柔性屏的变形万象,再到如今正在孕育中的裸眼3D技术,每一次的突破,都在拓展着我们对视觉体验的边界。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技术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一台优秀的显示器,能够让艺术家创作出更富表现力的作品,让设计师实现更精准的色彩调校,让工程师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发现细微的偏差,让医生在病理图像中辨识出关键的病灶,让普通消费者在欣赏电影、玩游戏时获得身临其境的震撼。它正在成为连接人与信息、人与世界、人与情感的重要桥梁。 这场关于视觉的革命,是一场漫长而持续的旅程。它融合了基础科学的突破,材料学的创新,制造工艺的精进,以及对人类视觉感知规律的深入研究。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可能源于一个微小的材料改进,一次创新的驱动方式,或者一个对人眼响应机制的全新理解。例如,为了呈现更纯净的色彩,我们研究如何更精确地控制光线的发射;为了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亮度,我们不断探索新型发光材料的特性;为了让屏幕更薄、更轻、更节能,我们对驱动电路和面板结构进行了无数次的优化。 这种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研究、实验、迭代和改进。从早期的CRT技术,到LCD的崛起,再到OLED的革新,每一次的技术演进,都伴随着对原有瓶颈的突破,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索。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都推动着我们向着更极致的视觉体验迈进。 我们所探索的,是如何让显示器不仅仅是“观看”的工具,更是“感知”和“互动”的平台。它如何更准确地捕捉和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如何更细腻地呈现细节,如何提供更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如何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纽带。这场关于视觉的探索,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每一次的创新,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新的视野,以及无限的可能。它是一场关于光影的艺术,一场关于信息的革命,一场关于人类视觉感知永无止境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的书名,让我联想到我童年时期第一次见到彩色电视机时的那种震撼。那时候的屏幕又厚又重,画面效果也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而如今,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其屏幕的显示效果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来对这种技术飞跃的探究欲。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详细地记录下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各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如今的各种创新应用。我期待它能解释清楚那些让我感到好奇的专业名词,比如不同类型的面板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渴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种对这项技术发展历程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结构所吸引。虽然我不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名“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本身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电视、电脑屏幕,它们是如何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清晰,颜色越来越鲜艳的?这背后一定蕴含着复杂而精妙的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开这层面纱,让我明白那些集成在小小屏幕背后的核心技术,例如液晶的原理,OLED的发光机制,以及各种分辨率和刷新率的含义。我不是要去做一个技术专家,但我想更深入地理解我所使用的产品,不再仅仅停留在“好用”的层面,而是能领略到科技创新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在不断推动进步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渴望的那一本,它承诺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别致的,一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有几条流动的光线,隐约勾勒出电路板的纹理,给人一种科技感十足的联想。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术手册,内容一定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晦涩的公式和复杂的图表,这让我既兴奋又有点小小的畏惧。我一直对科技的进步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背后技术。想象一下,屏幕这扇窗户,如何从笨重的CRT变成如今薄如蝉翼的OLED,中间经历了多少次的革新与突破,我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想知道那些工程师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难关,将最初的设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梭于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揭示那些隐藏在光滑屏幕背后的精彩故事。

评分

拿到这本《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封面那种简洁而又不失专业的设计。没有花哨的插图,只有书名和一些暗示科技感的线条,显得非常沉稳。我一直对我们生活中的“看得见”的科技,背后的“看不见”的技术原理很感兴趣。平板显示器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从最早的笨重电视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屏幕,其进步的速度令人惊叹。我总是在想,是什么样的技术突破,才使得屏幕越来越薄,显示效果越来越逼真?是材料的革新,还是设计的巧妙?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主题,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是一本能回答我这些疑问的书。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平板显示器从基础原理到各种先进技术的演变过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项技术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经历的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发展道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有质感,纸张厚实,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典籍。书名“平板显示器技术发展”这几个字,虽然朴实无华,却透着一种扎实和权威感,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是一本经过深入研究、内容详实的著作。我尤其喜欢书名旁边那种淡淡的金属光泽,在灯光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影,增加了它的高级感。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读物,它们更多地侧重于产品的体验和使用,对于其内在的技术原理总是浅尝辄止。而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平板显示器从诞生至今的每一次技术飞跃,无论是像素的演变,色彩的调校,还是响应速度的提升,希望它能从技术发展的脉络入手,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挑战。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个场景:从最初的黑白显示到绚丽多彩,从模糊不清到清晰锐利,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智慧的火花,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这些火花的源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