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5年12月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了第九届“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的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盛况空前,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全国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近130篇学术论文。经有关专家的评选,最后有80位同学在大会上宣布了他们的论文,并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而有效的互动。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中,大部分论文就是从80篇会议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少数几篇是从未参加会议的民族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挑选的。《社会镜像: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研究》共有35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23所高等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8名。
《社会镜像: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研究》由五部分组成,即理论探索、社区研究、社会问题、民族社会和社会变迁,主题是“社会问题研究”,从地理上讲,涵盖范围几乎涵盖了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各个地方;从内容上讲,除了7篇理论探讨的论文外,其他28篇论文都是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既有对传统话题的继续探讨,也有新兴社会问题的大胆尝试研究,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从研究方法来讲,本集文集中的论文多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深入社会变革的潮流,关注社会,认识社会,融人社会,是各个社会与人文学科的必由之路。
内页插图
目录
理论探索
浅论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中国乡村研究模式与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探讨
云南省民族社区互嵌式建设研究
——以昆明市关上中心区社区为例
民族散杂居区民族互嵌式社区调查研究
——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
探索与解构: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
田野调查的反思
——论社会科学中田野调查的基础、作用与前景
试论互惠制的多重含义
社区研究
优势视角下建筑工人城市融人问题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
从村落到社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研究
——以河南省新乡市Y社区为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Y市K镇为例
石河子市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研究
三亚市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探析
——基于黎族村落水蛟村的实地调查
浅议乡村庙宇何去何从?
——以淄博市F村关帝庙为例
半月里的民间信仰体系与村落生活
交通因素在六堡茶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对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的调查
社会问题
韩国的低生育率与生育政策的转变
生态保护中的行动逻辑与治理困境
——基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Y镇节水项目的研究
一种中国特色的农村老年人口红利释放的模式
——“类高效城市”运作的现实可能性初探
网络空间中的资源动员探析
——以T市民办初中家长维权运动为例
净水不净:一个发展人类学的视角
——基于对豫西北J村关于水井纠纷的田野调查
藏族“打狗”习俗引发的社会问题
——拉萨市当雄县宁中乡为例
北京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耗竭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五家社工机构的调查
骨刺病病人的医疗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民族社会
茶与社会
——新疆哈萨克族“恰依”研究
塔城柯尔克孜族的流变
新疆玛纳斯县的三种牧民定居类型与其生态效益研究
康昂东云仁拉康志
——一个藏传佛教尼众道场的喜与忧
广西兴业县壮族族群岛的民间信仰
青州真教寺略考
——真教寺组织管理及经济运营浅探
市场经济下农民的美好生活与土地
——以云南落马哈尼族为例
社会变迁
维系与流变:城镇化进程中秀山花灯变迁研究
丧葬制度变迁中的村民人际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县为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汉族移人民的文化适应
文化变迁下的生态人类学研究与思考
社会转型期藏传佛教尼僧的宗教抱负研究
——基于对仁钦岗尼寺的调查
后记
前言/序言
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民族问题、社会问题、难民问题以及跨国流动等诸多问题时,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是像简单的社会评论员做个表面事项的评述,而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要有扎实的事实依据和人文关怀。其思想和材料的源泉就是田野调查。那何谓田野?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田野”是社会的大舞台,还不是我们民族学、人类学的科学意义上的田野。自从人类学家告别古典时代“安乐椅”式的工作方式,开始远足到万里之外的异域和真正的“他者”打起交道,人类学这门学科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能够找到,就是有了“田野”的工具。大家都很清楚,马林诺夫斯基是把实验室的科学的概念,放到实验室之外的田野里,他有一套科学的田野概念,马林诺夫斯基在南太平洋小岛不情愿的滞留,开启了人类学的新时代,他以建构“文化科学”的学术理念,给野外调查这个概念,起了个“科学”名称——“田野工作”(fieldwork)。马林诺夫斯基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指研究者自身在原住民中生活、以直接的观察、详细充分地验证的资料为基础,参照专业的规范来确立法则和规则性,进而论证这一民族生活的实态和规律。时至今日,田野工作对于专业的人类学研究者来说,较为理想的状态是研究者在所调查的地方至少要住一年左右,以特定的社区为中心,集中的、细致的调查这一社会。
这种田野就是我们说的科学的田野。我七、八年前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当时王斯福先生把我带到一个semmar教室,给我介绍说这个位置就是当时费孝通先生坐过的位置。semmar后来费先生把它翻译成“席明纳”。日本著名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先生,就提过在她曾经学习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雷蒙德·弗思的“席明纳”上,弗思就说没有进行过田野工作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她认为田野工作是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特色的基础,这与画家所受的素描的训练是一样的。
田野就是人类学的成人仪式。在我们学院办公楼里挂的几代民族学、人类学家的照片,很多都是来自田野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些走廊里挂出来的照片背后的田野过程和田野研究成果搞清楚了,一部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历史,应该掌握了大部分。同学们都比较了解费孝通先生和林耀华先生。还有两位老先生我要简单说两句。一位是潘光旦先生,一位是杨成志先生。1991年9月,我陪同我的老师费孝通先生到武陵山区沿着潘先生调查过的土家族的路线,考察了近一个月。一路上包括当时接待过或陪同过潘先生调查的当地干部和群众,都为潘先生的精神所感动。潘先生在清华受伤致残,但行动不输常人。每当上山调查时,随行人员都会把他用布带等绑在马背上,就这样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土家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为国家确立土家族为单一的民族,发挥了重要的学术作用。另一位是杨成志先生。
社会镜像: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社会镜像: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