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5年12月初,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召開瞭第九屆“田野調查,立身之本”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盛況空前,我們共收到瞭來自全國港澳颱地區50餘所高校近130篇學術論文。經有關專傢的評選,最後有80位同學在大會上宣布瞭他們的論文,並與參會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瞭熱烈而有效的互動。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論文集中,大部分論文就是從80篇會議論文中精選齣來的,少數幾篇是從未參加會議的民族學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論文中挑選的。《社會鏡像: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研究》共有35篇論文,作者來自全國23所高等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28名。
《社會鏡像: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研究》由五部分組成,即理論探索、社區研究、社會問題、民族社會和社會變遷,主題是“社會問題研究”,從地理上講,涵蓋範圍幾乎涵蓋瞭包括新疆、西藏在內的全國各個地方;從內容上講,除瞭7篇理論探討的論文外,其他28篇論文都是在實地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撰寫而成。既有對傳統話題的繼續探討,也有新興社會問題的大膽嘗試研究,其中不乏獨到的見解。從研究方法來講,本集文集中的論文多以定量研究為主,定性研究為輔。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轉型時期,深入社會變革的潮流,關注社會,認識社會,融人社會,是各個社會與人文學科的必由之路。
內頁插圖
目錄
理論探索
淺論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
中國鄉村研究模式與基層政權建設問題探討
雲南省民族社區互嵌式建設研究
——以昆明市關上中心區社區為例
民族散雜居區民族互嵌式社區調查研究
——以貴陽市烏當區為例
探索與解構:人類學中的田野工作
田野調查的反思
——論社會科學中田野調查的基礎、作用與前景
試論互惠製的多重含義
社區研究
優勢視角下建築工人城市融人問題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區為例
從村落到社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老年人社會隔離研究
——以河南省新鄉市Y社區為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
——以山西省Y市K鎮為例
石河子市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研究
三亞市農村傢庭教育投資現狀的探析
——基於黎族村落水蛟村的實地調查
淺議鄉村廟宇何去何從?
——以淄博市F村關帝廟為例
半月裏的民間信仰體係與村落生活
交通因素在六堡茶發展中的作用
——基於對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的調查
社會問題
韓國的低生育率與生育政策的轉變
生態保護中的行動邏輯與治理睏境
——基於內濛古阿拉善左旗Y鎮節水項目的研究
一種中國特色的農村老年人口紅利釋放的模式
——“類高效城市”運作的現實可能性初探
網絡空間中的資源動員探析
——以T市民辦初中傢長維權運動為例
淨水不淨:一個發展人類學的視角
——基於對豫西北J村關於水井糾紛的田野調查
藏族“打狗”習俗引發的社會問題
——拉薩市當雄縣寜中鄉為例
北京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耗竭因素研究
——基於北京市五傢社工機構的調查
骨刺病病人的醫療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民族社會
茶與社會
——新疆哈薩剋族“恰依”研究
塔城柯爾剋孜族的流變
新疆瑪納斯縣的三種牧民定居類型與其生態效益研究
康昂東雲仁拉康誌
——一個藏傳佛教尼眾道場的喜與憂
廣西興業縣壯族族群島的民間信仰
青州真教寺略考
——真教寺組織管理及經濟運營淺探
市場經濟下農民的美好生活與土地
——以雲南落馬哈尼族為例
社會變遷
維係與流變:城鎮化進程中秀山花燈變遷研究
喪葬製度變遷中的村民人際關係研究
——以山西省×縣為例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漢族移人民的文化適應
文化變遷下的生態人類學研究與思考
社會轉型期藏傳佛教尼僧的宗教抱負研究
——基於對仁欽崗尼寺的調查
後記
前言/序言
民族學傢、人類學傢在麵對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文化變遷、民族問題、社會問題、難民問題以及跨國流動等諸多問題時,其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不是像簡單的社會評論員做個錶麵事項的評述,而是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要有紮實的事實依據和人文關懷。其思想和材料的源泉就是田野調查。那何謂田野?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麯,“在希望的田野上”,這個“田野”是社會的大舞颱,還不是我們民族學、人類學的科學意義上的田野。自從人類學傢告彆古典時代“安樂椅”式的工作方式,開始遠足到萬裏之外的異域和真正的“他者”打起交道,人類學這門學科纔算真正找到瞭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能夠找到,就是有瞭“田野”的工具。大傢都很清楚,馬林諾夫斯基是把實驗室的科學的概念,放到實驗室之外的田野裏,他有一套科學的田野概念,馬林諾夫斯基在南太平洋小島不情願的滯留,開啓瞭人類學的新時代,他以建構“文化科學”的學術理念,給野外調查這個概念,起瞭個“科學”名稱——“田野工作”(fieldwork)。馬林諾夫斯基所謂科學的方法,是指研究者自身在原住民中生活、以直接的觀察、詳細充分地驗證的資料為基礎,參照專業的規範來確立法則和規則性,進而論證這一民族生活的實態和規律。時至今日,田野工作對於專業的人類學研究者來說,較為理想的狀態是研究者在所調查的地方至少要住一年左右,以特定的社區為中心,集中的、細緻的調查這一社會。
這種田野就是我們說的科學的田野。我七、八年前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當時王斯福先生把我帶到一個semmar教室,給我介紹說這個位置就是當時費孝通先生坐過的位置。semmar後來費先生把它翻譯成“席明納”。日本著名社會人類學傢中根韆枝先生,就提過在她曾經學習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雷濛德·弗思的“席明納”上,弗思就說沒有進行過田野工作的人沒有資格參加。她認為田野工作是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特色的基礎,這與畫傢所受的素描的訓練是一樣的。
田野就是人類學的成人儀式。在我們學院辦公樓裏掛的幾代民族學、人類學傢的照片,很多都是來自田野的照片,每張照片背後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果同學們能把這些走廊裏掛齣來的照片背後的田野過程和田野研究成果搞清楚瞭,一部近代以來的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曆史,應該掌握瞭大部分。同學們都比較瞭解費孝通先生和林耀華先生。還有兩位老先生我要簡單說兩句。一位是潘光旦先生,一位是楊成誌先生。1991年9月,我陪同我的老師費孝通先生到武陵山區沿著潘先生調查過的土傢族的路綫,考察瞭近一個月。一路上包括當時接待過或陪同過潘先生調查的當地乾部和群眾,都為潘先生的精神所感動。潘先生在清華受傷緻殘,但行動不輸常人。每當上山調查時,隨行人員都會把他用布帶等綁在馬背上,就這樣他花瞭幾個月的時間,完成瞭對土傢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整理,為國傢確立土傢族為單一的民族,發揮瞭重要的學術作用。另一位是楊成誌先生。
社會鏡像: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會鏡像: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