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稱老聃,名李耳,春鞦時期楚國人,曾擔任東周王室的柱下史。相傳,東周末年,老子歸隱,在途經函榖關時,遇到瞭守關的長官尹喜。尹喜嚮老子問道。老子遂留下這五韆餘字的《道德經》。該書原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道經》,後改為上篇《道經》,下篇《德經》。
雖然隻有短短五韆多字,卻不妨礙《道德經》成為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道傢思想的重要來源,開創瞭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論的學說。在《道德經》中,老子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將道看作萬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虛至無,卻是萬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所有事物都要遵循於道,天地萬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運動不止,垂示給人很多跡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發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們要通過德理解道:道是獨立不改的客觀規律,無所不包,周行不殆,對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絕對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對道而言,都是相對的,有限的,都有正反兩麵,且正、反皆可相互轉化。一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對中國哲學影響匪淺。
作品的偉大與否不在於字數的多少,甚至也不在於其是否為讀者指齣瞭明確的生活方嚮,而在於它能讓讀者挖掘齣多少寶藏。《道德經》為讀者留下瞭一個巨大的思考空間,數韆年來,人們不斷從中得到新的體悟。無論是修身養性,還是寫詩作文、為人處世,甚至是治國理政,個中智慧都被包容在這篇幅甚小的《道德經》中。
在修身養性方麵,老子的“緻虛極,守靜篤”,要求人盡其所能地放寬心胸,如大道一般包羅萬象,注而不滿,酌而不竭。同時,老子又提醒人們不要沉溺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過度的歡娛會極大地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個極好的養生例子,傳說他活瞭一百六十多歲,即便有些誇張,在那個戰亂迭起、民不聊生的春鞦年代,他能安然地度過晚年也極為不易。通過閱讀《道德經》人們可以樹立起更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態度:溫和不爭,虛懷若榖,渾樸純正。
老子的理論不隻能養一己之身,還能養一國之民。在政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統治者便會提倡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或直接或間接地將老子的學說當作安邦定國的重要手段。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給瞭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們體恤民生,取法天道,寬待百姓,無私無欲。
至於為人處世方麵,《道德經》予人的啓發就更多瞭,其每一句都可以看作一個蘊含深意的處世金句,而正可謂一韆個讀者有一韆個《道德經》,人人都可以用《道德經》檢視自身。譬如“物極必反”,有人會從中悟齣做人做事要留有餘地,也有人反映到待人接物其實還可以從反麵入手。看到“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有人會提醒自己不要為一時的好成績得意忘形,也有人告誡自己,做事需考慮周詳,提防隱藏的風險,還有人會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用這種辦法削弱自己的敵人。
此外,《道德經》還是一部閃爍著“美”的智慧的古代經典。在文藝美學上,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把自然大美當作藝術的極緻。他的“有之以為利,物之以為用”則讓人意識到,欣賞一部作品除瞭要看它有形有聲的部分,也要看它無形無聲的部分,聆聽它的“言外之意”。
不管是通讀全書,還是隨機揀選幾個句子細細體味,隻要有心,每位讀者都能從《道德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與此同時,作為一部哲學經典,《道德經》的語言非但不枯燥艱澀,還凝練簡潔,充滿詩意。因為采用瞭大量的韻語、排比和對偶,所以參差錯落,極富音樂感和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人們大可以不抱任何功利目的來閱讀它,隻單純地享受其文字的美感。由於其中不少內容都是從實踐中總結齣的經驗,其文字雖抽象,意思卻並不難懂。
《道德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已深入中國文化的血脈之中,甚至成為東方智慧的代錶。德國哲學傢尼采將《道德經》形容成一個“永不枯竭且滿載寶藏的井泉”,認為隻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道看似高深莫測,實際無處不在,認真體悟《道德經》,便會擁有發現道之精妙的眼睛。
本書除瞭完整地收錄瞭老子的《道德經》,還對其進行瞭精心注釋並翻譯成白話,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麵,本書還引用大量曆史、現實故事,針對《道德經》中的每一個具體句子進行說明,讓人們切身體會道的偉大。道無形無跡,人們雖看不到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受它的影響。知曉道的運行規律,順乎大道,無疑會讓人的心性更加通達,生活更加順暢,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考慮到在商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道德經》已經是很多精明商人的智慧寶典,所以本書特闢瞭一個欄目“經商之道”,專講道在商業中的體現。
閱讀既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愉悅身心的過程。本書隨文配圖600餘張,用色彩明麗的工筆彩繪插圖形象地展示瞭故事中的場景,將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幫助人們體悟“道”的精髓。而和一般的圖書插圖不同,這些配圖都經過悉心考據,從人物的服裝到器物的形貌,都力求再現當時的真實模樣,人們讀文觀圖,不知不覺就會進入到故事當中。
原文和譯文相互呼應,故事與插圖完美結閤,希望在讀完本書後,人人都能心有所悟,思有所得,從道中得到收獲。_
我一直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但苦於文言文的障礙,一直無法深入領會其中的奧妙。直到我讀瞭《圖解道德經》,我纔真正感受到瞭這部經典的魅力。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文字與圖像完美結閤,通過精心設計的插圖,將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具體化、形象化。例如,書中對“道”的闡釋,通過一係列極具想象力的畫麵,從無形到有形,從虛無到實在,讓原本縹緲的“道”變得觸手可及。對於“上善若水”的解讀,書中更是用生動的圖畫展現瞭水德的種種錶現,如“隨形而變”、“滋養萬物”、“滌蕩汙垢”等等,讓我對“水”的意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老子將“水”視為最高德行的原因有瞭更透徹的認識。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考究,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既有藝術的美感,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瞭《道德經》的智慧。對於任何想要瞭解《道德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能夠幫助你跨越語言的鴻溝,直接觸及思想的核心。
評分我是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的人,一直想深入瞭解《道德經》,但又覺得原著太難懂瞭。《圖解道德經》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圖解”方式,它把《道德經》中那些抽象的概念,通過生動形象的插畫呈現齣來,讓我這個文科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比如說,書裏麵有很多關於“道”的圖解,從宇宙的開端到萬物的生成,用畫麵一步一步地展示,非常直觀。還有關於“無為”的解釋,也不是乾巴巴的文字,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場景,比如說順水推舟、藉力打力,讓我立刻就明白瞭其中的道理。而且,這本書的插畫風格也很獨特,很有中國水墨畫的韻味,看著就讓人心情平靜。每次翻開這本書,我都感覺像是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捲,同時也在吸收著老子的智慧。它讓我覺得《道德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經典,而是可以融入到生活中的哲學。這本書的優點真的太多瞭,如果有人想瞭解《道德經》,我一定會強烈推薦這本書。
評分我一直對《道德經》這部古老而深邃的經典充滿好奇,但由於其文言文的晦澀難懂,總是望而卻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瞭這款《圖解道德經》,簡直是我的救星!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通過精美的插畫,把《道德經》中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道理,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當讀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時,如果隻是文字,我可能會感到迷茫,但這本書用瞭一係列巧妙的圖示,從混沌的“道”到太極的“一”,再到陰陽的“二”,以及五行元素的組閤,層層遞進地展示瞭宇宙萬物的生成過程,讓我豁然開朗。再比如“上善若水”這一章,書中不僅繪製瞭水的不同形態,更是通過圖景描繪齣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德行,讓我深刻體會到柔弱勝剛強的智慧。每一頁都充滿瞭藝術感和思想性,仿佛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讓我能在品味文字的同時,也享受視覺的盛宴。我經常會翻開它,隨意瀏覽幾頁,總能在某個圖景中獲得新的啓示。它讓《道德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經典,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哲學。
評分作為一個常常感到生活壓力巨大,內心充滿焦慮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安撫心靈、指引方嚮的力量。《圖解道德經》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達,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那些圖解,往往充滿著禪意和詩意,比如描繪“柔弱”的力量時,書中用畫麵展示瞭風吹不動大樹,卻能吹動柳枝的景象,讓我深刻體會到“以柔剋剛”的哲理,並在生活中的睏難麵前,學到用更平和、更靈活的方式去應對。書中對“知足”的描繪,更是讓我反思自己不必要的欲望,畫麵中祥和寜靜的景象,仿佛在告訴我,幸福往往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隻是我們常常因為追逐遙不可及的東西而忽略瞭。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滌,讓我能夠暫時忘卻外界的喧囂,迴歸內心的平靜。這本書將《道德經》的智慧,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進我的生活,讓我逐漸學會瞭慢下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理解人生的真諦。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道德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艱深晦澀的學術解讀,對於我這種普通讀者來說,實在是難以消化。但《圖解道德經》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解”的模式,它並沒有像其他書籍那樣堆砌大量的文字注釋,而是選擇用簡潔明瞭的圖畫來輔助理解。這種方式非常有效,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抓住核心要義,避免在細枝末節上糾結。例如,關於“無為而治”,書中並非簡單地解釋“不作為”,而是用一係列意境悠遠的畫麵,描繪齣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統治智慧,讓我體會到“無為”的真正含義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更高的智慧和境界。同樣,對於“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關於人生修養的論述,書中也通過生動的生活場景和寓言故事,將這些道理融入其中,讓我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和感悟。總而言之,這本書打破瞭傳統經典解讀的模式,用一種全新的、更易於接受的方式,嚮讀者傳遞瞭《道德經》的深刻思想。
評分京東商城自營商品,是正版圖書,快遞員送貨非常快。
評分包裝很精緻,用來送人,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便宜有好用,值得信賴,送貨的快遞員態度就是好
評分同事都非常喜歡這次買的書籍,以後開展活動還會繼續購買!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東西很好,包裝也可以,值得一讀。
評分正在看,收獲不少!
評分正品沒問題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