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修·圭列里回溯至前贝多芬时代,检视是什么影响贝多芬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接着回到当今,剖析命运交响曲是如何影响现代人的。他从希腊古诗歌的韵律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曲和交响曲,探索贝多芬首创著名前四音符的灵感来源。
马修·圭列里(Matthew Guerrieri),是一位作家、作曲家和钢琴家,现为《波士顿地球报》(The Boston Globe)的著名乐评。他的文章散见于《浮华》杂志(Vanity Fair)、线上音乐杂志“New Music Box”、 百老汇Playbill杂志、Slate杂志等。
革命/001
命运/039
无垠/075
结盟/107
秘方/133
地震/169
样品/205
尾声/251
附录:值得推荐的八张唱片/257
鸣谢/261
注释/263
参考文献/339
译后记/379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了,那种古典的字体搭配现代感的留白,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感。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标题中“命运的叩门”这个意象所吸引。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带着一种诗意的张力。我猜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贝多芬创作第五交响曲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那种初露端倪的浪漫主义精神如何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进行碰撞和融合。而且,“贝多芬”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这本书如果能挖掘出他个性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比如他与疾病、与自我怀疑的搏斗,那将会非常引人入胜。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那个伟大灵魂深处的大门,让我领略到音乐是如何超越文字,直接触及人类最本源的情感——那种对挑战的蔑视与对光明的向往。光是想象着这些,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如果他是一位既精通音乐史又富有文学素养的大家,那这本书的价值就非同一般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而不是重复前人已被论证千百遍的观点。也许作者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切入,探讨这种简单而有力的节奏模式如何直接绕过理性思维,刺激大脑深处的原始情感。或者,他会探讨“开创性”的含义——在贝多芬之前,没有人敢如此大胆地使用动机的纯粹力量来构建一部宏大叙事。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艺术的突破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关于天才的诞生是否总需要伴随着巨大的痛苦与外界的误解,那将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从我的想象中来看,一定是为了营造一种庄重而又值得珍藏的感觉。我喜欢那些能够激发我思考“艺术与时间”关系的读物。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这本身就是对“永恒”的一次有力宣言。这本书大概会探讨这种“不朽”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得以固化的。我希望阅读完之后,我再去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的耳朵里听到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旋律,而是能够“看见”那个时代人的挣扎、贝多芬的坚韧,以及我自身面对生活困境时所能激发的全部勇气。它应该是一本能让你合上书本后,立刻想要戴上耳机,重新体验那份震撼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似乎非常精妙,我特别好奇它如何处理音乐分析与文化解读之间的平衡。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音符和和声的层面,而是能将那著名的“短-短-短-长”动机,置于更宏大的叙事框架中去审视。比如,作者会不会探讨这个动机在不同乐章、不同历史阶段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勇气,还是普通人在生活重压下的不屈挣扎?我特别关注作者在处理“人类想象力”这一维度时会采取何种路径。是聚焦于听众的集体无意识体验,还是探讨贝多芬本人在创作过程中对未来音乐形态的预见?如果能引用一些当时的书信、日记或者同期艺术家的评论,那就更好了,那样能让整个论述更立体、更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堆冰冷的理论堆砌。
评分老实说,我对古典音乐的专业术语有点望而生畏,但这本书的取名方式,特别是那个括号里的英文提示,让我感到一丝亲切和鼓励。它似乎在暗示,即便是没有深厚的音乐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进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我猜作者会用非常具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听觉体验,比如将某种不和谐音描述为“命运掷出的冰冷石块”,将高潮部分描绘成“冲破云层的金色光束”。这种通俗而不失深度的表达方式,是衡量一本好音乐普及读物的关键。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这首交响曲,在无数的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类精神斗争”的代名词?它的魔力究竟藏在哪里?
评分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好
评分h
评分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h
评分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