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文青翘楚、浪子班头”,音乐、影视、文艺 三栖才子,新浪微博粉丝近四千万。曾出版的《鱼羊野史》系列销量突破100万册。
★《晓松奇谈:人文卷》是高晓松对中国民国时期人文情形与“二战”后各国表象的全面爆料。以高晓松的视度来讲民国、说世界,风格轻松幽默,与死板的介绍人文风俗不同,有很多高晓松个人见解和趣闻。
一个送快递的故事引发了赫赫有名的黄金大劫案? 
 民国时期文人雅士公子哥儿心目中的首席民国女神是谁? 
 做了这么久汉人,我们竟然不是24K纯种的? 
 为什么晓松说张勋是民国奇葩代表人物? 
 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WEI一的一次全民选举发生在什么时候? 
 引领一代文明的华夏DI一帝国是怎样覆灭的? 
 为什么上海滩ZUI红的两位女明星,人生际遇和结局却迥然不同?
高晓松,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词曲创作者、写字者。 代表作品 音乐作品: 《同桌的你》《恋恋风尘》《万物生》《彼得堡遗书》《校园民谣》作品集、《青春无悔》作品集、《万物生长》作品集 电影作品: 《那时花开》《我心飞翔》《大武生》《同桌的你》 文学作品: 《写在墙上的脸》《如丧: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鱼羊野史》(第1卷~第6卷) 《晓松奇谈:世界卷》
一、乱世佳人/001 
 1.民国女神的结局/001 
 2.性格决定命运/009 
 3.黄金时代的阳光女神/015 
 4.民国时代的“作女”/024 
 
 二、黄金大劫案/032 
 1.神秘的第七人/032 
 2.真相大白/042 
 3.用导弹发快递/049 
 
 三、张勋和他的北洋/055 
 1.从默默无闻到一战成名/055 
 2.有道德没文明/064 
 3.唯一的一次全民选举/072 
 4.袁世凯与洪宪帝制/080 
 5.黎元洪的发迹史/087 
 6.复辟舞台的搭建/095 
 7.复辟闹剧/101 
 8.讨逆之战/109 
 9.张勋的晚年生活/116 
 
 四、禅让/122 
 1.禅让的全套“礼节”/122 
 2.华夏第一帝国的覆灭/135 
 3.纯种汉人去哪儿了/147 
 4.天龙八部的由来/158 
 
 五、胜利的阴影下/166 
 1.最善待战俘的两个国家/166 
 2.莱茵河畔的百万亡灵/178 
 3.反人类与非人类/185 
 4.感性与理性的民族/192 
 5.我真的是内奸吗?/204 
 6.团结与被遗忘/212 
 7.何处是故乡/220 
 8.两面派与沉默派/230 
 9.种族灭绝式的复仇/240 
 10.犹太人复国/246 
 11.阴影后的反思/256 
 
 回答网友提问/267 
 问题一:齐奥塞斯库夫妇为什么招人恨?/267 
 问题二:塔利班的事情怎么解决?阿富汗的未来走势如何?/274 
 问题三:如何看待贾玲就恶搞花木兰事件的道歉?/278 
 问题四:聊一聊关于“特赦”的话题/286 
 问题五:好莱坞电影也和中国电影一样,需要大量的配音员吗?/292 
 问题六:大名校生干吗要进娱乐圈?/306 
 问题七: 
 如果没有李自成和清兵,明朝能不能像西方一样过渡到君主立宪和现代文明社会?/307 
 问题八:黄健翔和卡戴珊的官司打赢了吗?/308 
 问题九:希拉里如果上台,会对中国采取怎样的立场?/309 
 问题十:是否赞成开放二胎政策?/310
1.民国女神的结局 
 今天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民国时代的国民女神。 
 民国时代的上海娱乐业,是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强大的娱乐王国,20世纪30年代可以算得上它的黄金年代。据考,从老上海时期留下来的歌居然有六七千首之多,而且,那些歌曲的旋律比现在的许多口水歌要好听得多。大家想一想,六七千首好听的歌曲版权,那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 
 不光音乐,老上海的电影当时也位列世界前茅,而且电影公司的数量应该是排在世界第一的,20世纪30年代全中国有一百多家电影公司,而且这些电影公司很多都在上海。上海当时号称“东方巴黎”,能把日本的东京甩出几条街。 
 电影业强大的老上海,诞生了好几家巨型电影公司。当时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影后评选,最后得到第一名的是代表明星公司出战的胡蝶,胡蝶的票数是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得到第三名的是代表联华公司出战的阮玲玉;除了这两家之外,当时上海还有一家巨型电影公司,叫作天一影片公司。 
 现在大家听到这三家电影公司的名字,可能感觉有些陌生,我可以拿这三家公司跟今天的电影公司做一下类比,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明星公司有点像今天的华谊兄弟,都是老牌的民营电影公司,根正苗红,专做正剧、长篇,是质量非常有保证的老牌电影公司,稳坐电影行业的第一把交椅,所以代表明星公司参赛的胡蝶毫无疑问地得到影后评选的第一名。联华公司很像今天的万达影业,联华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既有制片厂又有院线的公司,自产自销,而且因为有院线,它可以拍一些文艺片,所以阮玲玉在联华公司拍了很多高质量的文艺片,而且我觉得阮玲玉拍的电影,质量比胡蝶拍的要高。天一公司的特色是不太注重电影的质量,就是大规模地拍,什么片子都来,主要是各种古装的神鬼怪风格,和今天的光线传媒很像。当然了,光线传媒也拍了不少好电影,但它目前的战略很像当年的天一公司,就是大规模地投资拍摄,难免会拍出很多烂片,鄙人2015年的电影《同桌的你》也是光线投拍的,不知道应该算是好电影还是烂片。以上就是当时上海最大的三家电影公司的概况,经它们之手捧出来的明星也是一打一打的。 
 有一次,我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厂长吃饭聊天,他跟我讲了两个和民国时代的大美女有关的小故事,前面的故事比较有意思,后面的故事有点悲惨,正是因为听了这两段小故事,我才萌生了要回顾一下民国时代那些国民女神的想法,而且不仅要回顾她们人生中最风光的时代,更要看看她们的人生最终都是什么样的结局。 
 第一个故事的大美女,我不方便提她的名字,因为让她的家属听到了不太好,总之她是一位民国时的女神级的女明星。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影厂当演员,因为她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那种风格,所以在革命电影中她的形象不是很受欢迎。我们的革命电影喜欢张瑞芳那样的女性形象,但这位女明星的形象比较适合演资本家的大小姐,所以她在上影厂不太吃香,慢慢就被“打入了冷宫”。因为拍不到电影,收入和待遇就比较差,生病了也看不起,晚年的时候她住在那种小小的演员宿舍的阁楼里面,生活得十分凄惨。但她毕竟曾经是著名的影星,等到她病入膏肓的时候,厂长还是带着人前去慰问她。当时,老太太躺在简陋的阁楼里,有气无力地对客人说:“能给我一支烟吗?”大家都惊呆了,没想到女神竟然是抽烟的。有人给她点了支烟,老太太抽烟前还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病人,一口烟吸下肚,立马容光焕发,从她的眼中立刻浮现出了昔日女神的光辉,就见她娴熟而缓慢地吐出一个大烟圈,十分得意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当年有多少人想跟我睡觉?”去看望她的人全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已经垂垂老矣,依然对民国时叱咤风云的自己记忆犹新,可见在她眼里,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黄金年代,但看到她凄凉的晚景,还是令人不禁感到了无限的唏嘘,她的结局,其实就是很多民国时女神命运的缩影。
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带来的感受,那便是“广博而不失温度”。它似乎涵盖了从古代的器物、艺术流派,到近代的社会思潮、思想人物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作者令人惊叹的知识广度和涉猎深度。但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夹杂在宏大叙事中的人性关怀。作者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被主流历史叙述所忽略的边缘声音,或是那些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微弱光芒。他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充满敬意的,但绝不盲从,总能在赞美中保有审慎的批判,在批判中又不失理解的包容。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光谱,让这本书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而充满了人性的张力与魅力。它像是一场精彩的文化漫游,领我们领略了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最终又落脚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探讨,收束得既有力又温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那种略带斑驳的复古感,让人一拿到手里就仿佛穿越回了某个遥远的年代,仿佛里面记载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时间的沉淀。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手感温润,油墨的印刷清晰又不失厚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那些引用的古典诗词或历史事件的插图,布局疏朗有致,既不会喧宾夺主,又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睛之妙。那种精心打磨的细节,体现了出版方对“人文”二字的尊重,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快餐读物可比。初翻时,我甚至有些舍不得下笔勾画重点,生怕破坏了它本身的完整美感。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而非仅仅是供人消遣的文字载体,这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坚持和情怀的体现。这种对书籍本体的重视,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高雅而沉稳的基调,让人对接下来的精神旅程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并非简单的编年史或主题罗列,而是通过一种极其流畅的、近乎于“主题回旋”的方式展开。每一篇看似独立的论述,实际上都在某种看不见的丝线上与前后的篇章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宏大而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需要读者全神贯注地去体会,一旦跟上了作者的思维节奏,就会发现阅读体验的愉悦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它考验的不仅是阅读者的知识储备,更是其逻辑构建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回顾前文,才能完全领会到作者在此处埋下的伏笔或者进行的回应。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智力挑战性,它要求读者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对于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享受。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在作者的叙事之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长者,在温暖的壁炉旁,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却又与当下息息相关的人和事。他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绝非脸谱化的正面或反面标签,而是深入到他们的性格罅隙、矛盾挣扎乃至微小的生活习惯中去。比如,他对某一朝代士大夫群体在特定历史转折点上的集体心理波动分析,那种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仿佛能看到他们当年的焦虑与无奈。更难得的是,他总能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巧妙地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编织在一起,使得原本遥不可及的“人文”议题,变得鲜活可感,充满烟火气。每一次阅读,都像是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深度探险,总能从看似平常的描述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不同的解读维度,让人不禁停下来,反思自己对世界的固有认知。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与“重塑”。它没有那种急功近利地灌输“标准答案”的架势,而是像一面镜子,引导读者去探索自身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坐标。作者在行文间不时流露出的那种对传统文化中优秀内核的深切关怀与捍卫,是极具感染力的。他并非一味地复古守旧,而是以一种非常现代、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和继承,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注入了面向未来的活力。我尤其喜欢他处理那些复杂的哲学思辨时的那种游刃有余,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阐释最深刻的道理,没有丝毫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髓。读完某一章节后,我常常会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清晰感,仿佛心中的一些杂音都被过滤掉了。
评分价格实惠,希望内容丰富
评分好书不怕晚,现在学还来得及。
评分还可以吧,之前看了鱼羊野史,知识面很广啊,还送了个小笔记本
评分晓松奇谈是最爱的节目,每周都很期待。所以晓松的书也必买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质量好,速度快,很喜欢高晓松的节目,眼界很广。
评分引领一代文明的华夏DI一帝国是怎样覆灭的?
评分《晓说》为一档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视频脱口秀节目,也是中国第一档全自由发挥的知识类名人脱口秀,由高晓松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打造视频化的“高晓松专栏文章”。
评分从晓松奇谈一路追到晓说,一直都是矮大紧的忠实粉丝,书比节目内容更丰富,延展性更强,支持矮大紧!
评分此后一百二十年间,辽宋不曾兵戎相见。北宋进入繁荣期,出现了宋朝三百年间唯—的盛世——咸平之治。其后,皇后刘娥摄政的天圣朝、脍炙人口的仁宗朝相继来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