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老师解决了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引领孩子爱上自主阅读,这或许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很有力量的方法了。这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让教与学的时光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美好。
如果你也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老师或家长,阅读《书语者》的过程中一定会常常怦然心动——米勒老师的教室简直就是一个阅读天堂,她和孩子们的阅读故事是那么动人,我们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那该多好啊!
——著名阅读推广人 阿甲
《书语者》首版问世后,迅速成为了一个传奇。这本书如此广受欢迎,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米勒老师解决了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引领孩子爱上自主阅读,这或许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较有力量的方法了。这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让教与学的时光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美好。
——《阅读的力量》作者 斯蒂芬·克拉生(Stephen Krashen)
这是一本美国教师带领学生爱上阅读的实用指南书,包括如何选书、如何建立班级图书馆、如何教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正是目前国内的教师们所急需的。
——儿童阅读专家 王林
作为一名因激发众多学生阅读潜能而获得广泛赞誉的教育实践者,作者在本书中涉及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等理念非常值得在中国推广,尤其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阅读教学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 王志庚
唐娜琳·米勒是少见的书迷、书虫、书痴,她的读书经历和阅读主张引发众多教师的深思,其开展阅读教学、培养终身读者的方法,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营造书香教室极有价值的指南。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常生龙
本书对“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会”进行了深刻反思,提供了诸多颇具参考价值的做法,为学校阅读注入理性思考的力量,也为班级阅读提供了可选择、可实践的多条路径。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李怀源
翻开,便会撞着漂洋过海而来的对书的热情;阅读,不禁感叹作者阅读教学中的一路风景;合上,定然跃跃欲试那些激发儿童阅读潜能的策略和方法。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特级教师 周益民
译者序 1
作者自序 4
第一章 再回首 11
如梦初醒 14
陷入迷茫 15
何去何从 16
踏上正途 17
在摸索中前行 21
第二章 每个人都是读者 23
读者类型 27
试探老师 36
学习的环境 38
书语 学生调查问卷 41
第三章 总有一个时间,总有一个地点 49
用来阅读的时间就是被善用的时间 51
“偷”时间来阅读 54
阅读的地点 64
请保持安静(老师除外) 68
第四章 阅读的自由 71
阅读计划 77
阅读要求:为什么是40本书? 78
认可学生的阅读选择 85
通过朗读介绍作者 89
构建文类的背景知识 92
保持步调一致:读书笔记 99
书语 读书笔记 101
第五章 言传身教 105
阅读危机的症结:缺少阅读的榜样 107
阅读对你意味着什么? 109
找到你内心的读者 111
第六章 斩断束缚 119
检视“壁纸” 121
传统做法1:全班共读一本书 122
传统做法2:阅读理解测验 131
传统做法3:读书报告 135
传统做法4:读书日志 141
传统做法5:轮流朗读和爆米花朗读 146
传统做法6:阅读激励活动 150
书语 年终总结 153
第七章 放手 157
又回到了起点? 160
我们让学生为什么而做准备? 163
向榜样学习 167
因书结缘 170
后记 177
附录一 班级图书馆的建立与管理 180
到处都是书 181
书的获取 183
书的维护 184
选什么书 186
附录二 超级图书馆书单 189
附录三 问卷表格 199
参考书目 209
索引 212
我不是专门研究阅读的学者,也不是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我没有博士学位,只是一位教阅读的老师。我之所以在阅读领域获得认可,缘于我作为一名阅读老师,激励学生们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离开学校后的很长时间里,依然热爱阅读,保持着自主阅读的习惯。我要求我六年级的学生一年读40本书。一年年过去,我的学生全部完成甚至超过了这个目标。我的学生不仅阅读量大,还在全州阅读测评(TAKS-德克萨斯州知识与能力标准测评)中成绩骄人。四年里,没有一名学生不及格,且有85%的学生平均分数超过90分——90分可是德州的嘉奖分数线。我的学生们经济条件、家庭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但无论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得比较吃力的孩子,还是美国本土大学教授的孩子,我的阅读教学方法都非常适用。
第四段评价: 对于我这个同时拥有初阶阅读者(7岁)和青春期前夜者(14岁)的家长来说,找到一本能同时涵盖两个年龄段阅读挑战的书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这本书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跨越。对于小年龄段,它提供了建立基础语感和乐趣的“游戏化”策略,那些关于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的建议,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书中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何与复杂文本对话,以及如何利用阅读来处理青春期的情绪迷茫。这种分龄指导的细致入微,让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动态的工具箱,我可以根据孩子当下的心智水平,随时取出最合适的工具。特别是关于如何鼓励青少年进行主题阅读和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部分,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框架,这让我看到了阅读如何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面对未来复杂世界的信心。
评分第一段评价: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带着一丝怀疑。市面上关于儿童阅读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多读书有好处”的说教,鲜少有能真正打动家长,又能触及孩子内心的实操指南。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同,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朋友在与你真诚对话。书中的文字是那么的细腻,精准地捕捉到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卡点”——比如为什么孩子对文字感到枯燥,为什么一本书读不下去,或者如何将阅读从一个被动的任务变成主动的探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探讨了阅读与孩子情感发展、想象力构建之间的深层联系,这远超出了我原本预期的“如何让孩子多看几页书”的范畴。我感觉作者深谙7到1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世界的认知也从具象走向抽象,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恰好适应了这种成长轨迹的转变,让人读完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迫不及待想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阅读的社会性”的重新定义。过去我总觉得阅读是孩子一个人的私事,是安静的独处。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阅读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能构建起家庭和社群的连接。它鼓励家长走出传统的“辅导作业”模式,转而成为“阅读伙伴”,一起分享感受,甚至共同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项目。书中关于如何组织家庭读书会的建议非常富有创意,它们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的讨论会,而是充满了活力和互动的体验分享。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模式,意识到阅读不应该成为又一个制造压力和隔阂的战场,而应该是增进理解、深化情感交流的桥梁。读完之后,我不仅收获了阅读策略,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如何与我的孩子建立更深层次、更持久的精神共鸣的方法论,这比任何技巧都来得宝贵。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温暖的、近乎哲学的思辨色彩,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却又充满了行动的鼓舞力。它成功地将枯燥的教育术语转化成了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描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兴趣的火花如何点燃”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强迫孩子去读那些“对未来有益”的书,结果适得其反。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要捕捉孩子瞬间的好奇心,哪怕这份好奇心指向的是一本看似“不入流”的漫画或科普小册子。它教会我们如何像一个侦探一样,去观察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眼神的微小变化,然后在那个瞬间精准地投喂下一份能够延伸阅读体验的“诱饵”。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及时的引导,是任何宏大的阅读计划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我从一个“规划者”转变成了一个“陪伴者”,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巨大转变。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其巧妙,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个层层递进的探险地图。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章节之间过渡的自然流畅性,仿佛作者深知家长在不同阶段的焦虑点。最吸引我的是它对“阅读环境创设”的独到见解。我以前总以为营造阅读氛围就是买一堆精美的书放在书架上,但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家庭的日常对话、亲子共读的仪式感,甚至是如何利用自然光线和舒适的角落来影响孩子的阅读倾向。它提供的建议是如此具体而可行,例如,如何设计一个“没有评判”的阅读空间,让孩子敢于尝试不那么“高大上”的书籍,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好书”的刻板印象。读到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的部分,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常常错把“阅读速度”当成了“理解深度”的衡量标准,而这本书正是在努力修正这种偏差,教我们如何从“读完”到“读懂”,再到“内化”。
评分书还没看,多看书多思考!
评分买书守则,首选肯定是京东,在京东买了那么多好书,家里面自然是书香门第,感谢京东
评分绝对的好书,还没看完,听了带读。
评分不错 很好的书籍 京东的自营正品 经常在这买书的。
评分一线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评分建议父母老师都看看!
评分以书为介,来一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连接,
评分书质量不错,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评分还没开始看 朋友推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