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学的两大重要支柱:医和药。医之本在《黄帝内经》,药之本在《神农本草经》。《名老中医讲经典·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1)》由祝之友教授50余年临床研习及讲授《神农本草经》素材整理而来。作者从经文要义、药物解读、临床应用注意等方面,细说本草经文本意,详解临床应用要点,以期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探究《神农本草经》的根本含义,为读者提供研习经典的便捷途径。本抟适合临床中药学人员、临床医师阅读参考,亦适合中医药经典研习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祝之友,男,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余年,多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和考察,采集制作中草药植物标本3600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药剂管理委员会委员。眉山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伤寒论药物历史变异与临床应用研究》《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神农本草经解读》等专著5部。
目录
序录
巴豆
半夏
水半夏
贝母
川贝母
浙贝母
湖北贝母
平贝母
土贝母
柴胡
大黄
当归
地黄
杜仲
杜仲叶
阿胶
蜚廉
附子
甘草
枸杞子
决明子
僵蚕
桔梗
菊花
野菊花
苦参
蘼芜
牡丹皮
涅石
女萎
蚯蚓
人参
西洋参
肉苁蓉
肉桂
麝香
水蛭
天麻
乌梅
乌头
川乌
草乌
白附子
细辛
夏枯草
消石
薏苡仁
云母
柞蝉
梓白皮
精彩书摘
《名老中医讲经典·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1)》:
【处方用名】巴豆——大戟科
【经文】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瘢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注邪物,杀虫鱼。一名巴叔。生川谷。
(尚志钧辑本)巴豆,味辛、温。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坚积聚,留饮淡澼,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蛊毒注邪物,杀虫鱼。一名巴椒。生川谷。
本经要义
伤寒:有三义。
一是指中医病名,即广义的伤寒。系指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伤寒”)。《素问》卷九·热论篇第三十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本经》所称伤寒即此义,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者,即包括各种外感发热病。
二是指狭义的伤寒。即为感受外邪而继发的病变。《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按:其中所言“伤寒”,即为狭义之伤寒。)《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日伤寒。”(按:此指太阳表证,即狭义之伤寒。)
三是指冬季感受寒邪所致病证。晋·王熙(王淑和)《伤寒例》:“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王氏又言:“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既说明了发病的原因,又指出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故又谓“正伤寒”。
温疟:详见麝香“本经要义”之“温疟”项可互参。
寒热:其义有二。一是,寒发热症状的简称。《素问》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名日寒热。”二是,八纲辨证的两个纲领,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治法上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
癥瘕:详见大黄“本经要义”之“癥瘕”项可互参。
结聚坚积:又称谓结坚积聚。又可省文成“结坚”“积聚”。“结”,凝结、积聚、坚硬等之意。《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七回:“这墙砌的不结实。”
“坚”,堅字的简体字。坚硬之意。《说文·取部》:“堅,刚也”。《易·坤》:“履霜堅冰至”。《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三》:“竹能破坚土,不旬日而等身。”引申为凝结,凝固。
“积”,繁体字稹的简体字。“聚”之意。《说文·禾部》:“稹,聚也”。段玉裁注:“禾与粟皆得称稹。”又表“滞积”。专指人体积久渐成的内脏疾患,如血积、气积、痰积、食积、虫积等。
……
前言/序言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学典籍之一,是中医药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所载药物之功效与主治是其主要内容,另有药物正名、性味、主治、异名、产地、采收季节,以及用法、用量、剂型、七情畏恶、所附方剂、服用方法等。中医药界对其研究者甚多。
自宋代始,有多种版本的《神农本草经》辑复本面世,如清·孙星衍等《神农本草经》,清·黄爽《神农本草经》,清·陈念祖(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清·叶桂(叶天士)《本草经解》等。近半个世纪以来,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成果颇丰,如尚志钧校点《神农本草经》,曹元宇辑校《本草经》,张树生等主编的《神农本草经贯通》,叶显纯等所著《神农本草经临证发微》,张登本的《全注全译神农本草经》,最近才出版的宋永刚《神农本草经讲读》等。但这些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不注重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有的甚至与《神农本草经》的本义相差甚远。
随着对《伤寒杂病论》研究的深入和“读经典”的提倡,中医药界已经开始重视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为还原《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药物的本来面貌,已经取得很多突破性进展。中医界已开始注重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神农本草经》的价值已逐渐显现。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使《神农本草经》的很多记载得到证实,如半夏“主咽喉肿痛”,厚朴“主气血痹”,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甘草“主金疮肿”,麻黄“破癥坚积聚”,芍药“主利小便”,苦参“主溺有余沥”而逐水,桂枝(肉桂)“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柴胡“推陈致新”,天花粉“续绝伤”,玄参“治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大黄“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独活“主金疮、奔豚、女子疝瘕”,鸟头治“咳逆上气”,茯苓治疗“寒热烦满咳逆”,天麻“补益身体”等。
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本草经·序录》是较为全面、系统、纲领性的临床中药学综合性经典论著,全文共755字,它奠定了中医药临床药学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历代中药本草文献对该序录全文均有转载、注释和研究,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亦有很多版本,如清·张璐《本经逢原》,清·张志聪(张隐庵)《本草崇原》,仅名称和个别文字、标点符号略有差异。历代本草文献认为《神农本草经》:“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
要学习好中医中药,必须要读经典。要读《黄帝内经》、读《伤寒杂病论》、读《神农本草经》,不仅要读,而且要精读。《伤寒杂病论》方证源于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标志了经方的起源。
《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是讲中药的功效与应用,内容丰富。但由于其文辞古奥,很难读懂,特别是现代相当一部分年轻的中医药工作者,即使读完《神农本草经》,也不一定能理解透彻,更不要说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就造成了很多学习中医中药人员不理解《神农本草经》,而只是使用一些后世医药学家的相关本草书籍和现代中药教科书。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中医中药人员没有读过《神农本草经》,正如清代名医张志聪在其《本草崇原》自序中言《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后人纂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知其性而用之,则用之有本,神变无方;袭其用而用之,则用之无本,窒碍难通。”
《神农本草经》序录反复强调辨证用药原则,可见《神农本草经》是一部着眼于临床实践,教导人用药治病的医药图书,不是某些人误解的单纯讲中药的药书。相反,现代很多与中药相关的教科书背离了《神农本草经》的原意。《神农本草经》序录强调辨证用药原则,经文则主要讲单味药之功效。其核心是讲解每一味药物的形、色、气、味,并对“大病”(常见病)辨证分型,对症用药。这表现在365种药物的论述之中。
名老中医讲经典·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名老中医讲经典·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1)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