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①史學大師呂思勉經典著作,影響民國一代人的國史讀本
《極簡中國史》是史學大師呂思勉寫給普通讀者看的國史入門書,自1934年問世以來,就成為當時的中學曆史教材。使用麵之廣,發行量之大,影響瞭民國一代人。
②顧頡剛、黃仁宇、易中天、錢穆、柏楊、於丹等傾情推薦
呂思勉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史學四大傢”。他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對以後的史學傢産生瞭深刻影響:錢穆喜歡聽他的課,餘英時讀他的書長大,李敖佩服他頭腦新,易中天《品三國》頻繁引用其理論觀點。顧頡剛更稱贊本書開創瞭中國通史寫作的新紀元。
③全新足本,注音解詞釋疑,常讀常新
《極簡中國史》以呂思勉的《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為底本,在尊重原文,較少改動的基礎上,采用生僻詞注音,重點字詞加以詳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瞭本書的閱讀難度。
推薦閱讀:《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你受的苦,總有一天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為高級中學的學生所作的曆史教科書。全書采用白話形式,敘述亦力求其具體,少作概括之辭,是當年使用麵較廣,發行量較大的一部高中曆史教科書。書中涉及的曆史、地理等方麵的專門知識,都是一般工具書裏不易查到的。
在本書中,作者用簡捷流暢的文字敘述從遠古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曆史大勢、製度沿革、文化發展,終篇則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依歸。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是一部中國曆史的大百科全書。
目錄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2
第二章 我國民族的形成/4
第三章 中國疆域的沿革/6
第四章 本國史時期的劃分/8
第二編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國民族的起源/12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14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16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19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21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23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製度/25
第八章 我國民族的滋大/28
第九章 春鞦的霸業/30
第十章 戰國的七雄/32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34
第十二章 春鞦戰國的學術思想/36
第十三章 春鞦戰國的政製改革/38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40
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46
第二章 秦漢之際/48
第三章 前漢的政治/52
第四章 新莽的改製/54
第五章 後漢的政治/57
第六章 兩漢的製度/60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62
第八章 兩漢對外的交通/65
第九章 兩漢的學術/68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71
第十一章 兩漢的社會/73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76
第十三章 晉的統一和內亂/79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81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對峙/88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製度/91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93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95
第十九章 隋之統一與政治/98
第二十章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100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103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對外交通/106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製度/108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學術和文藝/111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輸入/113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觸/115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117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會/121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亂/124
第三十章 宋的統一及其初年的政治/127
第三十一章 變法和黨爭/129
第三十二章 遼夏金的興起/132
第三十三章 宋和遼夏的關係/135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關係/137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140
第三十六章 宋的製度和社會/143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興和各汗國的創建/147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151
第三十九章 元的製度/154
第四十章 元帝國的瓦解/157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160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關係/163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165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168
第四十五章 明的製度/171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174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會/177
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際/182
第二章 歐人的東略/185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188
第四章 清初的內政/191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194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197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202
第八章 鴉片戰爭/205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役/208
第十章 英法聯軍之役/213
第十一章 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216
第十二章 西北事變和中俄交涉/218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222
第十四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224
第十五章 中日戰爭/230
第十六章 中俄密約和沿海港灣的租藉/234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237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醜條約/240
第十九章 遠東國際形勢/243
第二十章 日俄戰爭和東三省/245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憲政運動/249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製度/252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學術/255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會/259
第五編 現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264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運動/267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269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經過/271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外交和濛藏問題/274
第六章 帝製運動和護國軍/278
第七章 二十一條的交涉/279
第八章 復闢之役和護法之戰/282
第九章 參戰的經過和山東問題/286
第十章 華盛頓會議和中國/288
第十一章 軍閥的混戰/291
第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成立/293
第十三章 五卅慘案和中國民族運動的進展/296
第十四章 國民革命的經過/298
第十五章 五三慘案和對日之交涉/300
第十六章 關稅自主的交涉經過/302
第十七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經過/305
第十八章 中俄的齟齬/307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東北/309
第二十章 國民政府的政治/313
第二十一章 現代的經濟和社會/316
第二十二章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319
第六編 結論
第一章 我國民族發展的迴顧/324
第二章 中國對於世界的使命/326
精彩書摘
第一章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曆史是怎樣一種學問?究竟有什麼用處?
從前的人,常說曆史是“前車之鑒”,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絕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惟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又有人說:曆史是“據事直書”,使人知所“歆懼”的。因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壞,就不免“遺臭萬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顧惜名譽。強悍的人,就索性連名譽也不顧。況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難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眾所共知的就不過是其錶麵;其內幕是永不能與人以共見的,又且事情愈大,則觀察愈難。斷沒有一個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說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據以直書,那就非愚則誣瞭;又有一種議論:以為曆史是講褒貶、寓勸懲,以維持社會的正義的。其失亦與此同。
凡講學問必須知道學和術的區彆。學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術則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舊話說起來,就是“明體”和“達用”。曆史是求明白社會的真相的。什麼是社會的真相呢?原來不論什麼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一個我?這絕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樣的傢庭中?受過什麼教育?共些什麼朋友?做些什麼事情?這都與我有關係。閤這各方麵的總和,纔陶鑄成這樣的一個我。個人如此,國傢社會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各種人有各種人的氣質;中國人的性質,既不同於歐洲;歐洲人的性質,又不同於日本;凡此都絕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須追溯到既往;現在是絕不能解釋現在的。而所謂既往,就是曆史。
所以從前的人說:“史也者,記事者也。”這話自然不錯。然而細想起來,卻又有毛病。因為事情多著呢!一天的新聞紙,已經看不勝看瞭。然而所記的,不過是社會上所有的事的韆萬分之一。現在的曆史,又不過是新聞紙的韆萬分之一。然則曆史能記著什麼事情呢?須知道:社會上的事情,固然記不勝記,卻也不必盡記。我所以成其為我,自然和從前的事情,是有關係的;從前和我有關係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為我的。我何嘗都記得?然而我亦並未自忘其為我。然則社會已往的事情,亦用不著盡記;隻須記得“使社會成為現在的社會的事情”,就夠瞭。然則從前的曆史,所記的事,能否盡閤這個標準呢?
怕不能吧?因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瞭。一事如此,而況社會的全體?然則從前曆史的毛病,又是齣在哪裏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說:其病,是由於不知社會的重要。惟不知社會的重要,所以專注重於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專描寫英雄、記述政治和戰役之類。殊不知特殊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普通社會上的。有怎樣的社會,纔發生怎樣的事情;而這事情既發生之後,又要影響到社會,而使之改變。特殊的人物和社會的關係,亦是如此。所以不論什麼人、什麼事,都得求其原因於社會,察其對於社會的結果。否則一切都成空中樓閣瞭。
從前的人不知道注意於社會,這也無怪其然。因為社會的變遷,是無跡象可見的。正和太陽影子的移動,無一息之停,人卻永遠不會覺得一樣。於是尋常的人就發生一種誤解。以為古今許多大人物,所做的事業不同,而其所根據的社會則一。像演劇一般,劇情屢變,演員屢換,而舞颱則總是相同。於是以為現在艱難的時局,隻要有古代的某某齣來,一定能措置裕如(處理事情從容不迫),甚而以為隻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執陳方以藥新病。殊不知道舞颱是死的,社會是活物。
所以現在的研究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現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為社會正是在這裏頭變遷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風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風化,當然不會知道山崩。若明白瞭風化,則山崩隻是當然的結果。
一切可以說明社會變遷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來說明社會的變遷。社會的變遷,就是進化。所以:“曆史者,所以說明社會進化的過程者也。”
曆史的定義既明,曆史的價值,亦即在此。
第四章本國史時期的劃分
曆史事實,前後相銜。強欲分之,本如“抽刀斷流,不可得斷”。但是為明瞭變遷大勢起見,把曆史劃分為幾個時期,也是史傢常用的法子。
中國的曆史,當分幾期,這是顯而易見的。三代以前,我國還是個列國並立的世界,當劃為一期。自秦以後,便入於統一的時代瞭。自此,直至近世和歐人接觸以前,內部的治化,雖時有變遷;對外的形勢,亦時有漲縮;然而大體上,總是保守其閉關獨立之舊約。這個當劃為一期。從中歐交通以後,至民國成立之前,其間年代,雖遠較前兩期為短;然這是世運的進行,加我以一個新刺激,使之脫離閉關自守之策,進而列於世界列國之林的,亦當劃為一時期。民國成立,至今不過二十二年。卻是我國改良舊治化,適應新環境的開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後無窮的希望,都將於此植其基。其當另劃為一期,更不待言。
所以自大體言之,我國的曆史,可劃分為上古、中古、近世、現代四個時期。這是大概的劃分。若更求其詳,則每一時期中,亦可更分幾個小階段。
在上古期中,巢、燧、羲、農,略見開化的跡象。自黃帝禦宇(統治天下),東徵西討,疆域大拓。自此稱為天子的,其世係都有可考。雖然實際還是列國並立,然已有一個眾所認為共主的,這是政治情勢的一個轉變。東周以後,我民族從各方麵分歧發展。地醜德齊(彼此條件一樣)之國漸多,王朝不復能號令天下。號令之權,移於“狎主齊盟”的霸主。戰國時代,霸主的會盟徵伐,又不能維係人心瞭。諸侯各務力徵,互相兼並,到底從七國並而為一國。雜居的異族,亦於此競爭劇烈之鞦,為我所攘斥,所同化。隆古社會的組織,至此時代,亦起劇烈的變遷。學術思想,在這時代,亦大為發達而放萬丈的光焰,遂成上古史的末期。
中古史中:秦漢兩代,因內國的統一而轉而對外。於是有秦皇漢武的開邊。因封建製度(此封建製度指奴隸社會的封邦建國製度)的鏟除,而前此層纍的等級漸次平夷;而君權亦因此擴張。實際上,則因疆域的廣大,而政治日趨於疏闊;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會亦因此而更無統製。競爭既息,人心漸入於寜靜。而學術思想,亦由分裂而入於統一。這是第一期。因兩漢的開拓,而有異族入居塞內的結果。因疆域廣大,亂民蜂起之時,中央政府不能鎮壓,而地方政府之權不得不加重,於是有後漢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國的分裂。晉代統一未久,又有五鬍亂華之禍。卒緻分裂為南北朝。直至隋代統一,而其局麵乃打破。這是第二期。隋唐之世,從積久戰亂之餘,驟見統一,民生稍獲蘇息,國力遂復見充實。對外的武功,迴復到秦漢時代的樣子。這是第三期。唐中葉以後,軍人握權,又入於分裂時代。其結果,則政治上的反動,為宋代的中央集權。而以國力疲敝之政,異族侵入,莫之能禦,遂有遼、金、元的相繼侵入。明代雖暫告恢復,亦未能十分振作,而清室又相繼而來。這是第四期。
近世這一期,是我們現在直接承其餘緒而受其影響的。清朝雖亦是異族,然其對於中國的瞭解,較鬍元為深。其治法遵依中國習慣之處,亦較鬍元為多。因其能遵依中國的習慣而利用中國的國力,所以當其盛世,武功文治,亦有可觀。假使世界而還是中古時期的樣子,則我們現在,把這客帝驅除之後,就更無問題瞭。然而閉關的好夢,已成過去瞭。歐風美風,相逼而來,再不容我們的鼾睡。自五口通商以後,而門戶洞開,而藩屬喪失,外人的勢力,深入內地。甚至劃為勢力範圍,創作瓜分之論;又繼之以均勢之說。中國乃處於列強侵略之下,而轉冀幸其互相猜忌,維持均勢,以偷旦夕之安。經濟的侵略,其深刻,既為前此所無;思想的變動,其劇烈,亦非前此所有。於是狂風橫雨,日逼於國外,而軒然大波,遂起於國中瞭。所以近世史可分為兩個小期。西力業已東漸,我國還冥然罔覺,政治上、社會上,一切保守其舊樣子,為前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覺,不容我不起變化,為後一期。五口通商,就是這前後兩期的界綫。
現代史是我們受瞭刺激而起反應的時代。時間雖短,亦可以分做兩期。革命之初,徒浮慕共和的美名,一切事都不徹底,所以釀成二十年來的擾亂。自孫中山先生,確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我民族奮鬥、國傢求治的方針。對內則鏟除軍閥,以求政治的清明;對外則聯閤被壓迫民族,廢除不平等條約,以期國際關係的轉變。雖然革命尚未成功,然而曙光已經發現瞭。所以國民政府的成立,亦當在現代史上,劃一個新紀元。
以上隻是指示一個大勢,以下再舉史實以證明之。
……
極簡中國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極簡中國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