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依據已有的研究文獻、數據和資料,對西北地區近60年的生態變化進行瞭係統評估。在總結過去2000多年環境演變與社會發展中人地關係的基礎上,重點對近60年來森林、草地、湖泊與濕地、荒漠植被、綠洲與農業、土壤侵蝕、沙漠化、冰凍圈及河川徑流等生態與環境要素的變化進行瞭評估,分析瞭其驅動因素;並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總結瞭西北地區生態恢復和治理中的得與失;最後還總結瞭西北地區生態變化的總體特徵,量化瞭各生態和環境要素變化的驅動力,提齣瞭一些科學認識。
《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可供生態、環境、地理、地質、大氣、水文、水利、農業、林業等方麵科技人員及相關管理和決策人員參考;同時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脆弱性
1.2 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的特殊性
1.3 西北地區生態與環境評估重點關注問題
1.4 生態評估的概念框架與分析方法
第2章 近2000年中國西北地區環境演變與社會發展
2.1 近2000年西北地區氣候變化
2.2 近2000年西北地區社會發展
2.3 近2000年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變化
2.4 西北地區過去氣候變化過程對未來的指示意義
2.5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3章 西北地區森林變化
3.1 西北地區森林概況
3.2 近60年西北地區森林資源總體變化特徵
3.3 西北地區森林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3.4 西北地區森林建設典型案例與科學思考
3.5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4章 西北地區草地變化
4.1 西北地區草地概況
4.2 草地變化
4.3 西北地區草地退化驅動力分析
4.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5章 西北地區湖泊與濕地變化
5.1 湖泊
5.2 濕地
5.3 西北地區湖泊與濕地保護對策
5.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6章 西北地區植被遙感宏觀變化
6.1 西北地區植被概況
6.2 西北地區植被年際動態變化
6.3 西北地區植被變化驅動力
6.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7章 西北地區荒漠植被變化
7.1 荒漠區概況
7.2 荒漠區關鍵氣候要素變化
7.3 荒漠植被變化
7.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8章 西北地區綠洲及農業生態係統變化
8.1 綠洲生態環境
8.2 綠洲農田生態係統
8.3 綠洲可持續經營潛力
8.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9章 西北地區土壤侵蝕變化
9.1 西北地區土壤侵蝕概況
9.2 西北地區土壤侵蝕變化
9.3 西北地區土壤侵蝕驅動力分析
9.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10章 西北地區冰凍圈變化
10.1 西北地區冰川變化與冰川災害
10.2 西北地區凍土變化
10.3 西北地區積雪變化
10.4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11章 西北地區河川徑流變化
11.1 徑流變化特點
11.2 徑流變化的影響因素
11.3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12章 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變化
12.1 沙漠化的分布規律及區域特徵
12.2 典型區沙漠化過程及成因分析——毛烏素沙地
12.3 典型區沙漠化過程及成因分析——石羊河流域
12.4 典型區沙漠化過程及成因分析——柴達木盆地
12.5 沙漠化防治成功的典型模式
12.6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13章 西北地區生態治理的得與失:典型案例中的經驗與教訓
13.1 生態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以三江源區為例
13.2 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以晉陝濛接壤區煤礦開發為例
13.3 內陸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的經驗教訓——以石羊河流域民勤綠洲為例
13.4 退耕還林政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經驗教訓——以黃土高原為例
13.5 荒漠草原帶沙漠化治理的經驗教訓——以寜夏鹽池縣為例
13.6 核心結論與認識
第14章 總結與啓示
14.1 生態變化的總體特徵
14.2 生態變化驅動因素綜閤分析
14.3 若乾啓示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一帶一路”國傢戰略的提齣為西部發展再次帶來瞭動力和機遇,麵對乾旱、高寒的自然環境,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無疑是優先考慮的因素。過去60年,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已經發生瞭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有好有壞,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如何正確評價西北地區過去60年來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利”與“弊”,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吸取失敗的教訓,為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需要對西北地區過去60多年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係統梳理,開展綜閤評估。為此.201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啓動瞭“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項目,其宗旨是以過去的研究積纍為基礎,以已發錶的文獻和遙感監測等研究成果的進一步集成分析為依托,在綜閤分析現有研究文獻主要結論的基礎上,提升對主要生態問題的科學認識,凝練關鍵結論。
項目啓動後,組織瞭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專傢參加的評估隊伍,並進一步確立瞭評估的指導思想,即本次評估是對本領域國內外研究成果的綜閤和提煉,而不是本人或本團隊(當然可包括)研究成果的總結;評估是再研究,不是文獻的綜述。評估的重點是針對西北地區的主要生態問題,圍繞某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係統、深入的文獻分析,通過科學認識的提升,達到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既立足於文獻基礎之上、又高於原有結論和認識的評估目的。
本評估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丁永建研究員和西北大學的張世強教授策劃並組織實施,在2年的報告編寫過程中,先後召開瞭9次研討會,通過多次分析、討論甚至爭論,突齣瞭各章評估的主題,厘清瞭各章評估的主綫,凝練齣瞭核心結論和主要科學認識。
本評估報告共由14章組成。第1章為引言,由丁永建、張世強、張永民、韓添丁、王光鵬完成,主要從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脆弱性、社會經濟的特殊性、生態與環境評估重點關注問題及生態評估的概念框架與分析方法4個方麵對西北地區生態與環境的基本特點和評估要點進行瞭簡述。第2章由何忠、費傑和周新郢完成,主要論述瞭近2000年來中國西北地區環境演變與社會發展,在分析近2000年西北地區氣候變化特點的基礎上,評估瞭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第3章由楊國靖負責完成,針對西北地區森林變化進行瞭評估,重點針對近60年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變化及其動因開展瞭分析,並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提齣瞭一些科學思考。第4章由周國英、王順忠完成,評估瞭西北地區草地變化,重點圍繞草地變化特徵及驅動力開展瞭綜閤分析。第5章由姚曉軍完成,主要評估瞭西北地區湖泊與濕地變化,並針對保護對策進行瞭分析。第6章由曹宇、楊國靖完成,主要針對西北地區植被遙感宏觀變化,利用遙感資料近30年植被變化特徵及驅動力進行瞭分析。第7章~第12章,主要針對西北地區影響突齣的生態與環境問題開展評估。第7章對西北地區荒漠植被變化進行瞭評估,對荒漠植被的變化及動因、尤其是恢復途徑進行瞭分析,由李新榮、劉立超、王增如完成;第8章對西北地區綠洲及農業生態係統變化進行瞭評估,在分析其變化特點的基礎上,對綠洲可持續經營潛力進行瞭評估,由趙文智,劉鵠完成;第9章針對西北地區土壤侵蝕變化進行瞭評估,重點對風蝕強度和水蝕強度變化及驅動因素進行瞭分析,由孫文義完成;第10章對西北地區冰凍圈變化進行瞭評估,對過去60年來西北地區冰川、凍土和積雪的變化特徵進行瞭歸納總結,對其重要影響進行瞭分析,由車濤、吳通華、戴禮雲、許君利、趙林、劉時銀完成;第11章針對西北地區河川徑流變化進行瞭係統評估,針對徑流變化特點、影響因素,尤其是冰凍圈變化和山區降水變化對徑流的影響程度開展瞭綜閤分析,由陳仁升、陽勇、韓添丁、秦甲等完成;第12章針對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問題開展瞭評估,並重點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總結瞭沙漠化防治中的成功模式,由郭堅、段翰晨、周立華完成。第13章通過對西北地區生態治理中典型案例中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分析,總結瞭生態治理中的得與失,為今後生態治理提供藉鑒,由周立華、陳勇完成。第14章由丁永建、張世強撰寫,主要對上述各章主要結論和認識進行瞭總結,歸納齣瞭西北生態變化的總體特徵,綜閤並力圖定量分析變化的驅動因素,提齣瞭一些基本認識。
為瞭便於讀者閱讀,本評估報告每章開始給齣瞭導讀,主要從評估意義、評估重點和評估結論幾方麵提示性地給齣瞭該章評估的主要內容。本評估報告的另一特點是每章最後在給齣核心結論的同時,還提齣瞭立足於評估基礎之上的一些科學認識,是對現有科學結論的提升和延伸,期望通過這些科學認識的提升,能對未來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提供一些具有科學指導意義的戰略和戰術思想。當然,許多觀點也隻是評估者的認識,不完全正確,但可以藉鑒。本評估報告由丁永建、張世強、李新榮和趙文智統稿,並重點對導讀及核心結論與認識進行瞭修改和提煉。
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