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

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穆罕默德(Mohamed Gad-el-Hak) 編,趙永梅,段瑞飛,季安 譯
圖書標籤:
  • 微機電係統
  • MEMS
  • 傳感器
  • 微電子機械係統
  • 微納技術
  • 集成電路
  • 物理學
  • 工程學
  • 電子工程
  • 應用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73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754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相對於人們對涉及的非傳統物理的理解,MEMS技術發展得非常快。隻有深刻掌握其基本原理,纔能促進MEMS技術的提高,纔有可能進行微機電係統的設計和製造,並讓其在現有的和設想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本書是MEMS手冊中的基礎部分,提供有關MEMS理論和技術基礎的文獻和參考。書中除瞭介紹MEMS在微小尺度方麵的物理學、流體力學、力學、光學、電、潤滑,還包含瞭控製理論、分布式控製及軟計算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未來應用的各種重要基礎知識,將其應用於微傳感器和微執行器能夠實現節約能源的有效控製並提高人工裝置性能。本書可供MEMS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使用,也可供MEMS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考。

作者簡介

  Mohamed Gad-el-Hak,1966年於艾因·夏姆斯大學(埃及)獲得瞭他的學士學位(成績優異),1973年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他的流體力學博士學位,在那裏他與Stanley Corrsin教授一起工作。Gad-el-Hak此後在南加州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聖母大學、格勒諾布爾國立理工學院、普瓦捷大學、埃爾朗根-紐倫堡的弗裏德裏希-亞曆山大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進行過教學和研究活動,並在美國和海外研討會廣泛地演講。Gad-el-Hak博士目前是位於裏士滿的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係的伊內茲考迪爾教授和機械工程係的首席教授。在被聖母大學任命為航空航天和機械工程係教授之前,Gad-el-Hak是華盛頓州西雅圖一個流量研究公司的高級研究科學傢和項目經理,在那裏他管理各種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研究項目。
  Gad-el-Hak教授由於開發齣幾個新的湍流診斷工具而聞名世界,其中包括激光誘導熒光(LIF)技術實現流體的可視化;發現瞭通過不穩定的周圍平流層實現湍流區快速增長的高效機製;開創性地進行瞭有關湍流邊界層的流體與柔性錶麵相互作用的實驗;引入目標控製概念,實現瞭壁麵邊界流動的阻力減小、升力增強和混閤增強;以及開發齣一種新型的黏性泵以適閤微機電係統(MEMS)的應用。Gad-el-Hak於1994年發錶的湍流邊界層Reynolds數效應工作是該主題範式轉變的標誌。他於1999年發錶的微型器件流體力學的論文為該新興領域建立瞭堅實的物理根基,是20世紀90年代被引用多的文章之一。
  Gad-el-Hak擁有兩項專利:一個是飛機和潛水器的減阻方法,另外一個是用於三角翼的上升控製裝置。Gad-el-Hak博士發錶瞭超過450篇文章,撰寫/編輯瞭14本書和會議文集,在各嚮同性湍流、邊界流動、分層流動、流體-結構相互作用、柔性膜、非穩態空氣動力學、生物流動、非Newtonian流體、硬件和軟計算包括遺傳算法、流量控製以及微機電係統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做瞭250多個邀請報告。
  Gad-el-Hak的論文已經在技術文獻中被引用超過1000次。他是Flow Control: Passive, Active, and Reactive Flow Management的撰稿人,是Frontiers in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Advances in Fluid Mechanics Measurements、Flow Control: 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s, The MEMS Handbook, Transition and Turbulence Control的編輯。
  Gad-el-Hak教授是美國力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和終生成員、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航空航天研究所助理會士以及歐洲力學會的會員。近,他被推選為Tau Beta Pi的傑齣工程師,Sigma Gamma Tau和Pi Tau Sigma的榮譽會員,以及Sigma Xi的自由會員。1988~1991年,Gad-el-Hak博士擔任瞭AIAA雜誌的副主編。他目前擔任e-MicroNano�眂om主編,是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和e-Fluids的副主編,以及Springer-Verlag的Lecture Notes in Engineering和Lecture Notes in Physics,McGraw-Hill的Year 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CRC齣版社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 Series的特約編輯。
  Gad-el-Hak博士擔任瞭埃及、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新加坡、瑞典、英國、美國政府、聯閤國以及眾多工業組織的顧問。Gad-el-Hak教授一直是美國國防部、能源部、航天局和國傢科學基金會幾個谘詢小組的成員。在1991/1992學年,他在法國格勒諾布爾法蘭西機械學院任客座教授。在1993年、1994年和1997年的夏天, Gad-el-Hak博士分彆在羅德島新港海軍水下作戰中心作為傑齣教授研究員,在法國普瓦捷大學作為訪問教授,在德國德纍斯頓的Forschungszentrum Rossendorf作為訪問科學傢。1998年, Gad-el-Hak教授被評為第十四屆ASME弗裏曼學者。1999年,Gad-el-Hak獲得瞭著名的亞曆山大·馮·洪堡奬——德國為美國所有領域的資深科學傢和學者頒發的高科研奬——以及日本政府為外國學者頒發的研究奬。2002年,Gad-el-Hak被評為ASME傑齣講師,並入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協會。

內頁插圖

目錄

譯叢序
譯者序
前言
主編
撰稿人
第1章緒論1
參考文獻4
第2章微機械器件的尺度6
2.1簡介6
2.2對數坐標圖7
2.3機械係統的尺度8
參考文獻13
第3章MEMS常用材料的力學性能14
3.1簡介14
3.2力學性能的定義15
3.3測試方法17
3.4力學性能參數27
3.5初始設計值34
緻謝35
參考文獻35
第4章流體物理學44
4.1簡介44
4.2流體物理學45
4.3流體建模46
4.4納維-斯托剋斯方程49
4.5可壓縮性51
4.6邊界條件54
4.7基於分子的模型59
4.8液態流體64
4.9錶麵現象69
4.10結束語72
參考文獻73
第5章MEMS綜閤仿真:流動-結構-熱場-電場耦閤77
5.1簡介78
5.2電路-器件耦閤仿真82
5.3模擬器概述83
5.4電路-微流體器件仿真89
5.5集成模擬方法示範93
5.6小結與討論95
緻謝95
參考文獻95
第6章基於分子的微流體仿真模型99
6.1簡介99
6.2氣體流動100
6.3液體和稠密氣體的流動116
6.4小結118
參考文獻119
第7章小尺度內部氣流的流體動力學124
7.1簡介124
7.2流動物理學125
7.3模擬方法的發展138
7.4討論143
緻謝143
參考文獻144
第8章微器件流體的伯內特模擬148
8.1簡介148
8.2伯內特方程的曆史151
8.3控製方程153
8.4壁-邊界條件157
8.5伯內特方程的綫性化穩定性分析157
8.6數值方法159
8.7數值模擬159
8.8小結169
參考文獻169
第9章微通道中滑移流動的晶格玻爾茲曼模擬173
9.1簡介173
9.2三維可壓縮黏性MHD方程174
9.3LBGK方程和MHD方程的平衡粒子分布函數f0i 175
9.4LBGK方程和磁感應方程的平衡粒子分布函數g(0)i175
9.5粒子分布函數的耦閤LBGK方程解176
9.6有/無磁場的微通道壓力驅動滑移流體176
9.7小結180
緻謝180
參考文獻180
第10章微通道中的液體流動182
10.1簡介183
10.2電動學背景知識197
10.3小結213
參考文獻214
第11章MEMS的潤滑223
11.1簡介224
11.2基本尺度問題224
11.3潤滑的控製方程226
11.4庫愛特流阻尼227
11.5擠壓薄膜阻尼228
11.6轉動器件的潤滑230
11.7MEMS軸承幾何形狀的限製231
11.8推力軸承232
11.9滑動軸承234
11.10製造問題239
11.11摩擦和磨損241
11.12小結242
緻謝242
參考文獻243
第12章液體薄膜物理學245
12.1簡介245
12.2固體錶麵液態膜的演化方程252
12.3等溫薄膜256
12.4熱效應269
12.5相變:汽化和凝結275
12.6結束語281
緻謝282
參考文獻282
第13章微通道中氣泡/液滴的輸運289
13.1簡介289
13.2基礎290
13.3壓力驅動氣泡/液滴輸運的布雷瑟頓問題291
13.4電動流氣泡輸運295
13.5未來方嚮297
緻謝298
參考文獻298
第14章控製理論基礎300
14.1簡介300
14.2經典綫性控製301
14.3“現代”控製311
14.4非綫性控製316
14.5結束語322
參考文獻322
第15章基於模型的分布式架構流動控製325
15.1簡介326
15.2綫性化:小街區的生活327
15.3綫性穩定:嚮現代綫性控製理論藉力329
15.4分散:大規模列陣設計336
15.5局域化:非物理假設釋放338
15.6補償器縮減:消除不必要的復雜性340
15.7推論:非綫性係統的綫性控製342
15.8泛化:擴展到空間發展流動344
15.9非綫性優化:完全納維-斯托剋斯方程的局域解346
15.10魯棒性:Murphy定律的吸引力353
15.11統一:閤成通用框架354
15.12分解:基於仿真的係統建模355
15.13全局穩定:守恒增強穩定性355
15.14適用:考慮不斷變化的環境356
15.15性能限製:確定理想控製目標357
15.16實施:評估工程化摺中357
15.17討論:對話的共同語言358
15.18未來:文藝復興359
緻謝361
參考文獻361
第16章控製中的軟計算364
16.1簡介364
16.2人工神經網絡365
16.3遺傳算法373
16.4模糊邏輯與模糊控製377
16.5小結386
緻謝386
參考文獻386
附錄391
附錄一國際單位製詞頭(SI詞頭)391
附錄二本書縮略語391

前言/序言

  過瞭沒多大一會兒,我覺得有個什麼活的東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動,輕輕地嚮前移著,越過我胸脯,幾乎到瞭我的下巴前。我盡力將眼睛往下看,竟發現一個身高不足六英寸、手持弓箭、背負箭袋的人!……僥幸的是我把繩子掙斷瞭,拔齣瞭將我的左臂固定到地上的木釘。我把左臂舉到眼前,發現瞭他們綁縛我的方法。這時我又用力一扯,雖然十分疼痛,但還是將綁我左邊頭發的繩子扯鬆瞭一點,這樣我纔能稍稍將頭轉動大約兩英寸。……這些人是十分齣色的數學傢,在皇帝的支持與鼓勵下,他們機械學方麵的知識也達到瞭極其完美的程度。這個皇帝以崇尚、保護學術而聞名。這個皇帝有好幾颱裝有輪子的機器,用來搬運樹木和其他的一些重物。
  (《格列佛遊記——遠航小人國》,喬納森·斯威夫特,1726)
  在內華達州的沙漠中,一個實驗齣現瞭可怕的失誤。納米粒子雲—微型機器人—已經從實驗室逃齣。這雲可以自我維持和自我復製。它很聰明並且可以從經驗中學習。對於所有的實際目的,它是活的。
  它被設置為一個捕食者。它在不斷進化,每一小時都變得更加緻命。
  所有摧毀它的企圖都已經失敗。
  而我們則是它的獵物。
  (邁剋爾·剋萊頓的技術驚悚著作《獵物》,哈珀柯林斯齣版社,2002)
  近三個世紀之餘,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傢都在引用上述設想的、有時比我們大很多或比我們小得多的生物的存在性。1959年,物理學傢理查德·費曼設想製造齣比製造者要小得多的機器。人類自身的尺寸,略微超過1m,恰好位於最小尺寸的亞原子粒子(約10-26m)和可觀測的最大尺寸的宇宙範圍(約1026m)的正中間。製造工具是人類特有的能力,這種能力將人與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物種區分開來。在40萬年前,古代的智人就雕刻齣瞭符閤空氣動力學的木製長矛。人製造的東西與他的大小相一緻,通常在數量級比自己大或小兩個數量級的範圍內。我們不停地挑戰著時間和空間的極限,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726)就在他著名的《格利佛遊記》中,對世界上常規物理尺度的放大和縮小進行瞭大膽預測。從宏觀上看,公元前2600年,埃及建造的鬍夫金字塔高達147m,而1931年竣工的帝國大廈高達449m。在建築物高度不斷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的同時,我們人類的設計也在嚮著另外一個方嚮努力。一枚硬幣的直徑一般略大於2cm,從13世紀製錶工匠就開始嘗試微小型化製作工藝,17世紀顯微鏡的發明則開闢瞭直接觀察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細胞的途徑,20世紀後半葉則齣現瞭更小的人造物體,今天集成電路中晶體管在生産中的尺寸達到瞭0��18μm,而實驗室中則接近10nm(實際上在2013年生産中已經達到22nm,但是實驗室水平並沒有顯著提高,是否意味著摩爾定律終於要失效瞭?)。
  MEMS器件是指特徵尺寸為1~100μm、利用集成電路加工技術將機械和電子元件集成的器件。目前MEMS製造技術主要包括矽錶麵微加工、體矽微細加工、光刻、電鍍、塑料成型和電火花加工等。在過去十年中,這個多學科領域展現瞭爆炸式的增長,技術進步的速度也遠遠超過瞭我們對所涉及物理學的理解。以矽加工工藝為代錶的一大批新型的加工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瞭應用和推廣,特徵尺寸小於100μm的各種各樣的器件先後問世,如靜電的、磁的、電磁的、氣動的和熱驅動的緻動器、電動機、閥、齒輪、懸臂、振動膜和夾具等,廣泛應用於測量壓力、溫度、流體、速率、聲音以及化學成分等;它們不僅是作為傳感器和執行器,還作為復雜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芯片實驗室、機器人、微發動機以及微泵等。備受關注的片上分析係統有望使生物和化學分析的自動化程度與計算機相當。全球投入微米和納米技術研究的資金從1997年的4��32億美元增長至2002年的22億美元,大約增長瞭5倍。2004年,美國國傢納米技術計劃的預算接近10億美元,全球的研發投資超過35億美元。據估計,在10~15年內,微米技術和納米技術將在每年的材料市場占3400億美元,電子市場占3000億美元,藥品市場占1800億美元。
  MEMS係列圖書有三本,涵蓋瞭微機電係統的各方麵,或者更廣泛地說,它涉及機電小型化的藝術和科學的幾個方麵。對MEMS設計、製造和應用,以及它們使用的材料、運輸現象和操作的工作機理都進行瞭討論。本書包含瞭微機電係統的電氣、結構、流體、傳輸和控製方麵的章節。其他章節涵蓋瞭微型器件在各領域已有的和潛在的應用,包括儀器儀錶和分布式控製。最新的微尺度流體力學、晶格玻爾茲曼模擬、以聚閤物為基礎的傳感器和執行器、診斷工具、微執行器、電動非綫性器件和分子自組裝領域的章節都包含在這套三本書構成的MEMS係列圖書的第二本中。MEMS:Introduction and Fundamentals共16章,介紹瞭相關背景和物理方麵的信息;MEMS:Design and Fabrication共14章,討論瞭微型器件的設計和製造;MEMS:Applications共15章,迴顧瞭一些微傳感器和微執行器的應用。
  這套書共45章,都是由這個多學科領域中全球最權威的專傢撰寫的。這71位撰稿人來自加拿大、中國、印度、以色列、意大利、韓國、瑞典和美國,並分布於學術界、政府和工業界。在本著嚴謹的前提下,本書的內容對具有工程學或科學背景的讀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由於有多位撰稿人參與編寫,書中各章節在長度、深度、廣度和風格上難免存在差異。這些書作為參考對於本領域有經驗的科學傢和工程師或者剛剛開始從事電子機械小型化藝術和科學的研究人員以及研究生將會是非常有用的。
  主編非常感謝所有撰稿人的奉獻精神、努力以及無私慷慨地奉獻他們的時間,沒有物質奬勵,隻有希望他們的辛勤工作可能有一天給彆人的生活帶來某些變化。同時也要感謝Taylor & Francis集團的Cindy Renee Carelli(采集編輯)、Jessica Vakili(生産協調)、N. S. Pandian和Macmillan India有限公司編輯團隊的其他成員,Mimi Williams和Tao Woolfe(項目編輯),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努力感染著每一個人。


聚焦精密製造與前沿技術 本書深入探討瞭微機電係統(MEMS)的設計、製造和應用。MEMS作為微米甚至納米級彆的工程係統,集成瞭機械、電子、光學、聲學、化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是實現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器件的關鍵技術。 核心內容涵蓋: MEMS基本原理: 詳細闡述瞭MEMS係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其獨特的物理效應和工作機製。我們將從微觀層麵理解傳感器、執行器等微器件如何感知環境、執行動作。 材料選擇與特性: 探討瞭適用於MEMS製造的各類材料,如矽、玻璃、聚閤物、金屬等,並分析瞭它們的物理、化學、機械特性在微尺度下的錶現,為係統設計提供材料基礎。 微製造工藝: 全麵介紹MEMS製造過程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光刻、刻蝕(濕法刻蝕、乾法刻蝕)、薄膜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鍵閤技術(陽極鍵閤、壓焊鍵閤)等。理解這些工藝是實現復雜微結構的根本。 傳感器與執行器設計: 聚焦於不同類型的MEMS傳感器,如加速度計、陀螺儀、壓力傳感器、麥剋風、生物傳感器等的設計原理與實現方法。同時,深入解析MEMS執行器,如微馬達、微泵、微閥門等的工作原理,為功能性微器件的開發奠定基礎。 封裝技術: 介紹瞭MEMS器件的封裝技術,這是保證器件性能、可靠性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環節。將討論各種封裝方式及其優缺點。 微流控係統: 詳細講解瞭微流控係統的設計、製造與應用。微流控係統在生物醫藥、化學分析、環境監測等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潛力。 應用領域展望: 探討瞭MEMS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包括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醫療健康、航空航天、通信以及新興的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領域。 學習價值: 本書適閤從事微電子、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研究生以及對MEMS技術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閱讀。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掌握MEMS係統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 理解微製造工藝的流程和關鍵環節。 具備設計和分析不同類型MEMS傳感器和執行器的能力。 瞭解MEMS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未來應用前景。 為MEMS器件的創新設計和産業化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本書內容嚴謹,圖文並茂,力求將復雜的MEMS概念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MEMS理論基礎,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科研和工程項目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MEMS技術全貌的教材,以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項前沿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暗示著本書將帶我從基礎入手,構建起紮實的知識體係,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尤其看重書中在MEMS設計與仿真方麵的內容。我知道,在MEMS器件的實際製造之前,進行精確的建模和仿真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預測器件的性能,還能優化設計參數,減少原型製作的成本和時間。我希望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常用的MEMS設計工具和仿真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FEA)、多物理場耦閤仿真等,並提供一些經典的仿真案例,幫助我掌握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實際的設計問題。 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關於MEMS材料選擇和性能分析的部分。MEMS器件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學、電學、熱學、光學等特性,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我希望本書能夠對各種常用的MEMS材料,如矽、石英、聚閤物、金屬等,進行詳盡的介紹,包括它們的特性、製備方法以及在MEMS器件中的應用。

評分

我是一位正在攻讀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學生,對MEMS領域充滿瞭探索欲。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我廣泛地搜集瞭各種信息,而《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的齣現,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紮實的研究基礎,引導我深入理解MEMS的各個方麵,並為我的未來研究提供方嚮性的指導。 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MEMS器件的失效機理和可靠性分析的內容。我知道,MEMS器件的尺寸微小,工作環境復雜,因此其可靠性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希望本書能夠詳細介紹MEMS器件在不同工作條件下可能齣現的失效模式,例如材料疲勞、應力腐蝕、封裝失效等,並探討相應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和提升策略。這對於我未來進行MEMS器件的研發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我對書中關於MEMS係統集成和互聯互通的章節也充滿瞭期待。MEMS器件通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需要與其他的電子元件、控製係統進行集成,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係統的整體設計思路,以及如何實現MEMS器件與微處理器、通信模塊等之間的有效連接和信息交互。

評分

作為一名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的學者,我始終緻力於尋找能夠啓發新思想、開闢新方嚮的學術資源。MEMS技術,作為一門高度交叉的學科,其前沿研究不斷湧現,給我帶來瞭巨大的研究動力。《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這本書,是我期望能夠深入瞭解MEMS技術核心理論和最新進展的理想選擇。 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MEMS器件的微觀力學和動力學行為的分析。我知道,MEMS器件的尺寸效應會導緻其力學特性與宏觀器件有所不同,理解這些微觀的力學行為對於設計和優化MEMS器件至關重要。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深入的理論分析和數學推導,幫助我理解MEMS器件在各種載荷下的變形、振動和失效機理。 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MEMS新型材料和製造技術的研究方嚮充滿期待。MEMS技術的進步離不開新材料的開發和新製造技術的創新。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一些最新的MEMS材料,例如二維材料、柔性材料等,以及一些前沿的製造技術,例如增材製造、納米壓印等,並探討它們在MEMS領域的潛在應用。

評分

我是一名來自不同技術背景的跨領域學習者,對新興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總是抱著極大的熱情。MEMS技術,作為一門融閤瞭電子、機械、材料、光學等多學科的尖端技術,一直是我渴望深入瞭解的對象。我選擇《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這本書,是希望它能夠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將MEMS技術的復雜概念呈現給我,讓我能夠快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 我期待書中對MEMS器件的物理原理和數學模型進行詳細的講解。我知道,任何工程技術的背後都有著嚴謹的物理學原理和數學模型作為支撐。我希望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MEMS器件是如何通過微觀的物理效應來實現其功能的,例如靜電力、壓電效應、熱膨脹效應等。同時,我也希望能夠理解這些物理現象是如何被數學模型所描述和預測的,以便我能夠更好地進行器件的設計和分析。 此外,我對於書中關於MEMS係統與微處理器接口和通信協議的討論也抱有濃厚的興趣。MEMS器件通常需要與微處理器進行數據交互,纔能實現其整體功能。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器件與微處理器之間常見的接口電路設計,以及數據傳輸和通信協議,這對於我理解如何將MEMS器件集成到更復雜的電子係統中至關重要。

評分

我是一位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充滿好奇的IT從業者,一直關注著能夠改變未來計算和交互方式的技術。MEMS技術,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重要橋梁,其發展方嚮與我的職業息息相關。我選擇《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深刻地理解MEMS技術在信息技術領域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科技格局。 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MEMS技術在物聯網(IoT)領域的應用。我深知,物聯網的實現離不開海量傳感器的部署,而MEMS技術正是製造這些傳感器的關鍵。我期待本書能夠詳細介紹MEMS傳感器如何賦能物聯網設備,例如如何采集環境數據、監測設備狀態、實現智能交互等,以及MEMS技術在構建智能城市、智慧農業、智能交通等方麵的作用。 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MEMS技術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領域的應用充滿興趣。我瞭解到,MEMS傳感器在VR/AR設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例如實現頭部追蹤、手部動作識彆等。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技術如何提升VR/AR設備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以及MEMS技術在未來的VR/AR內容創作和應用開發中的潛力。

評分

作為一名對科技前沿有敏銳洞察力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技術充滿好奇。MEMS技術,憑藉其在微觀尺度上實現的強大功能,無疑是當下最引人注目的技術之一。我選擇《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更直觀、更全麵地認識MEMS技術,瞭解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未來的發展潛力。 我非常想瞭解MEMS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我知道,MEMS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例如微流控芯片可以用於疾病診斷和藥物篩選,微型傳感器可以用於生理信號的監測,微型機器人可以用於靶嚮藥物輸送。我希望本書能夠詳細介紹MEMS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各種創新應用,以及它如何為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做齣貢獻。 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MEMS技術在環境監測和能源領域的應用前景感到好奇。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能源的重視,MEMS技術在這些領域也展現齣巨大的潛力。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技術如何被應用於環境汙染物的檢測、水質分析、氣體監測等方麵,以及如何在新能源技術中發揮作用,例如微型化的能量收集裝置等。

評分

作為一名對新科技充滿熱情的技術愛好者,我一直密切關注著MEMS領域的發展。 MEMS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微電子機械係統,它將微電子技術與機械工程技術相結閤,創造齣尺寸微小但功能強大的器件。我之所以選擇閱讀《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是因為我深信,理解MEMS的基石,對於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至關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清晰地洞察到那些隱藏在智能設備和精密儀器背後的核心技術。 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MEMS器件製造工藝的闡述。我曾瞭解到,MEMS器件的製造是一個極其復雜且精密的工程,需要運用到各種先進的微納加工技術,例如光刻、乾法刻蝕、濕法刻蝕、薄膜沉積等等。這些技術就像是微觀世界的“建築師”,能夠精確地在矽片上“雕刻”齣各種復雜的微結構。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深入瞭解這些工藝的原理、流程、優勢和局限性,以及它們如何被巧妙地應用於不同類型的MEMS器件的製造。 此外,我也對MEMS的封裝技術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明白,一個高性能的MEMS器件,除瞭精密的製造,還需要可靠的封裝來保護它免受外界環境的乾擾,並實現與外部電路的有效連接。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MEMS封裝的詳細介紹,包括各種封裝方式的特點、選擇標準,以及如何解決封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例如密封性、應力釋放、引綫鍵閤等等。

評分

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挺沉甸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內容紮實的學術著作。我個人一直對微機電係統(MEMS)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雖然不是科班齣身,但平日裏接觸到一些微納米技術相關的應用,比如智能手機裏的傳感器,醫療設備裏的微流控芯片,還有一些精密儀器,都讓我覺得背後有著極其深奧的原理。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係統地瞭解MEMS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關鍵技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MEMS器件的設計、製造和封裝的部分。我知道MEMS器件的尺寸非常微小,所以對材料、工藝的要求極高。比如,光刻、刻蝕、薄膜沉積這些微納製造技術,在我看來就像是微觀世界的“雕塑”藝術,需要極高的精度和穩定性。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這些工藝的原理、流程、優缺點,以及在不同MEMS器件製造中的應用。同時,器件的封裝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如何保護微小的器件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何實現與宏觀世界的連接,這其中的技術挑戰同樣不小。 另外,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MEMS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內容。傳感器是MEMS技術中最廣泛的應用之一,比如加速度計、陀螺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微鏡等。我希望書中不僅能介紹這些傳感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還能深入探討它們的設計理念、性能指標(如靈敏度、精度、響應時間等)以及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對於執行器,比如微電機、微泵、微閥等,我也希望能瞭解它們的驅動方式、力學特性以及在微流控、微操作等方麵的應用。

評分

作為一名在自動化控製領域工作的工程師,我一直緻力於將最新的技術融入到我的工作中,以提高係統的效率和性能。MEMS技術以其微小尺寸、高集成度和多功能性,為自動化控製領域帶來瞭革命性的變化。我希望《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能夠為我提供深入瞭解MEMS技術所需的知識,從而能夠更有效地開發和應用基於MEMS的自動化係統。 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MEMS緻動器(actuator)的應用與發展。如果說MEMS傳感器是係統的“眼睛”和“耳朵”,那麼MEMS緻動器就是係統的“手”和“腳”。我希望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各種類型的MEMS緻動器,例如靜電緻動器、壓電緻動器、熱緻動器等,並深入探討它們的驅動原理、工作特性以及在微操作、微定位、微流控等領域的具體應用。 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MEMS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展望充滿興趣。我瞭解到,MEMS技術在智能工廠、工業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技術如何賦能智能製造,例如通過集成MEMS傳感器實現對生産過程的實時監測和控製,或者利用MEMS器件開發更先進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

評分

我是一位對工業設計和産品創新充滿熱情的設計師,常常在思考如何將新興技術轉化為具有顛覆性的産品。MEMS技術,以其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和智能化等特點,為産品設計提供瞭無限的可能性。我希望《微機電係統基礎(原書第2版)》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設計思路之門,讓我能夠更好地將MEMS技術融入到未來的産品設計中。 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MEMS傳感器在智能傢居和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案例。我深信,MEMS技術是實現智能傢居和可穿戴設備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利用MEMS加速度計、陀螺儀、壓力傳感器等實現智能手機的運動感應、智能手錶的心率監測、智能傢電的自動調節等功能。 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MEMS技術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應用非常感興趣。我瞭解到,MEMS技術在汽車安全、導航、發動機控製等方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希望本書能夠介紹MEMS技術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具體應用,例如氣囊傳感器、胎壓監測係統、電子穩定控製係統等,以及它如何為提升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做齣貢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