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大學及以上階段學生2教師3王小妮的粉絲(詩歌、散文、小說) 她曾經曆過魔幻主義的年代,她是朦朧詩世代主動突圍代錶性的詩人,她在文學藝術領域早已平靜領受諸多桂冠,卻在知天命數年後選擇站在瞭講壇上,這是曾令她和自己的孩子都共同頭疼過“畏懼”過的職業。她是一位手拿粉筆,帶著近百人大班也不肯用擴音器,常邀學生來住處做客,待孩子們畢業後依舊關心他們當下與今後打算的老師。盡管在時代的洪流中——如果它完全是徒勞,也讓這徒勞發生。
內容簡介
本書是難得一見的“教後感”結集,它記錄瞭來自城市、更來自農村的“90後”一代大學生彷徨、躁動又不失純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僅收錄瞭2006至2010這五年間,王小妮在海南大學人文學院開設影視寫作課程期間的教學筆記,還摘選瞭部分學生作業和郵件。作為一位詩人,王小妮有更為敏銳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經驗,也耐心觀察著年輕學生們的精神和思考狀態。她深深地理解學生們的焦慮:“麵對現實,批評今天的大學生太急功近利是*無力和*不人性的。如果他們不焦急,不知道養活自己和改變父母的生活,反而有問題。”她反對學生們使用僵化的“好詞好句”,讓他們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讀詩歌、錶演小品,喚醒*親切鮮活也*原初的感覺。她尤其關注那些齣身底層和農村的學生,提醒他們自己的經曆就是一個寶庫,不必急於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氣”。王小妮的文字,讓我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重新想起“理想主義”這個幾乎被遺忘、又被誤讀無數的詞匯。
作者簡介
王小妮,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畢業後做電影文學編輯。1985年定居深圳。作品除詩歌外,涉及小說、散文、隨筆等。2000年鞦參加在東京舉行的“世界詩人節”。2001年夏受德國幽堡基金會邀請赴德講學。2003年獲得由中國詩歌界*具有影響力的三傢核心期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聯閤頒發的“中國2002年度詩歌奬”。曾獲美國安高詩歌奬。現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精彩書評
當我們對這些本來是反常的事習以為常,王小妮做瞭一次溫柔的提醒。她不下判斷,不會直指學生被教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堅持認為,好老師就是“真愛學生、真有學問”,盡管現實中老師“不跟學生搶女朋友”“不罵學生是王八蛋”就不錯瞭。學生曠課、作弊,她都試圖去理解。她也不美化他們,他們的世故、逢迎、明爭暗鬥也會平實地記錄下來。她相信,“哪個人都有良知,同時,哪個人又都有苟且”。
——咪濛
小妮在課堂上所發現的詩意,比十個春天還要多。
——崔衛平
目錄
2006 我該給他們什麼纔能心安
2007 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
2008 我們都是主角
2009 抵抗陳規戒律
2010 在生活的角落,每一個孩子都在發光
附錄1 學生作業
附錄2 學生郵件
附錄3我們來自《上課記》
後記
精彩書摘
再版序
《上課記》有機會再版瞭,希望在2016年的鞦天有更多剛進入大學和未來將進入大學的年輕人能夠看到它。
距離第一版,已經過去瞭五年,這期間發生瞭很多變化。在《上課記》的前部分,寫的是80後大學生,到瞭書的結尾,已經進入瞭90後。按每年500萬新生進入高校計算,纍積五年,有2500萬的年輕人畢業,懵懵懂懂進入社會,同時,又有超過2500萬的年輕人懵懵懂懂走進大學。
未來的人們迴憶一生中最茫然的時候,也許都會首選剛進大學那一兩年。
輪轉不停的大學,就是鐵打的營盤,總有年輕的生命帶著小動物的純真和熱情,手裏握著最未知又最不願荒廢的四年好時光。
誰都不能替代彆人去判斷思索和選擇,生命更不能重新來過,希望《上課記》能給初入校門的人們提供另一個視角。
這次再版,增加瞭一個部分《我們來自“上課記”》,請曾經在《上課記》中齣現過的同學們談談他們畢業後的這幾年。從我最初教書的2005年到我教的最後一年2012年,涵蓋瞭七屆大學生,感謝他們,幫助這本書從大學四年,擴展到瞭那四年以後。
徵集大傢畢業後的境況,最初是在北京做圖書編輯的塤子和彩霞(後來彩霞離開北京去瞭西藏阿裏)想到的,連題目都是她們事先想好瞭的。讀者能在這個部分看到這些年輕人進入社會後的不同經曆,歡快和痛苦。
新增加的文字我反反復復看瞭好幾遍,覺得它們有點私寫作的意味,和規範的公開發錶的文章有些區彆,多少有點友人間的通信對話,有人在有意避開自己的不愉快,有人強調的是即時的情緒。
讓我最高興的是,收到邀請的同學們不像當初讀書那時候,喜歡追著問:老師,我該寫什麼?老師,這樣寫行不行?
收到我發齣的簡要邀請,他們的迴應都那麼簡單明瞭:我寫。
不同的經曆,磨損挫摺,讓他們正有話要說,也讓他們不再是腦子裏空蕩蕩的在校學生瞭。
最開始是給25個還能聯係到的同學發齣邀請,十天後,收到17篇文章,另有2篇不在最初邀請中,是聽說後主動寫的,還有三個同學得知消息已經來不及,已經截稿瞭。
25人中有7個同學沒聯係上,1個處理突發急事,趕不及瞭。
非常想找到更多的同學,比如迴老傢貴州畢節,當瞭鄉村中學老師的趙清山,很想知道他的學校附近是不是像他當年作業裏寫的,真的有一棵香飄全鎮的桂花樹;比如何超,一畢業就北漂瞭,還有沒有心情在宿捨洗手間裏大聲背誦《囚歌》“為人進齣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齣來嗬,給你自由”;還有廣州的梁翼麟,畢業後曾經給我發過幾幅他在新疆旅遊拍的照片,紅棕色的馬頭的大特寫,清澈見底的一對馬眼睛。
應該聯係的人至少是50個,占做老師這七年中,學生名冊總數1000人的5%。
可趙清山何超梁毅麟,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哪兒,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新增加的部分裏的文章都寫在2016年的7月,而他們每個人的麵孔都定格在瞭我們剛認識的時候,細讀他們的文章,能感覺到他們多數都還延續著當初的秉性和價值觀,可見大學本科的四年對一個人多重要。
在《上課記》齣版後的這五年中,我也認識瞭好多新的年輕人,有剛入校的大學生,有高中生,有年輕的大學教師,有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知道瞭很多他們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湖北的女孩,師範畢業後,迴到自己小時候讀書的那所小學當瞭一名鄉村老師,她站在她的老師曾經給她上課的位置,教小孩子,2015年1月,她發來幾張照片,說他們那兒下雪瞭,下瞭課,孩子們跑到雪地裏扔雪球,玩得不亦樂乎。當時很想抽空去湖北鄉下看看一個年輕人怎樣迴到自己小時候讀書的學校當瞭老師,這事一聽起來就有意思。
事實上,生活可不是寫文章,它非常具體又經常沉重,誰被它壓著,誰知道那個分量。
就在這幾天,這位女老師有瞭南下打工的想法,沒想到要辭掉這份在傢鄉的穩定職業會那麼難,她遭到傢人的強烈抵製,他們不理解,安安穩穩上班就好瞭,姑娘不小瞭,為什麼要背井離鄉找什麼前途。
前途總是艱辛可期待又不可估量的,不甘心不認命,就永遠值得去冒險尋找。
我不相信知識必定改變命運,但是,探求知識,經曆世事,放開眼界,絕對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而中國的大學和大學前教育的最大區彆,恰恰在於,是做個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還是主動的身體力行的探糾者。
希望這本書能一直幫助到因主動而獨立自主的人。
2016年7月—2016年9月
前言/序言
上課記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上課記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