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目前市場上關於福建省旅遊全麵詳盡的指南攻略,緊扣“清新福建”的旅遊主題,從曆史、地理、人文、生態、傳統、建築、風土等多個方麵解讀福建省旅遊資源,圖片精美大氣,資訊準確新鮮,更內附相關景點二維碼訊息,便利遊客、讀者從書籍到手機,一站式完成行程安排與管理。
何為“清新福建”為何“清新福建” ...............................................006
這裏是清新福建 ................................................................ 010
頂級清新體驗 .................................................................. 030
山海閤奏 壯遊之歌 032
美麗鄉村 040
建築,震驚世界的民居 050
信仰,人神狂歡的土地 062
非遺,傳統的印記 068
茶,清新的饋贈 074
海絲,有一種藍色文明 084
美食,舌尖上的驚艷 092
豐富的旅行主題 ....................................................... 098
自駕 100
× 環馳閩中北
× 環行南平大武夷
× 狂奔福建海岸綫
× 客傢文化行
攝影 112
×山海共鳴的自然之美
×深山綠水的梯田之美
×特色鮮明的建築之美
×原始清新的古村之美
×大放異彩的民俗之美
戶外 126
×徒步穿越
×騎行
×跑步
×露營
×溯溪
×風箏衝浪
×海釣
親子 138
清新福建 歡樂齣發.......................................................144
覓中國最美丹霞 探世界遺産勝景 146
覽神奇土樓全景 尋海絲之路古跡 147
賞武夷仙境 掠閩東勝景 148
海絲路上覓茶蹤 149
高爾夫溫泉健身遊 150
慢活閩颱溫馨之旅 151
宗教文化 朝覲之旅 152
清新福建漫憶 紅色文化之旅 153
探尋閩海絲印記 探究海中國曆史 154
清新福建 舌尖飛舞 155
分區指南 ...............................................................156
福州 158
平潭 182
莆田 200
寜德 214
廈門 232
漳州 258
泉州 278
龍岩 302
南平 316
三明 346
旅遊資訊 ........................................................................366
福建省品牌景區旅遊地圖 ...................................................380
福建還有哪些種類的非遺?
民間文學
永定土樓楹聯
楹聯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一,流傳至今已經有一韆多年的曆史。福建土樓楹聯則伴隨土樓的建造而産生,是客傢土樓文化的一部分。永定境內的每一座土樓不僅有一個吉祥的樓名,而且都有一副或者幾副甚至十幾副含意雋永的楹聯。這些楹聯大多齣自一些博學之士,他們與書法名傢、雕刻高手聯閤,共同創造齣令人嘆為觀止的詩、書、雕刻傑作。
傳統音樂
佘族山歌
佘族人民喜愛唱歌,常藉用漢字記佘語音法手抄歌本。舊社會佘民沒有受文化教育的機會,把學歌唱歌作為一種重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較高,常以歌代言,溝通感情;以歌論事,揚善懲惡;以歌傳知,鬥睿鬥智,形成一套上山勞動、接待來客、婚喪喜事的對歌習俗。佘族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其中無伴奏的山歌是佘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
傳統戲劇
閩南皮影戲
閩南皮影戲製作皮影的材料為牛皮或硬紙皮,所刻的人物臉譜與北方皮影不一樣,它不著色,形象寫實,造型誇張,發型、頭盔精緻,服裝花紋細膩,圖案近似宋代筆法,富有閩南地域特色。由於閩南皮影戲是從潮汕傳入,故其起始演唱以潮調為主,對白帶著潮州方言口音。今錶演語言以普通話和閩南方言為主。劇情多采自曆史傳說或民間軼事。
傳統美術
壽山石雕
福州壽山石雕曆史悠久,目前已齣土的壽山石雕刻品,距今已有1500年曆史。産於福州北峰的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為上等雕刻彩石;其雕刻技法豐富、精湛,達十餘種之多,成品精巧絕倫、巧奪天工,為中國玉石雕刻中的極品。福州壽山石雕常被國傢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國傢首腦和知名人士。近年躋身國石候選行列。
傳統體育
莆田南少林武術
廣泛流傳於莆田民間的南少林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主要種類之一,其起源於南方少林寺僧武術。莆田南少林寺的前身“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至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負責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帶領500僧兵入閩平亂,暴亂平息後,李世民恩準在福建修建少林分寺;寺名九蓮山少林寺,世稱南少林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傳統技藝
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
漳州水仙花的栽培和雕刻自明景泰年間延續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水仙花雕刻技藝,主要采用鋼鐵製成的刻刀、刻片、刻鉗、刻剪、修葉刀、刻針等八種工具,經過花匠們雕刻的水仙花,造型逼真,韆奇百怪。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印證著先民的聰明纔智,其造型多樣、手法豐富,有一定的工藝價值,而且作為一項水仙花産區支柱經濟産業,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俗
清水祖師信俗
清水祖師信俗發祥於安溪清水岩,至今已流傳900餘年,流布於福建泉州、漳州、廈門、龍岩、南平等地,並輻射到廣東潮汕地區、浙江平陽地區,以及颱灣、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地區和國傢,形成瞭一個信眾人口逾1億的“清水祖師信俗”文化圈。
……
哇!這本書剛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光是封麵上的插畫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寜靜緻遠的意境,一下子就把我拉到瞭那個夢中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排版設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眼。我最喜歡的是裏麵那些細節的描寫,比如對一處古老寺廟的描繪,不僅僅是介紹它的曆史淵源和建築風格,更重要的是,作者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繪瞭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地上的光斑,空氣中彌漫的淡淡的檀香味,還有遠處傳來的悠揚鍾聲,仿佛我真的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份久違的寜靜與祥和。每一頁都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有那些關於當地風土人情的趣聞軼事,也有對自然風光的細膩描繪,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真的讓我欲罷不能,恨不得立刻打包行李,踏上這段旅程。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隻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但讀瞭幾頁後,我徹底被它“徵服”瞭。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態度”。作者對待每一個地方,都懷揣著一種敬畏之心和探索的熱情,這種情感通過文字的力量,深深地感染瞭我。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慢生活”的篇章,它鼓勵你放慢腳步,去發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在描寫一個寜靜的小鎮時,作者會花很多筆墨去刻畫清晨薄霧中的炊煙,午後陽光下悠閑曬太陽的老人,還有孩子們嬉戲打鬧的聲音,這些看似平凡的畫麵,卻充滿瞭治愈人心的力量。讀完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的心也跟著平靜瞭下來,甚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節奏,思考如何纔能找迴那種簡單而純粹的快樂。
評分這本絕對是我近期讀到的最“走心”的一本書!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旅遊指南,而是像一本精心釀造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文筆非常獨特,有時候像一位哲人,引人深思,有時候又像一位畫傢,用文字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介紹一些自然風光時,不僅僅是描繪瞭景色的壯麗,更重要的是,它挖掘瞭這些景色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內涵。比如,一篇關於古老海岸綫的描寫,作者不僅僅寫齣瞭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海風吹拂的觸感,更重要的是,他講述瞭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與大海之間的羈絆,那些古老的漁歌,那些關於海洋的傳說,都讓這片海變得鮮活而有靈魂。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風景,更是在“聽”它們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旅遊書籍的認知!它更像是一部文學作品,充滿瞭個性和溫度。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有創意,有時候會穿插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悟,讓整個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一些小眾景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獨到的視角。它不會給你堆砌一堆曆史數據和官方介紹,而是從一個普通旅行者的視角齣發,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驚喜。例如,在描繪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時,作者會細緻地描繪村民們淳樸的笑容,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還有那些彌漫在空氣中的食物的香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構成瞭這個地方最真實、最動人的麵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收獲瞭旅行的靈感,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去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那些“小確幸”。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以來尋找的那個“驚喜盲盒”!我平時旅行,總喜歡那些不落俗套、能真正觸摸到當地靈魂的地方,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小小的癖好。它沒有像很多旅遊攻略那樣,上來就給你列齣必打卡的景點和必吃的餐廳,而是更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讓你慢慢地去品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鮮為人知的角落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入骨髓的瞭解。比如,它詳細地介紹瞭一個瀕臨消失的手工藝,從它的起源、製作過程,到手藝人背後辛勤的付齣和對這份傳承的堅守,讀來讓人動容。還有那些關於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節慶習俗的描寫,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能夠融入其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去哪裏”,更是關於“如何去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