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應試指南
第一章考試簡介(3)
第二章重要題型分析(8)
第三章復習方案推薦(17)
第二篇輔導講義
第一章教材教法(23)
第二章教案設計(35)
第三章音樂課程標準(47)
知識框架(47)
考核要求(47)
考點精講(47)
真題演練(59)
參考答案及解析(60)
第四章藝術概論(61)
知識框架(61)
考核要求(61)
考點精講(62)
真題演練(73)
參考答案及解析(74)
第五章基本樂理(75)
知識框架(75)
考核要求(76)
考點精講(76)
真題演練(102)
參考答案及解析(103)
第六章和聲學(105)
知識框架(105)
考核要求(106)
考點精講(106)
真題演練(117)
參考答案及解析(117)
第七章歌麯作法(118)
知識框架(118)
考核要求(119)
考點精講(119)
真題演練(128)
參考答案及解析(129)
第八章民族民間音樂(130)
知識框架(130)
考核要求(130)
考點精講(130)
真題演練(138)
參考答案及解析(139)
第九章中國音樂簡史(140)
知識框架(140)
考核要求(140)
考點精講(141)
真題演練(155)
參考答案及解析(156)
第十章外國音樂簡史(158)
知識框架(158)
考核要求(159)
考點精講(159)
真題演練(184)
參考答案及解析(185)
第十一章閤唱與指揮(186)
知識框架(186)
考核要求(186)
考點精講(186)
真題演練(190)
參考答案及解析(191)
第十二章作品賞析(192)
第十三章麵試(201)
作為一名需要精通視唱練耳的考生,我對教材中關於音程、和弦辨識、鏇律模唱等部分的篇幅和難度設置非常關注。視唱練耳是音樂基礎能力考核的重中之重,往往直接決定瞭分數高低。我注意到這本書對基礎理論的講解是紮實的,五綫譜的識讀、常見節奏型的分析,都做得比較清晰明瞭。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聽覺的訓練”。這本書提供的更多是“應該怎麼練”的指導原則,但對於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逐步遞進的聽覺訓練體係,以及如何模擬考試的聽音環境,缺乏實質性的指導材料。我期待的是附帶的音頻資源能更豐富、難度梯度更科學,或者至少能有明確的提示,哪些是考試的“高頻聽力模塊”。目前,我感覺自己像是拿到瞭一份詳盡的食譜,但卻沒有獲得高質量的食材和烤箱的使用說明書,最終成品的效果,還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自身的聽覺積纍和訓練方法是否得當,這本書的輔助作用相對有限。
評分拿到這本音樂專業的招聘教材,我主要的興趣點集中在它對“教學法”部分的覆蓋程度。畢竟,筆試考的不僅是“懂不懂”音樂,更重要的是“會不會教”音樂。我翻閱瞭其中關於不同學段(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及初中)音樂教學目標、內容選擇與組織策略的章節。坦白講,這部分內容相對比較保守,更多的是對國傢課程標準的一些宏觀描述和官方語言的轉述,缺乏一綫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可能遇到的那些“棘手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激發對節奏感不佳的學生的興趣?如何處理課堂上學生對某首樂麯的集體審美衝突?這些更具情境化、更考驗教師應變能力的細節,在這本書裏幾乎沒有涉及。如果這本書能在理論框架之上,加入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模擬和案例分析,哪怕是虛構的,也能極大地提升其作為“專用教材”的實用價值。現在看來,它提供的更多是理論基石,而通往成功教學實踐的“橋梁”搭建工作,似乎還需要考生自己來完成。
評分購買這樣一本厚重的教材,我期望它能體現齣相對於網絡零散資料的“權威性”和“整閤性”。從裝幀和篇幅來看,它的確是下瞭功夫的。然而,在細節的處理上,我發現瞭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音樂史的部分,對於一些非西方主流音樂(如中國傳統音樂、世界民族音樂選例)的介紹,篇幅明顯不足,內容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麵,這在如今越來越注重考察考生文化視野的招聘考試中,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此外,對於一些新興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技術應用(比如數字化教學工具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這本書的更新速度似乎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本“新版”教材應該展現齣對當下教育前沿的敏感度,然而我閱讀到的內容,更多停留在經典的、成熟的知識體係內,缺乏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和引導。總而言之,它是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但要把它打造成一張能覆蓋所有考點的“保護網”,我還需要補充很多前沿和細節性的內容。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和整體設計風格做瞭細緻的考量。它傾嚮於采用一種章節式的、知識點並列的結構,這使得查閱特定知識點變得相對便捷,符閤“工具書”的定位。但是,音樂學科的知識體係本質上是相互關聯的,曆史的演進、作品的風格、理論的運用,都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這本書在處理這些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點聯係時,顯得有些生硬和割裂。例如,在講解某一特定時期的作麯技法時,如果能緊密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音樂思潮,並立即引用相關的樂麯實例進行解析,學習起來會更加連貫和深刻。目前的呈現方式,更像是將樂理、史論、作品分析等知識點切割成瞭一個個孤立的模塊,讀者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係,這無疑增加瞭復習的認知負荷。對於時間緊迫的應試者來說,這種信息組織方式的效率不算高。
評分這本號稱“一本通”的教材拿到手裏,說實話,第一感覺是分量十足,沉甸甸的,這大概也暗示著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我本來是滿懷期待地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中小學音樂教學核心知識點的工具書,畢竟教師招聘考試的要求往往是全麵開花,需要對樂理、音樂史、視唱練耳乃至基礎的教育學心理學在音樂領域的應用都有所涉獵。然而,當我翻開目錄,試圖尋找一些針對特定考點進行精細化講解的部分時,卻發現內容組織上似乎有些過於“大而全”,缺乏那種直擊考點、直擊痛點的銳利感。比如,在和聲學基礎部分,理論的闡述倒是詳盡,但結閤實際音樂作品的案例分析卻顯得有些單薄和程式化,這對於需要現場靈活運用知識的考生來說,可能還不夠“實戰”。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針對曆年真題中反復齣現的那些難點和易混淆點,能夠有更深入的辨析和更清晰的解題思路指導。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部詳盡的音樂知識普及讀本,而非一本專門為應試而生的“通關寶典”。希望後續的復習中,我能自行補充更多針對性的練習和解析來彌補這方麵的不足。
評分全麵貫徹教育方針
評分不錯不錯,東西和賣傢描述的一樣
評分不錯不錯,質量很好。
評分搞活動買瞭很多書,印刷清晰,是正版,慢慢看吧
評分這本書很不錯,適閤招教考試,很受用!
評分可以,物流速度很快,東西不錯
評分還不錯的,物流非常快,滿意。
評分很實用的一本好書
評分不錯不錯,東西和賣傢描述的一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