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试指南
第一章考试简介(3)
第二章重要题型分析(8)
第三章复习方案推荐(17)
第二篇辅导讲义
第一章教材教法(23)
第二章教案设计(35)
第三章音乐课程标准(47)
知识框架(47)
考核要求(47)
考点精讲(47)
真题演练(59)
参考答案及解析(60)
第四章艺术概论(61)
知识框架(61)
考核要求(61)
考点精讲(62)
真题演练(73)
参考答案及解析(74)
第五章基本乐理(75)
知识框架(75)
考核要求(76)
考点精讲(76)
真题演练(102)
参考答案及解析(103)
第六章和声学(105)
知识框架(105)
考核要求(106)
考点精讲(106)
真题演练(117)
参考答案及解析(117)
第七章歌曲作法(118)
知识框架(118)
考核要求(119)
考点精讲(119)
真题演练(128)
参考答案及解析(129)
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130)
知识框架(130)
考核要求(130)
考点精讲(130)
真题演练(138)
参考答案及解析(139)
第九章中国音乐简史(140)
知识框架(140)
考核要求(140)
考点精讲(141)
真题演练(155)
参考答案及解析(156)
第十章外国音乐简史(158)
知识框架(158)
考核要求(159)
考点精讲(159)
真题演练(184)
参考答案及解析(185)
第十一章合唱与指挥(186)
知识框架(186)
考核要求(186)
考点精讲(186)
真题演练(190)
参考答案及解析(191)
第十二章作品赏析(192)
第十三章面试(201)
作为一名需要精通视唱练耳的考生,我对教材中关于音程、和弦辨识、旋律模唱等部分的篇幅和难度设置非常关注。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能力考核的重中之重,往往直接决定了分数高低。我注意到这本书对基础理论的讲解是扎实的,五线谱的识读、常见节奏型的分析,都做得比较清晰明了。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听觉的训练”。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应该怎么练”的指导原则,但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逐步递进的听觉训练体系,以及如何模拟考试的听音环境,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材料。我期待的是附带的音频资源能更丰富、难度梯度更科学,或者至少能有明确的提示,哪些是考试的“高频听力模块”。目前,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份详尽的食谱,但却没有获得高质量的食材和烤箱的使用说明书,最终成品的效果,还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身的听觉积累和训练方法是否得当,这本书的辅助作用相对有限。
评分拿到这本音乐专业的招聘教材,我主要的兴趣点集中在它对“教学法”部分的覆盖程度。毕竟,笔试考的不仅是“懂不懂”音乐,更重要的是“会不会教”音乐。我翻阅了其中关于不同学段(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及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策略的章节。坦白讲,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保守,更多的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一些宏观描述和官方语言的转述,缺乏一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能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激发对节奏感不佳的学生的兴趣?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对某首乐曲的集体审美冲突?这些更具情境化、更考验教师应变能力的细节,在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涉及。如果这本书能在理论框架之上,加入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哪怕是虚构的,也能极大地提升其作为“专用教材”的实用价值。现在看来,它提供的更多是理论基石,而通往成功教学实践的“桥梁”搭建工作,似乎还需要考生自己来完成。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整体设计风格做了细致的考量。它倾向于采用一种章节式的、知识点并列的结构,这使得查阅特定知识点变得相对便捷,符合“工具书”的定位。但是,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历史的演进、作品的风格、理论的运用,都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这本书在处理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点联系时,显得有些生硬和割裂。例如,在讲解某一特定时期的作曲技法时,如果能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音乐思潮,并立即引用相关的乐曲实例进行解析,学习起来会更加连贯和深刻。目前的呈现方式,更像是将乐理、史论、作品分析等知识点切割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模块,读者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无疑增加了复习的认知负荷。对于时间紧迫的应试者来说,这种信息组织方式的效率不算高。
评分购买这样一本厚重的教材,我期望它能体现出相对于网络零散资料的“权威性”和“整合性”。从装帧和篇幅来看,它的确是下了功夫的。然而,在细节的处理上,我发现了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音乐史的部分,对于一些非西方主流音乐(如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选例)的介绍,篇幅明显不足,内容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这在如今越来越注重考察考生文化视野的招聘考试中,是一个潜在的失分点。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比如数字化教学工具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这本书的更新速度似乎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本“新版”教材应该展现出对当下教育前沿的敏感度,然而我阅读到的内容,更多停留在经典的、成熟的知识体系内,缺乏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引导。总而言之,它是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但要把它打造成一张能覆盖所有考点的“保护网”,我还需要补充很多前沿和细节性的内容。
评分这本号称“一本通”的教材拿到手里,说实话,第一感觉是分量十足,沉甸甸的,这大概也暗示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本来是满怀期待地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知识点的工具书,毕竟教师招聘考试的要求往往是全面开花,需要对乐理、音乐史、视唱练耳乃至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在音乐领域的应用都有所涉猎。然而,当我翻开目录,试图寻找一些针对特定考点进行精细化讲解的部分时,却发现内容组织上似乎有些过于“大而全”,缺乏那种直击考点、直击痛点的锐利感。比如,在和声学基础部分,理论的阐述倒是详尽,但结合实际音乐作品的案例分析却显得有些单薄和程式化,这对于需要现场灵活运用知识的考生来说,可能还不够“实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那些难点和易混淆点,能够有更深入的辨析和更清晰的解题思路指导。整体来看,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音乐知识普及读本,而非一本专门为应试而生的“通关宝典”。希望后续的复习中,我能自行补充更多针对性的练习和解析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评分内容清晰,框架全面合理,紧贴实际,有利于准备复习。
评分不错,题多。。。
评分快递速度,给媳妇买的
评分好好学习
评分还不错哦。只不过它不是山香的。
评分好多题,希望自己能考个好成绩
评分很漂亮,很有帮助
评分货已经收到,书挺不错的!里面的内容好详细!准备复习功课,争取考下来!
评分货收到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