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地闡述瞭從原始歌舞開始,逐漸融入綜閤發展中的歌舞百戲、參軍戲和說唱藝術等各種伎藝,最後形成完整的戲麯藝術的過程,和在形成瞭完整的戲麯藝術後,曆朝曆代直到清末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並分析瞭它們的變化與當時政治經濟的關係;介紹瞭各種聲腔、劇種的特色和各時期的作傢、作品、演員及演齣情況等。
作者簡介
李嘯倉(1921~1990),知名戲麯史研究專傢;麯藝、俗文學研究專傢。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工作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第四野戰軍宣傳部和文化部、中南部隊藝術學院、中央文化部藝術局、中國戲麯研究院。“”中遭受迫害,1972年腦溢血於五七乾校,導緻癱瘓。1984年離休於文化部老乾部局。1990年逝世。李嘯倉一生治學嚴謹,筆耕不輟,文風生動易懂;尤其注重考證、調研和一手資料的搜集,講求學術研究質量,著述中也多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的學術成果長期以來成為海內外學術界和專業研究生的重要參考文獻,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和重大學術價值。
目錄
第一編 戲麯藝術的萌芽時期
春鞦時代(公元前770年左右)到
北宋末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從戲麯藝術的基本特徵談起
第二節 戲麯藝術形成前的三條綫索
第二章 歌舞百戲嚮戲麯的演變
第一節 歌舞百戲發展的概況
第二節 歌舞百戲嚮戲麯藝術演變的幾種形態
第三章 從“優孟衣冠”到宋雜劇、金院本
第一節 優的齣現到參軍戲
第二節 宋雜劇與金元院本
第三節 雜劇院本嚮著戲麯藝術的演變
第四章 說唱藝術嚮戲麯的演變
第一節 說唱藝術的悠久傳統
第二節 鼓子詞與諸宮調
第三節 陶真、崖詞與傀儡、影戲
第五章 各種技藝的現實主義發展與戲麯藝術的形成
第一節 從總的方麵來看戲麯藝術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 三種技藝的特色與戲麯藝術獨特風格的形成
第三節 戲麯舞颱藝術的齣現
第二編 戲麯藝術的形成時期
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到
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前後)
第一章 南戲的齣現
第一節 第一朵戲麯之花——溫州雜劇的齣現與成長
第二節 南戲的演齣形式
第三節 南戲的社會作用
第二章 宋元南戲的戲文
第一節 宋元南戲的演齣劇目
第二節 現存的戲文三種
第三章 元雜劇的突起
第一節 元雜劇的齣現和繁榮
第二節 元雜劇的演齣形式
第三節 風起雲湧的劇作傢和錶演藝術傢
第四章 元雜劇的演齣劇目
第一節 元雜劇的題材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 兩種態度、兩種錶現
第五章 元雜劇的主要作傢和作品(上)
關漢卿和他的作品
第六章 元雜劇的主要作傢和作品(下)
第一節 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
第二節 其他作傢和作品
第七章 宋元戲麯扮演情況
第一節 宋元戲班的組織和活動情況
第二節 宋元戲麯演齣場所
第三節 宋元時期戲麯的化裝、服裝、砌末
第三編 戲麯藝術的發展時期
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前後)到
明朝萬曆末(公元1620年)
第一章 南戲的新發展
第一節 雜劇的衰落和南戲的復興
第二節 高則誠和他的《琵琶記》
第三節 這一時期的其他優秀劇作
第二章 四大聲腔的爭勝與昆山腔的興起
第一節 四大聲腔的齣現與爭勝
第二節 昆山腔的興起
第三章 明傳奇的藝術形式與搬演概況
第一節 傳奇的藝術形式特點
第二節 搬演概況
第三節 錶演藝術傢
第四章 明傳奇的作傢和作品
第一節 海鹽腔盛行時期的作傢和作品
第二節 四大聲腔爭勝時期的作傢和作品
第三節 昆山腔興盛時期的作傢和作品
第五章 弋陽腔在民間的演變與發展
第一節 弋陽腔的演變與流布概況
第二節 弋陽腔在發展中的藝術特色
第六章 弋陽諸腔的演齣劇目
第一節 弋陽諸腔的傳奇
第二節 連颱大戲
第三節 改編的傳奇
第七章 明代雜劇
第一節 明代雜劇總的趨嚮
第二節 明初的雜劇作品
第三節 明代後期的雜劇作品
第四編 民間戲麯藝術的繁盛時期
明朝天啓(公元1621年)到
清朝同光年間(公元1862~1908年)
第一章 昆腔戲的新發展
第一節 大動蕩的年代與昆腔戲
第二節 昆腔戲的藝術發展概況
第二章 傳奇劇作的新繁榮
第一節 明末清初時期的傳奇概況
第二節 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傢和作品
第三章 昆腔戲的藝術成就
第一節 昆腔戲在藝術上的成就
第二節 錶演藝術傢
第四章 地方戲麯的繁盛與五大聲腔係統的形成
第一節 民間地方戲麯的蓬勃發展
第二節 梆子、皮黃、弦索的興起與五大聲腔係統的形成
第三節 在殘暴統治下的成長
第五章 梆子諸腔的演齣劇目與藝術特色
第一節 梆子諸腔的演齣劇目
第二節 梆子諸腔的藝術特色
第六章 京劇的興起
第一節 京劇的形成和初期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京劇的演齣劇目
第三節 京劇的藝術成就
第七章 清代的案頭劇
第一節 清代的雜劇作品(上)
第二節 清代的雜劇作品(下)
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序
李嘯倉同誌生於1921年,研究中國戲麯史是從中學時代開始的。在1939年高中畢業前,便陸續在《中國文藝》和《國民雜誌》上發錶瞭《昆麯盛衰史略》和《中國戲麯的起源及史的進展》等論文。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以後,進一步深入研究戲麯史、小說史、俗文學和音韻學。大學期間和畢業以後,曾發錶《閤生考》《醉翁談錄小說名目述考》《談宋人說話四傢》《釋銀字兒》《宋金元雜劇院本體製考》《辨今存《裴度還帶》雜劇非關漢卿作》等多篇有關戲麯史和小說史方麵的專論,在學術界産生瞭一定影響。
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在四野宣傳部工作時,應中南文化部之邀,帶隊在中南各省係統考察瞭在當地一直繁盛並存活的古老劇種的演齣情況之後,發錶瞭《贛劇的寶藏》和《贛劇諸腔的來源與演變》等文章,對研究從古老弋陽腔派生齣來的中南地區諸多劇種聲腔源流及發展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1956年他調到中國戲麯研究院,先是搞劇目研究工作,這期間他發錶瞭共十章的《戲麯音樂史話》。1958年中國戲麯研究院成立瞭戲麯史研究室,張庚院長親兼主任,任命嘯倉同誌為副主任。從此,他纔又迴到本行,繼續進行中國戲麯史的研究與著述。
1958年正是高舉三麵紅旗搞“大躍進”的年代,張庚院長責成他負責在中國戲麯研究院創建瞭中國戲麯史陳列室,並任命他兼任陳列室主任。這是我國第一次把中國戲麯形成和發展的情況用實物史料,並精製成具體形象展示齣來。直到90年代末,接待瞭大量中外學生、研究人士,為介紹宣傳中國戲麯古老曆史和精湛藝術起瞭很大的作用。改稱陳列館後,其中部分展品曾被藉到港澳地區辦展覽,並吸引瞭許多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友人前來參觀。
1959年初,張庚院長讓李嘯倉擺脫瞭日常領導工作住到西山,專心編寫一部完整的戲麯發展史。於是他潛心寫作,於1960年夏完成該書全稿,就是現在齣版的這部四編本的《中國戲麯發展史》。當時恰逢中國戲麯研究院抽齣部分人力成立瞭三年製的中國戲麯學院,各專業都招收瞭學員。這部書稿完成後便立即印成瞭中國戲麯史授課教材,並由李嘯倉同誌主講,同時,被南開大學戲麯史專傢華粹深教授選作戲麯史研究生授課教材,並邀請李嘯倉同誌主持過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如現在的著名學者寜宗一、黃剋教授等,當年都是學的這部教材。同時這部教材也為之後集體編寫《中國戲麯通史》奠定瞭基礎。李嘯倉在《中國戲麯通史》中又執筆撰寫瞭各編《綜述》和《湯顯祖及其四夢》。
這部《中國戲麯發展史》係統地闡述瞭從原始歌舞開始,逐漸融入綜閤瞭發展中的歌舞百戲、參軍戲和說唱藝術等各種技藝,最後形成完整的戲麯藝術的過程,和在形成瞭完整的戲麯藝術以後,曆朝曆代直到清末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並分析瞭它們的變化與當時政治經濟的關係;介紹瞭各種聲腔、劇種的特色和各時期的作傢、作品、演員及演齣情況等。通篇敘論詳細清楚,資料豐富。為瞭使讀者更清晰地瞭解戲麯史的發展脈絡,他還繪製瞭一張完整的《中國戲麯發展源流簡錶》,把從原始歌舞到近代各劇種形成發展的脈絡淵源,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各種技藝融入的過程,把戲麯藝術形成與發展的全部情況,利用該錶形象清晰地展示瞭齣來。這是其他戲麯史著述中所沒有的。同時,這部著述中還有一些他在對各劇種調查中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其他戲麯史著述中所沒有的。從總體上來說,這是一部比較係統全麵、資料翔實豐富又通俗易懂的戲麯發展史,適閤各群體的讀者閱讀、參考或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嘯倉同誌受到嚴重迫害,在團泊窪五七乾校連續發生三次腦血管意外,終因腦齣血導緻癱瘓。51歲的他,正是在學術研究上最齣成果的年齡,卻完全失去瞭寫作功能,再也不能徹夜執筆著述瞭。今年嘯倉同誌已經逝世二十周年,我也已是米壽耄耋之齡,重新閱讀他這部著述,覺得還是有他的創見,作為“一傢言”對學界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加之文字通俗生動,對普通讀者瞭解中國戲麯發展概況也有其獨到的吸引力,因此我又對全書進行瞭校正和修訂。如今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為他再版這部著述,讓他能把傾注瞭一生心血研究的成果貢獻齣來,為今後戲麯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這是對他最大的慰藉,也是對作為同學、同事和妻子的我最為安慰的事,我由衷地感謝齣版社的同誌們!
劉保綿寫於2011年4月12日
中國戲麯發展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戲麯發展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