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箋注(典藏版)

納蘭詞箋注(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納蘭性德 著,張草紉,箋 注
圖書標籤:
  • 納蘭性德
  • 清詩詞
  • 古典詩歌
  • 詞學
  • 文學
  • 典藏
  • 箋注
  • 詩詞鑒賞
  • 中國古典文學
  • 情感詩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44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1855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0
字數:2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史研究者

  納蘭性德為清初著名詞人,其詞作情感細膩、風格哀婉,倍受後代讀者喜愛。張草紉先生是詞壇研究大傢,多年來專力於研治納蘭詞,其研究成果《納蘭詞箋注》於1995年十月初版發行後,已陸續印瞭五版。此次推齣的典藏版係作者在原有版本基礎上重新加以整理而成,改正瞭初版本的個彆錯誤和問題,又補充瞭一些新的資料,使之更加完善,成為目前《納蘭詞》較完備的讀本和較有價值的納蘭詞研究資料。

內容簡介

  清初詞壇,名傢輩齣。其中較特齣者,當屬納蘭性德。況周頤《蕙風詞話》尊他為“國初第1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他更為贊賞,稱他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的身份高貴顯赫,卻嚮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這使得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特色。納蘭詞以純真深厚的情感、精緻細膩的描寫、淺白流暢的語句、哀婉淒艷的風格打動瞭後世無數讀者,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納蘭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詞作刊印為《側帽詞》,後顧貞觀把他的詞與自己的詞閤刊為《彈指詞側帽詞》閤刊本。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又與吳綺為他校定《飲水詞》,刊於吳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漁根據顧貞觀原輯本、楊蓉裳抄本、袁蘭村刊本等書,共輯得詞三百餘首,分為五捲,定名為《納蘭詞》。光緒六年,許增在汪珊漁本的基礎上又增加補遺二十一首,共計三百四十二首,成為比較完整的《納蘭詞》。

  本書整理者張草紉先生為詞學研究專傢,治詞學功底深厚。此次以光緒六年的許增刊本為底本,末附《清名傢詞》中增補的五首,又從上海圖書館《詞人納蘭容若手跡》硃彝尊跋文中輯得聯句詞《浣溪沙》一首,作為《補遺》二。書中保留原刊本的校記,又根據諸傢刊本重新校訂並加以箋注。注釋著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語,及納蘭性德襲用、化用前人的語詞意境 ,必要時略作串講,以期對讀者閱讀、欣賞《納蘭詞》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著名的詞人。

  張草紉,本名張超人。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張草紉先生在古典文學方麵有深厚的積纍,有著豐富的古籍整理的經驗,由他整理的《二晏詞箋注》和《納蘭詞箋注》二書作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重要品種,造福學界多年,深受讀者好評。


目錄

  前言一


  納蘭詞箋注捲一

  憶江南(昏鴉盡)一

  赤棗子(驚曉漏)二

  憶王孫(西風一夜芭蕉)三

  玉連環影(何處)四

  遐方怨(欹枕)五

  訴衷(冷落綉衾誰與伴)六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七

  又(縴月昏庭院)七

  又(木葉紛紛歸路)八

  天仙子(夢裏蘼蕪一)九

  又(好在軟綃紅淚積)一

  又(水浴涼蟾風入袂)一一

  江城子(濕雲全數峯)一二

  長相思(山一程)一三

  相見歡(微雲一抹遙峯)一五

  又(落花如夢淒迷)一六

  昭君怨(深禁好春誰惜)一七

  又(暮雨絲絲吹濕)一八

  酒泉子(謝卻荼蘼)一八

  生查子(東風不愁)一九

  又(鞭影落春)二

  又(散帙坐凝塵)二二

  又(短焰剔殘花)二三

  又(惆悵彩雲飛)二五

  點縧唇風蘭(彆樣幽芬)二六

  又對月(一種蛾眉)二七

  又花城早望(五夜光寒)二八

  又(小院新涼)三

  浣溪沙(淚紅箋第幾行)三一

  又(伏雨朝寒愁不勝)三二

  又(誰念西風獨自涼)三三

  又(蓮漏三聲燭半條)三四

  又(消息誰傳到拒霜)三五

  又(雨歇梧桐淚乍收)三六

  又西郊馮氏園看海棠 ,因憶香嚴詞有感

  (誰道飄零不可憐)三七

  又(酒醒香銷愁不勝)三九

  又(欲問江梅瘦幾分)四

  又(一半殘陽下小樓)四一

  又(睡惺忪強自支)四一

  又(五月江南麥已稀)四二

  又(殘雪凝輝冷畫屛)四三

  又五更和湘眞(微暈嬌花濕欲流)

  四三

  又(五字詩中目乍成)四四

  又(記綰長條欲彆難)四五

  又古北口(楊柳韆條送馬蹄)四七

  又(身嚮雲山那畔行)四八

  又(萬裏陰山萬裏沙)四九

  又庚申除夜(收取閑心冷處濃)五

  又紅橋懷古和王阮亭(無恙年年汴水

  流)五一

  又(鳳髻拋殘鞦草生)五四

  又(腸斷斑騅去未還)五五

  又(鏇拂輕容寫洛神)五六

  又(十二紅簾窣地深)五七

  又(容易濃香近畫屛)五八

  又(十八年來墮世間)五九

  又寄嚴蓀友(藕蕩橋邊理釣筩)六一

  又(欲寄愁心朔雁邊)六三

  又(敗葉塡溪水已冰)六四

  霜天曉(重來對酒)六五

  菩蠻迴文(霧寒對遙天暮)六五

  又(隔花纔歇廉縴雨)六六

  又(新寒中酒敲雨)六七

  又(澹花瘦玉輕妝束)六八

  又(夢迴酒醒三通鼓)六九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六九

  又早春(曉寒瘦著西南月)七

  又(間桃蕊嬌如倦)七一

  又(朔風吹散三更雪)七二

  又(問君何事輕離彆)七三

  又爲陳其年題照(烏絲麯紅兒譜)七五

  又宿灤河(玉繩斜轉疑曉)七七

  又(荒再咽天難曉)七八

  又(驚飇掠地鼕將半)七九

  又(榛荊滿眼山城路)八

  又(雲紫塞三韆裏)八一

  又寄顧梁汾苕中(知君此際蕭索)八二

  又(蕭蕭幾葉風兼雨)八三

  又(爲春憔悴留春住)八四

  又(晶簾一片傷心白)八五

  又(烏絲畫作迴文紙)八六

  又(風伏雨催寒食)八七

  又(春雲吹散湘簾雨)八八

  減字木蘭花新月(晚妝欲罷)八八

  又(燭花搖影)八九

  又(相逢不語)九

  又(從教鐵石)九一

  又(斷魂無據)九二

  又(花冷眼)九三

  蔔算子新柳(嬌軟不勝垂)九四

  又塞夢(塞草晚纔)九五

  又午日(村午啼)九六

  納蘭詞箋注捲二

  采桑子(彤雲久絕飛字)九九

  又(誰翻樂府淒涼麯)一

  又(嚴宵擁絮頻驚)一一

  又(冷香縈紅橋夢)一二

  又春雨(嫩煙分染鵝兒柳)一三

  又塞上雪花(非關癖愛輕模樣)一四

  又(桃花羞作無死)一四

  又(撥燈書盡紅箋也)一五

  又(涼生露氣湘弦潤)一六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一七

  又(謝傢庭院殘更立)一八

  又(而今纔道當時錯)一九

  又(明月多應笑我)一一

  謁金門(風絲裊)一一一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一一二

  又(馬首望山)一一二

  又(何路嚮傢園)一一三

  一絡索長城(野火拂雲微)一一四

  又(盡遙山如畫)一一五

  又雪(密灑徵鞍無數)一一六

  平樂(煙輕雨小)一一七

  又(陵蝶夢)一一八

  又(將愁不去)一一九

  又(淒淒切切)一二

  又憶梁汾(纔聽夜雨)一二一

  又(塞鴻去矣)一二二

  又(風鬟雨鬢)一二二

  又鞦思(涼雲萬葉)一二三

  又彈琴峽題壁(泠泠徹夜)一二五

  又元夜月蝕(瑤華映闕)一二六

  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一二七

  又(春深淺)一二八

  又(長飄泊)一二九

  阮郎歸(斜風細雨正霏霏)一三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三一

  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霏)一三二

  又(重見星娥碧海槎)一三三

  又梅(莫把花比澹妝)一三四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關)一三六

  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蘊傢)一三七

  又(風絮飄殘已化萍)一三八

  又(欲語心夢已)一三九

  又(小立紅橋柳半垂)一四

  又(一霎燈前醉不醒)一四一

  又(昨夜濃香分外宜)一四一

  衫濕悼亡(近來無限傷心事)一四三

  落花時(夕陽誰下樓梯)一四四

  錦堂春鞦海棠(簾外澹煙一縷)一四五

  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一四六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一四七

  又(涼月轉雕)一四八

  太常引自題小照(西風乍峭寒生)一四九

  又(晚來風撼花鈴)一五

  四犯令(麥浪翻風柳)一五一

  添字采桑子(閑愁似與斜陽約)一五一

  荷葉(簾捲落花如雪)一五二

  又(知己一人誰是)一五三

  尋芳草蕭寺紀夢(客夜怎生)一五四

  菊花新送張見陽令江華(愁絕行人天易

  暮)一五五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一五六

  又(暖護櫻桃蕊)一五七

  又古戍(古戍烏集)一五八

  鞦韆索(藥攜手銷魂侶)一五九

  又(遊絲斷續東風弱)一六一

  又淥水亭春望(壚邊換酒雙鬟亞)一六二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心灰盡)一六三

  又(挑燈坐)一六五

  浪淘沙(紅影濕幽)一六五

  又(眉譜待全刪)一六七

  又(紫玉撥寒灰)一六八

  又(夜雨做成鞦)一六九

  又(野店近荒城)一六九

  又(悶自剔殘燈)一七

  又(鏡上朝雲)一七二納蘭詞箋注捲三

  雨中花送徐藝初歸崑山(天外孤帆雲外

  樹)一七五

  鷓鴣天(獨背殘陽上小樓)一七六

  又(雁貼寒雲次第飛)一七七

  又(彆緒如絲睡不成)一七八

  又(冷露無聲夜欲)一七九

  又送梁汾南還,時方爲題小影(握手西風

  淚不乾)一八

  又史(馬上吟成促渡江)一八二

  又十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一八四

  河傳(春淺)一八五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隻如初

  見)一八六

  美人(春隻到梨花薄)一八七

  又(麯深處重相見)一八九

  又(高峯獨石當頭)一九

  又(昏又聽城頭)一九一

  又(彩雲易嚮鞦散)一九二

  又(銀淅瀝梧老)一九二

  又爲梁汾賦(憑君料理花間課)一九三

  又(殘燈風滅爐煙冷)一九五

  鵲橋仙(倦收緗帙)一九六

  又(夢來雙倚)一九六

  又七夕(乞巧樓)一九七

  南鄕子(飛絮晚悠)一九九

  又搗衣(鴛瓦已新霜)一九九

  又柳溝曉發(燈影伴鳴梭)二

  又(煙暖雨初收)二二

  又爲亡婦題照(淚咽更無聲)二三

  一珠元夜月蝕(星映徹)二四

  紅月(夢酒醒)二五

  踏莎行(春水鴨頭)二七

  又寄見陽(倚柳題箋)二八

  臨江仙寄嚴蓀友(彆後閑何所寄)二一

  又永平道中(獨客單衾誰念我)二一

  又謝餉櫻桃(葉成陰春盡也)二一一

  又(絲雨如塵雲著水)二一三

  又(長記碧紗外語)二一四

  又塞上得傢報雲鞦海棠開矣,賦此(六麯

  乾三夜雨)二一五

  又盧龍大樹(雨打風吹都似此)二一七

  又寒柳(飛絮飛花何處是)二一八

  又(帶得些兒前夜雪)二一九

  又孤雁(霜冷離鴻驚失伴)二二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二二一

  又(眼風光留不住)二二二

  又(又到楊曾摺處)二二三

  又(蕭瑟蘭成看老去)二二四

  又夏夜(露下庭柯蟬響歇)二二五

  又齣塞(今古河山無定數)二二六

  又(盡日驚風吹木葉)二二七

  又(準擬春來消寂寞)二二九

  唐多令雨夜(絲雨織紅茵)二三

  又(金液鎭心驚)二三

  又塞外重九(古木嚮人鞦)二三二

  踏莎美人明(拾翠歸遲)二三四

  蘇幕遮(枕函香)二三五

  又浴(鬢雲)二三六

  淡柳柳(三眠未歇)二三七

  玉案辛酉人日(東風七日蠶芽軟)二三八

  又宿烏龍江(東風捲地飄楡莢)二四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頭野火燒殘碣)

  二四一

  又瓶梅(重簷澹月渾如水)二四二

  一花並蒂蓮(珊玉罷霓裳)二四四

  金人捧露淨業寺觀蓮有懷蓀友(藕風輕)

  二四五

  洞仙歌葵(鉛華不禦)二四七

  湘雲送友(險慵拈)二四八

  東風齊著力(電急流光)二四九

  滿江紅茅屋新成卻賦(問我何心)二五

  又(代北燕南)二五二

  又(爲問封姨)二五三

  滿庭芳(堠雪翻鴉)二五四

  又題元人蘆洲聚雁圖(似有猿啼)二五八

  納蘭詞箋注捲四

  水調歌頭題西山鞦爽圖(山梵唄)

  二五九

  又題嶽陽樓圖(落日與湖水)二六一

  鳳凰颱上憶吹簫除夕得梁汾閩中信因賦

  (荔粉初裝)二六二

  又守歲(錦瑟何年)二六五

  金菊對芙蓉上元(金鴨消香)二六七

  琵琶仙中鞦(碧海年年)二七

  禦帶花重九夜(晚鞦卻勝春天好)二七一

  念奴嬌(人生能幾)二七三

  又(綠楊飛絮)二七四

  又廢園有感(片紅飛減)二七六

  又宿漢兒村(無野火)二七八

  東風第一枝桃花(薄劣東風)二七九

  鞦水聽雨(誰道破愁須仗酒)二八一

  木蘭花慢立鞦夜雨,送梁汾南行(盼銀河

  迢)二八二

  水龍吟題文姬圖(須知名士傾城)二八四

  又再送蓀友南還(人生南北眞如夢)

  二八七

  齊天樂上元(珊火樹魚龍舞)二八八

  又洗妝颱懷古(六佳麗誰曾見)二九

  又塞外七夕(白狼河北鞦早)二九三

  瑞鶴仙丙辰生日自壽。用彈指詞句,並呈

  見陽(馬齒加長矣)二九五

  雨霖鈴種柳(塘如練)二九六

  疏影芭蕉(湘簾捲處)二九八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長安一夜雨)三

  風流子鞦郊射獵(平原草枯矣)三二

  沁園春(試望陰山)三四

  又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彆有雲: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嚮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瞬息浮生)三六

  又(夢冷蘅蕪)三八

  金縷麯贈梁汾(德也狂生耳)三一

  又再贈梁汾,用鞦水軒舊 (酒涴靑

  衫捲)三一四

  又(生怕芳尊滿)三一六

  又簡梁汾,時方爲吳漢槎作歸計(灑盡

  無端淚)三一八

  又慰西溟(何事添咽)三二

  又西溟言彆,賦此贈之(誰復留君住)

  三二二

  又寄梁汾(木落吳江矣)三二五

  又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三二七

  又(未得長無謂)三二八

  摸魚兒午日雨眺(漲痕添半篙柔)三三

  又送彆德蔡夫子(問人生頭白京國)

  三三二

  衫濕悼亡(衫濕)三三三

  憶桃源慢(斜倚熏籠)三三五

  湘靈鼓瑟(新睡覺)三三七

  大酺寄梁汾(怎一爐煙)三三九

  納蘭詞箋注捲五

  憶王孫(暗憐雙鬱金香)三四一

  又(刺桐花下是兒傢)三四二

  調笑令(明月)三四三

  憶江南(江南好,建業舊長安)三四三

  又(江南好,城闕嵯峨)三四五

  又(江南好,懷古意誰傳)三四五

  又(江南好,虎阜晚鞦天)三四六

  又(江南好,眞到梁溪)三四七

  又(江南好,水是二泉)三四八

  又(江南好,佳麗數維揚)三四八

  又(江南好,鐵古南徐)三四九

  又(江南好,一片妙高雲)三五

  又(江南好,何處異京華)三五一

  又(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三五二

  點縧唇寄南海梁藥亭(一帽徵塵)三五二

  浣溪沙(十裏湖光載酒遊)三五四

  又(脂粉塘綠苔)三五四

  又大覺寺(燕壘梁畫壁寒)三五五

  又(拋卻無端恨轉長)三五六

  又小兀喇(樺屋魚衣柳作城)三五七

  又薑女祠(海色殘陽影斷霓)三五八

  菩蠻迴文(客中愁損催寒夕)三五九

  又迴文(砑箋銀粉殘煤畫)三五九

  又(飄蓬隻逐驚飈轉)三六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三六一

  又九日(深鞦絕塞誰相憶)三六一

  又(海天誰放冰輪滿)三六二

  又(白衣裳憑硃立)三六三

  平樂(麝煙深漾)三六四

  眼兒媚(林下閨世罕儔)三六五

  又紅姑娘(騷屑西風弄晚寒)三六六

  又中元夜有感(手寫香颱金字經)三六七

  滿花(盼天涯)三六八

  少年遊(算來好景隻如斯)三六九

  浪淘沙望海(蜃闕半模糊)三六九

  又(雙燕又飛還)三七一

  鷓鴣天(誰道陰山行路難)三七一

  又(小構園林寂不譁)三七二

  南鄕子(何處淬吳鈎)三七四

  鵲橋仙(月華如水)三七五

  美人(陰簾外梧桐影)三七六

  茶瓶兒(楊花糝徑櫻桃落)三七七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三七七

  蝶戀花散花樓送客(城上笳城下杵)

  三七八

  金縷麯再用鞦水軒舊(疏影臨書捲)

  三七九

  納蘭詞箋注補遺一

  望江南弦月(初八月)三八一

  鷓鴣天離恨(背立盈盈故作羞)三八一

  明月棹孤舟海澱(一片亭亭凝佇)

  三八二

  臨江仙(昨夜人曾有約)三八三

  望海潮寶珠洞(漢陵風雨)三八四

  憶江南(江南憶)三八五

  又(春去也)三八六

  赤棗子(風淅淅)三八七

  玉連環影(纔睡)三八七

  如夢令(萬帳廬人醉)三八八

  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瞭)三八八

  浣溪沙(錦樣年華水樣流)三八九

  又(肯把離容易看)三八九

  又(已慣天涯莫浪愁)三九

  采桑子居庸關(巂周聲裏嚴關峙)三九一

  平樂發漢兒村題壁(參月落)三九二

  又(聲哀咽)三九三

  又(畫屛無睡)三九三

  鞦韆索(錦帷初捲蟬雲繞)三九四

  浪淘沙鞦思(霜訊下銀塘)三九四

  美人鞦夕信步(愁痕滿地無人省)三九五

  納蘭詞箋注補遺二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三九七

  菩蠻張見陽山居賦贈(車塵馬跡紛

  如織)三九七

  南鄕子鞦莫村居(紅葉滿寒溪)三九八

  雨中花(樓上疏煙樓下路)三九八

  滿江紅爲曹子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籍甚平陽)三九九

  浣溪沙郊遊聯句(齣郭尋春春已)四二

  附錄一

  史稿捲四百八十四四五

  史列傳捲七十一四六

  通議大夫一等侍衞進士納蘭君墓

  誌銘四六

  通議大夫一等侍衞進士納蘭君神

  道碑文四一

  通議大夫一等侍衞進士納蘭君神

  道碑銘四一二

  附錄二

  總評四一七

  附錄三

  吳序四二三

  顧序四二四

  張序四二四

  張序四二五

  楊序四二六

  趙序四二七

  周序四二八

  汪四二九

  汪後四三

  選刻飲水詞序四三

  重刻納蘭詞序四三一

  附錄四

  納蘭性德早年戀探索四三三

  2,27-39,17,18-2527-39


前言/序言

  修訂本序言

  納蘭詞箋注於一九九五年十月初版發行後,承濛讀者厚愛,已經陸續印瞭五版。讀者對這本書的反映還不錯,但我自己知道其中疏漏和錯之處不少。近八年來,我又不斷地收集到一些資料,可以彌補初版的缺漏。現徵得上海古籍齣版社的贊同,把初版本重新加以整理,改正瞭存在的某些錯和問題,並補充瞭一些新的資料,作爲修訂本重新齣版。

  古籍書與一般作品不同。一般作品偶有錯或錯彆字,讀者能夠比較容易地看齣。而古籍中則難以識彆。如初版水龍吟題文姬圖的注文中,把賀新郎七夕詞‘巧拙豈關今夕事,奈癡兒女流傳謬’的作者宋自遜爲秦觀。後來在編寫納蘭性德詞選時我自己也有覺察,就照樣引錄瞭。這實在是很不應該的。又如初版鞦韆索(壚邊換酒雙鬟亞)一詞中,注文引王安國平樂詞‘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排版時把作者姓名植爲王安石。二○○一年齣版的飲水詞箋校也就以此詞的作者爲王安石,遂緻以訛傳訛。但書已銷售瞭,無法更改。隻能在這裏提一下,一方麵是嚮讀者錶示歉意,另一方麵也是鞭策自己,今後要把工作做得更完善些。

  化用前人用的詞語,是寫作舊詩詞的一種常用手法。在初版中,由於覺得有些詞語雖然源齣於前人的作品,但意思明白易懂,所以就省去不注瞭。如東風第一枝桃花詞‘是誰移嚮亭皋’,作者所以用‘亭皋’,是由於王安石移桃花示兪秀老詩中有‘枝柯蔫綿花爛熳,美錦韆兩敷亭皋’的句子。現在看來,還是注得楚一點好,有時可以避免産生歧義。又如月上海棠瓶梅詞‘雙魚凍閤,似曾伴人無寐’,初版隻注瞭‘雙魚’:‘即雙魚洗,古代的盥洗器皿,作雙魚形於上,錶示吉祥的意思。’原以爲這樣已經很楚瞭,有進一步明這裏‘瓶梅’所以要提到‘雙魚洗’,不僅是爲瞭錶明寒冷,而且還引用瞭張元乾夜遊詞‘半吐寒梅未坼,雙魚洗、冰澌初結’的句意。而飲水詞箋校以‘雙魚’爲硯名,並引葉越端溪硯譜:‘硯之形製,曰風字,曰鳳池,曰閤歡,曰玉颱,曰雙魚。’以‘凍閤’爲‘硯、硯蓋凍結在一’。這樣釋雖然也講得通,因爲無非是錶示寒冷而已,但實際上與性德的原意不符。所以修訂本把張詞補上去不是有作用的。

  初版中的地名注釋有不少混亂之處。因爲有些地方多地同名,或一地異名,有些地點太小,詞典、方誌上也有收錄。如烏龍江,有的納蘭詞注本認爲即鬆花江,有的認爲即黑龍江。我根據吳桭臣寜古塔紀略‘愛葷(按即璦琿)木城四周皆山,城臨烏龍江’之語,且‘烏’與‘黑’同義,姑定爲即黑龍江。有些地名參考瞭近年齣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北京名勝古跡辭典和有關省的省誌作瞭些修正和補充。至於性德的經曆事跡,由於直接的資料不多,大部分是根據康熙帝曆年在各地巡視的記錄來推定的。但性德畢竟還有他自己的行動,獨自齣行或遊曆,或與友人一遊賞等,因此完全根據康熙帝或某些友人的事跡來推斷,也未必允當。如十三陵、昌平、西山寶珠洞等地,他完全可能獨自去遊覽或與友人同往,不能僅根據康熙帝的行蹤來確定詞的寫作年份。而且一首詞的寫作年份往往與詞的內容有關。如臨江仙謝餉櫻桃詞,如認爲餉櫻桃者是徐乾學,可以把這首詞的創作於康熙十二年;如認爲餉櫻桃者爲女,則性德擔任侍衞職務的任何一年都有可能(櫻桃熟時他不在北京的年份除外)。又如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詞,如認爲所寫的是作者的妻子盧氏,則應於康熙十三年;如認爲所寫的是瀋宛,則應當作於康熙二十三年。所以現有的關於納蘭詞作的編年,存在很大的差異。

  本書初版問世後,這幾年內又齣版瞭多種納蘭詞(或飲水詞),其中有兩種是箋注本:一九九六年張秉戍箋注的納蘭詞箋注和趙秀亭、馮統一箋校的飲水詞箋校。張秉戍本的注釋比較簡單,不它附錄的對納蘭詞的集評以及論文索引等資料,很有參考價。趙秀亭、馮統一箋校本對史實有較詳細的敘述,對性德與友人之間的交往以及生平編年等都花瞭很大的功夫,是一部很有價的著作。稍感不足的,是對某些作品本身的理、分析,似有點牽強附會。詞是藝。每一首詞都是一件完整的藝品。如果抓住其中的某一句加以引伸擴大,比附史實,而不管與其餘的詞句有有矛盾,則必然會導緻對詞意産生。如臨江仙謝餉櫻桃詞,飲水詞箋校一書對我初版中的‘此詞爲酬一女遺贈櫻桃而作’提齣異議,以爲‘未得詞旨’,並逐句比附康熙十二年性德會試中式後因患寒疾未參加試的事實,認爲餉櫻桃者應是其座師徐乾學。但對詞中‘強拈紅豆酬卿’句卻一筆帶,略而不談。竊以爲對座師稱‘卿’,未免失禮。而且以之間錶示相思之的紅豆迴贈,亦太覺不倫瞭。又如浣溪沙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詞,飲水詞箋校認爲是爲懷念龔鼎孳而作的。但詞中有‘斷腸人去自今年’、‘魂銷盡夕陽前’的句子,把‘斷腸人’、‘魂’這樣的詞語用在一個五十九歲的老頭身上,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況且詞的標題是‘因憶香嚴詞有感’,分明是有感於香嚴詞中提到的某件事或某個人,而不是龔本人。

  鑒於本書初版與後來齣版的著作在注釋和對詞意的理方麵存在某些不同的意見,因此藉這次修訂的機會,略作釋,以明我對納蘭詞的箋注工作的認識。詩無達詁,各人理不同,見仁見智,原是很平常的。大傢可以保持自己的見,申述各自的理由。讀者可以同意某種,或同意另一種,也可以彆有會心,提齣另外的見。這個修訂本名曰修訂,其實也隻是在初版的基礎上作瞭某些改正和補充。此外,針對性德早年戀愛事跡還很少有人研的況,我撰寫瞭納蘭性德早年戀探索一文附於書後,以期對理性德早年的愛詞作些探索。

  有關納蘭詞的問題還有許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和決。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著作或論文發錶,把研納蘭性德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納蘭詞箋注(典藏版)》圖書簡介 引言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長河中,納蘭性德以其短暫卻耀眼的人生,留下瞭不朽的詞章。他的詞,宛如一顆顆晶瑩的露珠,摺射齣人生百態,情感萬韆,既有江南煙雨的纏綿,又有塞北大漠的蒼涼,更有著士大夫階層特有的細膩與愁緒。他的作品,以其真摯的情感、精妙的語言、獨特的風格,在中國詞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並被後世譽為“清詞之冠”。 《納蘭詞箋注(典藏版)》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深入、細緻的納蘭詞世界。本書不僅收錄瞭納蘭性德畢生的詞作,更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詳盡的箋注,力求幫助讀者跨越時空的界限,真正理解詞作的精髓,感受詞人內心的跌宕起伏。這並非一本簡單的選本,而是一次與納蘭性德靈魂深處的對話,一次對那個風雲激蕩、文人纔情的時代的深入探尋。 關於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他是清初著名詞人,齣身顯赫,為清朝開國元勛明珠之子,曾任一等侍衛,隨皇上左右,生活優渥,飽讀詩書,纔華橫溢。然而,他的一生卻充滿瞭不幸與遺憾。年少時喪母,中年時愛妻早逝,這些生命的打擊,如同寒霜侵蝕著他本已敏感的心靈,也為他的詞作注入瞭無盡的哀傷與悲涼。 在政治舞颱上,他並未施展其政治抱負,更多的是一種漂泊感和失落感。他身處皇權中心,卻又感到格格不入,這種矛盾與掙紮,使得他的詞作呈現齣一種獨特的疏離感與孤獨感。他生活在繁華的京城,卻時常懷念故鄉的青山綠水,懷念已逝的親人,懷念那不可追迴的時光。 納蘭性德的詞,很大程度上是他個人情感的抒發,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他沒有刻意去追求宏大的敘事,也沒有去描繪驚心動魄的情節,他所關注的,是生命中最細微的觸動,是情感中最微妙的變化。他對愛情的執著與絕望,對親情的思念與感傷,對人生短暫的慨嘆與無奈,都通過他那“淒婉動人”的筆觸,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 本書內容概要 《納蘭詞箋注(典藏版)》在力求全麵收錄納蘭性德詞作的基礎上,以“箋注”為核心,為每一首詞都提供瞭深度解讀。 一、 詞作原文 本書收錄瞭納蘭性德現存的全部詞作,包括《飲水詞》、《側帽詞》等主要詞集中的作品。我們力求依據最權威的版本,確保詞作原文的準確性,讓讀者能夠直接領略納蘭性德原汁原味的詞風。 二、 詳盡箋注 這是本書的重頭戲。我們的箋注工作,緻力於在以下幾個方麵為讀者提供幫助: 1. 字詞解讀: 納蘭詞中不乏一些古雅的詞匯、生僻的字眼,以及一些在當時語境下有特殊含義的用法。箋注將逐一考釋,解釋其字麵意思,並結閤上下文,說明其在詞中的具體含義。例如,對於一些不常見的動詞、形容詞,我們會追溯其來源,或解釋其修辭手法,幫助讀者理解詞句的精妙之處。 2. 典故齣處: 納蘭詞中廣泛運用瞭各種曆史典故、文學典故,這些典故的理解,是把握詞作深層含義的關鍵。箋注將一一追溯這些典故的來源,簡要介紹其背景故事,並分析其在詞中的作用,是如何烘托情感、深化意境的。 3. 背景疏證: 納蘭詞創作的背景,與其個人經曆、所處時代、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箋注將盡可能搜集與詞作相關的曆史資料、作者生平細節、當時的社會風貌等,對詞作的創作背景進行梳理和考證。例如,當詞中提及特定的地點、人物、事件時,箋注將盡可能予以說明,幫助讀者還原詞作誕生的真實情境。 4. 意境解析: 詞的生命在於意境。箋注將深入分析每一首詞所營造的意境,包括其情感基調、畫麵景象、氛圍營造等。我們將引導讀者體會詞中所蘊含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感受詞人獨特的情感世界。例如,對於描寫塞外風光或閨閣情思的詞,我們會詳細分析詞人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情感,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增強感染力。 5. 藝術手法辨析: 納蘭詞在藝術手法上有著獨到之處,如煉字、用典、對仗、比興等。箋注將對這些藝術手法進行分析,揭示詞人是如何運用這些技巧來達到“以少勝多”、“言外之意”的藝術效果的。 6. 版本考異: 在詞學研究中,版本問題至關重要。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詞句,我們會參考不同的版本,進行必要的考異,並給齣相對可靠的解釋,以求最大程度地還原詞作的原貌。 三、 賞析與評論 在詳盡的箋注之外,本書還配以精煉的賞析與評論。這些賞析並非簡單地復述箋注的內容,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對詞作的藝術價值、思想內涵、文學地位進行評價。我們將邀請一些在詞學研究領域有造詣的學者,就納蘭詞的整體風格、情感特色、創新之處等方麵,發錶真知灼見。這些評論將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納蘭詞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四、 相關資料 為瞭便於讀者更深入地瞭解納蘭性德及其詞作,《典藏版》還將附錄一些相關的資料,如納蘭性德年譜、重要詞學評論選、納蘭詞麯流傳考等,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的研究框架。 本書特色 1. 嚴謹的學術性: 本書的箋注和賞析,均以紮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力求做到考據嚴謹,論述精當。我們邀請瞭多位詞學專傢參與編纂,確保內容的學術價值。 2. 全麵的內容: 盡可能全麵地收錄納蘭性德的詞作,並進行細緻的箋注,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納蘭詞研究資料。 3. 易讀的體例: 盡管內容嚴謹,但本書在版式設計、文字運用上,都充分考慮到瞭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力求做到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閱讀的便利性。 4. 典藏價值: 本書采用精良的裝幀設計,采用優質紙張印刷,旨在使其成為一本具有收藏價值的典藏圖書,適閤廣大古典文學愛好者、學生、研究者閱讀和收藏。 本書價值與意義 《納蘭詞箋注(典藏版)》的齣版,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古典文學遺産,具有重要的意義。 深化讀者對納蘭詞的理解: 通過詳盡的箋注和深入的賞析,本書將幫助讀者跨越語言和時代的障礙,真正走進納蘭性德的內心世界,理解他詞作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和獨特意境。 提高納蘭詞的研究水平: 本書的學術性和資料性,將為納蘭詞的研究者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有助於推動納蘭詞研究嚮更深層次發展。 激發讀者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本書將以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引導他們走近納蘭詞,感受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從而激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熱愛。 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 納蘭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納蘭詞箋注(典藏版)》的齣版,是對這位偉大詞人的緻敬,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有力弘揚。 結語 納蘭性德的詞,是那個時代最動人的吟唱,是關於人生、情感、生命永恒的追問。閱讀納蘭詞,我們得以窺見一位纔情橫溢的靈魂,得以體味生命的無奈與美好,得以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共鳴,得到慰藉。《納蘭詞箋注(典藏版)》願成為您走進納蘭詞世界的一把鑰匙,願引領您在詞章的世界裏,與納蘭性德一同品味人生的甘苦,感受文字的溫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穿越時空的相遇,一次關於心靈的旅行。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入手瞭一本《納蘭詞箋注(典藏版)》,簡直是愛不釋手。說實話,我對納蘭性德這位詞人的瞭解,之前僅限於一些零散的詩句,總覺得他的詞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憂鬱氣質,但又說不清具體原因。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裝幀設計就很有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之作。打開之後,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注釋部分。不同於以往讀過的那些生硬的字詞解釋,這本書的注釋更加注重對詞句背後文化內涵和情感體驗的挖掘。比如,它會細緻地講解詞中使用的典故,以及這些典故如何烘托齣詞人的心境。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語言非常有感染力,讀起來不像是在讀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反而像是在聽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納蘭性德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意境的描繪,那種淡淡的哀愁,那種對故人的思念,被解釋得淋灕盡緻,讓我感覺自己也仿佛置身於納蘭詞所描繪的那個淒美的世界。這本書讓我對納蘭詞的理解,從“聽”變成瞭“懂”,也讓我更加欣賞他獨特的個人魅力。

評分

這本《納蘭詞箋注(典藏版)》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分量和質感。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雖非華麗張揚,卻自有沉靜的書捲氣,讓人一看便知是精心打磨之作。翻開書頁,那印刷的清晰度和紙張的觸感都令人愉悅,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之前也讀過一些納蘭詞的選本,但總覺得缺瞭點什麼,可能是注釋不夠詳盡,也可能是賞析的角度略顯單一。而這本“典藏版”似乎正是補足瞭這些遺憾。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幾篇熟悉的詞作,發現那些平日裏感到些許晦澀的句子,在這本箋注的解讀下變得豁然開朗。作者的注釋並非簡單地羅列字詞意思,而是深入到詞的語境、典故、甚至是當時的曆史風貌,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納蘭詞背後那個時代的窗戶。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對納蘭詞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觸及到其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意蘊。這本書讓我對納蘭性德這位纔情卓越的詞人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沉醉於他那“傢亡而國破”的深沉情懷之中。

評分

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但又酷愛古典文學的讀者來說,一本好的箋注本,其價值不亞於一把開啓寶藏的鑰匙。納蘭性德的詞,以其“悼亡”主題的深情,常常讓我産生共鳴,但有時也因為對古代社會背景和詞學理論的瞭解不足,而覺得難以深入。這本《納蘭詞箋注(典藏版)》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學院派的生澀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讀者的方式,將納蘭詞的精髓娓娓道來。書中對詞句的注解,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深入剖析瞭詞句的用詞、結構以及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一些詞語選擇的考量,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恰當地傳達齣詞人的細膩情感。每一次閱讀,我都仿佛在與納蘭性德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筆下的那些“人間情味”。這本書讓我對納蘭詞的理解,不再是浮於錶麵的欣賞,而是進入到瞭一個更加深刻、更加感同身受的層麵。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典藏佳作。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如果缺少瞭恰當的導讀和解釋,就如同濛塵的明珠,難以展現其應有的光彩。納蘭性德的詞,就是這樣一位在我心中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詞人。他的詞句,常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但有時又會因為年代久遠、用語習慣的差異而感到些許隔閡。這本《納蘭詞箋注(典藏版)》的齣現,無疑是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納蘭詞世界的絕佳窗口。我喜歡這本書的整體編排,注釋清晰明瞭,不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溫和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每當我讀完一句注釋,再迴過頭去品味原詞,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之前被一層薄霧籠罩的畫麵,突然變得清晰起來。書中對於一些意境的描繪,更是細膩入微,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詞中所營造的那種“飲罷孤燈,紅蠟淚,幾點江南雨”的淒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陪伴我一同探索納蘭詞的無窮魅力。

評分

我一直對古典文學情有獨鍾,尤其是唐詩宋詞,更是我常常品味的精神食糧。納蘭性德的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清麗的文筆,在我心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然而,要真正領略納蘭詞的精髓,往往需要藉助一些專業的注釋和解讀。我曾在書店裏翻閱過不少納蘭詞的注解本,但很多要麼過於簡略,要麼學術性太強,讀起來枯燥乏味。直到我入手瞭這本《納蘭詞箋注(典藏版)》,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如獲至寶”。這本書在內容上,可以說做到瞭“厚重”與“通俗”的完美結閤。它不僅保留瞭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對詞句的考證、用典的解釋都力求準確,同時又運用瞭十分生動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讓即使是初涉古文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詞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常常能觸及到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讀著作者的解讀,仿佛納蘭性德就站在我麵前,娓娓道來他生命中的悲歡離閤,讓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詞人心中的那份孤寂與愁緒。這本書讓我對納蘭詞的欣賞,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境界。

評分

本書整理者張草紉先生為詞學研究專傢,治詞學功底深厚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書不錯,做活動的時候買的,京東配送也快,印刷和紙質都挺好的

評分

包裝完整無缺,發貨快速。

評分

上海古籍齣版社的這套典藏本挺好的,函套有瞭改進。

評分

上海古籍齣版社的這套典藏本挺好的,函套有瞭改進。

評分

精裝,繁體竪排。收到時發現有小瑕疵,及時換貨。

評分

書籍內容經典,引人入勝,裝幀精美

評分

經典之作,得之我幸。感謝京東,讓利於讀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