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印记
石学敏院士从医40余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不仅创立了目前治疗中风有效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而且他的多项针灸、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本书主要从学术思想、临床研究、典型案例、实验研究四个方面收集整理了石学敏院士的学生及弟子发表的学术论文,以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等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新研究加以总结诠释。供广大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仅此献给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行医五十五周年及八十岁寿辰。
学术理论篇
针灸临床适应病症与未来展望 003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源 011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寻 018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对中医学的贡献—创建中医脑科学 025
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 032
石学敏针刺治神学术思想浅析 036
石学敏院士调神思想在五官科(口腔科)疾病中的运用 039
石学敏院士治神学术思想临床应用举隅 043
石学敏治神学术思想探析 046
试论《灵枢·经脉》篇“是动”和“所生病” 050
石学敏院士对《灵枢·经脉》“厥”内涵的研究 058
石学敏经筋刺法临证经验浅析 063
石学敏院士对《内经》“维筋相交”理论探析 067
石学敏经筋刺法临床经验 070
从《内经》出发诠释石学敏院士刺络法 074
石学敏院士刺络法临床应用体会 080
刍议“调神开窍针法”对于中风后抑郁独特认识 087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理论升华 083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防治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体现 092
石学敏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096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099
石学敏教授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浅析 102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
“圆运动”中医学原理浅析 105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高血压临证经验 110
“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 115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 122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
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 127
醒脑开窍针法调神穴针刺顺序的探讨 132
浅探“醒脑开窍”针刺法之“小醒脑” 137
从腧穴的定位、进针、行针谈“醒脑开窍”针刺法 140
谈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学术思想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144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
学术思想浅析之一 146
“醒脑开窍”重要穴位在非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 149
小议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异病同治” 153
石学敏院士穴位刺法精要 158
醒脑开窍针法中水沟穴作用探讨 163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急症、疑难病症学术思想浅析 166
石学敏对十二经所过之痛证的治疗思路浅析 172
国医大师石学敏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探析 178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浅析 181
临床研究篇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187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19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194
“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清晨血压疗效观察 199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4
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46例 207
针刺醒脑开窍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脑中风病的报告 210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 2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218
针刺结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223
针刺控制中风后继发癫痫临床观察 226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29
针刺配合十宣放血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232
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30例 235
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症32例 239
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
中枢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 241
小醒脑针法辅助治疗突聋后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250
体针配合耳穴治疗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253
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作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257
针刺阳陵泉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64
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6例 269
齐刺加浮刺法治疗眼肌痉挛20例 272
耳背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头痛28例临床观察 274
针刺治疗多系统萎缩8例 276
典型病例篇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1例 283
石学敏针刺治疗中风后多汗症验案1则 28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干肿瘤伽马刀术后出血验案1则 287
“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配合后颅窝排刺治疗小脑出血验案1则 28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臂丛神经炎验案1则 291
“醒脑开窍” 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 293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验案1则 296
单刺人中穴治疗中风昏迷后顽固性呃逆1例 299
针刺治疗改善外伤后视野缺损1例 300
石学敏以人迎为主穴治愈中风后视歧1例 302
盘龙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脊髓炎恢复期验案1则 304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强笑症验案1则 306
醒脑开窍法治疗产褥中暑并发症案 30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韦尼克脑病1例 310
实验研究篇
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微血管机制研究—针刺对
急性脑缺血模型鼠微血管自律运动等的影响 315
“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319
不同参数针刺“水沟”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
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326
基于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指标对针刺效应影响的
均值加权分类评价 332
电针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神经功能
评分的最优参数筛选研究 338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缺血半暗带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44
针灸临床适应病症与未来展望
石学敏
针灸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
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
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
人类文明的瑰宝。2006 年5 月20 日,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
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中医学文化的认可。继1972 年针灸治疗在内达华州和
加利福尼亚州合法化后,美国各州立法承认针灸,及世界其他160 余个国家和地
区均已开展了针灸医疗。目前,国外从事针灸的医务人员多达30 万人。近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
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
随着国际“针灸热”的持续升温,国内针灸现状更加值得关注。国内针灸学
科的发展状况,从整体看,针灸学科的队伍得到了扩大,针灸疗法同现代技术相
结合的应用及针灸治疗病种的拓展,取得很大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但是目前国
内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各地发展不均衡,其主要表现在针灸医疗基地和
治疗病种上,部分呈现萎缩状态,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人才外流,临床
科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更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及研究思路不清晰等。在有些
地区针灸科被看作附属科室,有的中医院甚至无针灸病房,无法形成学科的规模
和环境。据调查,目前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里,针灸科病床大多在20~80 张,而
且病床使用率极低,在一个三级甲等医疗单位,针灸如果要作为学科来发展,针
灸病床起码应在55~150 张。有些过去曾经在全国针灸学科处于优势的医院已出
现严重的滑坡。这不能不使我们认真地思考针灸学科的前景。如果不迅速改变这
种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了解和把握针灸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今
后的发展趋势,对针灸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国各地针灸学科发展不均衡
1. 各地针灸科病床数量参差不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是医院最大的医疗特色和品牌科室,
2008 年被国家发改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风病基地,
石学敏院士是享誉中外的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现代针灸的奠基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石学敏院士带领其针灸团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技术精湛、学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荣获国家教育部“脑病创新团队”称号。
石院士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发研制了国药准字新药“丹芪偏瘫胶囊”,率先建立了以针药结合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致死率,列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推广项目。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该技术建立了60家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18个院士工作站,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临床科研协作网络。
他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7项、专利4项,出版了《石学敏针灸学》《当代针灸治疗学》等44部专著。《实用针灸学》《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汉英中医辞典?针灸卷》等著作展示了其学术研究的广博。《石学敏针刺手法系列》被译成英、法、日、韩、西班牙语等五国语言在世界各国发行。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髙等教育国家级一等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16年获“中医针灸传承贡献奖”。
他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积极推动针灸走向世界,先后赴世界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与诊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医针灸热,并就针灸临床与机制研究,开展与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国际合作,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针灸外交家”。
值庆祝石学敏院士行医55周年及八十寿辰之际,我们收集整理了其学生和弟子发表的体现导师学术思想、临床研究的论文,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为原则,深度挖掘 “醒脑开窍”等思想的理论渊源、分层条析“醒脑开窍”等思想的临床运用以及实验室研究,从文献到临床、从试验到实验,多层次、多角度,汇辑本书以示庆贺。由于时间仓促,仅收集了部分发表论文,不免有纰漏及笔误,望原作者及读者谅解。
拿到《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录》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术魅力。作为一名对中医文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喜欢书中那种严谨而不失灵动的文风,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不乏对生命和健康的深邃思考。我仿佛看到了石老先生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医的奥秘。书中的一些医学理念,虽然我尚不能完全领悟,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和对人体健康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传承的智慧之书。它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养生保健有了新的启发。我非常感谢石老先生能够将他毕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录》的到来,满足了我对中医深层理解的渴望。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体量和精美的装帧所震撼,仿佛捧着一本沉甸甸的宝藏。我翻阅着,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石老先生的文字,朴实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我被书中对中医理论的精辟阐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仿佛看到了石老先生在病床前,用他精湛的医术和仁爱的之心,为无数患者解除痛苦。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们生动地展现了中医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的独特优势。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学习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本书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健康有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这本《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录》的厚重感,在拿到手中那一刻便扑面而来。我并非医学专业人士,初次接触石老先生的著作,更多的是被一种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之心所驱动。书页泛着温润的光泽,字里行间透着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我翻开第一页,被石老先生那饱含深情的序言所打动。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流露出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对病患的关怀与责任。我仿佛能看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在灯下伏案,将毕生的学识和临床经验倾注于笔端,只为将这宝贵的医学财富传承下去。书中的插图精美,虽是学术著作,却不乏艺术气息,每一张图都仿佛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传递着中医的博大精深。我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但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以及石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窥见中医的奥秘,感受国医大师的仁心仁术。
评分在浩瀚的书海中,《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录》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并非科班出身,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眼看到它的封面,那种庄重而典雅的设计便吸引了我。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中医气息,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草药香。我尤其被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所吸引,虽然有些术语对我来说尚显生涩,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临床智慧。石老先生的文字,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流淌,洗涤着人们对现代医学的片面认知,重新审视中医的独特价值。我仿佛看到了石老先生在针灸临床上的娴熟手法,看到了他对复杂病症的精准辨析,看到了他对病患的细致关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传记,讲述了一位国医大师的传奇一生,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倾注于中医事业,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深感庆幸,能够有机会通过这本书,与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医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录》这本书,当我拿到时,就感觉到它并非寻常的读物,而是一份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智慧的馈赠。我虽然不是医学领域的专家,但对中医文化的深深着迷,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石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将复杂理论化繁为简的能力。即使是一些我初次接触的术语,通过石老先生的阐释,也变得容易理解。我能想象到,在针灸的实践中,石老先生是如何凭借着精深的造诣,对症施治,妙手回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生命力,看到了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的光芒。它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我有机会与一位伟大的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